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是个老实人,只是太老实也太实在了,行军打仗似乎占去了他所有的智慧,其他的事情竟是全由着家人摆布了,二十六了吧?没有正妻也不觉得奇怪么?你儿子都生了好几个了,家里还没有主事的。你真不知道你姐姐们打的什么主意?你议婚都议了几年了?你到底想娶个什么样的妻子,自己心里没数么?
————————————————————————————————
战事挺顺利的,韩嫣觉得自己这辈子打仗好像都在拣便宜,先是拣了李广的便宜在人家苦战吸引注意力的时候捣乱建功,然后是乘着卫青战茏城的时候绕到单于庭,现在,知道对手是右贤王的时候,又要抄右贤王的退路。真是开了作弊器= =!
然而,这一仗就是开了作弊器,他也非赢不可,点着手下将领、校尉的名单,几乎都是新人,或者是从未立功之人,而卫青手下用的是沙场老兵,看起来是卫青很得刘彻照顾,其实,刘彻是不想把军中新势力放到卫青手上。
卫氏之盛,是因其军功。刘彻真的那么信任他么?是不得不信任吧?除了霍去病,武帝朝再找不出一个能够替代卫青的人了,不是刘彻不愿,不是刘彻不敢,也不是刘彻不忍,是真的没有这样的人。每次出塞,刘彻都是兵分几路,这里面固然有军事战略的必需,更多的,是希望军中不要出现一个权力中心。数次分兵,几路的将军里,刘彻不是没想过要提拔一些能独当一面的,却是比不过卫青,战功没他多、损失比他大、用人还老出岔子,只能作罢。如果有了另一种方式,刘彻,当然会想用。
看到被捆了个结实的右贤王,韩嫣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有这么个大活人,这回算是能交差了。
回城的庆典,也比以前大不了多少,卫青斩获数比韩嫣要多,韩嫣却抓了右贤王这个大彩头,两下持平,各自益封。
————————————————————————————————————————
曾经,刘彻认为韩嫣军功已盛,侯封万户,再多,太显眼,便要封韩宁为侯,令他两子皆侯省得他老是挂念。韩嫣却说:“连阿靖,臣也希望到最后给他留下千户足矣。生为臣之子,少而衣食无忧,读书习武拜的可以说是最好的师傅,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若能成材,功名富贵自己求来,设若不才,给他们再多的东西,他们也留不住。昔年萧丞相为子孙置产,择贫脊地,就是这个道理了。何苦令三岁孩童手持千金而过闹市?”
如今韩嫣要退出领兵的序列,刘彻觉得以后再难有进封的借口,不免旧话重提。韩嫣无奈:“臣说过,不喜欢说谎话的。”
刘彻撇撇嘴。
“陛下见过宁儿么?要不要见见?”
“男儿当自强。”听到韩宁如此说法,刘彻很郁闷,这孩子跟他娘、他哥哥一样不讨人喜欢:“这是你父亲挣来的功勋,正是自强得来的。”
“又不是臣自己挣的。”
翻白眼了,这孩子真讨厌。抬眼看看韩嫣,居然笑得很欣慰,很好,随你罢!封他,不过是为了让你不要因为担心他而费神,你不觉得困扰,我也懒得理个不讨人喜欢的小鬼!
儿子不要封,便都加到韩嫣头上好了,于是,韩嫣成了大将军。目瞪口呆,去找刘彻理论。
“不是要带个好头么?以此衔求退,下面的人才能更重视。”刘彻不以为意。如果韩嫣不是以军队的最高职衔退位,他的影响力就不能达到最大,后面再有人立功让刘彻不得不赏提到比韩嫣现在更高的职衔上,这个人如果不想退,那么韩嫣再做的事情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还有另一点,刘彻没有说出来,大将军,汉制不常设,设,位比太尉,亦是万石,身份贵重。韩嫣要退位,刘彻也不想让他委屈了。
————————————————————————————————
听说韩嫣要退位,韩则、韩说并没有阻拦。
“正该如此,”韩则想了想,“祖父当年就说过,不要锋芒太盛,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哥哥的意思,我明白了,”韩说把自己深思熟虑过后的想法说了出来,“咱们韩家,跟着陛下走就是了,我参军,不过是觉得哥哥一个人在外头太累,不想成哥哥们的负担,如今既已封侯,也不用哥哥们为我担心,正是退下的时候。舒服日子,谁不想过呢?”
韩嫣一直以为像自己这样不求上进的人很少,没想到韩说现在二十出头,居然也想退了,不会是自己把人教坏了吧?
“哥哥想到哪里去了?”韩说哭笑不得,“哥哥们一早不就教过我么?人要有自知之明。卫青,论领兵,我真不如他,与他争个什么?几次出塞益封,我已有了五千户,还不够么?其他人,一个个热炭团似的心思就想争功,再争下去,等着陛下收拾么?一群傻冒!”
“再说了,现在陛下又添了一个皇子,以后怕是会有更多……争储,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是各方拉拢的对象,再不退,就得做出一个选择,有百害而无一利。选错了,几辈儿孙翻不了身。选对了,又能进到何处?”韩则补充道。
韩嫣放心了。又说了自己推掉刘彻加封韩宁的事情,韩则却是大大支持:“这样就好,”又有些不好意思,“一直不太好意思说,你们都看到了,我和你嫂子至今无子,以后怕更难了,不如——把阿宁过继来吧,韩家长房,总要有个香火……”说着,自己也伤感了起来。
列侯无嫡子称为无后,是要除国的。弓高侯韩家,便要成为历史,弓高由国家收回,或者再行封赏给有功之臣。再者韩则无子,祭祀的事情便不好办,虽然不过继韩宁韩靖一样会孝顺他,只是侄子与嗣子毕竟不同。
沉默了一会儿,韩嫣点头:“我固然没有什么的,只这毕竟是大事,要与全家人都说了才是。”当下把在一起聊天的女人们请了过来,众人都觉得这样也好,总比过继个疏远的更合适。
于是韩则上书请求继嗣,韩嫣请分封邑与次子,万余封邑分作两份,这样虽然还是不少,却没有那么显眼了。
————————————————————————————————
见韩嫣请退,还很无私地把所知的军事知识给传授了出来,众将很是不解。军校初立,人数并不多,不过二十来人,是从良家子里优选的,出身富贵的刘彻还不要。肯无私教授的毕竟要少,大家并不理解韩嫣这么做的理由。
看到他退,私下也嘀咕一下他是受了猜忌,刚拜了大将军就急转直下到不领兵了,怎么看,怎么像是被夺了兵权的淮阴侯。刘彻却允了他家过继的请求。过继的孩子一般是不能继承爵位的,刘彻的允诺却是说,韩宁可以继承弓高侯的爵位,并且这个爵位可以一直传下去,这绝对是份丰厚的赏赐。
见他开了军校,大家觉得是被抢了饭碗,这是要提拔新人来对抗自己了,难免有所抵触。
“我固然可以敝帚自珍,只传自家孩子,只是,我不能保证自己能在把所知全都教给他们之前还活着,如果我死了,他们怎么办?大家都不愿轻易透露自己的知识,谁来教他们?就算能顺利地教给他们,数代以后,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子女尚在襁褓而父亲已逝的事情?到时候又要怎么办?他们要到哪里去学这些能够让他们显扬的东西?如果我把自己所知传授了出去,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就能很容易地从外界得到知识,如果有天份自能悟出道理,到时再有建树也未可知,不是么?”
军人都是刀头舔血、不知何日身丧,这样的顾虑很正常,想法也很周到。这不过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论调罢了,只是,大家都没想到而已。如同一个游戏规则,只要大家都接受了,都照此执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藏着掖着与大家都露在外面,那是一样的。与其藏得费事,不如全显出来,既大度,自己又能得利。尔虞我诈与尔不虞我不诈的世界,都能运转得很好,你选不选一个更轻松的活法?当然,前提是大家都要接受这个规则。
接受一个规矩,需要一个带头人,名人效应很重要,此刻,韩嫣扮演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
刘彻见到韩家兄弟一齐请退,心下松了一口气——终是没有看错人,高兴之余给韩说加侍中、上大夫,韩靖韩宁皆补入期门。韩嫣见大家算是接受了他的说法,也是松了一口气,没成了晁错,实乃大幸。众将不跟他计较,一是现今他功劳最大,由他带头,没人敢跟他硬扛,二来刘彻也很配合地做了善后工作,军费独立,立功的将士终身免役,参军但是无功的退役也免五年役,同时在从长安开始渐渐推行募兵制,挑选精壮,年三十五无功的退役也免一定年限的徭役。同时改进了抚恤的制度等等。同时,军队独立,直属皇帝,朝臣只有参与是否出兵的权利,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利。
这时大家才醒过味来,就是有点牢骚也不敢发了,这是皇帝要改兵制。
刘彻翻着兵书,轻笑。渐渐换成职业军人,比以前的轮番服役制要好太多了,哪怕有连坐制,也不如现在这样稳妥,一直呆在军中,一呆二十年,对军队自然有感情,士卒之间处得时间长了,袍泽之情更厚,更不会轻易丢下战友私逃,战场上更是用命,凝聚力也强。虽然削减了军队的人数,战斗力却上来了。还省了军费,还是划算呢。
韩嫣见军队步上正轨,又作出了让人更惊呆的决定——退役!以大将军衔退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慧能能出名全是因为他有了个好学生,学生也长老师的名声,再呆在军校里,哪怕韩嫣不再上阵,还是会日渐积累起人望来。他,还得动。
刘彻居然允许了!
韩嫣成了大司农,掌谷货——打仗要靠军需,国库经过几次大仗渐渐有些吃不消了,这是韩嫣的理由,刘彻把这官安给韩嫣了。于是,带着新造的算盘,韩嫣上任了。体会到了专业人员好处的大汉朝,这回没有为难他,批准了使用专门会计人员的奏请。韩嫣趁此把全国的账本理了一遍,每年制定国家预算等等他还记得的财政管理办法。
清理国库账目,推行新的税制,商人不能一棍打死了,不然这个国家也就没了活力。韩嫣用的却是征收遗产税的办法,土地遗产税较少、钱帛就多了,商人钱多……还有奴婢的管理。抑制兼并,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慢抽的方式由国家慢慢来。
财政再紧张,韩嫣也咬牙抽出一部分资金,办学校。长安太学建元六年便设了各科博士,本是董仲舒首倡,只因他的学说让刘彻不喜韩嫣又从中出力,本人被废居家中,太学却是保留了下来。此时略作护散,十几年来韩嫣那套实用的学说因其通俗易懂已是很有市场,各地本身便有一些条件参差不齐的学校,此时便是在此基础上略加整理,花钱倒是不多——通过学校尽力宣传一个新的概念,外交与扩张。
不是称臣了就是大汉子民了,不与大家交一样的税,凭什么要受到优待?一个人说是承认你是他的主人,却要花你的钱吃的比你的儿子好用的比你的女儿好,他给你一张纸要拿回你一块金,这是奴婢还是祖宗?
辽东虽苦,再往东北,却是微子故地,盛产人参、貂皮、鹿茸……隔海向东,不是蓬莱仙岛而是布满黄金之地……
司马相如使西南夷,韩嫣嘱他再向南打听有没有产量更高的稻种,目前束缚汉朝发展的不是土地兼并也不是匈奴边患、奴婢制度,是粮食产量。粮食产量低下,一个人务家能养活的人口便少,就有更多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同时,养活一个人需要的土地数量就多,一旦兼并,麻烦就像滚雪球。提高作物亩产量是很重要的问题。
甚至想到派人由此向西——那里是印度,棉花的原产地,有了这个东西,绝对是向北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资——张骞回汉,便说过经蜀过西南夷取道身毒亦可通西域。
牛羊肉其实很贵的,出塞得来的东西很可以卖给商人,让他们再转手,既充了军资又活跃了资本。
薛泽就是个橡皮图章的功能,代替薛泽成为丞相的公孙弘很配合,他也讨厌董仲舒,为此还下了绊子,他的思想更实用,为人也更灵活。从天然感情上,他是比较接近韩嫣的。他还很识时务,不会拿自己的前途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