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之外的专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部兵书:对《吴子》的研究,集中在辩伪和军事思想的评价方面。
专著有李增杰《〈吴子〉注译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李硕之、王式金《吴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论文主要有李硕之《〈吴子〉军事思想初探》(《军事学术》1983年增刊1期)、向麓生《〈吴子〉不是伪书》1(《军事卷通讯》1984年28期)、何崇恩《评吴起及〈吴子〉》(《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2期)、孙开泰《吴起的军事思想》(《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2期)等。
对《司马法》的研究主要是评述其军事思想和考辩今本非伪。论文有王中兴《司马法及其轻重说》(《漫话中国古代军事》,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蓝永蔚《〈司马法〉书考》(《春秋时期的步兵》,中华书局1979年版)等。
对《孙膑兵法》的研究。近几年出现研究《孙膑兵法》的热潮,先后有十余部专著出版,发表论文数十篇,就成书时代、内容考定、文字训诂、军事思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1975年竹简本进行了补充和订正。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中华书局1984年版)、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重新编订《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膑兵法》(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霍印章《孙膑兵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邓泽宗《孙膑兵法注译》(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傅振伦《孙膑兵法译注》(巴蜀书社1986年版)等。主要论文有陈克明《略论〈孙膑兵法〉》(《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6期)、杨伯骏《孙膑和〈孙膑兵法〉杂考》(《杨伯骏学术论文集》,岳麓书社1984年版)等。
对《尉缭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书时间与作者、《汉志》中所列〃杂家〃《尉缭》二十九篇和〃兵形势〃《尉缭》三十一篇以及今本《尉缭子》二十四篇之间的关系、《尉缭子》的理论价值等几个方面。专著有华陆宗《尉缭子注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钟兆华《尉缭子校注》(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论文主要有龚留柱《〈尉缭子〉考辩》(《河南师大学报》社科版1983年4期)、何法周《尉缭子初探》(《文物》1977年2期)、张烈《关于尉缭子的著录和成书》(《文史》第8辑)、徐勇《〈尉缭子〉的成书、著录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1期)、刘先廷《〈尉缭子〉对古代军事哲学的贡献》(《漫话中国古代军事》,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黄小榕《〈尉缭子〉军事哲学初探》(《争鸣》1985年1期)等。
对《六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书时代、真伪考辩、《六韬》在《汉志》中的著录和学派、《六韬》思想体系等方面。
专著有孔德骐《六韬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论文主要有张烈《〈六韬〉的成书及其内容》(《历史研究》1981年3期)、刘宏章《〈六韬〉初探》(《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2期)等。
对《黄石公三略》的研究主要是对成书时代的考证和对其军事思想的解说。专著和论文有拙作《黄石公三略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和《〈三略〉的军事思想》(《军事历史》1984年总第11期)。
对《李卫公问对》的研究,有文字校勘和军事思想评述,也有关于作者问题的争鸣。专著有吴如嵩、王显臣《李卫公间对校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李卫公问对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论文主要有蓝永蔚《〈李靖问对〉辩伪》(《春秋时期的步兵》,中华书局1984年版)、孙公达《〈李卫公问对〉的由来》(《军事卷通讯》1984年33期)、刘先廷《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漫议》(《漫话中国古代军事》,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等。
此外,《中国军事史》编写组著《武经七书注释》(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陈秉才《阵记注释》、军事科学院《投笔肤谈译注》(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王晓卫和刘昭祥《历代兵制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邹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总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李炳彦和崔彧臣《兵经释评》(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范中义《筹海图编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李炳彦《三十六计新编》(解放军出版社1981年版)、韩金波等《〈百战奇略〉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张天夫《诸葛亮将苑注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无谷《三十六计》(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等等,也都各具特点,都是专书研究的重要成果。
三、关于专题研究兵书的专题研究渐趋活跃。已开展的专题研究主要有:(1)兵书的分类研究。拙作《从古代兵书分类沿变看军事学术的兴衰》(《漫话中国古代军事》,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兵书分类浅探》(《军事历史研究》1987年1期),比较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兵书分类的历史,并加评析,勾画了古代军事学术兴衰概貌。(2)比较研究。把兵书和其他史籍比较对照,研究它在思想史中的地位,以李泽厚的《孙、老、韩合说》(《哲学研究》1984年4期)、《中国思想杂谈》(《复旦学报》社科版1985年5期)为代表。这两篇论文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即中国的辩证法是〃从兵家中来的〃,〃要真正了解中国古代辩证法,要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辩证观念具有自己特定的形态,应该追溯到先秦兵家。〃(3)诸子论兵的研究。以邱少华、牛鸿恩《先秦诸子军事论译注》(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为代表。本书不仅将诸子中论兵篇章一一辑出,进行注释译述,而且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发。(4)兵书中的决策思想研究。刘仲宇发表了《先秦兵家决策思想简论》(《求是学刊》1985年5期),将先秦兵家决策思想概括为三个大方面:一是重视完善决策的主观条件,主张〃将能而君不御〃,使将帅有权有责;要求决策者既要有〃能〃,又要有〃德〃。二是重视决策的客观依据,即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三是重视决策的选择,追求最佳方案。
四、关于兵书研究方法的探讨兵书研究的广泛展开,要求提供科学的方法。兵书研究方法的探讨,反映了兵书研究的深入。谢国良《克服困难,提高兵书(条目)释文质量》(《军事卷通讯》1983年23期)对兵书研究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三条方法:一是充分查找〃外证〃、〃内证〃,以辩别兵书真伪。所谓找〃外证〃,即广泛利用前人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方面的成果,并重视出土文物提供的实证材料。所谓〃内证〃,是从兵书本身所提供的人物、风俗、典章、制度、语言文字等方面材料,考证兵书的真伪。二是注意〃三看〃〃二防〃,正确把握和提炼兵书的基本理论。所谓〃三看〃,即一看作者写作意图,了解背景;二看全书主旨所在,主要论述和解决什么问题;三看主要思想倾向和特点。所谓〃两防〃,即一防古今类比,古人现代化;二防以古论古,割断古今历史联系。在归纳和提练时,即要反映兵书本身古朴的理论概貌,又要启迪读者和现代军事理论自然地发生联想。三是通观全局,着眼于特点和发展,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所谓全局,主要是兵书和军事思想史发展的全局,成书时代、一般兵书和军事思想的发展水平等。
纵横比较,即把一本具体的兵书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加以比较,看它比以前的兵书有什么新成果新贡献,给后来的兵书留下一些什么影响。比较时要注意〃精〃、〃新〃、〃深〃和影响的〃远〃、〃大〃等几个方面。
近几年,兵书研究确实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如研究课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研究的内容还不够广泛,基础性的研究力量不足,研究队伍比较分散等等。
第三节兵书研究展望
兵书研究的现状告诉我们,兵书研究的形势很好,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今后兵书研究,从主观上讲,应该加强对兵书研究的领导,需要建立必要的群众性学术组织,以便把分散的研究力量联合起来,对研究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加强信息交流;创办研究刊物,为研究者提供发表成果和争鸣的园地;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工具书等。从客观上分析,今后兵书研究的发展趋势,估计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对兵书的整理出版还将持续下去。以往地方出版社对文学、历史类古籍整理出版最多,很少出版兵书。近几年,随着古籍整理的深入开展,一些地方出版社也将兵书纳入了整理出版计划,与军队出版社竞相出版兵书,如中华书局、北京出版社、书目文献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巴蜀书社等都有兵书出版。有的地方出版社还与军队出版社合作出版兵书,如辽沈书社与解放军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国兵书集成》。现在虽然已经出版了一批兵书,但与现存兵书相比还只是一小部分。有些已经上马的大型兵书丛书,如《中国兵书集成》、《中国古代兵法译丛》,前者才出版计划的十分之三,后前则刚刚出版一两册,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待出版。所以,对兵书的整理出版工作将会持续下去。
二、研究将向高层次发展。目前,学术界已经不满足于对兵书的介绍、注译之类的工作,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如对《孙子》的研究,成果确实很多,但以前多在一个水平上徘徊。现在有的学者跳出训词释意,评述解说的圈子,或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孙子》的理论体系,或通过古今对比,研究《孙子》军事思想的渊源,表现了研究向高层次发展的势头。今后,通俗性、普及性的著作将相对减少,学术性专著将会增多。
三、研究队伍将会扩大。一方面,军队成员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阅读和研究兵书的能力增强;军队的学术空气也越来越浓,今天的兵书读者,可能就是明天的兵书研究者,现在已有野战部队研究兵书的成果出版,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
另一方面,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加上兵书本身又包含多学科的知识,地方上的有些学者和企业家,或为了扩大视野,或为了弥补本学科史料的不足,或为了寻求借鉴,纷纷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兵书领域。目前,对兵书研究最多的是管理学学者和企业家。1986年12月份,北京市三百多名厂长、经理汇集劳动人民文化宫科技馆,研究兵法与现代化管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开拓新路。据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负责人介绍,我国的企业家们已把眼光投向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和运用古代兵法中的管理思想在我国一些地区和企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今后,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研究兵书的热情不会降低。除此以外,地方上其他行业也将会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兵书研究的队伍。
四、研究的角度将会进一步拓宽。兵书中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科技、管理学、文学、史学、医学、地理学、外交、航海等史料,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掘这些史料。薄忠信《〈武经总要〉与物理学》(《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1987年3期)就是这种开掘的尝试。从目录学、版本学、军事思想史、军事学术史等角度研究兵书的力量将会得到加强。一些研究兵书目录的成果将会相继问世。兵书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密切结合也是未来兵书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中国兵书是一座伟大的宝库,有待众多的专家学者去发掘。
中编分论
第一章兵法类上
第一节概述
古代称治军用兵的原则和方法为兵法。它包括战略战术和建军理论等,如〃兵法之教〃(《战国策》),〃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史记·项羽本纪》),〃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孙吴列传》),〃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六韬·龙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