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更不用说山水字画,纸扇饰屏。
洛阳三大市,分别是四通市,大业市和小业市,商家经营的市与居住的坊分开管理,与坊间只有早上流动小摊的集区别,市是从寅时一刻至戌时初全天营业的门面商铺。
小业市位于洛阳西南方,周围有永平、永和、永安和昭行四个坊包围着,这里属于平民坊,居住的大多数是家境比较普通的百姓,当然特别贫苦的人家是没有了。在洛阳寸土寸金的可不是指的那些高门大院,即便是居住条件恶劣的西南小坊里房租依然不便宜。
在小业市里拥有一个小铺面已经是大多数老百姓毕生的奋斗目标,一个临街的小门脸儿接着三进的小屋子,带天井五分大的小院儿后面是两层木制小楼下三间上两间。从旁边开着个小门儿往后,穿过悠长的弄巷能直去九渠边上,常常有主夫相约取了衣物去浆洗,比在自家水井提水方便些,顺便聊聊天也显得热闹。
“童相公,那是住你家的那个小姐么?”
童家的主夫四十上下,额头眼角开始堆积皱纹,却远不及嘴角的笑纹深刻,他是个开朗的人抬头往小桥上望了望扬声招呼:“余小姐,家来了?你木姨她们大概还在东街头下棋呢,等我洗完这些就回去煮晚饭。”
看到余敬惜对他拱手施礼就笑眯眯的接着喊:“先家去,孩子们看店呢。你童姨买了昂子鱼,我晚上烧把你吃。”
说完手忙脚忙的将木盆里的衣服拧干,提起竹蓝和棒槌就离开,余敬惜接过竹蓝帮忙提着,一面小声的聊起今日的见闻。
“啧啧,童家真是撞大运了。”旁边的一个矮个的主夫砸着嘴:“这么讲究又标志的小姐怎么就会住到他们家?”
“听说童老板跟那个被叫木姨的女人是老友。”
“恩,我也听我家妻主说,是十几年的老交情。”
结伴来的都是小业市街上各家小店铺的主夫,邻里几年关系都十分融洽。
“自然是老交情了,不然能将那皱纸放到童家的杂货店卖?”一个有些尖瘦的男子说话间带出一股酸味儿:“你看看近来童家的杂货铺子生意多好?童家相公嘴都笑咧了,还昂子鱼呢,平日里草鱼也不见他舍得买。”
众人只是哄笑也不搭话,知道这廖家也是开杂货铺子的,这是眼热人家的生意做的好。
“要说这皱纸真是个好东西。”说话这位面有红光肤色细白一看就保养不错:“又细又软,摸在手里都快赶上我家的素棉了。”
“那屁股蛋子可不就享福了?用素棉擦擦肯定光滑不少。”旁边的人取笑道。
“那是,要不说人家富贵人家拭秽用的都是锦帛呢。”白家相公说。
“那用过的锦帛是不是洗过再用啊?”
白家相公大笑:“哪能啊,自然是用过就丢了。”
“真是作孽哟。”年纪大的夫主连连摇头。
“所以说啊,还是皱纸使起来合算”白家夫主扳着手指头:“这价格就不用说了,只比白麻纸贵一点点,用起来可比麻纸软和多了,看起来也清亮,关键是吸水啊。”
他压低声音说:“你们想想,来那个的时候不是比垫麻纸舒服多了?”
“你用过啦?”
白相公点头:“反正以后啊,我就买这个用了。”
“辛苦一辈子,总不能为这几个小钱亏着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石苔笺
“木姐儿,把那皱纸再拿两刀把我。”一个大嗓门的夫主匆匆跑来,撑着木制的柜台冲里喊:“我家妻主可欢喜得很,要我说啊,干脆你提一小令把我算了。”
柯煜脸上带着笑,乐呵呵的跑到后边的库房里取出两叠裁剪好的皱纸,四尺八开比一般裁剪做厕纸的黑麻纸要小上一圈,柔白如雪松软如缎。
那夫主往柜台上排出一溜儿十二个铜钱:“哪有将上门生意往外推的道理?”
屛儿一边拈着铜板一边摇头:“那哪儿成哩?曲涧到这里老远了,我家小姐来参加纸谱节能带多少行李?这卖出去的皱纸还是看着街坊四邻的面儿抹不过去哩。”
柯煜想着库房里的皱纸,没裁剪的原纸只剩下一令了,于是附和着点头。
“哎呦,这么说以后岂不是买不到?”
屛儿收好铜钱细声细气的回答:“便是有得卖,也要等上几个月。”
麻纸从下料到出纸前后也就二十多天,皱纸多了几道工序但制纸周期依旧不过月余,余家三个小的自己动手折腾,余敬惜原本心里也没有底,几经实验下了三池料最后做出的成品仅有最后一池合格。
一池料能制成麻纸一百五十张,这是因为麻纸的捞纸帘比北宣小的多,通用的尺寸是四尺,一百五十张未曾裁剪的麻纸分为三令,这是纸坊的原纸,一令的市价是三百八十文。
余北宣在世时,余家纸坊有大小工人七十余人,一月能产麻纸三百令,棉纸六十令,这样的纸坊算的上是大型纸坊了,常见的民家麻纸作坊一般都是自家几口,一月一池料。而且白麻纸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出成色好的,大多数私家作坊生产的粗糙黑麻纸是百姓家常用的厕纸,这样的一沓黑麻纸不过三百文。
杂货铺子从纸坊购进原纸裁剪分开,一张四尺白麻大纸分八份,五张小纸做成新的一小刀售价五文,一令纸最终能卖出四百文,获利二十文。
余敬惜做出来的皱纸极轻,细看能发现一张皱纸其实是分两层,单层仅有普通麻纸的三分之一厚度略显透明,因使用起皱工艺比白麻纸略小但更为柔软,质地洁净吸水性能出色更具吸附力,这样的纸一小刀仅仅比白麻纸贵了一文钱,实在是合算得很。
上京的路上余家最重的行李就是这扎好的三令皱纸,发现童家经营的是杂货铺子,余敬惜当即拍板裁剪开一令试试水,果然好评如潮连带着童家铺子的生意也水涨船高。也有其他杂货铺子的老板上门询问,但是这些都不是余敬惜心中理想的合作伙伴,她等的是能吃下皱纸洛阳总代的大商家。通过这几日的走访,她已经意识到这样的人是不会出现在小业市这么偏远的地方。
、、、、、、、、、、、
童家夫主祖籍南方擅长烹饪鱼虾,只是洛阳属北鱼虾一类价格都不便宜。
“来,这昂子鱼肉质鲜嫩,小刺又少。”童相公热情的召唤,将桌子中间大碗的鱼往余敬惜面前送了送:“你童姨今儿赶早去大业市买的。”
大业市临近廛河码头有洛阳最大的鱼市。
“你童叔烧鱼的手艺是不错。”童掌柜看上去一团和气,她笑眯眯的对着屛儿说:“多吃些,这几日辛苦你们两个孩子看店了。”
“你童姨是恨不得十二个时辰都黏在东头王家的茶楼里下棋,铺子里可亏得孩子们忙进忙出的。”他说着用手温和的拍抚屛儿的后背:“明儿个童叔做两件新衣答谢你。”
余敬惜含笑看着,比起对自己的客气周到,童家两老对屛儿是真心的疼爱。据木姨说,童掌柜膝下只有一小子,三年前得天花夭折了,跟屛儿差不多大不过十一二岁。
老两口从爱子过世后心劲儿也松了,童掌柜变得更爱下棋,童叔也懒得再做鱼,铺子也是时开时关着。屛儿和柯煜两个闲不住就主动承担了看守铺子的工作,皱纸的热卖让童家铺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便是小小饭桌坐六个人有些拥挤,也远比以往孤灯形只好得多。
“小姐今日又去哪里逛了?”
“去了大佛国寺前的庙会。”大佛国寺是皇家礼拜祭祀的御用寺庙,佛祖讲究众生平等,所以除了每年新年皇家参拜时会限行三日,其他时候都对百姓开放。
“正好遇到有人请求参观藏经阁,我也跟着递了帖子。”
“进去看了?”木姨显得很有兴趣,大佛国寺的藏经阁也是制作藏经纸的地方。
“恩”余敬惜点头:“真是讲究。”
参观完藏经纸的手工间余敬惜就明白,藏经纸就是所谓的茶纸,主料为新鲜茶树叶和短绒棉配比。茶树叶要挑选秋末冬初封园前的最后一批,这时的茶树叶微黄略干、叶络清晰,用制作黑茶的手法经萎凋、炒青、揉捻、团揉、渥堆,这时候得到的半干料配上一定比例的短绒棉打浆,不是用捞纸的手法,而是在纱网上涂抹成纸,藏经纸色泽古朴,带着天然香气,纸质如革。
整个过程所用的水皆是上等茶叶熬制的茶汤,再配合禁忌时辰、诵经开光、祈福供奉等一系列的佛家活动,这样的纸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使用意义。
木姨听说是茶纸也摇了摇头:“茶纸一说,在上古书中便有记载,只是工艺局限太多成不了气候。”
“也算是开了眼界。”
从纸张的普及性不难看出,用量最大的麻纸原料是大量种植的黄麻,它被用于织制麻布,制作绳索编织麻袋用途广泛,价格低廉。然后是书写印刷用的竹纸,竹子生长周期短,所以竹纸的产量也比较高。而棉纸大量使用构树皮,虽然树木生长比较缓慢,但在棉纸工艺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寻找到了许多构树皮的代替品,如楮树、纱树、桑皮等。
不使用青檀皮制作的宣纸不叫宣纸,同样不使用茶树叶制作的茶纸也就不是茶纸了,有限制就有特色,但同样限制越多也就意味着越难普及。
余家的北宣是块金字招牌,但是从长远来看,它的利润远远不能与皱纸相比。
“今日又有好多人来买皱纸。”屛儿笑的眼角弯弯:“分好的小刀纸怕是不够明日卖了,吃完饭我就把后院那一令裁剪好。”
“先不慌,那一令留着我还有些用处。”她打算这几日去大业市或是四通市转转,要是能给皱纸找到下家,总得给人家些样品。
“对了,屛儿再抽空做个新纸包给我吧,原来那一个被人要走了。”
“哎”屛儿响脆的应答:“只是这么短时间怕是绣不出什么好看的花样子。”
“我哪里正好有块菖蒲色的布头,回头拿给你瞧瞧。”童叔说着一拍脑门:“哎呦!有件要紧事差点忘记了。”
他快步跑到铺子里,少顷拿着一封樱草色的拜帖回来:“过午那会儿一个掌柜的送来的,指明给余家小姐。”
余敬惜打开一看。
“仓家送来的,明日他家四通市的墨斋有诗会,请我也参加。”
“我陪小姐去吧,许多年没去四通市了,正好走动走动。”
余敬惜点头,目光流连在最后的署名上,虽然写的是仓澜宜。
但却能透过她看到那个气质如兰的人儿。
作者有话要说:
☆、溪翁笺
石窟寺里的事情余敬惜也没有瞒着木姨分毫,包括仓吉儿让她再送去庚帖的事,她还对这是世界不熟悉,多听听老人的意见是必要的,例如经由木姨解释她知道了,这一次再送去庚帖就意味着三书六礼中的纳采。
女方欲与男方结亲,女家遣媒妁往男家提亲,送礼求婚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所以纳彩礼中的重头戏是大雁。据传说,雁一生只配偶一次,失去配偶,终生不再成双,这代表了正君第一无二的地位。富贵人家用一双活雁,小户人家用木雁。
绸缎、首饰八数,羔羊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连同女方庚帖送至男家。
男方父母看过庚帖后,向媒人询问女方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这就是问名。
如接纳提亲,就会将男儿的年庚八字与女方的庚帖包在一起供奉在先人牌位下,三日如家中平顺无事,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婚事已初步议定,这就是纳吉俗称文定。
在周朝女儿十八束发,男子十五绞眉,但是父母一般从十一二岁开始就留意物色满意的佳媳良婿,有了合意人选自然在儿女成年前过个文定好让自己安心,之后纳征、请期、亲迎一般都是女子成年后的事情。
木姨听余敬惜说了仓吉儿的意思后,最近一直在四处转悠打听活雁的事情,只是用得起活雁的都是高门大户,而且那是个吉祥物儿,就算是有也是为了家中儿女备下的,怎能转让给别人?
余敬惜说过也就说过了,并未将庚帖的事情放在心上,倒不是讨厌仓吉儿或是不满仓家,只是觉得自己初来乍到的对什么都一知半解,而这个躯壳也小了些十五岁放到前世不就是个初中生么。
但是木姨却上了心,因为她知道仓家公子可不小了呢,虽说今年十七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但是已经不能用青葱来形容了,如果不早点定下来,过了十八那话就不好听了。
仓吉儿对这些倒是不在意,但是仓澜宜带回来的手帕纸让他很上心,让人打听了余敬惜落脚的地方,也看过了在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