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ば颉分兴担骸ㄊ橥鲎髡咝帐稀!ㄋ得髯髡咭巡豢煽肌G寤朴蒺⒌茸恫沽山鹪瘴闹尽分加小栋僬狡娣ā罚腥吮阋晕窃髌贰5骼钤薨阉胨未椤段渚芤泛峡淘谝黄穑幻髅┰亲段浔钢尽ふ铰钥肌ば颉分忻魅分赋觥ㄋ斡小栋僬狡娣ā罚逃小栋俳贰ⅰ缎俳贰ⅰ妒仿哉阶凇贰ǎ幻鞒珈跄昙淇械木麓允椤惰郝允婪ā罚浴缎卤喟渍桨偈ず戏ㄒぁ肺馊氖章肌栋僬狡娣ā罚矶酥嘉ㄋ涡昏实帽嗉魍粽坎味āC髯薷葱蛑兄赋觯栋僬狡娣ā贰ㄎ聪曜髡咝帐希稳耸直剩旁ぁ⒋飨餮且病ǎ挥趾瞬槭橹姓饕俑稣嚼宕暗模患我院笳嚼淖儆埃荽送贫希背墒橛谒未G鍧萁_道人辑的军事丛书《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和清抄本军事丛书《帷幄全书十四种》,均收有《百战奇略》,题明刘基(字伯温)撰,将其与明刊本《百战奇法》对照,内容相同,由此可见,清刊《百战奇略》即为《百战奇法》,题名明刘基撰显系伪托之举。对此,清咸丰三年麟桂重刻《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时,在其为《百战奇略》的题词中已经指出:〃此书题刘伯温作,盖亦托名。〃近年学术界开展了对《百战奇略》的考辩,一种意见认为是刘基所撰,并断定是刘基〃隐居力学〃八年期间,攻读《武经》时写下的笔记。(郝兆矩《刘基军事思想述评》,载《浙江学刊》1984年第2期)另一种意见否定为刘基所撰,其中有的并具体认定为清澼絖道人根据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的资料改编而成。称〃澼絖道人既不是驰骋沙场之名将,也不是运筹帷幄的军事谋略家,然而有了《武经七书直解》这部战略理论与史例引证齐全的宝藏,就轻而易举地托出《刘伯温先生百战奇略》这部伪书〃。(周大海《〈百战奇略〉辩伪》,载《浙江学刊》1985年第5期)以上意见和考辩都局限于清代伪称刘基撰的《百战奇略》的抄本或刊本,没有与《百战奇法》联系对照起来进行考证,所以用功甚勤,然而结论却大谬。
  《百战奇法》是一部有编纂特点的兵书。本书作者广收博采,将战争的诸方面概括归纳为一百个题目,即书名所讲的〃百战〃,每篇先阐发自己的认识,然后引一句古代兵书(主要是《孙子》)中的名言粹语概括本篇内容,最后引用战例或将帅事迹言行以证之。如《谋战》:〃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接着引证了春秋时,晋齐两国君臣相互伐谋的战争实例。它溶兵法理论和战争战斗实例于一体,便于理解和掌握,是其一大优点。
  《百战奇法》的篇目有: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骄战、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斥战、泽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后战、奇战、正战、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死战、生战、饥战、炮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挑战、致战、远战、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分战、合战、怒战、气战、归战、逐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声战、和战、受战、降战、天战、人战、难战、易战、饵战、离战、疑战、穷战、风战、雪战、养战、书战、变战、畏战、好战、忘战。
  《百战奇法》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诸如战争性质、战略战术、军事谋略、国防战备、作战指导、后勤补给、军事地理、将帅修养等方面都有所论述。在战争观方面,它继承了古代传统的军事思想,反对黩武穷兵,认为〃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讨不止,终至败亡〃,同时又主张〃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认为〃天下虽平,忘战必倾〃。在作战指导方面,它主张灵活用兵,认为〃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主张〃以计为首〃,〃先胜后战〃。在确有胜利把握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进攻,〃见可而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要硬拼,要避其锋芒,〃知难而退〃,伺其空隙,待机而动。全书以大量篇幅论述了不同兵力对比、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战形势、不同天侯地形条件下的不同战法。如山战要居高阜;谷战要依附山谷;水战要半渡而击;火战要掌握风候时机等。在治军方面,主张先教而后战,赏罚必信,恩威并重,将帅要关心爱护士卒,士卒要听从指挥。在后勤补给方面,特别重视粮秣的供应,对己要确保粮道畅通和粮秣供应;对敌则要设法断其粮道,迫敌屈服。在军事哲理方面,由于它汇集了历代兵法和战史的许多精华,所以通篇充满着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如它特别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反对巫祝卜筮等迷信活动。它在《人战》中指出,行军作战中出现猫头鹰落在帅旗上,或者旗竿突然折断等异常现象时,主帅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稳定部队士气。只要禁止迷信的流行,消除部队的疑惑,就是战死也不会退逃。它在解释〃穷寇勿迫〃时,明确提出了〃物极则反〃的观点,指出:〃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意思是,在战争中,我众敌寡,敌军畏惧而逃跑,这对我是有利的态势,但这时不能急追,急追会迫使敌人由逃跑转化为拼死抵抗。这样对我不利。〃勿迫〃不是不追,而是缓追,待机歼敌。它还用转化的观点论述了强与弱、众与寡、胜与敌、安与危,以及将帅爱士卒与士卒尊将帅的辩证关系。
  另外,《百战奇法》对《孙子》的许多观点的诠释和阐发有独到见解。如《孙子》的〃其下攻城〃,一向被指为历史的局限性。《百战奇法》的作者似乎不同意这种观点,并认为〃其下攻城〃是一般的战争指导原则,是与〃伐谋、伐交、伐兵〃相对而言的。是主张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不希望以大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它指出:〃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它征引前燕与东晋广固之战战例,用燕将慕容恪的话表达了这一思想:〃若我强敌弱,敌人外面又没有援兵,我军有足够力量制服敌人,这时就要先牵制住敌人,慢慢围困他们,等待敌人陷入绝境。《孙子兵法》上说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即是这个道理。东晋的段龛很注意团结部属,其部属没有背叛他的迹向。现在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墙,上下一心防守。如果我们使用全部精锐部队进攻它,用几十天的时间虽然也能攻下来,但那样我们要死伤许多将士。所以用兵作战,最重要的是灵活机动。〃最后慕容恪用围而不攻的战法,征服了广固。再如对《孙子》的〃围师必阙〃,它从敌我两个方面阐述了〃围师必阙〃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战术,手法是虚留生路,目的是动摇敌人坚守意志,诱敌逃跑。围攻敌人要〃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这一战术我可用,敌也可用,所以它又指出了对付这一战术的方法:敌人围攻我时,〃当圆阵向外,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之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
  《百战奇法》汇集历代兵法精粹和战史资料,条分缕析,分类排纂,言简意赅,既可作为兵法理论来阅读,又可作为工具书供查阅战史资料来使用。明王鸣鹤将本书前五十战收入他的《登坛必究》,并评论说:〃《百战奇法》五十款,款下各附合于孙子法,且更以古人之行事证之,利害得失昭然于心目之间,殊足以启发后人,而战道略备矣。〃(《登坛必究》卷二十)其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明清的许多兵书如《白毫子兵》、《兵经百篇》、《三十六计》等都采用这一体例。
  流传甚广,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书中也充满着许多封建糟粕,阅读时需要加以批判;有些篇题立论不够恰切,如〃害战〃听起来很费解,实际讲的是要塞地区防御作战战法;有些兵法、战例选择不够精当;前后体例不够统一,如引用战史资料,只有个别篇章注明出自《南史》、《北史》、《五代史》,大多数均未注明来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缺陷。
  《百战奇法》未见有宋、元刊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本子是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李赞刻《武经总要》附刊本,之后又有明金陵书林唐富春刻《武经总要》附刊本、明嘉靖七年李诏德刻单行二卷本。明崇祯年间刻《韬略世法》收录此书时改名为《新编百战百胜合法引证》。清雍正以后,《帷幄全书》、《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等丛书及抄本将其更名为《百战奇略》,并伪称明刘基撰,影响很大。直到近年有的出版社出版的铅印本、注释本仍沿袭这一错误说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百战奇法浅说》,恢复了本书的原称,纠正了刘基撰的错误说法,明确了本书为宋代作品。

  第六节十一家注孙子

  《十一家注孙子》又称《孙子注解》、《孙子集注》、《校定注释孙子十三篇》、《孙子十家注》、《十家会注》,宋吉天保辑。
  吉天保生卒里籍不详。此书是汇集《孙子》注释的兵书。自曹操开注《孙子》先河之后,历代注家很多,迄今约有二百余家,但宋以前最著名的是本书收录的十一家。这十一家是:魏曹操,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皞、贾林,宋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一说杜佑实未注《孙子》,注文乃抄自其所著《通典》,多与曹操注同,杂有王凌、孟氏等人古注,不能算作一家,故有十家之说。也有的去杜佑而加宋郑友贤〃遗说〃算作十一家(《天禄琳琅书目》),后人多不同意此说。关于十一家的排列顺序,本应按注者所处时代先后排列,但吉天保未深究注者身世,将梁孟氏排在唐陈皞之后,将杜佑置于其孙杜牧之后,并不知何延锡之名而称其为何氏。清孙星衍经过考证进行了订正。另外,日本昌平坂学问所又有《十家注孙子》,其十家为曹操、王凌、张子尚、贾诩、李筌、杜牧、陈皞、孙镐、梅尧臣和王皙(见《官板书籍解题略》),未著辑者,亦未知所据底本。关于本书的卷数,宋刊本原为三卷,明正统十年内府刻《道藏》本按十三篇析为十三卷,之后,明嘉靖谈恺本,清孙星衍校勘本等均分为十三卷。据有关书目记载,十一家注释,除杜佑注外,均曾有过单行本,今只见有《魏武帝注孙子》和梅尧臣《孙子注一卷》单行本存世,其它注释主要靠《十一家注孙子》流传下来。该书后附有宋郑友贤《十家注孙子遗说》,也是注释《孙子》的一个成果。他在自序中说:〃顷因余暇,摭武之微旨,而出于十家之不解者,略有数十事,托或者之问,具其应答之义,名曰:《十注遗说》。〃《遗说》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共提出和回答了三十个问题,其注释方法和十家注同。
  《十一家注孙子》中,各家注释繁简不一,一般认为曹操、杜牧、陈皞三家较有特色,号三家注《孙子》。各家注释互有异同,但大都是后人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进行注释,或以为前人注释有误予以纠正,如对于〃形名〃的注释,曹操注说:〃旌旗曰形,金鼓曰名。〃杜牧注则说:〃旌旗钟鼓,敌亦有之,我安得独为形名,斗众如斗寡也?夫形者,阵形也;名者,旌旗也。〃而王皙注又认为:〃形者,旌旗金鼓之制度;名者,各有其名号也。〃(《十一家注孙子·势篇》)或以为前人注释简略予以补充,如〃唐陈皞以曹公注隐微,杜牧注阔疏,重为之注〃(《孙子叙录》)。或对前人注释予以肯定或评说,如《势篇》陈皞注中有〃曹说是也〃的评语。也有注释完全相同者,如《作战篇》中有〃孟氏同杜牧注〃等。诸家注释的共同特点,一是对原文中的字词、名物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训释解说,尤其是从军事的角度探讨《孙子》的底蕴;二是结合古代名将实践和战争实例进行解说,史论结合,便于理解《孙子》本意;三是引历代兵书及著名军事家的言论,并加以评论,便于把握古代军事学术的承继源流。尤其可贵的是书中保存了许多失传的兵书佚文,如保存了成书于《孙子》之前的兵书《军志》、《军政》的四段佚文,以及《太公兵法》、《范蠡》、《卫公兵法》等失传兵书的佚文;四是在注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