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寻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意寻常-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国公倒是去寻了顺天府伊,望其能通融行些方便,初时被告知此事定当按律办事,任叶国公如何相求,就是不肯透露半点口风。后来判了在狱中十年,还是叶国公给宫中的叶嫔上了折子,使了三万两银子才改了三年。叶国公府这些年来早就被叶九挥霍得成了空架子,府中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银钱,那三万两银子还是叶嫔与叶九的外祖家帮补了些,又筹借了些才凑了出来。???此事与我等无关,看着便是了。”林侯爷嘱咐道。

  大太太应了,说到贵人,大太太又想起了一人,“老爷可探得那白衣公子是谁?”

  “已派了人在查探,至今毫无消息。听二老爷所述,应该是个世家子弟。单其手上的凝脂玉,便已是世间不可多得之物。我等已是尽了心,若寻不着,也只能罢了。”侯爷说到此眉头皱了皱。二人又说了会话,便各自歇息了。

  “今日朝上皇上收回了忠王世替之爵位,忠王被贬为庶民,一家被囚。此事你可有听说?”这人正是那日在南山之上的蓝衣公子。似是偏爱蓝衣般,今日仍是一身蓝色长袍。

  “我乃一闲散之人,不若你在朝堂走动,倒是还未曾听说。所为何事?”说话之人正是那日与蓝衣公子一道的白衣公子。

  “忠王此次回京,本欲于下月太后寿辰之日,举谋权篡位之事。”说到后面蓝衣公子放低了声音,“御林军乔副指挥使已被虏,交待了与忠王密谋之事,又于忠王领地嵩里冈发现了忠王私募豪杰,私铸兵器之实。”忠王意欲谋反,此事非同小可,一下了早朝换了衣裳他便来了白衣公子府上。

  “忠王平日里为人谨慎,对百姓也多有爱戴,不想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心。”白衣公子嘴角微翘,他生性凉薄,对于他人之事多是听着,甚少热忱。

  “忠王生性多疑,心思缜密,听说左相曾多次派人前去查探皆是未果,此次能拿其私铸兵器之实,乃是出动了今上的左右亲卫,事前竟是一丝风声都未走漏。当朝将其拿下。”蓝衣公子说到此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叹。

  “此事得以及早察觉,未酿大祸,也是天下苍生之幸。”白衣公子说着举杯于蓝衣公子致意,一饮而尽。“你也莫要担心,忠王妃虽是你姨母,只要你外家未曾参与此事,皇上不会多加为难的。”

  蓝衣公子也不接话,脸色却凝重了几分,沉默良久方道,“皇上今日龙体不适,上朝比平日晚了半个时辰。”

  白衣公子听了抬头,“太医可有说是为何?”

  “钟太医说乃是过于劳累,思虑过度,气血不畅所致。想来也是为了忠王一事费神。”蓝衣公子微微叹气,面上全是担忧之色,“若是下了立太子诏,立了太子,也可为今上分忧一二。不致如此。”

  “今日这是为何,竟敢将这样的话明着说出来。但凡做臣子的,谁敢如此直言,便是那纳言阁的知言,只要不违祖制,于立嗣一事上也是从不敢多言一句的。这妄议之罪可是担不得。”白衣公子为自己轻酌了一杯酒又顺道为蓝衣公子满上,话虽说得重,却也只是提醒罢了。

  凡事点到为止,忠王之事自有朝臣料理,在此多言也是无益,当初既是做得,便早该料到事败之时有今日之结果。

  “请祖姑奶奶安。家中老太君惦记着祖姑奶奶,命侄媳妇代她老人家给您请安。愿您福比东海。”忠顺侯夫人王氏说着跪在蒲团上给老太太行了礼,拜了四拜,老太太稍稍颔首答礼。得了老太太的允王氏起身后又与三位太太见了礼,与大太太让了一番,大家才按尊卑各自坐了下来。坐定后王氏便让一起来的一众婆子媳妇来给老太太请安,众婆子媳妇又说了许多好话,惹得老太太笑逐颜开。

  “忠顺侯爷与老爷在前头书房,梳洗之后便来与老太太请安。”大太太见老太太瞅了一眼门外,便对老太太说了忠顺侯的去向。老太太出嫁时那忠顺侯才四岁,怕是连老太太的模样都记不清,也说不上有什么感情,只是这姑侄本就是同性,知道娘家侄儿来了京城,自是期盼着见见的,毕竟血浓于水。

  “好,好,好。去把几位姑娘和在家的哥儿请来给他们表叔母请安。”接着又问王氏,“你婆婆身子可还硬朗?我和你婆婆也有三十多年未见了。”老太太虽是第一次见这王氏,看她行事却也是个爽利的,心里便多了几分喜欢。

  “老太君年前生了场大病,后来慢慢将养,身子终于大好,只是到底大不如前。”王氏想起年前婆婆的那场病,还是心有余悸。眼下三儿的亲事还没着落,当地的人家不是没有适龄姑娘,就是门弟太低,这次进京,一来是为半月后太后的寿辰,二来就是为了在京中为三儿寻门亲事,若是可以求得太后赐婚,那更是天大的荣耀。如今刚刚出了国孝,万一自个婆婆在这会子突然有个好歹,那再来的三年孝期可就把孩子的前途亲事全给耽误了。王氏在侍奉婆母上虽一向尽心但在婆婆病后想到了这一层待婆婆更是如自个母亲般了。

  第 9 章 。。。

  “年岁大了,总是有些病痛,我这还有一支三百年的人参,回头你带回去给你婆婆补补身子。”说着命大丫鬟珍珠取了出来。

  “那侄媳妇便代老太君谢过祖姑奶奶了。”终究是送与老侯爷夫人的,王氏也就未多客气,大大方方地收下了。王氏身边的大丫鬟杏帘听了,方接了那装着人参的锦盒。

  说话间几位姑娘和未去学里的哥儿出来了,张王氏见几位哥儿尚小便问起了年岁大的哥儿,大太太便道几位大些的哥儿还在学里已是让人去请了。几人给王氏见了礼,王氏给了几位姑娘每人一对珍珠玉镯子,两面襄扇,五只各色绢花做见面礼。几位哥儿则是文房四宝一套,大太太见了那文房四宝,知道是沧洲有名的贡品价格不菲不说,一般官员便是有银子也是难得,暗叹忠顺侯夫人出手阔绰。

  如怡见了王氏送的襄扇,做工那是顶顶精巧,与如怡前世所见的美人扇相差无几故如怡很是喜欢。

  这边王氏自几位姑娘出来时便细细打量,待到如怡给其见礼时,只见这二姑娘身量苗条,气质如兰。又觉这姑娘似是与别个不同,期间便多多留意了些,后觉这二姑娘虽不及大姑娘美貌,然言行举止间透着一股清贵之气,隐隐让人对其所说所做之事深信不疑。想起其今年便将及笄,年岁上倒是与自己三儿相当,思量着等哪天寻了空再问问林大太太这二姑娘可曾定亲,心中计较着脸上却依旧笑道:“老太太真是好福气,而今儿孙满堂,真是让人羡慕。怪道家中老太君每每提到老太太,总说老太太是个有福的。”老太太听了高兴得笑出了声。

  “老太太,几位哥儿下学了,正来给您和忠顺侯夫人请安呢。”一丫鬟进来回道。

  “让他们进来。”老太太听说孙儿回来了,笑得脸上皱纹又深了几分。小丫鬟兰儿为几位哥儿打了棉纱帘子,进了屋还未来得及说话,外面小丫鬟又报,“老太太,忠顺侯爷与大老爷来了。”

  “快,让忠顺侯爷进来。”老太太听了连声说道。屋里除了老太太,其他人便都站了起来。

  忠顺侯爷与林侯爷先给老太太请了安,坐下后又受了其他人的礼,方与老太太说起了话来。

  “半月之后便是太后寿辰,你们进京也走了好些时日,明日进宫请了安后,便好好歇歇。”老太太道。

  “让老太太挂心了。此次太后五十五寿辰,算是小半个整寿,去年出了孝期,故带了夫人一同来贺。”忠顺侯恭敬地道。往年太后生辰,多是由林侯爷只身前来,故有此一说。接着又与老太太说了些德州老家的概况,他的夫人又说了一些较为详尽的德州趣事,听得老太太十分入神,不觉竟到了晚膳时分。

  众人在老太太处用了膳,忠顺侯夫妇二人才由大太太引着去了他们的住处,这院子半月前大太太已命人收拾了出来,这半月来更是命人日日打扫,可说是干净得一尘不染。王氏看了心中满意,对着大太太又道了次谢。

  太后寿辰这日,内外命妇按品妆扮后早早地便到太后的景华宫外候着等着给太后拜寿,待内命妇拜完了寿,外命妇方由内侍引着进景华宫觐见。这一日,各命妇家中凡是有及了笄的姑娘,皆可随家中长辈一同进宫拜贺。至于为何须得及了笄,宫人道是太后寿辰进宫贺寿者本就极多,未及笄前年岁还小不够稳重,怕不慎冲撞了太后及宫中各位贵人。如怡本还未过及笄礼,无需来此,可太后却是下了懿旨钦点其名,故不得不来凑这热闹,同来的各家姑娘倒是个个脸上喜不自胜,一副荣耀至极的样子。进宫那会如怡看了下四周情景,觉得这大历朝的皇宫除了与北京紫禁城一般极为宏伟庄重外,其它的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随着老太太等人进殿垂首与太后行了跪拜礼后,便被太后叫上前去问了几句话,就这功夫,已来了好几拨人前来贺寿,太后实在无暇顾及如怡,让身边嬷嬷取了见面礼与她,如怡便退了下来。

  老太太由大太太服侍着留在殿内与太后、皇后、众太妃、大长公主、长公主和其他诰命说话,如怡与三小姐大姑娘则由二太太三太太带着退了出来。出了正殿,便有内侍引着去偏殿歇息。不多时便听内侍来传,余音园里的戏快开了,请各家夫人小姐移步。

  到了余音园,各家女眷由宫女引着按品级在西侧看楼坐定后,太后与帝后方摆了仪仗姗姗而来,众人下拜行礼,又与太后道了万寿无疆,太后与帝后由众人围簇着上了戏楼正对面的听音楼三楼,坐定后便有内侍在一楼楼门处唱道:“免…礼…,起…身…,赐…座…”众人这才起了身重新坐定。如怡于西侧看楼二楼处抬头往听音楼望了一眼,远远地见帝后二人分坐于太后两侧,再往下便是太妃、各家王太妃、大长公主、长公主。此时今上正命人拿戏本让太后点戏。又远远地见听音楼二楼的丽人皆盛装华服,知那是今上的妃嫔,公主,与年岁未过十四的皇子。

  不知何时,台上已唱起了《过寿图》,如怡便转了心思,听戏去了。这戏,其实静下心来观赏,还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而此刻的东侧看楼则坐满了皇子王公大臣,正兴味盎然地听着戏,二楼的一处桌案上摆着各色精致的瓜果点心,座椅却是空着,不知其主人因何故离了席。

  “你今日进宫倒也是早。怎的不去听戏反而到这御花园来了?”说话之人丰神俊朗,若不是其眼中笑意未达,倒会让人以为他真个笑得开怀。此刻他正坐于石椅上看着来人。

  “若不早些进宫,在太后处怕是要与那些命妇小姐挤成堆了。你自个年年不去听戏,我就不能也躲上一回?”说话间来人已在石椅上坐下。只见其身着一锻白袍服,前后各绣一团五爪正龙,两臂则各绣着一团五爪行龙,整个人看上去如一杯清茶般让人觉着舒适。

  他二人虽是叔侄,却一向情同手足,况做侄子的也痴长做叔叔的两岁,故平日里多是随意。

  二人正说着话,便见先时坐于一旁的少年早已起了身。只见他年约十六,威风凛凛,身上更是意气风发。此人正是大历朝的大皇子。

  “见过十七皇叔。”大皇子对着来人作揖行礼道。

  “大皇子多礼。”荣王微微颔首,也未起身。他来时大皇子已在此,怕也是与自己一般刚开了戏便出了来。

  大皇子在先前的石椅上坐下,便有内侍搬来了棋盘,“铭皇兄,”大皇子对着在荣王身旁的赤黄袍服公子道。算起来他也只是大皇子的堂兄,可大皇子对他却如亲兄长般,极其敬重。“今日难得进宫得闲,还请皇兄与我下上一盘。”大皇子自小跟着铭王学棋,也常于棋中听得铭王教授其兵法或为人治国之道,故对铭王十分尊崇。只是自铭王行了冠礼出宫另居于铭王府后,除了去给太后请安便鲜少入宫,而每每铭王进宫给太后请安时,他又多是在学里,故也甚少见得。今日太后寿辰,开戏时听内侍来报得知铭王在这御花园休憩,这才寻了来。

  “殿下,这戏才开不久便离了席,于礼不符。”铭王淡声说道,却不想他自个连去都未曾。他今日与荣王身着一样绣纹的袍服,唯一不同之处,便是其所着乃赤黄之色,华丽宝贵中透着高雅大气。

  大皇子似是习惯了他的脾性,谦恭地道,“铭皇兄说的是,下次定谨记于心。”

  说着二人便一心地下起了棋,荣王于一旁静看。一盘终了,再下第二盘时,大皇子无意间见一太监神色匆匆,便向身边内侍递了个眼神,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