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日夜兼程,等公子纠和管仲赶到齐国的时候,小白早已经登上了王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想要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如果您只是想维持齐国的现状,把齐国治理好,那么诸位大臣和我共同辅佐您就够了,可是如果您想要争霸天下,想成为天下的霸主,那么您非得重用管仲,因为他绝对是治国奇才。”
齐桓公很不高兴,认为当初管仲差点要了我的命,怎么能让他当我的宰相呢?鲍叔牙劝齐桓公,当初管仲与他作对,是因为各为其主,管仲那么做是因为对主人的忠心。管仲是一位奇才,一定不能失去这样的人才。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之后,就把管仲“引渡”回齐国,封他为齐国的宰相。
果然,管仲不负鲍叔牙的重托,不仅把齐国治理得有声有色,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短短几年的时间齐国国势日益强大,齐桓公走上了称霸天下之路。数年之后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天子派使前来祝贺,于是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孔子在一百多年后惊叹地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管仲的一生,和鲍叔牙有着莫大的关系,没有鲍叔牙就不会有管仲后来辉煌的一生。所以管仲曾经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友情在男人的生活之中,的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男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水浒传》可以说对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讲义气做了一次集中的解释。他们不只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且路见不平时也会拔刀相助,就像鲁智深对金老汉父女的相助,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证。但是,并不是说,友谊就是一个男人的全部,男人同样也会儿女情长,儿女情长的男人,也会重视自己的友谊。东晋年间“竹林七贤”之中的嵇康就是儿女情长与友谊并重的人物。
嵇康是一位美男子,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嵇康称得上是人中之龙,而且才华横溢,在三国时期他娶了曹操之子沛王的女儿长乐亭主为妻。嵇康在三国时期曾经担任过中散大夫,司马氏掌权建立晋朝之后,嵇康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一起到山林隐居,过上了打铁的生活。嵇康不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他这么做当然不是怕司马氏对他进行打击,事实上晋朝也渴望嵇康这样的大名士能加入他们的智囊团,为晋朝出谋划策。虽然嵇康是曹王室的亲戚,但是晋朝却为他敞开了大门。可是嵇康却选择了隐居的生活。也许他更多的是在照顾妻子长乐亭主的心情吧。 嵇康隐居的日子过得悠然自在,他的身边也围拢了很多朋友。阮籍是嵇康十分敬佩的长辈,他比嵇康大13岁,是一位狂士,以不守礼法著称于世。传说阮籍善以白眼视人,特别是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他母亲过世,他为母亲守灵的时候,几位官员包括当时的名士嵇喜前来吊唁,阮籍仍然以白眼相向。这件事情让嵇喜和几位官员都十分的不满意。当嵇康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马上准备了酒,还挟着一张琴来到了灵堂,阮籍这才青眼相迎。除了阮籍之外,向秀也是他的朋友。两个人都对老庄之学感兴趣,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老庄。嵇康过着打铁为生的日子,向秀就坐在旁边为他拉风箱。在别人看起来,这绝对是两个怪物,因为两个人都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可是他们却自得其乐,在风箱和铁锤的响声之中,谈笑风生。在嵇康死后的若干年,向秀还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怀念从前的这段日子,可惜斯人已去,物是人非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管鲍之交(2)
除了这些人之外,嵇康还有一位很有争议的朋友山涛。让他名声大震的是嵇康的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事情的起因似乎很简单,山涛做了一段时间的官之后,突然想起了昔日的好友嵇康,他就推荐嵇康出来做官。可是嵇康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写了这篇文章,里面列举了很多自己不能做官的原因,两个人也因此而断绝关系。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
至于真实的情形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嵇康与山涛是生死不渝的知己却是不可否认的。只是不知道要舍弃这样的朋友,嵇康要下多大的决心?有人说,嵇康在友情与政治立场上选择牺牲友情,这种万般无奈的牺牲,却包含了极大的理解与信任。的确,在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才叫真正的朋友,这才叫真正的知己吧。在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而且还力荐他做了职位不低的官。
嵇康的死更是为友情写下了最好的注解。嵇康与吕安是好朋友。吕巽见弟弟吕安的妻子生得貌美,就生了邪念,将其灌醉后奸污了。吕安之妻羞愧难当,自缢而死。吕安痛恨哥哥的禽兽行为,可是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让他只好强忍怒火。可是吕巽做贼心虚,竟然恶人先告状,向朝廷控告吕安不孝。这个时候,司马昭正在标榜“以孝治天下”,而吕巽又是他智囊团中的一员,就下令把吕安抓起来。吕安被抓起来之后,身边那些所谓的朋友们,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吕安辩解,只有嵇康站了出来。最后又加上小人的挑拨离间,吕安与嵇康一起被处死了。
似乎嵇康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朋友而活。不过爱情仍然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传说有一次山涛和吕安一起前去拜访嵇康。还没有走到竹林时,就听到一段如泣如诉的琴声,闻之令人心碎。山涛以为这是嵇康在弹琴,可是吕安却说那是嵇康之妻长乐亭主在弹琴,刚刚说完,就响起了一阵箫声,箫声里似乎有劝解之意,慢慢地把那幽怨的琴声压了下去,琴声开始变得欢快,最后竟然合奏起来。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段插曲,但是却可以见到,嵇康洒脱不羁的人生之中,依然还有几分儿女情长。
男人·天下(1)
如果说爱情是男人生活中的调味品,友情是男人生活中的必备品,那么事业则会贯穿男人整个一生。谁不希望能够叱咤风云,谁不希望可以雄霸天下,好男儿志在四方嘛。也许从战场上我们能更加直接地看到英雄本色。
战场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男儿的天下。以战国时的赵国为例。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发奋图强,下令“胡服骑射”,对赵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因此赵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这样的情况却没有持续多久,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北方的匈奴逐步强大起来,他们不时骚扰赵国的北部边境,虽然赵国为抗匈奴修筑了长城,可是似乎没有太大的用处。匈奴时不时的侵犯让赵国不堪其扰,一次次派兵攻打匈奴。于是一位英雄就在这时诞生,他就是李牧。英雄的事业之所以会成功,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甚至经历过很多坎坷之后,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子。不过,男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会抱怨,因为事业就是他们的天下。
李牧的一生都是在沙场驰骋。他也为赵国的太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李牧上任之后,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而且加强了对士兵们的军事训练。不仅如此,他还增派精兵严加守卫长城的关口。不过,李牧却下了一个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可笑的命令——匈奴人侵入边境强夺财物,士兵们就要赶快把财物收拾起来,退入城堡内防守,不许外出与匈奴作战,擅自出战捕杀匈奴者斩首。
结果,在赵国的边境之上,一连几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每当烽火台把匈奴入侵边境的信号传来时,所有的人都忙着收拾财物退入城堡,就缩在里面不出来,从来不与匈奴交战。在这几年里,李牧的部下没有人员伤亡,当然也没有别的损失。时间长了,李牧手下的士兵们就悄悄地议论,认为李牧是一个胆小的人,不敢与匈奴作对,还有很多热血男儿更加愤愤不平。匈奴的人也不再把李牧放在心上,认为李牧只是一个酒囊饭袋罢了。部下们抗议的声音越来越高,可是李牧却坚持不动。这样消息就传到赵王那里,赵王派使者前来责备李牧,要李牧出击攻打匈奴。可李牧仍然如故,匈奴人一旦过来,他就马上下令让士兵们坚守不出。
赵王发起火来,立即派了另外一员将领代替李牧,免去了李牧雁门守的职务。结果新将领上任之后,废除了李牧的命令。每当匈奴入侵时,新将领都会下令与匈奴作战,结果每次都出师不利,不仅人员伤亡惨重,财物损失也很大。边境的百姓们苦不堪言,只好纷纷逃亡他处。赵王只得又派使臣去请李牧重新上任。
李牧第二次来到雁门关,依然下令还和以前一样,坚守不动。这样又过了数年。匈奴们数次入侵一无所获,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将士们则因为天天得到犒赏,觉得应该为国家出力,这样才能报答李牧。李牧看条件日趋成熟,就准备了1300辆战车,挑选出上万匹战马,同时选出十万名优秀的射手。然后把他们严格编队,一次次地进行训练。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就让百姓们放牧牲畜,以引诱匈奴。
这一次的战役十分精彩。很快,就有小股匈奴士兵,看到那些放牧的牛羊,兴冲冲地打过来,李牧派出一支小部队出战,这队人马跟匈奴兵打了一会,就佯装打败拼命逃窜,丢下下几千名百姓和成群的牛羊让匈奴俘虏。匈奴首领听到得胜的消息之后,认为李牧十分怯懦,于是调集了匈奴前部的军队,大举入侵赵国的边境。李牧早就得到了这个情报,这一切都在李牧的意料之中。他在匈奴来路埋伏好奇兵,匈奴浩浩荡荡的队伍刚刚开到,李牧一声令下,埋伏下的左右两翼将士们早已冲杀过去。匈奴将领向来不把李牧放在眼里,这下突然受到赵军猛烈的进攻,阵脚大乱,纷纷后退。李牧看到匈奴军队大乱,又下令主力军队冲杀过去。这还不算,在匈奴人逃跑的路上,李牧也埋伏下军队等待着拦路劫杀。这一仗赵国赢得非常漂亮,匈奴元气大伤。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势灭了匈奴的属国褴、东胡、林胡等,完全消除了赵国北方的忧患。这次战役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
。 想看书来
男人·天下(2)
正是有了李牧在北方的努力,所以才让赵国的君臣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对付秦国的兼并战争。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赵国的著名政治人物,如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有李牧的一份功劳。男儿生如此,夫复何求?所以后世之中,无数的热血男儿追逐着李牧的脚步,所以就有了白起、蒙恬、卫青、狄青这样的沙场英雄 。
沙场之中也有柔情,在沙场征战的不一定是男子。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却仍然有一位位巾帼红颜卷入战争中去。夫妻并肩作战,也许是很多男儿心目中最美丽的梦想吧,不过,这不是后人们杜撰出来的,沙场之中,也能看到爱情开花结果。明朝末年的著名女将秦良玉,就陪伴自己的丈夫马千乘一起在沙场征战达数年之久,他们夫妻的名字,曾经令清朝的官兵们闻之变色。也许是早就感到明朝的江山将要走向没落,所以秦良玉的父亲秦葵就教自己的女儿研习兵书,舞剑论兵。 天作良缘,秦良玉嫁给石柱土司马千乘为妻。二人伉俪情深,夫唱妇随。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地区(今贵州遵义)的土司杨应龙造反,很快杨应龙的大军就攻陷了重庆、泸州等战略要地,进围成都。蜀中大震。马千乘奉命率三千石柱士兵从征,跟随明将李化龙###叛军。马千乘上了战场,夫人秦良玉也没有在家等待丈夫归来,而是亲自率领精兵五百人,自备军粮马匹,与副将周国柱一起在邓坎(今贵州凤岗)扼守险地。夫妻同上战场,这让李化龙大为惊叹,他命手下人打造一面银牌,上书“女中丈夫”四个大字,赠给时年仅26岁的秦良玉。但是秦良玉的精彩故事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军连连告捷,军中上下举行了盛大的活动,以庆祝新春佳节。足智多谋的秦良玉却放不下心来,她预料叛军会乘此机会偷袭,就找到丈夫马千乘,夫妻二人商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