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泄肮ひ倒径┰�4 艘货轮。      1981年7月,包氏集团投资的兆龙饭店,在京举行奠基仪式。      1982年6月,包玉刚赠款1000万美元,用于建造规模宏大的包兆龙图书 馆;11月,包兆龙先生病逝,包氏家属捐美金100万元,设立包兆龙中国留 学生奖学金。      1986年,捐赠1400万英镑,设立中英友好奖学金;9月捐赠2000万美元 创建宁波大学。11月包氏家族捐款修建的宁波兆龙路通车,包玉刚图书馆 落成。      1987年,包氏家族捐款重建的宁波镇海市中兴中学落成;捐款建造的 杭州包玉刚游泳馆落成;宁波黄鉴湘门诊楼落成。      1988年,包氏家族捐款助建宁波大学体育中心;捐款兴建宁波大学图 书馆;捐款兴建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包兆龙住院楼;捐款兴建宁波市第二 医院住院大楼;捐款赈济浙江省水灾灾民。      内地人对包玉刚的认识,最初就是源于他对内地的捐赠。      由于“船王”的名气大盛,内地人对作为“地产巨子”的包氏,恐怕 知晓的不是太多。关于包玉刚弃舟登陆,投资地产业,本书将另列单章叙 述。       (详情可参阅冷夏、晓笛著《世界船王——包玉刚传》) 
… 页面 29…

                     第三十一章卖药办报父称大王女称霸      父亲胡文虎、东南亚万金油大王;女儿胡仙、香港最大的报业集团— —星岛集团的主席。胡文虎为星岛报业的创始人,他办报的动机,仅仅是 为万金油做广告。今日报业,大概不会有人为自己的产品宣传而专门办系 列日报,此乃怪事一桩。胡仙接手办报,才二十出头。豆蔻少女,如何担 当如此重任?                                   香港报业杂谈      中国第一份中文报纸是香港的《中外新报》,它创刊于1858年,到1919年才停刊。 中国第一份中文杂志是1853年创办于香港的 《遐迩贯珍》月刊,由精通中文的英国传 教士主办、编辑,于1856年停刊。      中国第一份彩色报纸是1960年改版的 《天天日报》,这之前的所谓彩报,仅是报 名,广告,标题等套色。《天天日报》才算真正的彩报,它当时的广告词是:“全世界 前所未有,中国人争得第一”;“全彩色新闻性日报,世界性创举中国人的骄傲!” 这之后,香港报纸进入彩色时代。      香港素有文化沙漠之称。然而、香港的报摊多似牛毛。摊档上五光十色的报纸杂 志。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初到香港的内地人,莫不叹为观止。      据199O年香港年报统计,香港有报纸63份、期刊598种。有90余家国际通讯社、 报刊和广播公司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记者站)。      若以一个城市而论,香港有这么多报刊及外来采访机构,堪称世界第一。      香港的报纸,有40家是以报道综合新闻为主的,两家财经日报,一家儿童日报, 另20家专门报道娱乐新闻。      香港报纸一般由新闻、副刊、广告三大块组成。往往是副刊的篇幅多过新闻。不 少时候,广告的篇幅既多过新闻,又多过副刊。      香港中文报纸的销量,最高为《东方日报》,日销30万份以上;其次是《成报》、  《天天日报》,日销20万份以上;日销10万上下的有 《明报》、《新报》、《星岛日报》 等:其余各报只有几万或几千的销量。      香港的英文报纸,老牌有英人办的《南华早报》、华人办的《虎报》。日销长期在 几万份徘徊。读者都是上流社会人士,故影响很大。新办的英文报纸有《亚洲华尔街 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进入90年代,《南华日报》的日销量直逼10万份。      香港报纸80年代的日常总销量为150万份。以人均摊,每4个拥有一份当日报纸。 以报社摊,每家报纸日销不及3万份,其中数家大报占去大半销量,若这样算,其余 各报日销仅1万份。      香港报纸的发行,不像内地走邮发渠道,而是自办发行,故日销量总是浮动的。 一家报纸若抓到独家新闻,当日销量必会大增。      1994年初,美国著名流行杂志《MODE》排出香港十大女富豪,星岛集 团主席胡仙小姐名列亚军,冠军为已故船王包玉刚的四位千金联手摘取。      胡仙领导的《星岛日报》,为全球第一份世界性的中文报纸;胡仙任主 席的星岛集团,为香港最大的报业集团;胡仙个人资产为25亿港元,在同 业中资产排行第二的马氏兄弟家族 (马惜珍、马澄坤)、何文法家族,它们 分别持有东方报业与成报报业的主要股权,资产均是13亿,胡仙的资产是 它们的近两倍。 
… 页面 30…

     在香港大坑道,有一处对公分开放的虎豹别墅。香港的私家花园,均 不对外开放。若是公园名胜古迹,除海洋公园一处外,全免费开放。虎豹 别墅私建公用,在香港当属异数。      虎豹者,虎乃胡文虎;豹为胡文豹。别墅实为规模宏伟的公园,大似 足球场,内有峻拔巍峨的7层白塔,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游泳池碧水清澈, 崖壁连缀着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塑,草坪、花圃、假山、石洞莫不赏心悦目、 令人叹服。      虎豹别墅集休憩、玩乐、观赏、购物为一体。游览之人,无不缅怀胡 氏虎豹兄弟的匠心独运,及发迹暴富的传奇;自然也倍加关注将家族事业 发扬光大的胡仙小姐。                                     虐畜孽畜      作为报人,人们自然而然联想起文人雅士:温文尔雅,手无缚鸡之力, 若遇屠军禽兽,大多会避退三舍。老报人胡文虎与此毫不搭界,他是个满 身铜钱味、虎气生生的商人,他年轻时,还有个为文人雅士所不齿的嗜好 ——虐畜成习、以此为乐。      胡氏家族祖籍福建永定县忠坑乡,乡人胡子钦,1861年,只身下南洋 谋生,凭他略知的一点中医知识,在缅甸首都仰光开了一间中药铺——永 安堂。胡子钦传有三子,皆“文”字辈,字以“龙虎豹”依序排列。长子 文龙早逝,剩下文虎、文豹兄弟两人。      胡文虎10岁时,父亲送他回家乡念私塾。乡下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杀 诸屠牛必会招来大批的乡人驻足观看。其中必有南洋仔胡文虎,看见白刀 子进红刀子出,胡文虎拍掌跳脚大笑。那时的“虎仔”眼里,屠夫乃世上 最伟大的人物。      耳濡目染,胡文虎玩起小刀来,若捕捉到田鼠野雀,必用小刀活虐之。 遇到猪狗大畜,或抽以柳条,或以石掷之。性如其名,虎仔在百畜面前, 硬是有几分虎威霸气。      胡文虎生性好动,厌恶上学,令先生伤透脑筋。一日,先生教学童念 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人所食(饲的谐音)?胡 文虎油然想起屠宰六畜的精彩场面以及六畜烹饪后的美味香气,便忘记了 应声念经,脑海中六畜奔腾,鲜血洒地。      先生见其心不在焉,叱喝一声,怫怫然扬起戒尺,向他滚圆的头顶打 去。虎仔反应敏捷,忽地后退几步,落地之时,手中已捏着一把亮晃晃小 刀。先生本书生意气,见着小刀,顿时吓得一脸煞白,缩回戒尺,以期虎 仔刀下留情。      次年父亲回乡,先生诉状道:“贵虎仔如此顽蛮,当众童之面,以小刀 威吓老夫。老夫尊严扫地,无颜为师,实不敢再教。”      旧时代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师道尊严至高无上。父亲气得骂儿子是 孽畜,将他转入另一间私塾。胡文虎仍顽性不改,先生若处罚,他必反抗 之。      胡文虎做了报人,常与人谈他童年时的顽性,说他没有打好文学底子, 甚感遗憾。      胡子钦再次回老家,虎仔已被先生逐出塾门之外,4年转两间私塾,家 
… 页面 31…

族人均无可奈何。胡子钦把虎仔带回仰光,让他在自己店里做帮手。      父道尊严到底胜过师道尊严。父亲教他读汤头歌诀,识百草,悉百药, 如有散漫懈怠,必以方尺严惩。这为胡文虎日后继承家业奠定了良好的中 医底子。      胡子钦既是严父,又是慈父。虎仔毕竟年轻,除了学师习医,父亲允 许他玩乐,原则是不伤人害畜即可。仰光算不得繁华都市,多跑几个来回 便无厘头 (没意思〕。胡文虎旧嗜复发,又虐畜取乐。      胡子钦笃信鹌鹑、白鸽之类的飞禽为滋补上品,这为儿子的虐畜嗜好 大开方便之门——胡文虎把屠宰活包揽下来。他先把飞禽的毛全然拔净, 飞禽通体赤红,无翅展飞,只能在地上蹦蹦跳跳,文虎甚觉好玩。玩腻了, 文虎再以刀屠之,或刎颈,或剖腹,其乐融融,胜过食畜之味。飞禽之中, 尤水骛生命力最顽强,死去良久,尚能起死回生,疾步飞走,引颈哀鸣, 令人快哉!      父亲发现儿子虐畜,训斥儿子。文虎问:“为何水骛久死复生?”父亲 一时对答不上,只好以阴阳五行敷衍。自此,文虎虐畜畅行无阻。有人设 想,胡文虎虐言行径发生在今日香港,必会引起公愤,被爱畜会控以“虐 畜”罪,绳之以法。在那个时代,虐人者比比皆是,虐畜也就算不得什么。      胡文虎虐畜嗜好到娶妻成家仍不泯,忽一日,他良心发现,痛改前非。 这件事,胡文虎常向友人谈及。      这一年,胡文虎生疔疮,痛苦不堪,卧在床上,叫学徒杀一只鹌鹑, 炖药羹吃。学徒深谙少老板的怪癖,拔光毛后,放其床下,取悦少老板。 胡文虎昏昏沉沉,睡了过去,待醒来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团光亮的东西 在缓缓蠕动。胡文虎毛骨悚然,定晴一看,原来是一只脱掉毛的鹌鹑,鹌 鹑可怜兮兮,惊恐万状。      胡文虎一时十分难过,自己生了个疔疮,就痛苦不堪;一只小牲灵, 将毛拔光,无处逃生,等待人来虐杀取乐,岂不更痛苦!从此,胡文虎不 再虐畜。当然也不是像出家人那样不杀生、戒荤腥,他杀生食肉如故,只 是应了古人一句老话:快刀杀人,死而无憾。      胡文虎不虐畜,并非就把玩性彻底革掉。仰光唐人街的热闹场合,每 每都能见到胡文虎神气活现的身影。胡文虎好出风头,在闽籍华侨中口碑 不佳。其父胡子钦年迈多病,侨民私下议论:若老泰山一倒,虎仔如何支 撑得了先父开创的基业?      1908年,胡子钦不治离世。胡文虎年满28岁,身为兄长,克绍箕裘, 主理先父遗留下的永安堂。      一日,胡文虎将店里现款搜刮一空,有数千缅币,统统拿去换了港币, 然后坐一艘英国班船,去了香港。      消息不胫而走,唐人街沸沸扬扬。说胡家大公子如今没有父亲管束, 就掏空家中老底,到灯红酒绿的香港醉生梦死去了。更说胡家出了二世祖, 千年的基业,行将一朝败尽。                                     浪子回头      胡文虎远在仰光,虐畜成癖、游手好闲的德性已名扬海外,香港的数 家药材行均耳熟能详。 
… 页面 32…

     不过子归子,父归父,儿子再荒唐不经,也不至于影响父亲的生意。 永安堂的药材都是由香港购去的,交易久了,结下信用,香港药材行往往 是先凭单发货,然后等款汇来。      胡子钦大树一倒,香港的药行老板不亦悲哉,为失去一位生意朋友扼 腕叹息,更为收不到货款而寝食不安。皆以为:其子如斯,货款一定会被 挥霍殆尽,恐怕很难收回来。子败父业,这种事在有销金窝之称的香港, 屡见不鲜。      胡文虎这就来到香港销金窝,他不是来大撒银纸金币、一饱六欲,而 是用钱买回先父建立的信誉。      胡文虎替父还债,众药行老板惊喜不已,对文虎的偏见一扫而光。他 们竞相赊药给胡文虎,以维护与永安堂的友好往来。以后胡文虎购药,只 需一纸货单,就有药从香港发至仰光。      胡文虎洗心革面,永安堂亦面目一新,日营业额上升到100盾。胡文虎 后来道:“父亲在时,我与豹弟大树下面好乘凉,得过且过。父亲撒手,我 才意识到得过且过都过不下去,一大家人,全靠药铺维持。所以我就暗暗 发誓,非好好做不可。让人看看我们虎豹兄弟是叻仔 (有本事的人),还是 二世祖。”      虎豹兄弟通力合作研制出万金油、八卦丹、清快水、头痛散等中成药。  “虎”为商标,永安堂生龙活虎,跃出唐人街,到仰光大街“虎踞”下来 ——是为虎豹行药店。虎标药系,以万金油销路最佳。万金油药效较全, 价格较廉,很适应热带地区居民的病症及消费水平。万金油的全称很特别:      仰光永安堂虎豹药行虎标万金油东南亚许多国家,对药品不实行专利 保护,一家新药面世,其他厂商均可仿制。不久,市面上就有几种牌号的 万金油,与虎标竞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