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问题都只能以现代的方式去解决,任何置身现代的国家的强大都必须实现现代化。因为不可逆转和停滞,现代只能是历史的而非永恒的,但是任何时代都是历史的,因而任何通过批判现代而使之永恒的努力都不可能。另外,从驯化野猪到驯服飓风,人类文明一贯如此,现代文明只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最为典型的表现而已。我对现代批判怀着复杂的心情,这也是此处几句赘述的原因吧。。 最好的txt下载网
科学批判
科学批判
一.说明
二.科学的地位:另一种宗教?
三.科学里的迷惘
四.科学技术化使社会异化
五.科学沙文主义的危险
六.科学过度消耗了人
七.历史的科学
一.说明
本文与其说是对科学的反动,不如说通篇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虽然本书例外地以两篇篇幅(另一篇为《以科学为名义的人的认知的局限性》)质疑科学,然而它们都无可否认的浸润了科学精神,甚至全书都可以视做科学精神支配下的产物,是完全科学的,对于这一点,我引以为豪。
对于中国而言,不是科学泛滥,而恰恰是科学太少了,发生在中国的太多社会悲剧绝少是由于科学的弊端造成的,创巨痛深往往源自科学的贫乏。中国不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太多了,而是特定制度和疏于求真的国民性格导致的对科学的简单迷信太多了。并且也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导致的对科学的简单迷信,甚至伤害了中国的*进程。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中国的强大与人民的富裕将主要得益于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淡化了*诉求,导致*在客观上被忽略了。然而与科学一样,*同样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力,两者是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的。这与中国国民对集权政权自秦以来二千多年的耐受有关。时至今日,相比庞大的人口,具有独立求索意志、富有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追求*、弘扬科学的中国人仍然少之又少。
独特的体制在某些方面也妨碍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因为长期以来以行政指导科研,科学家没有充分的学术自由空间,在科学研究中严重受制于行政力量,对于国计民生意义重大的重要科研人员,却往往不得不对行政体系中微不足道的科员敬畏有加,因为后者往往可以左右自己的学术生命。这对学术活动的严重干扰不言而喻。当前中国高校教授数量众多,质量却难以差强人意,原因之一就是学术界并非真正以学术为核心,而是深深打上了官本位的烙印。高校的普通行政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教授职称,而某大学竞聘一副处级职位,却引来很多知名教授的激烈争夺。这并非可以简单归咎于学者,而是在现行体制下官员享有特权,而作为“主干道”之外的学者却无法受到充分尊重的结果。另外,在专制制度下,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科学*,科学更容易沦落为专制的工具。真正丑恶的行政力量作用下炮制的伪科学更容易普遍流行。李森科的伪科学“米丘林生物科学”曾在苏联泛滥成灾三十多年,给苏联的科学事业和农业、林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确实是提高国力、增进民生的主要力量之一,从各方面看,中国的发展都需要科学同步参与发展。中国比科学发达国家更需要科学,百年耻辱给国人带来“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并且在今日世界,中国以社会主义国家身份和再次崛起的姿态欲求强国之林的一席之地,诉诸科学是十分迫切的。
然而这些与本文并不矛盾,科学作为现代的一个主要内容和支柱,在批判现代的过程中对其展开批判难以避免,另外作为我个人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从探究人类未来的角度批判科学也完全正常,《科学批判》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从体系建设来说是合理的。而对于《科学批判》本身,它也完全是我在科学精神熏陶之下奉行自由探索、崇尚质疑权威和注重批判精神的结果。批判科学不仅是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完全是始终从内心深处崇尚科学、奉行科学精神的产物。因而确切的说,本文是对科学的实践而远非反动。
科学精神在中国还远远谈不上普及,启蒙精神和五四精神在当代中国都不过时。本文可能遭至缺乏足够科学素养的大众普遍的误解而被粗暴地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但是我从情感上一直殷切期盼科学能在中国早日获得更独立更权威的地位,期盼科学能像百年之前先知先觉们呼号的那样,与*一道成为中国崛起的良方。同时我也以不安的心情期待参与中国科学建设事业的科学工作者对本文的理解。
出于上述种种考虑,正文之前的这点说明是非常必要的。
二.科学的地位:另一种宗教?
即使在科学发达的时代,宗教给人的精神营养也是无法被取代的。但在经历了长期历史发展后,主流社会渐渐不再满足于宗教偶像(上帝或其他)创造下的世界,也不再遵守偶像崇拜下的行为规则,科学萌芽于宗教的土壤,一开始便扮演了与它相对立的角色。
相对于教会统治的时代,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本的,它摧毁了宗教统治的理论基础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以加速度的方式进行。人们越来越确信,只要有足够丰富的科学知识,便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科学似乎在所有领域都为人们提供了改造现状的可能,所有困扰人类的问题都不是科学知识的过剩而是科学的缺乏造成的。教会统治下的时代一去不返,将科学和宗教相提并论只会让很多人感到诧异。
然而科学之所以能恰当的取代宗教,由神学的婢女转化为今天的主人,恰恰证明了二者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同时期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可以充分比较,并且,如果作为比较对象,科学和宗教相互之间也是首选。如果不考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单纯考察科学本身,宗教也可以说是最佳的比较对象。
科学将人类从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宗教同样曾经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走过了鼎盛时期,科学却正值光环耀顶、如日中天之时。然而同宗教一样,科学也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寻求顺应或利用自然的途径。与宗教相比,尽管优点和局限不同,科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地位一致,对于社会的作用相似,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而已。即便哥白尼革命将科学从神学的羁绊下解脱出来而获得独立的地位,牛顿的“第一推动力”仍然要经由上帝诠释,而笛卡儿更是明确宣称上帝的存在。
理论上说科学是理性、严谨、精确、可以严格界定、可以准确预见的,然而大量事例证明科学界内的科学同其他认知方式一样充满不确定性并同样会因为其他因素的介入而严重影响结论,从而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期待。例如美欧在转基因食品上爆发的争吵和英法在疯牛病问题上的外交风波,都明显体现科学不确定性和其他更实质的因素的影响。在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这样的表现更为纯粹,日心说与地心说经历了长期的远非单纯科学观点之间的斗争。而科学理论本身也只是由并非科学的观察和猜想开始,其正确性是通过猜想被证实而非事实被呈现来体现。科学史上最伟大最根本的发现,更明显的带有纯粹思辨的色彩。
总而言之,与宗教相比,科学最大的特征不在其是多么的正确,而在其取消了所有最根本的预设,取消了所有独立于人的至高存在,取而代之以崭新的、更接近感观因而更能为感官证实的规律。整体上看,科学是以挑战而非维持权威为动力,因而始终能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在科学兴盛的时代,人类认知的更新也得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再可以成为绝对权威,没有什么东西再是不可挑战的。批判的精神成为科学精神的主旋律。
然而在科学盛行的年代,科学本身成了绝对权威、成了毋庸置疑的至高存在,因而它在解放人类的同时为人类制造了一道更难以撼动的不断自行调整的栏杆。当科学固化为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后,便同宗教一样开始具有潜在的定势而倾向于排斥其他认知形态。
当今社会对科学的态度无论是赞美还是质疑,却都以默认其在认知方式中居于统治地位为前提,并且无论是对科学做什么样的质疑,现实问题的解决也始终仍然依靠科学自身的调整。而这和宗教时代里人们对占据其灵魂的上帝的态度又有什么区别呢?信仰科学也是一种信仰,只不过这种信仰没有宗教偶像。图腾被抛弃了,创造科学、驾驭科学的信仰者迷恋于自身,人自己成了图腾。虽然科学的信徒较上帝的信徒更广泛、更松散,但这也就如同中世纪上帝的信徒较之前的宗教的信徒更广泛、更松散一样。最主要的是,科学的信徒和上帝的信徒以几乎相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信仰。
从整个人类历史看,科学并未能使人更接近一直试图接近的真理,它对历史的影响也未必比宗教更深远。与宗教一样,科学是人类自我发展自我调和的一种方式,在自然和历史面前,它起着巨大的作用,也会伴随着同样多的局限。
三.科学里的迷惘
1.
由于科学时代的年轻,科学带来的危害还远远不如它带来的成就明显,然而这并不能证明科学是总体优越的,事实上,科学总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造成的困惑在每一个被科学化的领域上演,科学给人类生活造成的混乱已经越发明显并引起审慎的反思。类似DDT 的事件正全面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连灯光也会对我们有害(例如改变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减少闲暇以及光污染下消失的星空等等)。
如果问题只是不能在夜晚看到更多的星星这么简单就好了。从对尼龙的崇拜到抛弃,从对高耸入云的林立的烟囱的赞许到抨击,从机械的回归自然……科学发展正使人类体验科学领域前所未有的自我更新速度和前所未有的自我批判、抛弃的速度。在涉及生存的根本领域,科学也正制造着同样性质然而更为隐蔽和严重的危机。核能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然而死于核反应的人要远远大于它拯救的人,在基因科学上取得的每一点成就,同样伴随着潘多拉盒子的一点点打开。……科学正在涉及人类生存的关键领域制造危机。
科学否定了超越于人的最高存在,将人置于可以自我决定的伟大境地,然而也使人在享有完全的优越感的同时,陷于没有指引的迷茫困境。科学治下人自信无所不能,然而越来越多的问题却倾向于证明人的无知无能。美国科学发达令人倾慕,美国人将冬天变成夏天、将夏天变成冬天、用空调调节气候、用飞机消灭广阔沼泽中的蚊虫,科学对人的认知能力的理想主义和科学认知方式下人类取得的奇迹在当代美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自信并且似乎事实也向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不得不始终在更大的范围内维持改造后的自然,长此以往人类终有竭尽的一刻,并且这样的征兆已经开始在被科学化了的各个领域以更为基础和广泛的形式出现。
例如当大量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成为人类的私有财产而被科学工具来维护时,往往被确保不发生火灾。科学的确发达到可以消灭原本频繁的森林大火,然而林中因此布满低矮茂密的灌木杂草,这使森林更易于发生火灾,且一旦爆发火势更猛、损失更重,而在森林被人们“保护”之前,通过季节性的自燃及时将易燃的灌木杂草烧掉,反而能避免更大的火灾。又如发达国家一度通过大量修筑水坝来发电、灌溉和防洪,然而科学理论中近于完美的大坝在强大的工业能力下变为现实之后,伴随电力而来的往往是无法逆转的淤积、改道、鱼种灭绝,对全流域尤其是下游整体生态的影响更难以最终预测。人们也可以用大功率的燃气空调营造小范围的理想气候,在保养良好的小环境下人趋向长寿,然而长远看来这样的生活方式却制造了更大范围更难以扭转的恶劣气候。在这种气候被应该为其负责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大众感知时,生活于北极的因纽特人早已经在替这些气候灾难埋单。
世界可以说是无限*的,呈现于人的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人生活于其中可以理解和接纳的一部分,而科学实践的只是人的感观和理性,因而只可能是片面而有局限的。以这样的先天局限下的科学去解决同样被片面认知的问题,必然带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