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该有的都已经有了,此时若是拉硬惹恼了张鲁直接就和我硬拼,凭我手下这点人马估计用不了天黑便会被打回葭萌关去,便冲张鲁拱拱手道:“在下诸葛松,只是我家主公一帐前先锋,今日前来只为查看地势,也不知我家主公真意如何,若要交战,来日我家主公亲至,再与师君一决未迟!”说罢便只是含笑看着他,静待他的反应。
由于我这五千军出葭萌关后便广派侦查步骑查探四周,尽我所能的驱逐汉中方向的敌方探子,所以我猜想就算还有张鲁的探子在葭萌关到这里的广阔地界,但传递准确的消息给张鲁肯定不会向之前那么容易。我认定张鲁的探子所侦查的区域肯定会随着我这五千士兵离阳平关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小,也就是说,现在的张鲁一定不知道其实此次到阳平关下的五千军已经是刘备用来进攻他的全部兵力!
他一定会觉得刘备定会亲率主力在未来几日内赶到这里与我汇合再攻阳平关!
所以我对张鲁说的这番话,也是在试图引导他继续往这方面猜测。一般有险可守者必不肯轻易出来与敌军在野外决战,因为那样对于有险可守的一方就太吃亏了,任谁都是想充分利用已方的优势的。
但现在不同,我方只有五千人,张鲁在阳平关集中的兵力我估计不会少于三万,况且我刚刚已经在话语中透露出刘备所率的主力还要几天才能赶到这里与我汇合。
我看到张鲁的脸上阴晴不定,最后却还是制止了试图与我交战的将领们故作轻松的对我说道:“那好,你我便都先回去,待刘备来此,我再当面问他!”接着便领兵回关了。
我也并不追赶,待其进城已毕,合上关门,也自领兵回营。全军上下包括郑梁在内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一些小头领纷纷向我进言说该多砍些树木加强营地周围的防卫,我笑着答应他们,却并没吩咐人去办。吃晚饭时我将郑梁和江小鱼都叫到我的大帐内,看着郑梁欲言又止的样子,笑着问他:“你觉得今晚张鲁会不会派人来劫我们的营寨呢?” 。。。。。。。。。。。。。。。。。。。。。。。。。。。。。。
对于我这样的问题,不光庞统很惊愕,刘备看样子也是完全没想到的。
不过庞统不愧于与孔明并称为卧龙与凤雏,他只是看着远方的地势稍稍的思索了一下,就对我说:“之前的西蜀地形图,承蒙主公信任,统看过之后也通晓了大概。依统之见,夷陵此地无论对于荆州还是益州来说,都极其的重要。从夷陵往东,便是无遮无拦的江汉平原,从夷陵往西,则进入群山峻岭,无所依托,可以说是进攻蜀地的一个重要的补给地。当然此次主公入蜀,是刘季玉请去的,自是一路上畅通无阻,取蜀之后,荆州、益州两地都为主公所有,夷陵只不过是一内城,自是不用重兵守卫。
但,庞统说到这里算是直达了我刚才所问的正题,“要是非要从川中入荆,这夷陵城可以说是荆西第一要塞!重要性不必多言!依统之见,若重兵驻守此地,荆兵攻此地,易如反掌,反则蜀兵攻荆,却难于登天!”
“莫非敌军若据此地,则蜀中之兵无出也?”我见庞统也如此说,内心不禁有些失望。
“非也!非也!”庞统指着远处的大江说道:“自古顺流而下,势如破竹,若蜀中水军强于荆州,自可顺流而下,直达江陵,江陵若破,则夷陵之兵,尽降矣!”
这样的论断对于早已知道历史如何演变下去的我来说无疑是钦佩不已的,西晋便是靠此征服的吴国。倒是刘备颇有不信的说道:“蜀中尽山地,水军如何强于荆州?”我想这也是后来刘备在夷陵败给陆逊的重要原因之一,陆军不得迅进,水军又相差悬殊,岂不败而?
当然,在夷陵的这一番谈论,对于刘备或者庞统来说,也未必会放在心上,毕竟他们的心思现在都在如何取益州,荆州虽然被孙权所窥伺,可在他们的内心中,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对于荆州基本上都是无机可乘的。
在接下来的入川过程中,刘璋可以说是表现出了他所能给予的最大的诚意,他严词命令沿途各地为刘备提供给养,使得刘备进入益州就像回家一样,各地前后赠送刘备的物资数以亿计。
等到我随刘备来到巴郡,就听闻巴郡太守严颜评论刘璋请刘备入蜀这件事情说:“这就是独坐穷山,放虎自卫啊!”
当然,无论刘璋手下的文臣武将再怎么不满,再不想刘备入蜀,刘备和我还是顺利的到达涪县,刘璋甚至亲自带步骑兵三万多人前来迎接。张松偷偷让法正告诉刘备,让刘备在与刘璋相见时袭击刘璋,对于这个建议,凤雏先生庞统都是表示赞同的。
可是刘备却说,初到异地,他的恩德和信誉别人还不知道,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这样做是不行的。而我也很赞同刘备的意见,虽然我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已算精锐,但现在毕竟是在人家的地头上,况且刘璋带了三万多人来迎接,表面上看是隆重,但实际上,也说明他对我们还是有一些戒心的。庞统见刘备和我都如此主张,也就没再说什么,事实也确实是等等为好。
就这样,刘备与刘璋两人的初次见面,居然是相见甚欢的。
不久,刘璋上表向汉献帝推举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两军的部下也都互相往来,在一起欢饮一百多天。就在这期间,刘备借机大肆结交蜀地将士,收买蜀地军心。
欢宴过后,一般都是该干正事了。可笑的刘璋此时居然怕刘备兵太少了,大给刘备增加兵源和补给,并把驻扎在白水的军队交给刘备来指挥,让刘备去讨伐张鲁。
于是我随刘备来到了讨伐张鲁的前线,葭萌关,可刘备却按兵不动,没有丝毫讨伐张鲁的意思,只在葭萌关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按照历史上来说,刘备要在葭萌关耗上一年有余才会接受庞统的计策,用上、中、下三策中的中策去夺取益州。虽然用庞统的中策在历史上最后可以顺利的拿下益州,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又要多用一年多的时间,使得刘备占领蜀地不久,曹操也拿下了汉中。并且历史上虽然刘备最后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胜利,但曹操从容的迁走了汉中八万户平民,使得刘备其实只是得到了一块战略要地,却无任何产出之能。
而我,想改变的,就是这一点!所以在大军到达葭萌关不久,我便找到了刘备,向他阐述了我的观点,这观点的核心,便是先取汉中,后夺蜀地!
汉中又称南郑,有秦巴天府之称,历史悠久,曾是汉朝的发祥地,汉王刘邦就曾以此为发祥地,筑坛拜将,以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四百多年延续至今的天下。
我可以肯定,汉中这个字眼,对于刘备来说一定是有一个特殊的吸引力的。否则刘备听到我的提议之后也不至于眼前一亮,不过他还是叹息了一声,对我说:“现如今全军孤悬于外,蜀中未定,何有余力攻鲁?”
刘备嘴中所说的鲁自然便是张鲁了,汉中与蜀地之间隔着巴蜀山脉,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通要道,对于刘备将来北伐中原来说无异于一块极其重要的根据地。
当然,我知道刘备现在满心思想的是如何夺取益州,拿下西川,对于东川的事还不是很感冒。但我也知道,西川未必是那么好拿的,如果依刘备的意思,要在葭萌关广竖恩德,以至于将全蜀的老百姓都感动得自动愿意接受他的统治,无论刘备仁义手段施展得再厉害,最后还得从荆州调孔明、张飞、赵云来内外夹攻,并且也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但自古以来,兵贵神速,曹操于取荆州时,精选铁骑五千,无日无夜的狂追刘备至当阳,使得刘备终不能至江陵,被迫走汉津入江夏,取得了赤壁之战前最好的战略态势。同样我要是就这么放任刘备慢吞吞的将益州纳入他的版图,曹操早就将马超彻底驱逐出凉州,先取了汉中了!
我的计划是如果刘备先取了汉中,刘璋万分喜悦之下,定会卸下全身的防备,到时候引其来汉中劳军,将其控制便容易得多。如果刘备先取了汉中,汉中的八万户口也不会被曹操强迁至雍州,使得刘备只能被动的从蜀中移民,北伐中原的重要桥头堡,也不至于完全依赖与蜀中的运输,甚至都可以自给自足,只靠汉中一地,就可以完全支撑起北伐大军的一切后勤保障!
当然,刘备对于我这个大胆的提议是完全没有想到的,毕竟他之前只是一门心思的取益州,汉中还完全没有放在他内心进行考虑。 。。。。。。。。。。。。。
法正在来荆州之时,在刘璋那里只担任个军议校尉,因为和担任别驾的张松关系密切,才被推荐到荆州见刘备,担任邀请刘备入川的使者。
我因为自身级别的关系,在张松献图的时候并不在现场,但我知道这两个人自从张松从荆州回到蜀地后便一直密谋拥立刘备为益州之主。
法正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擅长奇谋,曾献计斩杀了夏侯渊,刘备入蜀后一直都很信任和敬重他。不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重用,就和张松一起将给他们俸禄养他们一家老小的主公给卖了,对此我是很不以为然的。
当然刘备不会因为我的态度而疏远法正,蜀地做为他争霸天下的重要基础又不能不得。于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的这年冬天,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留孔明、关羽、张飞、赵云等守荆州,带着庞统、黄忠、魏延、陈到与我和在南郡城内已训练许久的四郡士兵一万五千加上我的亲兵五百和归我训练出来的四千新兵共计两万余人实称两万浩浩荡荡的向蜀地进发。
出发前自不免和晴儿依依不舍,又去孔明的住所向黄月英道别。诸葛夫人对我说了许多关怀的话,还略埋怨孔明让我这么“小”的年纪便又去冒险。
待到大军出发后数日,军到夷陵暂歇,我便私下里问庞统我对此行的一个疑惑之处:那就是,自古大军出征都是五万说十万,十万说二十万,为何我军这次出征却只说有三万人,不多说一些壮大我们的声势呢?
庞统笑着答道:“刘季玉此番不顾群臣反对请主公入蜀,一是张松与法正之功,二便是确有曹操与张鲁之患。此时虽然主公得以入蜀,但蜀中戒备之意很深,刘璋虽然装做赤诚,却未必不会猜疑主公,兵在精不在多,此时对我们来说如果号称有五万大军入蜀,刘璋不安不说,曹操和孙权也会以为荆州空虚打我们的主意。这两万人不多不少,刚刚好,既能打消刘璋的疑虑,让他认为我们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也可以让曹操和孙权以为我们在荆州还留有重兵不敢妄动!”
我虽然知道历史上最好还是靠着第二波荆州兵从外进攻,才两相配合取了蜀地,可那也是因为庞统阵亡形势恶化之后,此番有我同行,定不叫庞统被射死在落凤坡上,所以听了庞统如此说,还是觉得很有道理的。
夷陵这个地方因为离白帝还较远,与南郡也不近,刘表又从来没有征服蜀地的野心,所以自从刘表时起这里就不是一个屯扎重兵的地方。
虽然这里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方的疆域内,可夷陵城中也不过只有我方几百名兵士起着守卫边疆的象征意义。
不过因为我个人知道夷陵这个地方在三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待听了庞统的那番话后,还是怂恿他去请刘备和我一起去城墙上看看。
由于我军在到达夷陵前已经经过了一整日的行军了,所以包括刘备在内的将士们都很疲惫。不过庞统的邀约刘备还是很给面子的,现在离太阳落山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三人站在夷陵那小小的城头上,看着入蜀方向那层层的群山和密林,都不禁感慨入蜀艰难。
夷陵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就是楚国的西塞重地,秦将白起大破楚兵的时候,就有过火烧夷陵的事情。此时随军的向导向我们介绍说,夷陵处在长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属于蜀地群山向江汉平原的过度地带,地扼入川和入荆的咽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所以才有夷陵之称。而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意思呢,便是从蜀地至此,山到了这里就变成小的丘陵了,水到了这里就化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