《黄金年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金年华-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富海,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王少天拉了拉徐富海的手。

  “上那儿呀,班长。”到时你就会知道。徐富海看着王少天挺兴奋的样心里直犯咕噜,他想不出这样一个大中午的天不休息,能有啥高兴的事。 

  王少天将徐富海带到的地方就是他发牢骚的工地上,几个地方民工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中午炙热的阳光,像无数火红的针尖刺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汗,一个个有黄豆那么大,从额头顺着腮帮滚落,流进那件早已湿透的背心里。自从政委开会说了那话后,团队真的落实了政委所说的话,大活累活一般都请地方民工来干了,除了紧急的活外。 

  “来,帮着他们一起干。”王少天说。

  “为什么呀?”徐富海纳闷道。

  “不为什么,听我的没错。”王少天左手拾起一块砖,右手用另一块砖砸着上面的石灰,他一边干一边问那民工,“大哥,你们中午也不休息呀?”

  “活没干完工头不让休息。”那民工头没抬说。

  “可这个天也太热了。”徐富海说。

  “再热也得干啊,要不然一天就挣不了几个钱。”

  “你们大约一个月能挣多少钱?”王少天问。

  “如果是干这样的活,一个月也只有六七百,吃是吃自己的,如果干大活重活,一个月有千来元。”

  “就这么一点点呀!”徐富海惊讶地说。

  “那你以为有多少?”那个民工有些看不惯徐富海的这种惊讶状,“挣点钱可不容易啊!小哥。”

  “那就不干这样的活,找个其他清闲一点不行吗?”徐富海又问。

  “清闲一点的?上那儿找去呀,现在这社会上那儿找工作都不容易,想清闲谁给你钱?你吃啥呀?你怎样养活家人啊?其实,谁都一样,那个富翁有钱人,当初不是这样干过来的,吃了很多苦,赚了些钱再慢慢积攒起来,最后办厂投资,渐渐将做起生意来。”

  徐富海不说话了,他看着民工发呆,想着自己这样大手大脚花爸妈的钱,心里突然不是滋味。以后可得节省花。他想。 

  王少天见目的达到了,向那个民工告别后,带着徐富海离开了工地。一路上,徐富海沉默着不说话。

  “我新兵时的一个战友叫张成鹰家里挺有钱,先前他花钱也是大手大脚,后来他看到很多贫苦的一些小孩因为没钱不能够上学,自己觉得平时大手大脚花钱太浪费了,太对不起这些贫穷的人了,后来回到部队后,他再也没有乱花钱,没有再上家里要过钱花了,他还把自己很少的津贴费邮给了希望工程。”王少天边走边讲着张成鹰的故事,徐富海认真地听着。

  “我懂了,班长,看到这些民工干活这样辛苦,我想我爸妈在家赚钱其实也挺辛苦的,以后我再也不会乱花钱了。” 

  “这就对了,以后好好训练,好好工作吧,可别再被人家瞧不起。 ”

  “嗯!”徐富海咬了咬嘴唇点着头。 

  王少天与徐富海的约定泡了汤,“八一”建军节没有举行军体运动会,也没有举行专业比武,这个时候部队正在训队列,为的是迎接“十一”国庆大阅兵,但后来上级又来了文件说阅兵也不搞了,还是按原计划训练,就这样团队上山驻训去了。 

  上山驻训时,蚊虫太多,蚊帐有时都不管用,有时点着的蚊香,因没有人看料,结果把蚊帐烧出洞来,为了帮助这几个兵睡好觉,王少天晚上总是最后一个睡觉,他一边点着蜡烛看着书,一边赶着蚊虫看着蚊香,直到夜渐渐凉了下来,蚊虫越来越少了,他才合上书睡觉去。 

  第二天,王少天起迟了点,便说,“你们几个咋不叫我呢?” 

  “班长,你昨天晚上可是“鼾声如歌”呀!”

  “什么?鼾声如歌?” 我打鼾了吗?徐富海。”王少天笑着问。 

  “打了,班长你不知道吧,我捏着你的鼻子,你还骂我不懂事,没让你唱歌呢? “

  “不会吧?” 

  “班长,可能是你太累了的原故。”金太日插嘴道。 

  “噢,原来是这样你们不叫我起床,行吧,就原谅你们一次,不过以后可不许这样整。”

  “那当然,只要班长你以后不鼾声如歌就行了。”余无敌笑着说。 

  “行,我尽量努力。”王少天摸了摸鼻子,心里仍不相信,”不可能吧,以前我睡觉可从来不打鼾的呀! “

  驻训期间除了带好班里的兵训练外,王少天还积极鼓励余无敌发挥特长,做好政治宣传工作,余无敌制作了大量的战地小报,并且写了许多心理战的广播稿,得到了团政治处主任的好评。 

  回到部队后,王少天让余无敌静下心来对这一阶段的工作写一个总结,余无敌结合自己参军这么多天的实践经历,把驻训期间团队开展的一些卓有成效的政治性文化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写成了一篇很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他想把这调查报告投到报纸上去,但又怕别人笑话。

  “怕啥?没有第一次的尝试,那有第二次的辉煌,不要错过好机遇,赶紧往军报投吧!”王少天知道这事后鼓励着余无敌。余无敌看着王少天点了点头,他决定将这篇稿投往军报,发不了头版头条也能发个二版头条,余无敌在心里自信地说,但他并没有说给别人听,他怕人家笑话。 

  “班长,你看……”余无敌拿着军报高兴地喊着,“我的稿发了,是军报头版头条。”

  “真的?”王少天接过报纸认真地阅读着,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副标题是写团队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活动的与时俱进的。

  “好样的,真是好样的!”王少天赞扬道,“无敌,你现在总该相信自己的实力吧,只要文章写得好,不愁发表不了。”

  “是,是班长,真该谢谢你才对。” 

  正说着,连值日在门前大声地报告着,一听是团政委来了。王少天赶紧收拾好报纸,让几个新兵赶紧把屋里好好收拾一下。刚收拾好,连长便陪着政委来了,进了屋,王少天要报告,政委摆了摆手意思说不用了,周用兵便指着余无敌说,这就是余无敌。政委打量了一下这个新兵,见他个儿不是太高,脸白胖胖的,看起来挺憨厚。

  “用兵,这个兵我就把他带到政治处去培养了,我看让他当报道员挺适合的。”

  “是,首长!”周用兵说。

  “小伙子,想不想到机关当报道员?”政委问着余无敌。余无敌不知怎么回答,王少天便轻轻地碰着他贴在裤缝线上的手,余无敌领会过来立即答道,“我服从首长安排。”

  “好!”政委高兴地说。这样,余无敌便调到团政治处当新闻报道员。 

  王少天将自己一年带兵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编写出了“四十字带兵方法”,“以情带兵,尊重战士;自尊心强,侧面诱导;性格内向,榜样启发;活泼开朗,适时点拨;偶尔丢丑,将功补过”,他把这些编写一本小册子发给了营里各班班长和副班长,得到了营长任宁的高度评价。 

  余无敌上机关后的第一篇稿写的便是王少天带兵爱兵的一个小故事,并把他的“四十带兵方法”作为经验介绍发表在《前进报》上,正好团里领导看报纸时看到了,他找余无敌问这是不是真事,余无敌说:“首长,是真的,王少天是我班长。” 

  后来团长在开大会时谈到带兵爱兵时说,“我认为,五连王少天同志的这个“兵头将尾”工作干得好,当班长就应该当这样的班长,难管的兵,棘手的兵要讲方法去带,不能简单粗暴,以罚代训。新兵刚到部队就需要这样的班长指引方向,起一个路标的作用。”团长在大会上说。 

  这个时候集团军正在评优秀班长,王少天的事迹被集团军作为一个典型事迹,就这样王少天拿到了一个份量较重的集团军优秀班长荣誉,而团队上报的另外一个典型苏晓峰却落选了。有人说,如果没有报纸上的那篇文章和团长在大会上的那番讲话,这个荣誉肯定会给苏晓峰,但是这一次苏晓峰竞争却是失败了。

第二十六章
一排排大大的红灯笼高高地挂着,红灯笼下的长安街却是沉浸在鲜花和旗帜的海洋里,这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周岁的生日,###主席正在进行国庆大阅兵,雄壮的队伍、尖端的武器装备、整齐划一的飞机还有热情的人民群众从天安门前豪迈地走过。看着伟大祖国新的伟大的成就,看着我们军人用青春的激情踢着正步迈过天安门,俱乐部里掌声如潮,苏晓峰看得眼睛都潮湿了,他想起了西北家乡的情况下,心里不禁充满了希望,是啊,祖国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已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新世纪祖国将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十一”过后离老兵复员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冬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冬天的寒冷也随之而来,王少天并没有因此而停歇训练的脚步,除了在长跑训练上少下功夫外,他把时间主要用在了器械、障碍和榴弹上,尤其是障碍,那是一个爆破力发掘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最累人的地方,没有枪他便找了一个树枝削成枪的模型,战术训练他把手和膝上的肉都爬出了茧来。周用兵已找王少天谈过了,让他留了下来,他们这批98的兵和99的兵一样,要等到2000年底才能转士官,所以现在还是超期服役一年。 

  又是一荐老兵复员的时候了,何明树在老兵复员时上连来跟众人闹起来,人家骂他胖鸭,他挺闹心,自言自语地自骂着,“当了二年兵,啥也没干成,倒是胖了几十斤,你叫我回家咋见父老乡亲啊!真烦死人了,人家当兵的在部队不是考上了军校就是考上士官学校,没考士官学校的也学了技术,没学技术的也当了班长,没当班长的也得了优秀士兵或者入了党,而自己呢,自己啥也没干成,早知这样当初就不该下炊事班,虽然不是太累,但是,唉,没得到什么锻炼,这军旅生涯对自己来说真是一大遗憾。唉!”他对着天花板叹了口气,“这当兵二年算是碌碌无为了,自己没干出啥成绩,也没为部队作出贡献,怎么来还是怎么回去,罢了,别想了,到是结识了一些好兄弟,也不枉来部队走一回。 ”

  董宝贵也复员走了,少天说,“宝贵,你也走呀?”

  “唉,咱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其实我也不想走”董宝贵叹了一口气说。

  少天便跟着伤感起来,其实论那一点董宝贵的素质都不会比自己差,很多方面董宝贵都比自己强,自己能留下一是仗着班长骨干这张牌,另一个也是在团队的一些荣誉。董宝贵拍着他的肩,手有些软,感叹地说,“少天,保重!”

  “你也是!”王少天抱住了董宝贵。 

  转上士官没多久,便到了12月20日,这是一个让所有炎黄子孙难忘的一天,这天澳门回归了。当葡萄牙的国旗在澳门徐徐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在澳门升起时,团队的每个俱乐部一片掌声,看着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澳门这块土地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沸腾了,所有的军人都激动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澳门的回归使得数百年来在澳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民族耻辱得以洗刷,它再次表明,中国人民确实站起来了,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转上了士官,苏晓峰第一次领上了工资,心里的感觉真是千言万语说不出,虽然说工资只有几百元。王少天看到紧握着工资的苏晓峰便问,“苏班长,发了工资有啥打算?”

  苏晓峰想了想说,“先支援家里的建设,把房子翻盖一间,都二十一世纪了,家里也该好好发展了。”王少天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想了一下说,“苏班长,想没想过买个小霸王或是电脑?现在军队倡导科技大练兵,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电脑肯定会成为科技练兵中的主流,现在我们应该提前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苏晓峰听了王少天的话想了想,“以后攒了钱再说吧。” 

  “人靠衣裳马靠鞍”,新千年的第一个“五一”,官兵们终于穿上了新一代军服中的第一批——夏季常服了。这新一代军服被称为99式军服,它是总后勤部于1993年开始立项研制的。1999年9月,中央军委研究确定了新一代军服中的夏季常服方案, 99式新军服采用的基本面料叫做“特种变形纤仿毛系列织物”,是总后军科研人员数年攻关取得的最新高科技产品,成果获得1998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穿上新军服,唱着总部新教的《军人道德组歌》,每个人都仿佛年轻了十岁,干什么都劲头实足了,苏晓峰的工作干劲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