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 (更新至210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重紫 (更新至210章)-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邬善顿时脸色通红,说话都有些磕磕巴巴起来:“四妹妹快回屋去吧,我们也要出门了。”

    窦昭进了屋。

    身后传来窦政昌不解地声音:“你怎么每次遇到四妹妹总是那么多的话?”

    邬善嚷道:“不是你说我的话太少了吗?”

    “我是说你每次遇到仪姐儿她们总是‘哼哼哈哈’的……”

    “我是长辈,总得有点长辈的样子吧?”

    “行,这次我们就让你摆足长辈款,”说话的是窦启俊。“这次我们买东西你付帐……”

    “你们是敲诈……”邬善笑着,声音渐渐远去。

    窦昭笑着摇头,觉得很有趣。

    到了端午节那天,二太夫人果然请了周清芬来唱大戏。

    戏台搭在窦家北楼的祠堂前,方圆十里的村民都携家带口的前来听戏。

    窦昭跟着六伯母陪二太夫人在祠堂旁的厢房里喝茶。

    王映雪进来给二太夫人问过安,她朝着窦昭招手:“寿姑,上次我让琼芬送去的菊花酥好吃吗?是宫中赏赐给我父亲的,明姐儿特意让人送了一匣子回来,说是要让姐姐尝尝。”

    “原来是宫中赏赐的,难怪我瞧着那样子和市面上的大不相同。”窦昭微笑道,“我就孝敬了太夫人。”说着,朝太夫人望去。

    太夫人笑眯眯地拉了窦昭的手:“还是我们寿姑有心。”

    王映雪的脸红了又绿,绿了又红。

    这几年窦昭把王映雪交给二太夫人收拾,她才懒得和王映雪计较。

    有小丫鬟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语无伦次地道:“太夫人,太太,不好了,老太爷他老人家不好了……”
第五十七章 祖父(粉红票300加更)






    祖父正陪着新来的真定县父母官鲁大人看戏,小厮们端了福橘饼、丰城脯等点心上来,祖父原准备吃块福橘饼,因眼睛一直盯着台上,竟然抓了颗咸花生就丢在了嘴里,等发现吃错的东西的时,咸花生已经卡在了嗓子眼里咳个不停,旁边的人忙端了茶让祖父润喉子,谁知道越喝咳得越厉害,最后竟然一口气堵在了那里闭过气去。

    窦昭坐在窦铎的床头,望着昏迷不醒的祖父,心中说不出是伤感还是怅然。

    上一世,祖父入殓之后她才回到西窦,那个时候已经是八月份了,她又是懵懂的年纪,初入东府,慌张、惶恐、不安,哪里还知道问祖父的死因。

    难怪这一世祖父昏迷三个月之后就会去世?

    父亲很快从京都赶了回来,同行的,还有窦明。

    她和在东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区别。人显得活泼了不少,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她一下车就高声地喊着“高升”:“我给仪姐儿、淑姐儿他们带了很多东西回来,你小心点,把东西都送到我屋里去。”

    她的屋里?

    她的屋里在哪里?

    是二太夫人那边的暖阁?还是王映雪给她安排的东厢房?

    暖阁,在东府。东厢房,她一天也没有住过。

    高升有些为难。

    窦明已不满地大声嚷道:“你个狗奴才,小心我告诉父亲把你给卖了。”

    窦昭闭上了眼睛。

    事情还是毫无逆转地重新回归到了原来的方向。

    她出门喝斥着窦明:“高升是服侍父亲的人,就是有错,也轮不到你发落。你若是胆敢再说这样的话。我先把你拎到柴房里关三天。”

    窦明从小就问这个对她有些冷漠的姐姐,闻言不由表情微瑟,但她很快就克服了心中的恐惧,道:“我。我又不是有意的。”声音小了下去,到底不敢和窦昭顶嘴。

    窦耀成是个很喜欢享受的人,早早就在京都的静安寺旁边的胡同里买下了一幢三进的宅子。那宅子虽然不大。但布置的花团锦簇,陈设器皿无一不精致,住着十分舒服。

    血缘是个很可怕的东西,不管是窦铎还是窦世英,都和他们祖上窦耀成一样喜欢舒适。

    在京都的时候,窦世英就住在那里。窦明虽然也在京都,但他一个人带着个孩子不方便。何况王许氏看见窦明那呆头呆脑的样子,又听了女儿的话,知道窦世枢和自己的丈夫不和,总觉得东窦是想借此压着西窦,想把窦明给养废了。心痛得不得了,待窦明到了京都,对窦明就像眼睛珠子似的,自己的孙子全都靠边站了,一心一意只疼着这个外孙女,窦世英偶去过窦明几次,见她面色红润,身边一大堆丫鬟、婆子服侍,片刻也不愿意离开王许氏。却和他有些陌生,他也落得个轻松,和窦明一个住在静安寺胡同,一个住在柳叶巷胡同,和窦明的接触并不多。

    见窦明这样待高升,他心中不悦。因没有和女儿在一起的经验,他一时愣住,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现在窦昭出面,而且窦明熄了火,窦世英不由松了口气。

    而王映雪见窦明受了窦昭的训斥而窦世英却一句话也没有说,知道窦世英这是向着窦昭,怕窦明因此没有窦昭得窦世英的喜欢,忙笑着出来打圆场,对窦昭道:“你父亲和你妹妹都惦记你祖父的病,风尘仆仆地从京都赶回来,又急又累,难免脾气大些,说话有些不周全。”又高升道,“把五小姐的箱笼都搬到栖霞院的东厢房吧?”然后对窦世英道,“七爷一路辛苦,妾身已经吩咐灶上的婆子烧了热水,您先去梳洗一番再去探望父亲吗?免得让父亲也沾染上了灰尘。”

    窦昭在心里冷笑,想着:你娘都不管你,我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难道还多嘴多舌地管头管脚不成?遂也不多说,回了祖父的卧室。

    丁姨奶奶自从祖父病后就一直不休不眠地在祖父床前服侍,两天前终于挺不过去也病倒了,祖父身边如今由丁姨奶奶身边的大丫鬟秋芬主事。

    看见窦昭进来,她忙恭手立在了一旁。

    窦昭吩咐她:“我父亲回来了,最多三炷香的功夫就会过来看祖父,你让丫鬟们准备些茶水,然后把给祖父看病的大夫请过来,父亲恐怕有话要问他。”

    自从窦铎倒下后,窦昭就回了东府,住进了一直空着的正房,平日只在祖父床前待疾,家里的其他事,一应由王映雪打理,只要来了诸如像二太夫人这样的长辈探病时,她才会出来应酬几句,偶尔也会指使丫鬟或管事的妈妈做些事,却事事都在点子上,全是王映雪没有想到的或是疏忽的,渐渐的,家里有头有脸的丫鬟、管事妈妈在她面前行事都多了几分谨慎。

    秋芬恭敬地应是,派了丫鬟、婆子行事。

    不一会,盥洗完毕的窦世英和窦明由王映雪陪着走了进来。

    窦昭退到一旁,将床头的位置让给父亲。

    窦世英握了窦铎的手,眼眶瞬间就红了起来。

    秋芬进来禀道:“四小姐,大夫过来了。”

    窦昭轻声对父亲道:“你有什么事就问大夫吧!”

    窦世英知道是女儿的安排,感激地看了女儿一眼,心中大慰,觉得把长女交给纪氏扶养是件再对不过的事了。

    大夫细细地给窦世英解释着窦铎的病情,大意是如若过了七月还没有醒,家里就应该准备后事了。

    这个判断还是很准确的。

    窦世英听着哭了起来。

    屋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悲伤起来,大家都跟着抹着眼泪,就是窦昭。也跟着落了几滴眼泪。

    父亲在祖父床边支了张塌,亲自帮祖父擦背洗澡、端屎端尿、喂水喂药。

    窦昭按自己平日的作息时间陪着父亲,中午依旧小睡一会,晚上到了亥时就回房休息。卯时过来帮父亲照顾祖父,在祖父昏迷,父亲呆坐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背着新近跟着六伯母学的《论语》。

    窦明毕竟只有七岁。哪里耐得住,在屋里呆一会就扭来扭去的。

    父亲嫌她闹腾,让王映雪把她交给二太夫人照看,王映雪哪里敢,又不能把二太夫人用意跟父亲说,只好把窦明带在身边,一面主持府里的中馈。一面照顾窦明,窦明又在京都带了很多真定州都没有小玩意回来,不时要招了仪姐儿和淑姐儿过来玩耍,祖父这边就有点顾不过来。

    来探病的二太夫人见了,就对父亲提议:“你看。要不要把崔姨奶奶接回来侍疾?不管怎么说,她也是小叔正正经经的妾室,是你的生母。”

    父亲自然是愿意的。

    窦昭却不愿意。

    凭什么祖父好生生的时候就把祖母丢在田庄里任其自生自灭,现在病得不能动弹了,就把祖母接回来服侍祖父?

    她插言道:“不如再等些日子……丁姨奶奶管着祖父屋里的事,是祖父的心愿……若是实在不行了,再派人去接崔姨奶奶也不迟。”

    对二太夫人来说,这些都是小事。

    “也好!”她点了点头,问起祖父的病情来。

    父亲事后满腹的狐疑问窦昭:“你不想接崔姨奶奶回来吗?”

    他以为窦昭是这个家里和自己生母最亲近的人。没想到提出反应的也是窦昭。

    等祖父要咽气了,窦家的人不同意她也会把祖母接回来,却不是这个时候!

    窦昭在心里想着,却道:“总要跟丁姨奶奶商量一声,何必把崔姨奶奶接来受别人的闲气。”

    父亲再无二话。

    窦昭却叫了赵良璧:“崔十三这些日子有没有找你?”

    崔十三这个时候十四岁,过了县试。正在县学里读书,他和赵良璧前世是好友,这一世私交也很好。因为祖母不愿意沾惹窦家,崔家的人从来不和窦家的人打交道。他们两人都在县里,窦昭猜测崔十三肯定会悄悄来找赵良璧,虽然她一次也没有发现过。

    赵良璧顿时像炸了毛的猫跳了起来:“您,您怎么知道的?”眼睛有些惊惧不安。

    窦昭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自然不会和他解释什么,而是肃然地道:“你立刻叫崔十三来见我。”

    她知道,崔十三是个有能力、有野心、有毅力的人,他平生最大的夙愿就是让崔家改门换第,成为耕读传世的诗礼大家。

    重生就有这点好,省去观窦、考验等很多功夫,想用谁直接提了就用。

    赵良璧吓得脸色发白,一溜烟地跑了。

    下午,他领着崔十三从侧门进了东窦。

    窦昭问崔十三:“你想不想让崔姨奶奶堂堂正正地从窦家的大门走进来?”

    崔十三眼睛一亮,看着窦昭目光却还是带着些许的警惕。

    窦昭吩咐他:“你这些日子住到崔姨***田庄去,我会让赵良璧给你带信的。我让崔姨奶奶来,你再护送崔姨奶奶过来。可若是没有我的口讯,谁去接崔姨奶奶,你也要把崔姨奶奶给我拖住了。你能做得到吗?”

    崔十三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他迟疑地道:“你,想干什么?我们崔家,可不想给人当枪使!”

    窦昭为祖母报不平,不愿看见祖母被窦家的人招之则来挥之则去。

    “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她不屑地望着崔十三,“崔姨奶奶是我父亲的生母,她难道就没有资格踏进窦家的大门?至于崔姨奶奶来了之后是想留在窦家还是想回田庄,我想就是二太夫人出面也拦不住她吧?”

    那眼神,刺伤了崔十三,但他还是沉思良久,缓缓地点了点头。
第五十八章 丧事




    祖父是八月十二日丑里逝世的。

    在此之前,他一直昏迷不醒,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父亲哭得不能自己,东窦的人过来帮着小殓。

    窦昭静静地站庑廊上,听着父亲的哭声,想着祖母。

    三年之后,祖母也会去。

    她能不能做些什么,让祖母能多活两年呢?

    祖母是去后院给瓜秧浇水的时候突然倒在田里的……祖母的身体一向很好,谁也没有想到……

    王映雪走过来,用吩咐的口吻对窦昭道:“寿姑,这几天会有很多人来吊丧,你妹妹不懂事,母亲只有靠你了。你帮着看着点灶上的事。”

    祖父的丧礼,亲戚朋友、乡亲上邻都会来祭拜,她见自己这些日子行事有法有度,是怕自己在丧礼上出了风头,得了那些长辈的表青,以后更加没办法制约自己吧?

    窦昭挑了挑眉。

    “母亲?”她用一种挑剔的目光上上下下地打量着王映雪,“太太是不是忙糊涂了,您什么时候改姓赵了?祖父刚去,报丧的日子都没有定就有人来吊丧,太太是不是从来没有主持过丧事,不懂这些?如果真不懂,就请了三太太来帮忙吧!祖父是进士及第,窦家在北直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到时候恐怕有祖父的故旧前来送祖父最后一程,若是弄出笑话来了,窦家实在是丢不起这个脸!至于灶上的事,如果现在管厨房的管事妈妈拿不起,就换个人吧!”说着。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