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 作者: 吱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重紫 作者: 吱吱-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志骥正因为知道,所以才敢带了人冒昧前来。

    他赧然地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这陶器重有个行商的内侄,年前在北直隶的保定府卷入一宗盗窃案,陶器重想请窦世英帮忙给保定府的人打声招呼。

    窦世英知道,他们是想他扯着窦世枢的虎皮做大旗——窦世枢是刑部尚书。

    陶器重生怕窦世英不愿意帮忙,忙道:“我那内侄向来忠厚老实,家有余资,不可能做出盗窃案来。若是能还他一个清白,定当重谢。”

    这种事多了,窦世英不可能为了几个银子助纣为虐,何况那徐志骥乃是两榜进士出身,又在翰林院为官,怎么都能想办法找到人给保定知府打个招呼,既然找到自己这里来,恐怕这所谓的盗窃案不是那么简单的,因而笑道:“说什么谢不谢,我先去问问,若是能帮得上忙自然最好。”

    陶器重连忙起身道谢,感慨道:“我原想请英国公打个招呼,没想到英国公却说堂官不便结交外臣,颇多的顾忌。还是我辈读书人好,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相帮相扶之人。”

    既说明了他的主翁为何不帮他周旋,又奉承了徐志骥和窦世英。

    徐志骥忙咳了一声。

    平时说话挺妥贴的一个人,怎么这个时候却犯了这样的错?

    既然是求窦世英,好好巴结窦世英就是了,提他做什么?

    陶器重也觉察到自己失言了,忙转移了话题,说起京都近日来的一些逸闻趣事来,一时间气氛倒也很是融洽。

    茶过几巡,徐志骥见窦世英眉宇间流露出几分倦意,就朝着陶器重使了个眼色,又说了几句闲话,起身告辞。

    窦世英客气地将两人送出了书房。

    仆妇们正在将贴着双喜的大红灯笼收起来。

    陶器重就笑道:“不是知道府上是什么喜事?早知道这样,就应该提前几天来拜访才是。”

    窦世英不免有些不自在,简短地道:“是小女出嫁!”

    “哦!”陶器重却很感兴趣,道,“不知道令爱嫁到了哪户人家?”

    窦世英神色间更不自然了,偏偏徐志骥是来喝过喜酒的,想到陶器重在英国公府做幕僚,即便不认识济宁侯也应该听说过,说不定还能因此拉近彼此的关系,笑着道:“窦大人府上的娇客乃开国功臣济宁侯之后,长得一表人才,还没有及冠就袭了爵……”

    现在姐妹易嫁的事还没有传出去,窦世英生怕徐志骥再继续说下去到时候惹人笑话,忙说了句“志骥兄夸奖了”,打断了徐志骥的话。

    徐志骥见窦世英一副不愿意多说的样子,想着多半是这个女婿不怎么讨窦世英的喜欢,笑着顺势而下,打住了话题。谁知道陶器重却略带几分谄媚地道:“窦大人真是好福气!次女都嫁得如此好,进门就是侯夫人,想必大姑爷也是卓尔不群。不知道大姑爷是哪家的公子?”

    窦世英为之气结。

    小女,是指我女儿,不是指小女儿好不好?

    这个陶器重,到底是不是读书人?

    可人家问到脸上来了,他总不能不说话吧,否则岂不是让人怀疑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他只好道:“我膝下空虚,想把长女留在家里,一时还没有许配人家。”

    那陶器重一听,两眼发光,忙道:“那窦大人是想把令爱留在家里招婿呢?还是准备遇好人家就嫁出去呢?”

    窦世英听着这话中有话,不由得心头一跳,寻思着莫非这陶器重有适合的人选不成?

    他缓缓地道:“正是没有拿定主意,所以才一直没有给长女说亲……”

    陶器重听着兴奋地道:“窦大人,我想给令爱做个媒,不知道窦大人意下如何?”笑容十分的殷勤。

    ※

    明天的加更,中午十四点左右。

    O(∩_∩)O~

    PS:推荐林家成的新书《凤月无边》。

    一次意外,少女卢萦变得十分聪明和敏锐。

    于是,在这个繁华初定,儒风最盛的东汉初期,不想再仰人鼻息,也不想再贫困潦倒的卢萦,为了她理想中的富有和尊荣,开始了周全的算计,智慧的攀爬。

    只是她没有想到,这一路算计下去,她会遇到那么一个阴谋家……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一十七章说媒

    )

    第二百一十七章说媒(加更求粉红票)

    窦世英有片刻的心动,但他很快就抑制住了这种感觉。

    这陶器重谈吐儒雅,相貌周正,看似谦谦如玉的读书人,却不时流露出几分谄媚之态,可见人品不怎么样。此时他分明是为了巴结自己才提出要给女儿做媒的,谁知道他看中的人家是怎样的德性?

    总不能因为寿姑年纪大了,就随随便便地把她给嫁了吧?

    他呵呵地笑了几声,把这件事给搪塞过去了。

    陶器重见状也没有多说,和徐志骥一起告辞。

    窦世英回书房里看了会书,小厮却跑进来道:“七爷,刚才和徐大人一起来拜访您的陶先生又折了回来,说是有要紧的事见您,请您无论如何也见他一面。”

    他心中虽然不悦,但他性情温和,还是见了陶器重。

    陶器重一见到窦世英就长揖到底,满脸羞愧地道:“窦大人,人要脸树要皮,当着徐大人的面,我实在是说不出口。我那内侄,并不是偷了别人的东西,而是因在保定府开银楼,和常叫了铺里师傅去打首饰的保定知府家的一位小妾有染,那保定知府有所察觉却寻不到证据,就胡乱找了个理由把他投了大狱。我在英国公府做幕僚,和英国公也算得上是宾主尽欢了,这件事,也曾求过国公爷,当时以为不过是场误会,国公爷还特意派人给保定知府送了张名帖过去,我们这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是那保定知府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国公爷也不好出面说情了。我没有办法,这才求到窦大人名下。

    “他犯下了这等龌龊之事,我们也无颜给他求情。只是他上有六旬老母,下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若他出事,这老母幼子只怕就没了生路,这才斗胆请窦大人出面,留他一条性命……”说完,陶器重再次一揖到底。

    这还差不多!

    窦世英思忖着。

    只要能留下一条命,这陶器重再从中周旋,三、两年也就放出来了。

    既然知道这是私怨,他就更慎重了,斟酌道:“我帮你问问再说。”

    陶器重感激涕零,忙道:“我说要给贵府的大小姐保媒,却是真的。男方就是我的主翁英国公府的世子爷,今年十六岁,长得一表人才不说,骑射六艺,样样精通,生下来刚刚足月就承皇恩,封了世袭四品佥事,五岁承世子爵位,如今在金吾卫前卫任指挥使,正经的三品武官。家中又只有一个胞弟,几房远亲,清静得很。若不是定国公府出了事,蒋夫人又去世,世子的婚事怎么会拖到现在……”

    定国公的事,人人皆知。

    士林中多认为定国公死得很冤枉,不仅不认为他是个罪人,反而把定国公和关公相提并论,觉得他是曾贻芬和叶世培博弈的牺牲品。

    宋墨是定国公的嫡亲外甥,无疑出身显赫。

    窦世英立刻就动心了,窦昭若是能嫁出去自然比留在家里好。

    他忍不住道:“此事当真?”

    “怎敢骗窦大人!”陶器重端容,严肃地道,“我在英国公府十几年,在国公爷面前也是说得上话的人,断然不敢在这种事上口出妄语。”

    虽说很多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都是由家中信赖的仆妇牵的媒,可陶器重一副十拿九稳的样子,好像只要他一提,这件事就准成似的,反让窦世英生出狐疑来。

    既然那英国公世子这么好,怎么会相中寿姑?

    倒不是他枉自菲薄。而是勋贵和文官,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圈子。英国公府名声煊赫,就连他这样不怎么出去交际应酬的人都知道,而他不过是个从四品的翰林,堂兄虽然贵为内阁,却根基尚浅,两家又没有可以互相帮衬的地方,像英国公府这种屹立百年的簪缨之家,未必就看在眼里。

    陶器重像看出了窦世英的心思似的,笑道:“实不相瞒,英国公府自蒋夫人病逝后,就一直没有主持中馈的人,国公爷无意续弦,就想为世子找个能当家理事的人,最好是能大世子爷几岁,持重大方,贤淑明理,温柔敦厚。谁知道选来选去,都没有合适的人家。我听说贵府未出阁的是长女,是您准备留在家中防老的女儿,想必十分精明能干,这才起了保媒之心。若贵府未出阁的是次女,我还未必敢说这样的话……”

    窦世英释然,情不自禁地道:“不是我这个做父亲的自夸,我这个女儿,的确是十分的能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没有她拿不住的……”

    陶器重表面上十分认真,心里却不以为然地听着。

    既然如此能干,怎么被妹妹换了亲却吭都不敢吭一声?

    就算是能干,想必也是那种只会低头做声,寡言木讷之辈。

    他好不容易等到窦世英把女儿夸奖完了,这才笑道:“刚才徐大人在此,我不好说是给贵府的小姐保的是哪家的媒,英国公那里,我也要去吹吹风,过两天再来听窦大人的音讯。”

    窦世英满意地点头。

    这才是保媒的样子嘛!

    两家都是有头有脸的,婚事能成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婚事不成,岂不让人耻笑?特别是窦昭,姐妹易嫁的事瞒不了多久,如果与宋家的婚事再不成,那可就真成了京都的笑柄。成笑柄还好说,忍一忍,过些日子也就过去了,如果传出窦昭有什么暗疾或缺陷之类的流言,那可就糟糕了。

    他亲自送了陶器重出门,并道:“令侄的事,陶先生不必担心。那保定知府和我二堂兄是同科,年前到京都述职,还曾在我五堂兄家里落脚。不过是个小妾罢了,说起来也是他治家不严,想必他心里也清楚,不然也不会寻了个由头将令侄投狱的。”

    言下之意,你如果能帮我女儿保了这门亲事,你侄儿的事,包在我身上了。

    陶器重再三作揖,这才离开了静安寺胡同。

    窦世英却兴奋得有些坐不住。

    如果寿姑能嫁给英国公世子爷,就不用留在家里招婿了。

    上次委屈了寿姑,这次寿姑出嫁,得多帮她准备点嫁妆才是。

    想必明姐儿心里也明白,不会和她姐姐争这些的。

    他高声叫了高升进来,吩咐他:“你再给大小姐准备一份嫁妆,照着原来的翻一番。”话一说出口,又觉得不妥,让别人看了,还以为他喜欢窦昭不喜欢明姐儿,让明姐儿脸上不好看,忙道,“算了,你还是照着两万两银子给大小姐置办嫁妆,其他的,我悄悄地给她。”

    高升愕然。

    这才几天,怎么大小姐就要出嫁了?

    可别是老爷为了赌一口气,随便把四小姐给嫁了吧?

    他不禁道:“老爷,大姑爷是谁家的公子?您可派了体己的人去打听过大姑爷的底细?那媒人的话通常都是不可信的!”

    窦世英一愣,道:“是啊!怎么把这桩事给忘了?!”

    或者是因为他太急于补偿窦昭了吧!

    窦世英失笑,把陶器重要为窦昭保媒的事告诉了高升,并问他:“……你觉得怎样?”

    高升觉得这门亲事来得太突兀了,可看着窦世英正在兴头上,他却不好泼冷水,又怕这门亲事真是千载难逢的良缘,若是因他的一句话搅黄了,他可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了。

    “若是能成,还有什么比这更好亲事了!”他含蓄道,“不过,还是应该去打听打听,以后四小姐嫁过去了,也不至于摸瞎,什么也不知道。”

    “那是自然。”窦世英连连点头,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就是高升了,笑道,“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反复地叮嘱他,“一定得打听清楚了。”还道,“这件事你办好了,我赏你们家小子一个出身。”

    高升素来敬重窦昭,就算是窦世英不吩咐,他也会去打听一番,何况窦世英还赏了他儿子一个出身!高升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跪下来给窦世英磕了三个头,这才退了下去。

    窦世英的心情十分矛盾。

    既怕高升打听到的消息对英国公世子不利,从而让窦昭的婚事没有了着落,又怕高升打听到的消息正如陶器重所说的那样好,英国公却又看不上窦昭……

    他在书房里练着字,忐忑不安地等着高升的消息。

    没想到高升掌灯时分就赶了回来。

    “老爷,我打听到一件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