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头生气归生气,可老大家的过好了,老二家的也跟着沾了光。
柳氏虽然不许他插手,可对他还是尊重的,隔三差五让人送东西给他和老婆子。
而且出门人家都对他更加尊重了,连周大爷见了他都比以往更加热情,他看得出来,那眼神里多了几分热切和真诚,甚至带着几分羡慕嫉妒巴结的味道呢。
那天周大爷看到他,还亲切地聊了半天,问问他,有没有心思让大业再去周家做工。
这一次不做帮工,而是做管事呢。
老秦头这点自知之明还有的,虽然觉得是好事,但是认为还是得问问大房夫妻,看看人家什么态度,免得自己揽了活,到时候柳氏又不同意。
只是他因为之前帮老三家干活的事儿,还有点气呢,没得上空说。
张氏知道了,就劝他,“你看老大家的现在忙活的,地里那么多活儿,还有织坊,根本没时间去给人家做管事。管事也是奴才,让人家吆来喝去的,不去!”
老秦头倒是没料到老婆子都看开了,所以他也就不坚持了,也没跟大房提。
张氏当然看得开,去周家做管事,自己家就比周家低一头。
反正老秦家也开始好起来了,根本不用去献那个媚,讨那个好。
如今冯家都对自己家尊重有加的,周家算个屁!
秦二贵和老秦头去了沙河村,河边围了一大圈人,黑压压的人头。这时候毕竟这么大的水车不是常见的,每个村也就是有那么两三架。
沙河村也就是齐家有,杨柳村是任家有,桃源村是周家有。不过现在杨柳村柳磨坊有,桃源村秦家也有。所以大家觉得好奇,都过去凑热闹。
今天是黄道吉日,老柳头和柳飞、三姥爷和柳红木,另外还有两个木匠,大家一起送过来的。
秦显都得了假去看水车,他和秦业放了鞭炮,然后请来专业安装水车的几个工匠就下了水安装水筒车。秀瑶也是勘察过此地便于安装筒车才找三姥爷做的,沙河虽然没有大清河那么大,却也常年不干的,又没有大清河那么深。在河边挖了水槽,下木桩子,架水车、木水槽,然后还要在地边挖引水槽,到时候可以将水源源不断地引到地里。
和秦家地挨着的人家喊道:“秦大叔,帮我们也浇地呗。”
秦大福笑道:“你们挖水槽,自己引,反正水车一直在这里转,需要水的就引水过去,不需要的就把水槽堵上。”
大家都说好,纷纷拿了铁锨来挖水槽,他们先帮秦家挖,然后往远处地里顺,大家都很开心。
秀瑶之所以要三姥爷帮忙做这样的,也是因为这里地势适合,而且一个大水轮维修也比两个带链条的要方便,不容易坏。
秀瑶和秀容等人高兴地看着人家忙活,秀瑶对许二妮和秀娴道:“大嫂,二姐,你们把这边地头都种些菜,这样织坊那里吃菜也方便,每天让二姐来挖就好。”
许二妮笑道:“自然好的,要不是需要牵经,院子里我们都想栽呢。”
织坊已经步入正轨,那些女工们干劲十足,如今一机布差不多要织完,过几天就得去县里送。如今女工们都同意凑钱买粮食,雇一个老婆婆集体做饭,秀瑶就让秀娴去找常婆婆,一个月给三百文。三百文不算多,但是也不少,尤其是在乡下这种地方,就算值五百可没人雇也没办法。而且一些大户人家雇的佣人,做粗活的婆子,不少一个月也就两三百钱。
所以常婆婆还是很乐意的,甚至还有其他的婆子也想去,自愿降价。不过秀娴拒绝了,她就看好了常婆婆。秀瑶有点怀疑,二姐是为了让常婆婆给她打工,她会觉得爽,毕竟当初她们俩被常婆婆拿笤帚疙瘩追得满街跑呢。
秋日白天愈短,夜晚愈长,二三十人一起帮忙,架好水车、挖好水沟,天也就黑了。秦大福带着家人一一道了谢,大家都各自家去。
因为秦家水车安在此地,附近的地都跟着涨了价,这也算是无意中的收获。
过了几天,第一机布完工,女工们都很兴奋,秀瑶特意让她们放一天假,各自回家跟家人团聚,之后再过来准备第二机。
她则让秦业去齐威家雇了一架骡车,将二十三机布拉去县里,其中织房十六机,姥娘家六机,秦产一机布。另外秀瑶将盐蒿最上面的嫩头,都打好捆,有新鲜的,也有已经晒干的,还有做成了小咸菜的,都各自用器具装了,一起带着去找孙郎中。
一大早秦大福、秦业、另外还有秦二贵和秦德才几个坐着驴车一路护送,平安到了县里。大家顾不得休息,先去冯家布庄。
冯掌柜已经打过招呼,价格也都谈好的,就算冯家不收,也算二奶奶自己的,所以秀瑶这批货送得很顺利。一共是七十多两银子,秀瑶算过除去成本,差不多可以赚四十八两左右,再除去各种分成,她能赚二十七八两左右。
这一次是为了试机,所以她设定的花型都是稍微简单的,回头等女工们适用了,她就要开始加大难度,但是也要掌握分寸,不能太复杂。太过繁杂的花样,反而不占便宜,秀瑶专挑如今流行的花样,这样也能包赚。
送了布料,秀瑶就让二叔他们先去王老大那里吃面,她则和秦大福、秦业一起去找孙郎中。
这一次孙郎中在家,见她来倒是很高兴,尤其还听夏天无说她每次进县城都会来拜会他,给他送礼物,他觉得很舒心。
秀瑶来之前就跟爹娘商量过的,将欠孙郎中的钱都带来,她让爹把一只小箢子挎过来,上面是小米,里面都是些白银。
秀瑶推过去,“孙爷爷,这是一百两。”
孙郎中瞪圆了眼,胡子一翘,“丫头,你这是干嘛?怎么欠你孙爷爷的钱很难受是不?”
秀瑶笑道:“孙爷爷,谁也不想欠钱欠一辈子呀,再说了,应该是您最着急才对呢。”哪里有她这么爽快还钱的人呢
孙郎中哼了一声,“不行,我喜欢你欠我钱的感觉,你拿回去吧,先欠着。”
秦大福和秦业愣了,赶紧劝孙郎中收下,秀瑶也是,“孙爷爷,这可不行,人家都想赶紧把钱收回来,哪里有您这样的。”
孙郎中一拍桌子,“我乐意,怎么啦?瞧我老头子傻呀!”
秀瑶几个忙说不敢。
孙爷爷掀着胡子道:“夏天,你过来,给他们把这些银子去换成银票。”说完他对秀瑶几个道:“县里只有一家大通钱庄,那可是全国通用的,老字号,家底厚,换成银票,去哪里都能直接提银子使,不用你们这样整天挎来挎去的,一个掉了怎么办。这可是我的银子呢。”
夏天无将小箢子挎走去换银票,孙郎中又看那些盐蒿,尝了尝,笑道:“不错。你们上次送来的那个番麦,我也吃了,挺好吃。多谢多谢,想着我老头子。”
秀瑶笑道:“孙爷爷,我们当然想着您呢,这不,赚钱的事儿也想着您呢。给我们推广推广。”利用孙郎中这神医的活招牌,绝对比任何广告都好使。
孙郎中神秘地一笑,“你放心,保管让你们好卖。”
这时候来看病地排成了长队,孙郎中不乐意地去坐诊,对秀瑶道:“丫头,你拎着这些盐蒿过来。”又让人招待秦大福和秦业去歇息一下。
秀瑶不解,却还是过去,孙郎中开始给人看病,看到一个又肥又胖的老头的时候,孙郎中开了方子,那药童念方子抓药的时候,秀瑶听到里面竟然有碱蓬草。
那药童奇怪地前来询问,孙郎中睨着眼道:“那不是。”
药童忙去跟秀瑶买,自然钱都算在病人那里,秀瑶了解过一点碱蓬草的作用,确实有降糖降压、防治心脏病、增加免疫力等功效,常吃有利于身体健康,助人长寿。
所以孙郎中开出这样的药引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像那些血糖高、血压高的病人,吃了自然是有好处的,而且他价格也不高。
秀瑶算了一下,差不多可以十二文钱一斤。她也不要多赚,就把家里那十来亩盐蒿拿来换钱就可以。等孙郎中速战速决看了十几个病患,其中有六个人开了盐蒿做药引子,每日当菜吃半斤,这些人既是需要的,也是家境富裕一些的。
若是太贫寒的,每日吃粗粮,倒也不太容易得那种病,反而是营养不良的多。
秀瑶带了的基本都卖掉了,孙郎中也得了喘口气,秀瑶帮他倒了一杯茶,笑道:“孙爷爷,我们家的盐蒿卖完了,我分三成钱给你,我每次过来都捎给夏天无呀。”
孙郎中翻了她一眼,“我可没你那么财迷,你拿着吧。”
秀瑶却不肯,又道:“要是孙爷爷你不肯要,那我就以你的名义,捐给附近村里那些孤寡老人好了。”听说孙爷爷也是鳏夫呢,到时候说不定还给他找个老伴呢,秀瑶想到这里就笑嘻嘻的。
孙郎中立刻质问道:“你坏笑什么?”
秀瑶忙摆手,“没呢。孙爷爷你要是没事,我去给冯家二奶奶送点盐蒿,给他们带了一点当咸菜换换口味。”
孙郎中哼了一声,“原来不是专门看我的呀。”
秀瑶忙道:“当然是专门看您的,然后顺便给他们送点东西罢了。我们的布还送给冯掌柜呢。”
孙郎中这才受用了,道:“我看时候不早了,你们还是赶紧回去,那个盐蒿我让夏天帮你送就是了。”
秀瑶自然乐不得,“对了,那就麻烦夏天无帮我问二奶奶、四少爷、冯小姐、宁少爷、冯掌柜他们好。”一个都不能落下,否则到时候人家要挑理。
听她说了那么多人,孙郎中不乐意道:“丫头,你认识人挺多呀。”
秀瑶嘿嘿笑道:“孙爷爷,一般一般,我跟孙爷爷关系最好了。”
207谁的礼物
孙郎中心里高兴;面上却还是端着;“那个;我有个礼物送给你。”他招呼秀瑶关上门;从抽屉里拿出一只小木匣子;递给她。
秀瑶接过去;看那木匣子上还雕刻着花纹,看起来像金银花;不过她也不确定。她推开插销;打开盖子;里面是一块素色的缎子;包着一支什么东西。
秀瑶将那东西拿出来,打开缎子,见是一支花梨木雕的簪子,簪头是一枝看起来像金银花又像黄桷兰的花头,簪梃上也都雕刻着简约而流畅的花纹。
簪子就是花梨木本身的木色,显得简约而又文气,不会太过沉闷,又不会轻浮,非常适合女孩子戴。
秀瑶看得欢喜,笑道:“孙爷爷,哪里买的这么好看的簪子,要很贵吧。”
“不贵不贵,没花钱,不过是一些下脚料做的。”孙郎中摆摆手,呷了口茶。
秀瑶忍不住问是哪里卖的,她也想去买几枝,可以送给姐姐们。
孙郎中眼睛一瞪,“丫头,这样的好事可不是常有的,你再去买,可就没了。”让秀瑶赶紧收起来。
秀瑶见盐蒿的生意谈完,时候也不早,她就不多打扰,跟孙郎中告辞。孙郎中拿了银票强行塞给她,“我喜欢你欠着老头子钱,这样你还想着老头子,时常来看看。”
秀瑶觉得孙郎中是想帮她,却要说这样的话,她也就不多说什么,只说一定常来打扰他,免得他太清静。秀瑶托了孙郎中,自己也就不再去冯家,而是和爹还有大哥一起去王老大面馆,赶着骡车和驴车回家。
出了县城,秀瑶和爹他们分道走,她和大哥去姥爷家,秦大福几个回家去。来的时候拉了那么多货他们还有点担心,回去就轻松了许多,毕竟换成银票,随便以藏都找不到。
而且这两年去县里的路也都很平静,就算是劫路的也不过是偶尔一两个人,绝对没有那种成亲结队的强盗。所以本县的百姓也不怎么担心,来来往往的还是很多人,路上就更加平安。
秀瑶就想起了齐风,他曾经抓过几次这条路上的强盗,还受了伤的。
不知道他干嘛呢?她脑子里念头一闪而过,真是个谜一样的人。
秀瑶和秦业到姥爷家的时候也已经时近黄昏,仲秋时节,正是秋收忙碌的时候,田野里有人拾掇花生,有人在种菠菜,还有人耕地耙地,准备种小麦。
路边人家墙内的柿子红彤彤的挂满了枝桠,或者墙根的葫芦也都干了藤很突兀地现出大大小小的留作种的葫芦,甚至谁家高高的葡萄架也探出墙外来,紫莹莹的葡萄格外诱人。
秀瑶一路哼着小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秦业听见,笑道:“瑶瑶,这是什么曲儿?”
秀瑶想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秦业点点头,“好听。”
两人说笑着就到了柳家磨坊,傍晚时分,喧闹了一天的磨坊才清静下来,大家都得空休息一下,伸伸胳膊踢踢腿。
秀瑶和秦业的到来,大家都很高兴。
荆亮也过来打招呼,如今他在柳家磨坊帮忙,和柳五一起喂牲畜、打理菜园子、到了冬天就帮忙做粉条、农忙的时候也帮忙收庄稼。原本秀瑶跟爹娘商量,让荆亮在自己家的,可三姐不知道为什么,很讨厌荆亮,所以她就让荆亮来姥爷家,姥爷给钱更多,足够他养家糊口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