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骑战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骑战机- 第7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号观测船报告,导流罩开始分离,运载舱磁等离子体引擎开机,目前高度距地631公里!”



“孟艺南报告,运载舱正常,2号组成员生理状态正常。”



“不周山报告,已经发现运载舱,距离11482公里。”



许许多多有关于“正常”的报告代表着整个发射计划完全在发射中心的掌控之中。



这个高度依然在大气层的散逸层内,地球引力开始变得微弱。



脱离了多级引擎后,运载火箭顶端导流罩随着爆炸螺栓的火花闪现,就像花瓣一样盛开,露出里面仿佛陀螺一样的运载舱。



花瓣渐渐失去动力,功成身退地坠向后方的大气层,很快在穿过电离层时剧烈燃烧起来,逐渐破碎并汽化成虚无,消失在大气层内,或许会有一些碎片幸运地能够坠落到地面,但是坠落点大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一切都在航天局的顶尖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联手计算内。



陀螺形臃肿的运载舱尾部亮起了四圈蓝光,缓缓地向更高轨道升去,速度越来越快,磁等离子体引擎推动不大,但胜在持久,足以将运载舱推近“不周山”空天舱。



“我终于上来了!”



由于直到现在运载舱仍然由地面和计算机同时控制着,孟艺南这位驾驶员暂时还无用武之地,但是他的心中已经十分满足和骄傲。



感觉身轻如燕的那一刻,他就完全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航天员。



第九百八十八节完美对接



运载火箭的速度极快,在短短十分钟左右就把运载舱送进了散逸层的弱引力区,但是接下来的行程却完全交给了运载舱的四具磁等离子体引擎,需要耗费近两个小时才能够接近距地高度约800公里“不周山”空天港。



运载舱距离空天港还有11482公里,这个在电离层以内几乎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距离,相当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距离的三分之二,中国国土的东西或南北距离的两倍。



可是放在外太空,这点儿距离几乎不算什么。



在距离地球表面322公里至483公里的低地球轨道上,随便什么太空垃圾都能够在五分之一秒左右跨越这么远的距离。



这个距离完全在中国航天局专家们的精心测算之内,对于“不周山”空天港是一个十分安全的距离,也是运载舱能够在最恰当的时间里接近的距离。



“距离30公里,遥控和自动驾驶系统切换为辅助控制,孟艺南中校,请开始进入对接流程,‘不周山’,请准备好捕获。”



地面指挥中心大厅里的联络人员宣布了进入下一流程的操作。



林默此时已经在指挥中心大厅的后面,心情难得有些紧张的看着代表运载舱和“不周山”空天港的两个光点,正在模拟太空立体图形中缓缓靠拢。



作为曾经的航天员候选者,林默知道外太空对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其难度远远超过了战斗机的空中加油。



且不说都处于运动中的双方在速度上至少超过战斗机和加油机的46倍(空天港秒速7900米/第一宇宙速度,加油机秒速170米/时速612公里),若是不能完全严丝合缝的对接舱口,不良的气密效果会损失大量珍贵的空气。



在外太空中,空气甚至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航天员们需要它维持生命,舱内的电子设备等系统也需要它配合对流而散热。



如果发生意外,恐怕中国的“不周山”计划也有可能将会前功尽弃,因此每一次对接都是一项充满了高风险性和高精确度的工作。



也许甚至耗费十几个小时都无法完成对接都是有可能的,当然对于运载舱的生存物资储备而言,十几个小时的耽误,将意味着舱内的航天员将身处危险之中。



“孟艺南收到!”



“王学军收到!”



作为同一期的航天员,上级这样安排也是考虑到了两名航天员之间的默契,这种演练已经进行多了许多次。



孟艺南伸手抓过了控制面板和操纵杆,和至少训练过上百次的那样,操纵着运载舱开始小心翼翼地靠近“不周山”空天港。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成语在外太空中将会成为真实的写照。



老大就在地面看着,自己一定要完美表现,孟艺南在心中默默地为自己鼓励。



“加油!‘虎斑猫’!”



林默盯着大屏幕似乎在对屏幕上全神贯注操作地这个小弟说道。



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通信人员适时地将林默这句话传了过去。



“是!老大!”



听到耳边传来老在的声音,孟艺南脸上没有任何变化,恍若没有听见,但是眼神中却像有了主心骨似地更加坚定了。



仿佛就像当初老大在指导自己空战技一样,不断引导着,鼓励着,他一定能够一次性成功。



“7921673,7910232”



“7921673,7918471”



“7921673,7920993”



在“不周山”空天港的对接控制台前,王学平正在不断报数,这代表着双方的速度正在缓缓趋于一致,而且运载舱已经距离空天港极近,开始进入同向对接走廊。



王学军两只手轻轻地在操纵台操作着,曾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也拥有一双极其敏锐而且稳定的双手。



在空天港的泊位上,自动伸出了一只长达约三十余米的机械臂,正在小心翼翼地抓向运载舱。



空天港内、运载舱内和指挥中心内都是鸦雀无声,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在这种时候,谁都不敢大意。



“已关闭引擎,运载舱准备完毕!距离10米,相对速度7921674,速度差为0,正弦133度”



孟艺南开始最终报数,双方的速度已经无限趋于一致,运载舱已经进入了最后一步操作,剩下的就看王学平了。



“张开磁力场,开始捕获!”



也同样演练过上百遍的王学平精准而稳定地控制着机械臂张开三根四节爪子抓向运载舱,位于爪心的特殊装置正在释放出磁引力场,一点点校准着角度。



“捕获完毕!完成硬连接!”



王学平话音未落,整个空天港和运载舱几乎微不可察的一震,泊位上的机械臂已经稳稳地将运载舱抓进了爪心,再也无法挣脱。



这还仅仅是小型运载舱,若是大型的太空梭,可能需要更多的机械臂进行协助捕获。



“不周山”空天港的一些角落里亮起了幽幽蓝光,闪动了一下,又重新熄灭。



“‘不周山’平衡系统开始补偿协调,协调完毕。”



在空天港的姿态控制舱内,传来其他航天员的声音,尽管完成了捕获,但是空天港依然承受了极小的动能。



如果不进行精确协调补偿,日积越累之下,会使“不周山”渐渐离开原来的位置和速度,甚至有可能会坠向大气层。



这次极短暂的调整,也顺便将机械臂上的运载舱也包含了进去。



“开始进行对接!松开机械臂。”



此刻完全是王学军的主场,控制着机械臂将运载舱的舱门对准了空天港的泊位舱门。



机械臂轻轻一动,三支分120度布局的四节肢爪子极其轻盈地放开了运载舱。



空天港的初始运作还依赖着大量的人工操作,这将能够给中国航天部门提供大量的实际参考数据,以便于未来的自动化升级。



双方的对接位都亮起了灯光,运载舱的姿态变化完全在泊位舱门的控制之下,无形的磁力束正在缓缓调整着双方的距离和入埠位置。



啪,一声轻响!



“第一步,锁止埠完成锁定,第二步,校正锁完成,第三步,插入数据连线,完成系统对接,第四步,开始气密封锁,第五步,安全校验,第六步,调整舱压气密性稳定,允许进入。”



一直经过了至少二十四个步骤,运载舱与空天港这才正式完成了对接。



从脱离运载火箭的导流罩后,运载舱启动的一直是磁等离子体引擎,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常规的火箭推进引擎,开始载人发射后,前几批发射的载人运载舱都拥有固态火箭引擎和磁等离子体引擎,如果不出意外,这些运载舱一旦与空天港完成对接,就再也不会返回地球,它们将做为空天港的逃生舱,一直固定在这些泊位上。



一旦若是发生意外,这些运载舱将会成为空天港航天员们的逃生返回舱。



虽然每次发射,运载舱里只有四名航天员,实际上这些作为应急逃生用的运载舱设计额定人物为12人,可以携带12名航天员安全突破大气层返回地球。



“老大,我成功了!哈哈!”



孟艺南冲着运载舱里的摄像头,打了个V字手势,率先抓着舱臂飘进了对接通道,一直顺利的进入了“不周山”空天港。



此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中心大厅内爆发出一片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



每一次成功发射都是一次挑战,也都是对发射中心业务素质的肯定。



一次性成功完成对接,这个成绩完全值得中国航天人们的骄傲,这将意味着更多的航天员可以顺利进驻空天港。



“现在开始输入货物!”



喜悦是短暂的,指挥中心又开始忙碌了起来,虽然额定可以承载12人的运载舱只送了4名航天员上来,并不意味着那些运载力也被浪费了,食物,水等重要生命保障物资一直是发射运载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几件仿佛像拳击沙袋一样的粗大包裹通过对接舱口送了进来。



“我该走了!”



林默带着淡淡的微笑,朝着韦芸怡点了点头,他对孟艺南也完全放下心来。



“不周山”空天港完成对接后,孟艺南正式成为了空天港的一员,作为外人,林默已经没有再继续待在这里的必要。



这一次发射升空让他看得非常满意,模拟训练和真实发射果然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



“好,我送送你吧!”



韦芸怡轻轻略一颌首,自然明白林默的意思。



与其过会儿被人请出去,还不如自己主动离开,航天局能够做到一步已经是非常给面子。



两人转身刚刚离开,在指挥中心大厅的大屏幕上,一名航天员从运送进来的包裹袋内取出了一样八角形的金属盒,其棱角和采用缓冲橡胶包裹着,正中间的金属面上,清晰的印刻着一行激光蚀刻出来的字母:“SearlEffectGenerator”。



第九百八十九节“不周山”的爪牙



SearlEffectGenerator,简称:SEG,又称瑟尔发动机,生产商,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林默从“深渊涅槃”里得到的SEG瑟尔发动机并不是世界上仅有的一台,叙利亚“深渊涅槃”的主办方从来没想到过竟然有人真的肯花费如此多积分来兑换一台完全不具备可复制性的低输出功率SEG。



SEG不仅生产成本极高,而且成品率奇低,哪怕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花费了不少代价,也只能制作出少量的成品。



随着第二批运载舱送上外太空的物资里,就有中国花了极大代价从美国人手上搞到的一台全新SEG,并且封装在可以承受超高温超高压的安全密封盒内。



哪怕发生意外,也能够通过盒子自带的信号识别模块尽快找回来。



为了启动“不周山”空天港计划,中国不惜血本的掏出了老底。



如果林默迟上五分钟再走的话,一定能够看到指挥中心大厅的主屏幕上,“不周山”空天港3D效果模型的表面布满了一层奇异的纹路。



斥力盾异型共振线圈!



嗯,至少在这个世界上,官方是这么称呼的,大概也被归结到属于类似特斯拉线圈的特殊技术。



好吧,先姑且称其为技术。



在另一个世界线,这些所谓“异型共振线圈”的奇异纹路被称为“流波天华魔法阵”。



将魔法阵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不仅仅只有龙骑士,实力雄厚的中国航天局毫无羞愧之意地“借鉴”了这个曾应用于国防星技术验证机X1前掠翼战斗机的魔法阵技术,这并不算什么难事。



在“不周山”计划中,这个异型共振线圈属于高度保密的杀手锏。



龙骑士并不知道自己拥有的魔法文明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这个世界,一些有心人自觉自发地悄然分享着那些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东西,只要好使,先山寨了再说。



若是世界各国知道中国人的空天港上居然使用了魔法文明的魔法阵,非瞪爆了一地的眼珠子不可。



发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接下来的工作迅速转接到了空天港地面指挥部。



时间就是金钱,航天员在外太空每一秒钟所花费的代价,远远超过战斗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