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只因有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梦之只因有你-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啸然听完之后,心下自喜——想不到找了个帐房先生。于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二人。

  三个月后,扬州出现了个‘逍遥楼’。人人争相传说着,说着楼中的人怎样的不凡,进楼中的人怎样的知名!胭脂花坊间的人们也好奇着楼中是怎么做生意的?江南那些个大儒、才子如何只去那楼中,探得的消息也只是一片赞誉,其他的愣是不愿告之。

  
[正文:关于打牌的笑话一则]


   某日下午闲来无事,然的室友强烈要求打牌!可惜然不会,于是乎牌技教学开始了。

  。。。。

  一下午啊!终于学完了。

  就寝前,室友突然检查教学成果。

  问然曰:“皮蛋后面是什么?”

  思考两秒,然曰:“粥!”

  众人在床上绝倒!

  (本来是在另一本书上的,但是我还是拿出来让大家乐乐,我也难得那么快的回答问题的,所以错乱了!)

  
[正文:九   省亲]


  自从贾琏得了消息,便乘着满载着财物的船,领着林黛玉紧赶着回京城。等他们一行人到了京城,贾家的省亲别墅也已经开始准备起了。贾琏因为办事得力,一回来便同贾珍领命经办建园的一切事宜去了。

  回来后黛玉先去给老太太请安,祖孙二人见了自是一阵相拥而泣,众人也陪着哭,哭了阵就忙去劝慰着,免得老太太和黛玉伤了身子。老太太见自己外孙女实在可怜,小小年纪就没了父母,便吩咐下去往后要更仔细的照顾她。

  而黛玉与宝玉见面,彼此更是悲喜交加。黛玉想起了父亲临终的嘱咐,而宝玉则是细看着好一段时日不见的黛玉,只见她身着素衣,头上只戴着一朵白花显得越发脱俗,出落得越发超逸了。

  请完安,黛玉回到居室,将带来的许多书籍和带回的纸笔等物分送给宝钗、宝玉、迎春姐妹几个。紧随黛玉回到住处的宝玉让小丫头拿了礼物回房,自己留了下来说了会话,便献宝似的取了北静王在秦可卿丧礼上所赠的香珠串,送与黛玉。

  黛玉心里欢喜宝玉想着自己,便也接过手看了看。谁知一看不由的生气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说完转身不再理会宝玉。宝玉见黛玉生气,才想起妹妹的性子本是不爱这些俗物的,更何况是别人使过的!看自己得了个无趣便收了起来,离开了黛玉的房间。



  先是秦可卿的丧礼花了许多的钱,后来又有这省亲别墅要建。琏二奶奶——王熙凤正愁着官中的钱财吃紧了不好办事;谁知道太太找了自己去,说是贾琏从林家带回来笔好大的款子,让自己好好操办娘娘省亲的事,莫要损了娘娘的名声!元妃娘娘省亲时的一切花消不用舍不得,只管办好了,仔细着便是!听了这些话,凤姐儿都不得不好奇这次从林家拿了多少好处。

  后来问了贾琏才知道有百万两之多,还不算上些贾琏从中私扣下的东西和献给了大房和二房的一些个古董字画!真真是林家,连这看起来光鲜的贾家都比不上了!

  有钱好办事,到了十月底,省亲的园子就布置妥当了。王夫人、凤姐儿等人日日忙着,只黛玉姐妹几个闲来无事只等那好日子的到来。

  一日,黛玉和众姐妹在老太太房里说笑,忽听贾政命人来叫宝玉,大伙心里自是担心——就怕这宝玉又有什么事做错了,要被父亲给责罚。老太太赶紧叫了个小丫头跟了去。直到小丫头回来通禀,说宝二爷去了新园子,是题匾做联去的,还得了老爷的称赞众人才放下了心,又说笑了会儿便散了。

  终于正月十五元宵那日,娘娘的凤辇来到了省亲别墅。一进园子就见香烟缭绕,花影缤纷,灯火相映,鼓乐声喧。好一派太平富贵之象!元妃一一游幸,所见之处无不精致,富丽堂皇。出了园子,进贾母正室,元妃欲行家礼被贾母和王夫人等人阻止了。一家子骨肉见面都有许多话要说,却都说不出来,只是哽咽对泣。过了会儿,元妃忍了悲强笑说:“当年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好容易今天回家,娘儿几个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停,一会儿我走了,又不知多久才能一见!”说着,又哽咽起来。

  刑夫人忙来劝解。贾母等请元妃归坐。元妃叹道:“许多亲眷,可惜都不能见面!”王夫人说了现有外亲薛王氏及薛宝钗、林黛玉在外候旨,元妃即去请来相见,又想起了自己的兄弟也一起宣了来见。黛玉见府上人影攒动、热闹非凡,太过嘈杂实是厌烦,但是皇妃省亲是这贾家的荣耀,自己寄居于此也只好和薛宝钗一起等着宣见。

  元妃见了薛宝钗、林黛玉竟是比自家姐妹更胜许多。那薛宝钗有如姣花初绽、新月清辉,美艳非常,那林黛玉样貌虽不比薛宝钗,但那通身的气派,却是不可比拟的;两女子美的各有千秋!林黛玉的清贵、脱俗让人只觉的自己俗气了。

  用完宴后,元妃便挥毫将几处极欣赏的地方赐名。赐了匾额“顾恩思义”,对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披恩荣。”还有“大观园”,改了几处院名,“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正楼叫“大观楼”。赐了些楼阁的名,又命原有的匾联都不必摘去。还题了首七言绝句“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写完后便让宝玉和姐妹根据自己指的潇湘馆、蘅芜苑等几处赋五言诗。宝玉、迎春姐妹、黛玉、宝钗、李纨便各自思考,各写了首。

  元妃待她们写完,依次看: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入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盅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遨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簧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元妃依次看了自己姐妹的诗赞赏了一番,待看到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时不由的赞扬“终究还是宝钗和黛玉两个妹妹的诗作的不同凡响,不是我们姐妹可相比的。”

  黛玉见宝玉还在苦思,便偷偷的写了首乘着没人注意扔给了他。宝钗却将这些都看在了眼里,只是不说。宝玉正着急姐妹们都作好了,只自己应元妃姐姐的要求得多写两首,实在是想不出了,就见黛玉扔了纸团过来。展开一看,不禁喜笑颜开,忙抄了来呈给元妃。元妃看过宝玉的诗,开心不已,“宝兄弟果然有长进,尤其是这首‘杏帘在望’”说着就念了起来“‘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千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如此那‘杏帘在望’曾经赐名‘浣葛山庄’再改为‘稻乡村’。探春妹妹另用彩纸把刚才这十多首诗抄录下来。”

  探春把诗抄录完,呈给元妃。元妃又命太监将这些诗传到外面去。贾政等人看了也不住的称赞。贾政又呈上《归省颂》。元妃赏赐了宝玉琼酥金脍等物。便与亲人去看了几出戏,看完戏又将带来的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分赐给每个人。

  众人谢完恩,执事太监便启到“娘娘该回宫了。请娘娘起驾。”元妃自是知道宫里的规矩,自己能获恩省亲已是殊荣,不可再耽误了。便含泪与亲人告别,回了宫。

  元妃回宫后,将省亲一事陈述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又赏了贾家许多金银财宝。

  为了元妃省亲,荣宁二府里的人忙的疲倦不堪。完了事都好好的休息了几日。

  后来一段日子,宝玉也去看过黛玉。只是每当宝玉去看黛玉时,那宝姑娘便事有凑巧的尾随而至了。

  

  
[正文:十  春纤]


  后来一段日子,宝玉也去看过黛玉。只是每当宝玉去看黛玉时,那宝姑娘便事有凑巧的尾随而至了。日子久了,黛玉便觉得厌烦,言辞也总是与宝钗暗暗相争着,还时不时捎上宝玉在期间,累得宝玉受牵连为难,也因为这样便躲着她们些,总是挑时候去二人住处,免得三个人又碰着。

  后来元妃下了谕旨,说是大观园闲置着可惜,让贾政将新改的匾额等做好后让姐妹几个搬进园子了里去。老太太等几位太太就忙叫几个姑娘聚在一起,商量着安排住处。最后,林黛玉选了潇湘馆住了进去,其他姐妹也各自选了住处一同搬了进去。老太太又吩咐凤姐儿多安排些懂事、利索的丫头、婆子进园里照应姑娘们的起居。

 

  “紫鹃、雪雁,你们姑娘在吗?老太太让姑娘去她房里呢。”来人刚进潇湘馆就问到,正是老太太房里的鸳鸯。

  在房内看书的黛玉听见了,便打了帘子出来问到:“鸳鸯姐姐,什么事这么急着找我去?”

  “呵呵。。。是好事啊!姑娘老家来人了,说是叔叔。老太太也已经问过了,确实是见过的,是姑娘的族叔。年轻时和姑老爷是要好的挚友。现如今特来看望姑娘的。”鸳鸯笑着回到。

  “姐姐稍待,我去换身衣裳就来。”说完黛玉回了屋子,紫鹃、雪雁也忙进去伺候。

  

  “外祖母安好!”刚进贾母的屋子黛玉就请安。

  “林丫头,来。到这来坐。”贾母召唤黛玉过来坐在了自己身旁。手放在黛玉背后,轻抚着因为赶来而有些轻喘的黛玉。“那位叔叔想来你也是见过的,他说在你父亲过世时见过的。受你父亲所托,若是他来京城便来看望你过的可安好。如今他定居京城了,所以特来看看你。但是因为临时有些急事所以赶回去,见不了了。”

  黛玉听了外祖母的话便知道了是哪位族叔了。只是不明白为何族叔却没有对外祖母说了自己与他义子的婚事呢?莫非父亲也与族叔说过要等我及笄礼后再告之外祖母她们吗?心里不禁有些暗喜,又有丝忐忑。

  贾母见黛玉不吱声,只当她想起父亲了难过。便岔开话说到:“你那叔叔是个好人,到是真真想着你。怕你身子不好,一个人孤单,便派了个丫头来给你解闷。还说这丫头虽小,却是个懂些医道的,平日也能做几个你家乡菜。等会儿回园子的时候你就领了回去吧。”

  “谢谢外祖母!”黛玉听了这些话,心里高兴那位叔叔为自己送了个伴。那雪雁虽然也是自家里便带过来的,但是回了京城的这年里这丫头人大了,心也大了。还不如紫鹃贴心了。

  “好,我也乏了,这春季就是容易春困。你也回去吧,身子弱,多休息才是正经的。”

  辞了贾母回到潇湘馆,黛玉领着春纤进了屋。紫鹃跟着黛玉回了屋便伺候着黛玉更衣,雪雁也忙进屋伺候着吃茶。待休息了阵,黛玉就让紫鹃去给春纤安排住处。

  雪雁在一旁伺候,看着面前只不过八九岁的小丫头心里一阵不解。待紫鹃回来了,忙问到“紫鹃姐姐,这个小丫头哪儿来的?这么小,能做些什么呀!”

  不等紫鹃回答,黛玉便问道:“你叫什么?几岁了?家在哪?”

  春纤伶俐的一一答应着,说了自己的名字,多大了,家在哪。看着聪明的丫头,黛玉打从心里喜欢她。笑着对春纤说:“春纤,你在叔叔哪多久了?怎么会让你到这儿来伺候我呢?”

  春纤憨憨的笑着,老实的说:“姑娘,我不是老爷那儿的。是公子怕林姑娘孤单,所以让我进了贾家陪姑娘的!”

  雪雁、紫鹃不明白了,忙问到:“什么公子,哪里来的公子?”

  春纤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就是老爷家的公子啊!两位姐姐许是未曾见过吧。我是半年多前被公子救了回来的。家里人都没了,公子便让我来京城找老爷。公子就是老爷的公子。”

  黛玉看春纤兜了一圈还是没有让雪雁、紫鹃明白,心里不禁想笑,雪雁、紫鹃这两个被这个小丫头戏弄了的人还在想那话的意思。真是个爱捉弄人的鬼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