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伯应该也愿意,就是……”连守信也叹了一口气。
以后真要连叶儿招赘,给连守礼和赵氏两个养老,那么首先连守礼和赵氏两个必须要立的起来。连守礼就是因为没儿子,所以才特别在意上房,所以才会遇到和上房相关的事情,就打算随着连守信一家走。为的就是避免来自链家上房的压力,以及周围的舆论。
这其实就是自己立不起来。
与连守仁、连继祖的不负责任不一样,连守礼和赵氏是太老实、太软弱。
看来对连叶儿的培养要加大力度,连蔓儿一边叠着纸燕子,一边心里想道。
…………
过了端午节,这天气就一天天的炎热起来。进了六月,数伏了,就到了庄户人家一年中瓜果蔬菜最丰富的季节。(看小说就到…《 》…)连蔓儿家因为嫩玉米种的早,这个时候就正是最好吃的时候。
因为玉米种子控制的严格,今年在辽东府。在这个季节,有嫩玉米卖的依旧只有连蔓儿一家。嫩玉米的主要主顾,依旧是武仲廉武大老板。
今年因为有足够的玉米种子,连蔓儿家种的嫩玉米几乎是去年的三倍。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连蔓儿下调了今年的嫩玉米价格。她将玉米棒子按照大小和品相分成几等,定价则是从二百文钱一个到三百文钱一个不等。
不过武仲廉武大老板今年再想垄断嫩玉米的销售却不行了,连蔓儿家又和另外几家大酒楼签订了合约,供应嫩玉米。这几家大酒楼有锦阳县的,也有辽东府其它县城的,另外还有府城两家最大、最有名气的酒楼。
因此。连蔓儿还跟这些家酒楼分享了一些嫩玉米的菜谱,比如说松仁玉米、玉米蔬菜浓汤、玉米排骨汤,玉米饭、玉米羹等。她相信,有她这样一启发,那些酒楼肯定能做出更多花样的嫩玉米菜肴来。实际的情况,也正如她所预想的。各大酒楼纷纷推出特色的嫩玉米菜肴,使得她家的嫩玉米又供不应求了。甚至有外府的人来买嫩玉米,因为路途较远。还不惜用上了快马和冰块等手段。
连续卖了几天,连蔓儿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今年她家菜园子的这一茬嫩玉米全部卖掉之后。所得的银子最起码能有八百五十两。
连蔓儿家这嫩玉米,不仅让自家赚的盆满钵满,还造福了三十里营子以及周围村镇那些做拉脚儿生意的人。其中得益最多的是王石榴家,还有镇上的陆家,当然这是因为连蔓儿家特意关照这两家的缘故。
王石榴是自家的一辆骡车,自己赶,陆家则是家里两辆骡车,有时候甚至派来三辆,由长工来赶车。
菜园子里的嫩玉米,都是用来销售的。不过。连蔓儿并不会因此而亏待了自己和家人。
连蔓儿在自家后面的两个跨院里边边角角的地方,也种了些嫩玉米。' e 点'而这些,已经足够她们自己吃了。小七终于可以放开肚皮吃嫩玉米了,有的时候晚饭根本就不吃别的,将嫩玉米就当饭来吃,而且还不用吃菜。
五郎的夜宵里也频繁地出现松仁玉米、玉米浓汤等。玉米里有很多益肝的营养。多吃一些,可以防止五郎因为熬夜念书而视力下降。鲁先生最爱吃的就是用嫩玉米粒、嫩豌豆粒、香菇等熬煮的玉米浓汤。
连蔓儿也和小七一样爱吃嫩玉米,有了这个,她都不怕苦夏了。
好吧,即便没有嫩玉米,连蔓儿怕也不会苦夏。这个年代的气候,非常好,或者说是非常宜居。没有空气污染,大地依旧按着它本来的,能够让人类繁衍起来的规律呼吸着。即便是盛夏酷暑,其实也并不那么难熬。即便有的时候,人们觉得太过闷热了,那么夏日午后经常会有那么一场雨,让人们暑意全消。
六月中旬,一场暴雨连下了两天,连蔓儿家门前的小河发水了。
发水,并不是那种会造成灾难的大洪水,庄户人家的孩子甚至将发水当做一件好玩的事,只要雨下的没那么大了,小孩子们就往往跑出门来,跑到小河边,欢呼着观看发水的情形。甚至有的大人,也爱凑这个热闹。
当然,也有的庄稼把式是本着很正经、严肃的心意来看发水的。
据说,三十里营子这里是一块宝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除了那一次大旱造成的饥荒之外,就没有过别的灾难。而那次的旱灾,是席卷全国的,比较而言,三十里营子这里还算是灾情比较轻微的。真的因为那次旱灾死去的人并不多。
而那些死去的人,几乎没有是直接饿死的,而多是因为饥饿,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或者是因为饥饿,抵抗力下降,引发了别的疾病而死的。
南山上背阴的山坡埋着的连守信的那个小兄弟,就是因为太饿了,不知吃了什么,而中毒死去的。这还是今年,小七从连守信那里打听来的。
三十里营子这里,从来没有过洪灾。
即便如此,那些老庄稼把式还是担心。他们会因为雨水太多,而影响庄稼的收成,或者因为发水发的太大,而让临近河道的农田被冲毁、庄稼被水淹。
而小孩子们可没想那么长远,他们就是爱看发水那浪涛滚滚的情形,并且幻想着等雨停了,河水稳定下来,就可以到深水的地方游水玩了。
而连蔓儿家,即便是雨下的极大的时候,连守信就连着往河边跑了好几次,甚至半夜起来,还要到河边去看看。他是担心自家的鱼塘和荷塘,怕河水发的太大,冲入鱼塘和荷塘中。荷塘还稍微好一点,就怕河水将鱼塘里已经长大的鱼给冲走了。
好在,鱼塘、荷塘与河道之间有一段距离,而且他们修筑的河堤足够坚固、足够高,河水虽然涨起来老高,却还没有超过河堤。
半天,等着雨稍微小了一点的时候,连蔓儿也跑出来,跟她一起出来的还有五郎和小七。因为暴雨不停,这两天私塾那边停课了,五郎和小七就在家里念书。
三个孩子,一人披了一件蓑衣。不是她们不想打伞,而是怕一会雨又大起来,再刮风,油纸伞根本就承受不住。蓑衣虽然累赘、难看,披在身上也不怎么舒服,但是却实用。
出了门,小七就开始撒欢。他还将这两天圈在屋里的大胖和小胖带出来。两只小奶狗也围着他汪汪叫着撒欢。
连蔓儿不由得抚额,因为干干净净的、圆滚滚的小奶狗,它们并不只挑着青石路走,它们还往旁边的泥地里跑。只一会工夫,就几乎变成了两只小泥球。
“折腾吧,折腾吧,看一会回去,就把你们关门外面,再也别想进屋了。”对着在小七跟前撒完欢,又朝自己跑来的两只圆滚滚的泥球,连蔓儿笑骂道。
“姐,一会我回去给它俩洗澡,保证不能把屋子弄埋汰了。”小七就道,他是非常护着这两只小奶狗的。
小七这么说着,大胖就跑到了连万荣脚跟前,一边冲着连蔓儿呜呜撒娇地叫唤,一边就抖了抖毛。
“啊……”连蔓儿大叫。
大胖抖完毛,它自己舒服了,可却甩了连蔓儿一裙边的泥点子。
“看我不揍你。”连蔓儿作势就要打大胖。
“大胖快跑。”小七招呼着大胖,并自己带头,撒开腿往前跑去。大胖知道闯了祸,立刻掉头跟着小七跑,还没跑到连蔓儿跟前的二胖也一下子刹住肥肥圆圆的身子,扭身汪汪叫着去追小七和大胖。
连蔓儿觉得可气的是,两只小奶狗一边跑,还扭回头来看她。那两张狗脸上,根本就没有害怕的意思。那两只毛团泥球分明是在笑吧!
连蔓儿捏起拳头,做凶恶状。
“姐,你别生气,一会回去,我给你洗裙子。”小七带着两只小奶狗跑到安全的距离,见连蔓儿并没有追上来,他才敢放慢了脚步,还扭头冲着连蔓儿笑道。
“小七,你看着点儿道。”五郎看着笑闹的弟弟妹妹,嘴角含笑道。
一路笑闹着走到河边,站在河堤上,连蔓儿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
………………
送上二更,被超过好多票哦,粉红还木有到一百,蔓儿包子、小七包子带两只泥球奶狗求粉红ing。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零二章 雨过天晴
第一更,求粉红。('' )
………………………………………………
看惯了的小河变模样了,原本清澈、水流和缓的河水如今变得浊浪滔滔,河面上还飘着些树枝等杂物,想来是从上游冲刷下来的。小河的体积也增大了,水面离着修筑的河堤顶面只有大约半尺的距离,偶尔一个大点的浪头扑过来,就有河水飞溅到了堤岸上。
“发这么大的水。”连蔓儿感慨道。
“今年的水是发的最大的。”三个孩子中年纪最长的五郎说道。
小七站在河堤上,还在撒欢,两只小奶狗也冲着水面兴奋地汪汪直叫。
俗话说是水火无情,水和火,都是可怕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它们同时也是美丽的,具有着极大的魔魅,尤其是对人类来说。几乎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玩火、或者玩水的经历,即便被大人们谆谆告诫,那是危险的,不能碰,但是小孩子就是难以抗拒那种吸引力。
美丽而危险的东西,往往都对人类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就如同眼前发水的河流,虽然河水浑浊,但是那浪涛滚滚的样子,也别有一番魅力。
连蔓儿朝上游望去,先看到的是官道跨越河流的石桥。那座桥是一座漫水桥,河水早已经淹没了桥面,只能通过观察那一道略有差异的水波,才能判断出桥的所在。
再往上游,因为没有修筑河堤的缘故,河面被冲刷的极宽。河岸上三三两两的是村里的小孩。大家都卷着裤腿,有的小孩头顶上只戴了草帽,有的甚至光着头,既没有撑伞。身上也没有披蓑衣,任由稀稀落落的雨点打在头上、身上。甚至有胆子大的小孩还下了水,在试河水的深浅。
三十里营子方圆百里。都没有大的河流,孩子们只能透过发了水的小河,来略微领略一下大河的风姿。
连蔓儿收回视线,低了头,看着河面的某一处不动。只一会的工夫,连蔓儿就感觉到河水静止了,而她却动了起来。
连蔓儿暗笑了笑。就抬起头。像刚才那样,要是再坚持一会,她非晕了不可。而这种小游戏,也是庄户人家的孩子们爱玩的。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聚集在一起。站在河里,比赛谁坚持的时间最长。
这样简单的游戏,他们能玩上大半天,一点也不会厌倦,反而十分自得其乐。
“往后站,……看着点狗,别让它俩掉下去。”五郎嘱咐着小七,又将连蔓儿拉的离河面远了些。
“咱爹回来了。”这个时候,小七就冲着河对面喊了一声爹。
连蔓儿顺着小七的目光看过去。就看见连守信头上戴着草帽,正在河对面,沿着河堤朝官道上的漫水桥走过去。
刚才雨一开始变小,连守信就出来了,带着几个长工去查看鱼塘和荷塘。鱼塘和荷塘里也涨了水,他们就趁着这会工夫。用水桶往外舀水,虽然因为有河堤,不怕河水冲淹了鱼塘和荷塘,也还怕荷塘和鱼塘里的水外溢,让里面的鱼游了出来。
连守信这是刚干完活,正往家里走。
河对岸,鱼塘和荷塘里的水几乎涨满了,水面也变得混浊了一些。鱼塘里的情形在这里是看不清的,但是荷塘那边的情形却可以清楚地看见。
许多荷叶和荷花被淹了,还有的被风雨打断,不过情况看来并不是很严重,那里依旧有几个长工在用水桶往外舀水。
这个时候,连守信通过漫水桥趟着水走回来了。
“爹,咋样?”几个孩子忙迎上去,问道。
“应该是没事。”连守信就道。
连蔓儿打量了一眼连守信的表情,就相信了,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几个人就往家里走。
连守信就说他刚才跟两个管鱼塘和荷塘的长工唠过,还请教了村里几个老庄家把式。
“这雨也就这样了,再下也大不到哪去。咱这河堤修的好,管保没事。”
果然如连守信所说,这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半晌,天就渐渐地放晴了,傍晚的时候天边还挂出了一道彩虹。
真的彩虹啊,连蔓儿看的眼睛都睁大了。在她的前世,除了小时候那几年,后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