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对于外面的传言,罗五娘有所耳闻,心里也寻思着对策,万一族里发难,该如何应对?
刘旺根现在每天都往镇上送去一担玉米棒子,马掌柜也没有要求他加多一些什么的,估计褔满楼一天的消耗量也就是一担这么多了,连续送了十来天,掰光了足有二亩地的玉米,剩下的那些,已经长老了,不再适合做成嫩玉米吃,刘旺根也就在家里歇下了。
罗五娘将这段时间卖玉米的钱,统计了一下,每天挑去的玉米就有两百条,按五十个铜钱一条算,一天就有十两银子的收入,共送了十五天,加起来总共就有一百五十两银子。
家里钱多了起来时,罗五娘就让刘旺根做了个木匣子,望着满满一匣子的银子,罗五娘感叹,这次是真的发财了。
虽然刘旺根不再往褔满楼送玉米,但是村里的人,还是时不时的就来跟刘旺根打听,村里甚至还流传着说,有人看见,褔满楼里炒一小碟玉米粒儿,就要卖上五百个铜钱,都在议论说这玉米是个值钱物。也有的动了心思,跑去玉米地附近转悠,搞得刘旺根时不时的就要跑去地里看看,就怕有些起子贼心的,把玉米给偷了去。
这么来来往往的,搞得家里的气氛也很紧张,见刘旺根从地里回来,张氏担心的问道:“旺根,地里没事吧?”
“娘,你别担心,我时常跑去看看,应该没谁有哪胆子,跑去地里偷庄稼的。”刘旺根说道。
罗五娘见张氏还是不放心的样子,也安慰着她,说道:“娘,你就放心吧,村里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会去做那没脸没皮的事,被人抓住了,背上贼名,那是要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的,旺根去地里看看,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听了罗五娘的话,张氏仔细想了想,村里似乎是没有出过做贼的,偷盗被抓,若是报官,那是会被判刑的,村里的人家,也没有哪一户是穷得吃不上饭的,实在没必要为此去挺尔走险的,想到这儿,张氏略放下了心,随即想起这事儿还没完,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对刘旺根说道:“现在大家都眼红咱们家,以前咱们家穷,也没见多帮衬点咱们,现在刚刚日子好过点了,这就开始眼红了,这世道,也不知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娘,没事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这些人都是闲着没事,过几天开始秋收了,忙起来,这些谁也没心思来提了,你就别操心了。”刘旺根对张氏说道。
刘旺根安慰着张氏,其实心里还是担心的,若真的如口中所说这般轻松,也不会一天跑几趟的,去玉米地里看着。
张氏看了看刘旺根,又看了眼罗五娘,见两人神色都很淡定,笑了笑,对两人说道:“成吧,我看我也真没什么可担心的,你们俩个都是懂事的孩子,有什么事情,我相信你们都会处理好的,我的确是想多了,好了,你们有事都去忙吧,不用管我。”张氏说完,就打发二人干活去。
第117章
随着地里的玉米杆子,逐渐枯黄,玉米己经完全成熟,刘旺根带着些忐忑不安的心情,以最快的速度,将地里的玉米收回了家。
剩下的三亩地,收获了一千五百多斤玉米,按现在这个时代的重产量来算,这绝对算得上是高产了,当时掰嫩玉米时,刘旺根来回镇上两头跑,还没有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一下子将玉米全搬回了家,这才发现,玉米原来这么高产,望着屋里挂满的黄澄澄的玉米,心里却是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但随着玉米的丰收,村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声音,人性的妒忌和贪婪,让罗五娘看了个明白,这事情是不能再闹下去了,罗五娘当机立断,叫来刘旺根一番叮嘱后,让他去找了村长。
罗五娘也想得简单,玉米自家一家种,实在不是一个事,迟早得分发出去,大家一起种的,如果被人强迫着这样做,还不如自家主动些,事情己经闹了出来,这也是早晚的事,自家主动,还能抓住先机,为自家保住一些利益。
她只是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就是让刘旺根去告诉村长,他们家有玉米种子卖,要价五百个铜钱一斤,需要的人家,都可以上他们家购买,而且还可以教会他们如何种植。
这样一来,大家都可以种植玉米,不用再盯着他们一家,哪些流言蜚语,自然就不会再针对他们家了,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也不会再探询他们家究竟赚了多少钱。
果然,如罗五娘所料,卖玉米种子一事传出,全村哗然,有的人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家有赚钱的物什,不藏着掖着,反而卖种子出来,这不是让大家抢他们家的饭碗么?也有的人想得更远了,他们家这么大方的发卖种子,这究竟是不是能赚钱的啊?
大家抱着不同的想法,却也陆陆续续的有人开始上门购买种子,按预定好的价格,五百个铜钱一斤,有的人买一斤,有的买二斤,这消息刚传出去一天,上门来购买的人不多,也就来了四五户人家,也就买个一二斤的,毕竟价格不便宜,买得太多,种不完太浪费。
罗五娘也不着急,卖出去也好,有钱收,买不出去也好,可以留着自己吃,这些她都不太在意,她的目的,只是不想让村民们的矛头对着他们家,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够了,有没有什买什么的,她真的不放在心上。
到了第二天,家里就忙碌起来了,村里有一半的人家,都上门来买玉米种子,仅一天的功夫,就卖出去二百多斤玉米种子,比起头一天来,简直说得上是火爆,罗五娘真是数钱数到手软,没办法,村民们大多数都是拿着铜钱来买,小面额的花费,铜钱的确是比银子来得方便的。罗五娘也没有办法,这没有捷径可取呀,只能拿着一串串的钱,数个不停,忙完一天,到晚上睡觉时,她似乎还能感觉到一个个的铜钱在眼前晃。。。。。。
第118章
几天的时间,一千五百多斤的玉米,全都以五百个铜钱一斤卖了出去,如果只是刘家村的村民,是用不了这么多玉米种子的,只是每家都有亲戚朋友什么的,大家互相走访,得了消息的,有嫁出去的女儿,娶回来的媳妇娘家人,都互相照应着,所以玉米全卖光了,甚至还不断有人来询问,但是家里除了自家留的种,也没有多余的再卖了。
当然了,也有几家的玉米种是没有收钱的,比如村长家,对刘旺根家很关照的二叔家,关系比较好的二虎子家,这些人家,都是没有收钱的。
一千多斤玉米卖下来,足足收入了七百五十两银子,加上之前卖嫩玉米的一百多两银子,还有一些存着的钱,总共算起来有一千两,这才是真正的发财了,刘旺根特意拿了钱去换成了银票,九张一百两的银票,用油纸包着,换成银票,不占地方,存放也方便,也有不想动这笔钱的意思,十个十两一锭的银元宝,小面额的银子,花用起来也方便,还有一些散碎的铜钱,全都放进了木匣子里,不到一年的时间,家里就赚了这么多钱,刘旺根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看着这些钱,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家里多了这么多钱,刘旺根也没有想过要怎么花,只是想着存钱当然是越存越多的好,依他的意思,赚来的钱,都是做为家产,将来传给后辈子孙的。
罗五娘的想法是,家里赚了这么多钱,可以拿一部份出来盖新房,其它的钱,可以拿来做一些投资什么的,不过这些想法,还没有来得及眼刘旺根说,刘旺根己经表露出,对存钱的极度渴望了,罗五娘有些头疼,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还得想办法先说服那头倔驴子。
不过这事也不急在一时,马上就要秋收了,地里的稻子己经变黄了,估计也就是这两天时间,就能往家里收了,刘旺根说去田里看看,回来就能定下时间,大概也就是明后两天的事了。
听到院里有动静,罗五娘走到门口往外一看,正是刘旺根回来了,问道:“旺根哥,你回来了,稻子怎么样?什么时候能收?”
“稻子已经成熟了,明天开始收吧,我看了一下,今年的谷穗儿都沉甸甸的,今年是个丰收年呀!”刘旺根喜滋滋的进了堂屋,端起桌上的水杯,一口喝下。
他心情很好,家里赚了钱后,心情就一至不错,以前总为家计犯愁,现在家里终于有了钱,也不怕说句大话,这些钱他们省着点花,一辈子都足够了,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他混身都觉得轻松。
见他喝完杯里的水,罗五娘又给他添上了一杯,问道:“我看别人家的稻子都还不到时候收,不如请几个人来家里帮忙,二亩地,一天时间就收完,也省得你一个人做好几天,还累得慌。”
“这不好吧,以前我也是一个人收的。”请人帮忙,少不得要拿酒菜来招待,刘旺根一时就忘记了自家己经是有钱人了,说到请人,自然而然的就反对。
罗五娘扫了他两眼,走到他身后,又手替他捏捏肩,说道:“咱们家现在跟以前不同了,招待几个人吃饭,不算什么事,到时乘着天气好,早点将地里的粮食收回来要紧,你说是不是?”
刘旺根听罗五娘一说,这才醒悟,今时不同往日,实在没有必要为了几个酒菜钱,而耽误收粮食,他其实也不是小气的人,只是平时节俭惯了。
第119章
听了罗五娘的话,刘旺根请了几个人来家里帮忙收稻子,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两亩地的稻子全收了回来,晒了两天的太阳,谷子就全部进了粮仓,粮仓不大,以前从来都没有装满过,也不觉得粮仓小,今年的谷子,比往年多收了足有一百斤,倒并不是因为多了这一百斤放不下,而是往年的粮食,都不用进粮仓,直接就送去镇上卖掉了,再换一些其它的粗粮回来吃,只是今年日子好过了,不用再如此节俭,之前全家人都已经商量好了,今年的粮食,全都留着自家吃,不用再拿去卖了。
所谓的粮仓,其实也就是用石板在房间里隔出的一个石仓,只是四面都是石板,特别是下面用石板惦高了的,密封起来,起到防鼠,防潮的功能。
剩下有一百多斤的谷子,放不进去了,刘旺根就找了袋子来装了,堆放在高一点的地方,以防受潮,等到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再先吃这一部份。
刚收拾好粮食,就开始变天了,外面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此刻,刘旺根真是无比庆幸,幸亏请了人来帮忙,一天收完了粮食,要不然遇上下雨天,粮食在地里收不回来,只怕就要给雨淋坏了,收回来的没晒干,也有可能会发霉,这时才后知后觉的觉得,五娘有时候的决定,真是十分的明智的。
这秋雨下起来不大,却带了几丝凉意,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雨,可急坏了不少人,今年的稻子,受了倒春寒的影响,种下地时就晚了几天,秋收的时候自然也要晚上几天,没想到就差几天的时间,这雨就下个没完了,再这样下下去,只怕地里的稻子,都要坏在地里了,这是一年的收成,能不让人着急?
对于村民们来说,今年真不是风调雨顺的光景,好不容易,等到雨停了,天一放晴,大家都去了地里,抢收自家的稻子,只是成熟的稻子在地里来不及收,被雨水打落了一部份,田里散落的谷粒儿,看着着实让人心疼,只是现在忙着抢收,也没那个闲功夫去一粒粒的拾起散落的谷粒。
如此一来,原本地里的收成就不好,这更是雪上加霜,大部份人的收成,也只有往年的一半,待大家收拾完地里的粮食,发现今年收成不好,可能日子不好过,想起散落在田间的谷粒,带着一家大人小孩的去拾一些回来,去到地里一看,才发现,原来那些谷粒儿都己经开始发芽了,先是被雨水浸泡,后来太阳出来,气温升高,正好催生了发芽的速度,看来今年真是天不作美了,虽然收成少了,但是家底还是有一些的,也不至于饿死人,只是要过点苦日子了。
第120章
下了几天的雨,屋里很潮湿不说,屋顶还有些漏雨,这房子建设了好多年了,已经很旧了,有些漏雨也很正常,刘旺根就跟罗五娘商量,说道:“现在已经忙过了,咱们屋子漏雨,不是个事,不如请人来帮忙翻修一下。”
罗五娘一听他这话,乘机说道:“咱们家的房子是旧了,而且房子有些窄,现在咱们家人口少,不觉得,以后家里添人进口,就会觉得拥挤住不下了。”
刘旺根在这个屋里住处了几十年了,也没有觉得小过,听罗五娘这么一说,想起别人家一群孩子,嘻嘻哈哈,东窜西跳的,打量了几眼家里的几间房,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是好像小了点。”
罗五娘又说道:“咱们家前后左右都住得有人家,想要扩建,也扩不了,不如咱们重新寻一块地儿,再建座新房子,建得宽敞漂亮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