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衣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嫁衣时-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冬忙得头晕,可是忽然想起件事来。

    那位石秀姑娘,是留在京城她表兄处?还是跟着一起回遂州? 


第九十八 疑惑

    小冬猜的一点儿没错。不但石秀要跟他们一起回遂州,安王还送了一个人来。

    张子千。

    小冬十分惊讶,猜张子千进来坐下,上了茶。他们曾经共患难过,说话也不用多顾忌:“你怎么会想去遂州的?”

    张子千说话也坦白:“我早就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虽然王爷收留我,我却见识短浅帮不上什么忙。正好这一回和你们一起上路,得麻烦你们多照应了。”

    小冬说:“这是哪儿的话,快别这么见外。我也是头一次出远门,咱们这回可是互相照应。”

    小冬也问了安王,她觉得张子千说的固然有理,但应该不是全部原因。不过安王说的却也和张子千一样。

    张子千只带了一个薄薄的小包袱,一个长随。相比之下,小冬简直汗颜。看看她自己那大包袱小行李,如同搬家一样,再看看人家,这才象个出门的样子,轻装简从,两袖清风。

    但是要让她象张子千那样,她肯定办不到。别的不说,光是衣裳就是好几大包袱。同样都是没出过远门的人,差距实在太大了。

    张子千的到来并没有让小冬有什么烦恼。相反,张子千多少算是娘家人,有他在,小冬还觉得有种踏实的感觉。

    另一个的的确确是麻烦。

    想到石秀,小冬的心情就轻松不起来。

    小冬当然不想让她留在京里,可是回去的这一路上,难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一一知道别人一直惦记自己家地里的东西,就算她偷不走,可老这么惦记着也让人不舒坦啊。好象吃了一口凉凉的夹生饭,就这么噎在喉咙里头,咽不下,吐不出,堵得发闷。

    好在把她送回遂州交给她家人,这件事总算可以告一段落。

    还有,小冬想着,他们路过屏州,也许可以见到赵芷。

    究竟燕子说的那些被卖的首饰是不是赵芷的?当时景郡王妃给了她那么丰厚的陪嫁,光是压箱的金银,也足以吃穿不愁,怎么会落到要卖首饰的地步?她过得好不好?是不是婆家的人欺负了她?

    也许,都是自己在杞人忧天。那首饰未必是赵芷的,或是旁人以讹讹,打着内造的旗号想多抬抬价。

    小冬进宫去请安,也顺便辞行。圣慈太后病已经渐好了,精神也好得多了。听说小冬要去遂州,她倒是出了一会儿神。

    “不是说,今年不去么?”

    “是突然了些,”小冬解释说:“也不会待太久,冬天下雪之前会赶回来的。”

    “嗯,去吧,出门在外不比在家中,什么事都得当心,不要伤风着凉,不要贪吃积食,也别任性的增减衣裳,不太平的地方一定不能去。”

    “是,我记下了,太后娘娘。”

    “其实若能够,我也想出去走一走。”圣卷太后说:“从十几岁进了宫,这么些年最远也就去过温泉行宫。”

    小冬笑盈盈地握着她的手说:“那,我把路上见的风景拣好看的画下来,带回来给您看。”

    “好。”圣慈太后吩咐采姑去取东西,过了一会儿回来,是各式各样的常用的药丸。什么祛痛丹啊入珍丸啊桑杏散啊,甚至还有外用的药膏药酒,另外专治晕车晕船的药更是大大的一包。小冬忙说:“这些我也都备了。”

    “多带一些,有备无患。宁可现在琐碎些,别到了要用的时候却没有。太医院制的这些也比外头买的强。”

    正说着帮,四皇子来了。他大概是刚从集贤堂回来就急急赶过来,一脑门的汗,小脸儿热得通红。

    “给太后娘娘请安。”

    “你看你,怎么走这么急?”圣慈太后吩咐人:“把那冰糖银耳雪梨羹端一碗来给他。”

    四皇子小声说:“那个甜腻腻的……太后娘娘,我还想喝上次那个冰镇酸梅汤。”

    “那个不成,太凉了,太医还说你脾胃虚,不合吃那样给的。我也嘱咐过你身边的人了,让他们不能给你冷的东西吃。”

    看来四皇子很投圣慈太后的缘哪。

    以往除了小冬自己,还没见过哪位皇孙公主能让圣慈太后这么关切唠叨呢。

    不过,想想也是,四皇子没有亲娘,虽然有皇后照者,可是皇后对待二皇子那套明捧暗杀的手段,小冬也是心里有数的。圣慈太后和其他的孙子,孙女都不亲近,那是因为前期还有圣德太后夹在其中的缘故。现在到了四皇子这儿,却没请什么妨碍了,四皇子来得也勤,圣总太后待他也慈蔼。

    “小冬姐姐,”四皇子走到她跟前:“听说你要出远门了?”

    “嘿,是啊。”小冬替他理一理头发。四皇子还没戴冠,头发还束成童子的样式,颈上戴着一个黄澄澄的金球宝石的长命锁,气色好,精神好,渐渐不再象当初女孩似的精致苍白文弱,有种男孩子的虎头虎脑的气势了。

    “我也想去。”

    小冬一笑,还没说话,圣慈太后说:“你还小呢。”

    “可是,那天那三个孩子也不大啊,还不是大老远从遂州跑到京城来了……”

    他还没忘了李家兄妹呢。嗯,也是。宫里没什么和他同年龄的孩子,去集贤堂读书,两个伴读也都比他大,十分老成沉稳。再加上李家兄妹三人鲜活生猛,吃相惊人,他印象不深刻才奇怪呢。和他们一比,他平时见的那些人都和木头一样。

    “所以这回就要把他们送回去,回去了肯定会重重挨罚。”小冬把后果讲得严重点,以免四皇子也生出什么离家出走玩玩的心思一一那可就糟糕了。

    李家兄妹三个和石秀能大老远从遂州来到京城,多半原因是他们从前就常常出门,土生年纪不大,已经跟李长河跑过商队去过一次婆夷国了。他们的结实泼辣和四皇子不是一个级别。

    圣慈太后问起李家兄妹三人事情来,小冬拣要紧的说了,圣慈太后又是摇头又是笑:“大胆,荒唐。他们也不想想,路上万一有个闪失,那得让他叔叔婶子心里一辈子过不去。两个男孩子就罢了,怎么把妹妹也带上?女孩儿家更吃不起亏。”

    “是啊,秦烈也是这样训他们的。可惜你训他们也不疼不痒,要打吧,终归又不是自家的孩子。”

    “说的是。”圣慈太后说:“赶紧送回去交给他自家叔叔,你们就不担这个干系了。”

    四皇子有些怏怏不乐,一口一口象吃药似的吃那冰糖银耳雪梨羹。采姑做事很是周到,给小冬也端了一碗来,小冬笑着说:“还是采姑姐姐好,有什么都不忘了我。太后娘娘现在心里只有孙子啦,我这嫁了人的孙女儿可得靠边站。”

    圣慈太后被她逗得笑:“你要想吃,回来那一锅都让你端走慢慢吃。”

    雪梨羹温温甜甜的,吃起来感觉唇舌一片滑腻满润,很是舒服。果然圣慈太后比以前更讲究养生了。冬日给,人的脾胃却燥热得多。夏天里酷热,但是脾胃却总是偏虚寒。所以太医们一说起来,就讲秋冬去火伏天温补,可偏偏人们各天爱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夏天里喜欢吃凉寒的东西。

    小冬和四皇子陪圣慈太后用了午饭,四皇子念了一段佛经,待圣慈太后睡着了两人才出来。

    采姑说:“我送送郡主。”

    四皇子却抢着说:“我送小冬姐姐。”

    采姑当然不会和他争,笑着说:“那也好。”又吩咐人将圣慈太后给小冬路上用的东西包上拿好。

    四皇子依依不舍一直送她到宫门口,不能再往外送了,还不愿意撒手。

    小冬微笑着说:“又不是去了就不回来了,冬天下雪之前我一准儿回来,给你带些新奇的玩意儿回来,怎么样?听说那边有人用水牛角做弓,你喜欢吗?”

    “嗯……”

    虽然答应着,眉头还是皱了小小的一个结。

    “好了,你也快回去吧。”

    四皇子忽然问:“遂州……不是和屏州近?”

    “是挺近的。”小冬有些意外:“怎么想起说这个?”

    “那个赵芷姐姐就嫁到了屏州吧?你不要去见她,她不好。”

    小冬意外之极:“什么?”

    四皇子还记得赵芷已经让小冬觉得奇怪了。这孩子以前扮女孩儿的时候,大概是怕说错了话泄露了他的秘密,所以从来不开口,很是古怪孤僻。而且那时候小冬和赵芷,与他也没打过几次交道。

    “那次看灯前,我听到有人和她说,不要跟你一起。”

    小冬悚然一惊,明明热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可是却觉得背脊发寒,从心里战栗起来。

    她压低声音问:“什么?”

    “那回有刺客要来,她一定事先知道了。”

    四皇子就说了这么一句,没有再说别的,转身就跑开了。跟着她的两个小宦官和宫女也急忙跟着走了。

    小冬站在那儿,只觉得唇舌发干,嘴唇和牙齿黏在了一起,耳边嗡嗡直响,仿佛全身的血都冲到了头上。

    那回上元节看灯,那黑暗中蹿出来的人影——

    她的恶梦中时常还会重温那一幕,死亡曾经如此逼近……只是平时她不去想。

    四皇子这话,究竟是——


第九十九章 出行

    那年上元夜,赵芷的确没和她在一起。她们平时都是形影不离的,行动坐卧总在一块儿。那回,赵芷是在和别人说做灯的事情,所以…… 那天晚上的记忆如此深刻,小冬一丝一毫也没忘记。

    那件事之后赵芷过了些日子才来看她,小冬虽然并不怨怪她,只是一一还是微微有些失望。可走她从头至尾都没有杯疑过赵芷,一次也没有。

    小冬上了车,半晌没出声,红荆提高声音问了句:“郡主,咱们直接回府吗?”

    “不,”小冬怔了下,轻声说:“去王府。”

    红荆素来沉稳,也最懂得进退分寸。刚才小冬从长春宫出来一直好好的,直到刚才四皇子和她低声说了两句话,她脸色大变。红荆就没见小冬脸色神气这样难看过,她大着胆子递过帕子:“郡主。”

    小冬抬头看她一眼,接过帕子擦了擦脸。红荆不最多问什么,只是说些闲话来想让小冬分分神解解忧。

    “外头管事说,已经定了三天后的船了,东西也都打包装好了。我就是老想着别拉下什么东西,细细的想了,也没有拉什么,可心里就是不踏实。”

    小冬点点头,没有应声。红荆也不知道她听进去没有。

    “前天妙儿那丫头还央告,说怕路上坐车坐船不惯,想弄点盐渍金桔,听说那个好使。红芙还笑话她,明明就是为了嘴馋,治晕船的药也备了,零嘴儿也备了,她还单单想起那个来。

    “那个东西我也吃不惯……”

    红荆忙说:“正是啊,也不能因为她好这口就特意再去铺子里头买。恰好她说过好话,又找出一匣子没动过的蜜饯来,金桔也有,姜,也不能困若她好这口私特恋再去梢子里头,又找出一匣子没动过的宇钱来,全d}}也有,姜丝也有,霜梨也有,不知是什么时候买的,她能当全贝似的揣起来了。”

    车到了安王府,这会儿安王与赵吕自然都不在,安王还没回来,赵吕又去了成岭。小冬回了玉芳阁。这儿一切如旧,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红荆服待小冬洗了把脸,又端了茶来。窗子后头的芭蕉开得正好,花朵红艳艳的,在太阳下看起来仿佛要烧起来一样。小冬靠在榻上,注视着那火红的花,没一刻就觉得眼前耀得发花,她闭上眼转过头来。

    “郡主这两天收拾检点东西,也着卖辛苦,趁现在偷闲睡会儿吧。” 小冬睁开眼,眼前还有一团团杂乱的光斑,不过她也看清了红荆略带担忧的神情。

    “嗯。父亲若回来了,就叫我一声。”

    她靠在榻上,昏昏沉沉的不知过了多久,屋里凉爽安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出了一脖子的汗。

    她隐约听着身边似乎有动静,有人在身旁坐了下来。小冬睁开眼,安王朝她微微一笑,将她鬓边的头发拂了拂:“累了?”

    “父亲回来了……”小冬想坐起来,安王说:

    “躺着吧,好好歇一会儿。我吩咐人去跟秦烈说了,中午你留下来陪我一块儿用饭。”

    安王打开折扇,轻轻的替小冬扇风。小冬也不客气,眯着眼享受了一会儿。安王亲自打扇啊,怕是皇帝和太后也没享过这待遇。

    “睡着了眉头还皱着,有什么心事?”

    说起这个来,小冬还是闷闷的:“父亲……那年上元夜的刺客,难道是景郡王派的人吗?”

    安王打扇的手微微一顿:“怎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