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农家媳-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哭哭啼啼,会吗?
    不杀鸡酬神,算是好的了。
    东方白落后荆浩两步,闷闷的说道:“我也是。”
    显然有些口是心非。
    可他还有什么理由待在这里?再待下去就真是没脸没皮了。
    荆浩咧了咧嘴角,显然心情很好,只要离开这里,以后的一切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什么村姑,农家菜,出门还得小心踩到鸡粪,这些噩梦都即将远离他了。
    哎,明天一定是个好天,嗯,最好是阴天,好赶路。
    东方白手搭在院门上,停住了脚,最后回头看了眼李家小院,带上院门,头也不回的转身进入深深的夜色中。
    “喂,我说,为什么你的包袱比我的小这么多?”
    “你的脏衣服我也帮你放在里面了。”
    “那都臭了。”东方白气得跳脚,声音大了些,惹得狗叫不止。
    “总不能扔了吧,咱们可没钱挥霍了。当然了,若是你喜欢光着身子,把脏衣服全扔了我也没意见。”荆浩答了一句,调侃道:“看吧,狗都瞧你不顺眼了,臭小子。”
    “你才是臭小子……”
    伴着点点星光,两个人踏离了李家屯的土地,开始回归到他们原本的轨迹上。

☆、第一三九 洗衣


    东方白和荆浩的离开并没有在李家掀起多大的动静,毕竟两人都是成人了,还有一个有功夫底子的荆浩,安全不成问题。
    天亮之后,种田下地,上学经商,各自都有自己要做的事。
    就连二蛋受伤的事情,与旁人无关,自有人操心。
    人员重新安排后,秧苗很快就栽完了。
    杨柳得了闲,趁着太阳好就一股脑的把自己房里所有的被子都拆了,泡在大木盆里,棉絮搭在竹竿上晒着。
    沾了张秀芝的福,文氏给她们各房都送了一块肥皂,还贡献出一块猪胰子供大家洗手用。杨柳至今都还记得文氏颇有些得意的递给余氏两块肥皂,一块还,一块送,惹得两妯娌差点干架。
    送到杨柳手上的这块是茉莉香的,当然因为东方白和荆浩两人的缘故,文氏对杨柳也没什么好脸色。杨柳也在想,没有李强受伤的事,文氏也不会捞着这么些东西,没有东方白和荆浩,李强又怎会受伤?想想都是一笔坏账,所有杨柳笑笑就接过了。
    文氏生气,她还冤呢,谁知道这两货是不是她远亲?好坏她都背了,得点小利好歹也是点安慰。
    浸泡了约一刻钟,杨柳就开始动手洗了,一条被单搓了一半,杨柳就后悔了,怎么一时头脑发热就泡了这么多?没有毛刷,没有搓衣板,她手洗得洗到什么时候?要命哦。
    三房的门有了动静,杨柳偏头就看到一只木拐先出来了。她赶忙起身搬了把有靠背的竹椅子搭在廊下,搀了一把李强。
    “三哥瞧着精神头好多了。”杨柳笑道。
    “是啊,出来晒晒太阳人都精神了不少,医馆也不是那养病的地方。”李强也道。
    杨柳注意到立在墙边的拐,虽然打磨得光滑,但毕竟要承力。肯定不舒服,杨柳便建议李强让文氏帮着缠些布上去。
    “三哥,你这拐谁做的,手艺真好。”
    “是我老丈人。他是个手艺人。”
    “哦。”杨柳歇了要文老爹帮忙的心思,为一个搓衣板跑那么远太不值当了。
    “咱们屯子里有木匠吗?”杨柳又道。
    “有啊,李六叔就是咱们屯子里最好的匠人,不过年岁大了,大件是做不到了。”李强有些唏嘘,当年找李六叔做箱柜板凳的人可多了,他家好多家具都是出自他手,经久难用,可惜手艺没传下来。
    杨柳觉得奇怪,手艺人不是应该挺受欢迎的吗?毕竟自己掌握了一门手艺。可比在外面被人呼来唤去的强吧。
    “真正赚钱的手艺人都是会雕花的,六叔只能做些乡下人用的桌椅板凳,勉强糊口而已。再者咱们乡下人虽然不说多精通,但做几条小板凳还行的,六叔的生意也就越发艰难。就是六叔的孙子都是拜在别人门下学艺呢。”李强解释了一下。又问道:“怎么,你想打东西吗?”
    这还倒好了,搓衣板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杨柳便说了她的想法。
    李聪听杨柳的描述,也觉得不是个多难的事情,给杨柳说明了李六叔家的方向。
    杨柳道过谢,就继续去和被单较劲。
    被单并不是多脏。杨柳只是洗干净想把一些厚被子放起来,就要每寸都要揉搓到。又搓了一阵,杨柳开始抓狂了。
    杨柳从杂物房又拿出一个大木盆,把一些被单移了过去。此时的李强已经被文氏搀着出去走动,杨柳便脱了鞋袜站到木盆里踩。果然轻松多了,杨柳提着外裤。还一边哼哼歌。
    “秀秀回来了,要洗被单不,拿来我帮你。”杨柳打着招呼。
    秀秀摇摇头拒绝了,她其实更想说用脚丫子洗出来的被单,晒干也是一股臭脚丫子味吧。
    脚可比手干净多了。杨柳耸耸肩,继续踩啊踩,踩啊踩。
    秀秀回房拿了点东西就又出去了。
    难得有点清闲的时间,余氏和小何氏端着针线去了老槐树那里,一边做针线,一边和人闲磕牙。李强两口子出去了,秀秀也找要好的去了,何氏不知踪影,李聪又上了山,几个孩子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陪伴杨柳的只有蝉叫和鸡叫,还有噗嗤噗嗤的踩被单的声音。
    杨柳后脚跟踩在绣花鞋上,把被单翻了个遍,又踩了一会儿才擦干脚上的水套上鞋子,找个能把木盆坐下又不会往下掉的背篓,打算把所有的被单都一次性的背到小溪边洗。
    然后杨柳悲剧了,乡下的木盆为了经久耐用,都是做得跟沉,再加上湿透的好几条被单,杨柳背着背篓半天都没站起来。
    不就是为了少跑一趟吗?杨柳泪流满面,又把被单拿出来一些,才背得动。
    杨柳承认,背这种背篓很龊啦,但是比端在手上舒服。所以她只纠结了一下下,就毫无负担的背着背篓走了出去。
    不得不说,杨柳娇小的身子背着一个大背篓出现在小溪边的时候还是挺憾人视线的,立即就有人帮忙提背篓,让杨柳把背篓放下来。
    杨柳道谢,揉揉肩。
    还真是缘分,是第一次洗衣就碰到的郭婶。
    “傻丫头,背这么重压坏了怎么办?”郭婶心疼道。
    杨柳笑嘻嘻道:“没事,反正我也不会再长个儿了。”
    郭婶无奈了,帮着杨柳拧干水。等杨柳把剩下的再端去洗的时候,小溪边都没人了,没人自己一个也要洗啊。杨柳不得不艰难的开始了拧水的过程。
    一双枯树皮般的手伸了出来。
    杨柳大声啊了一声,被单掉在地里,惊魂未定的拍了拍胸口,这人怎么走路一点声音也没有?
    那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看上去比何氏还要年老许多,看着杨柳的目光充满了善意。
    杨柳叫了声阿婆。
    老妇人比划着,杨柳却不懂,原来是个残疾人啊。她一边为自己刚才的揣测表示羞愧,一面猜着她的意思。
    老妇人指了指地上掉落的被单,又指了指她自己,杨柳试探道:“您想帮我拧水?”
    对方点点头。
    “不用不用。”杨柳连连摇头,她拧不干大不了多在太阳底下晒会儿,要是这老太太闪了腰,她这才叫得不偿失。“您去忙吧。”
    杨柳捡起刚才失手掉落的被单,又在溪水里搓洗了一遍,然后又开始拧水。
    哪知道老太太不但没走,还主动帮忙,杨柳是战战兢兢的和老太太合力拧干了水。
    老太太冲杨柳笑。
    杨柳也露出一个如释重负多过于感激的笑容。

☆、第一四零章 为了赚钱

因晾衣的竹竿不够,杨柳便在灶房里找了几条草绳子,拴在院子里,再将一条条洗净的被单晒好,然后用已经干了的洗衣棒拍打棉絮。这时候,大山一头汗,一脚泥的回来了,背上还背着一捆草。
    杨柳开始没在意,待闻到艾草特有的气味,才有些惊讶的问道:“大山,你割这么多艾草做什么?”
    艾草现在可是很少看得见了,就是好多人也只知道个名字而已,哪里真正有见过。杨柳就是那么一小部分的幸运人,外婆家就专门辟地了一块种植了些艾草菖蒲。哪怕是后来已经懒得自己动手包粽,但用艾草洗澡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杨柳也只是洗过几回,印象中艾草烧的洗澡水跟中药汤子似的,但并不难闻。
    “要到端午了啊,早些割回来就不用跟人家抢。”大山捧了几捧野李子出来,舀了水开始清洗。
    习惯了过公历日子的人还真一时反应不过来,杨柳一想,今天可不是五月初一了吗?
    杨柳又拍了几下棉絮,道:“那也不用割这么多啊,不好割吧。”杨柳自然注意到了大山一脚泥巴。
    “湖那边有一片呢,不难割,我还拣了几个野鸭蛋。”大山捧了一捧洗干净的李子走近杨柳答道。
    杨柳停了手,先往大山嘴里塞了一颗,又往自己嘴里送,把核吐在手心上又转身扔进地里,道:“那可是运气好,野鸭蛋有营养,正好给你爹补身子。”杨柳的视线落在艾草上,忽然眼睛一亮,“大山你怎么不去卖艾草呢?”
    “啊?”大山有些迷糊,艾草菖蒲都是采过来挂在门前的,做驱邪之意,等端午一过就拿来熬水洗澡。每年家家户户都要采一把。平时用不着的时候就是一些草,谁会用。这还能卖钱?
    以前也有人有过这种念头,但乡下的直接动手就割了,大户人家大多要搞好关系什么的。也有人送。虽说割取并不幸苦,但顶不住卖不出去几把啊。卖不出去那就是草,还是牛都不吃的那种,所以渐渐都歇了心思。
    其实若是肯动脑筋,就是一根草也是钱啊。杨柳觉得还是祖祖辈辈的农耕观念影响了他们,只想着靠自己认真幸苦的劳动获取钱粮。商人就是把东边低价买到的东西高价卖到西边,再把西边的东西卖到东边,这就显得有些取巧。读书人虽然在乡下人眼里地位很崇高,但他们并不觉得商人低贱,若是生活都难以为继。谁又会想到去读书?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从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不试试怎么知道了?”杨柳兴奋道,“大户人家不也得过节吗?用红绳绑那么一小把,卖出去了就当是零花,卖不出去咱们也没什么损失。你说对不对?”
    大山高兴的“嗯”了一声,把野鸭蛋收到自己房里,背上背篓就打算再出去。只是弯弯腰动动刀,哪怕赚几文钱也还是赚啊。
    杨柳制止了他,毕竟就算去镇上,最早也得明天,割早了再加上中午的暴晒很容易焉掉。最好是傍晚的时候去割最好。
    大山听了话,又把他才割的放进灶房水缸旁边,家里常年都湿润的地方。
    这一打岔,杨柳也有了主意,问大山:“粽叶在哪里摘?”
    杨柳是南方人,南方包粽多用箬竹。叶宽,叶缘生有细锯齿。包的时候叶片轻转就围城一个圆锥形,再往里填充糯米等。这里用的芦苇叶,但多见于图片,杨柳并不是那种很典型的南方人。也不是什么鱼米之乡,芦苇叶见得很少。待杨柳跟着大山来到粽叶采集地,杨柳惊讶的长大了嘴巴。
    这么窄,得要几片才能包一个粽子?
    想到上次买伞的提议被拒,杨柳咬咬牙,拼了!
    杨柳和大山各摘了一大捧捧在怀里往家走。
    “可是五婶,有人会买吗?”大山怀疑。
    卖粽子可不比卖艾草,糯米什么的,花费可不少。年年他都听到何氏抱怨米贵。
    “怎么没人买?”杨柳咬牙切齿道,她还没开始呢就泼她的冷水,别这么看不起她好不好?童言无忌,我刚才什么都听到,杨柳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
    “可是……”
    “没有可是。”杨柳打断,然后加快了步伐:“我们赶快回家学包粽子吧。”
    大山:“……”临时抱佛脚,真的没问题吗?
    两人回到家的时候,上山回来的李聪正抱着麦秸秆准备换屋顶。
    “哎哎哎,你快下来。”杨柳招手。
    “怎么了?”李聪从梯子上下来了。
    “今中午你做饭。”
    “可你说的咱们房顶漏雨啊。”李聪指了指屋顶。
    “这个不急,再说了你一个人也不好换啊,还是等二哥回来再说吧。”只是廊下的那一小片屋顶漏雨,问题不大。
    说话间,杨柳已经舀了几碗米到铜盆里,坐在矮板凳上准备练习包粽子了。
    “娘子……”李聪还要说些什么,就发觉杨柳的动作,“娘子你在包粽子?”
    “嗯。”杨柳头也没抬的答道:“我要卖粽子,所以中午你帮忙做饭。”
    “可是我不会啊。”李聪挠头,先是娘进灶房,嫂子进门后就换成嫂子进灶房了,他最多就是加过几把柴。完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