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定力: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掌控了定力,才能在逆流而上的挑战中,谨慎地行,巧妙地进。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1)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

    “现代人不幸福”、“现代人有压力”、“现代人无未来”……显而易见,当今社会对现代人生活的抱怨常常充满了失落甚至绝望的情绪。城镇化、都市化建设的步伐在冰冷的机器运转声中显得异常沉重而可怕,仿佛并不是踩在土地上,而是赤裸裸地压在了每一个现代人的肩膀上。如果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揭幕的经济全球化将我们的社会一发不可收拾地推向了现代化,那么所谓的现代人便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被狠狠地推进了全球性的竞争氛围中。

    或许这个时代进步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范围,现代人的生活被无情地挤压、扭曲,以致于在整个社会工厂的机械运转下,大多数人都要为了生活甚至是生存而疲于奔波。

    一方面,从个人角度来看,“上今天的班,睡昨天的觉,花明天的钱”——这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形象表达。昨天、今天以及明天的严重错乱,似乎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或者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普遍命运。“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涨价的速度”、“她的房子就是她的坟墓”——这些小说《蜗居》里的经典语句,无一不讽喻着中国高房价给前后几代人带来的迷失感与苍凉感。

    拥挤的公交,恶劣的环境;飞速上涨的物价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乐观的失业率水平,而辛苦了大半辈子也可能就只落个背井离乡、居无定所;裸婚有风险,恋爱需谨慎……当我们的物质生活面临着种种压力与挑战之时,精神的家园自然也就荒芜凋敝,很多时候,甚至我们还来不及思考生活,就已经瘫倒在生存的跑道上。

    另一方面,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整个社会,也真得需要极大的定力来保护好脆弱的心脏。动不动就脱轨的动车;一打叫李刚的“强大”的爸爸;好几万元的小学择校费,似乎比“计划生育”更有缓解人口压力的作用;“挤出”三氯氰胺的奶牛,爱吃瘦肉精的猪;当然还有风靡全球的各种“门”事件……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时代怪谈让人们在惊讶中惊恐。然而,不知道是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暇思考,还是看客身份的我们早已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热门会降温,人们则习惯于在遗忘中麻木,在麻木中冷漠。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2)
    人类这种动物,是极善于模仿的。当昏暗的阴雨天已经成为城市的背景,冷灰色的时代情绪就这样弥漫开来。世界需要规则,一旦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规则,这规则便很难被打破,在中国尤是如此。所以,很少有人能不被社会以及时代的恶习所感染。尽管你曾经厌恶,甚至是深有体会的受害者,但当主流群体以卫道者的姿态邀请你加入他们的阵营,大多数人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沦陷进去,最后,大部分的我们就成了他们。

    从心灵深处讲,现代人的压力来自于内心的种种矛盾与挣扎。自由地生活还是自私地生存?我们都渴望自由,但在获得自由之前,我们要活着。

    在《杨澜访谈录》里,曾有一期与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崔琦的对话。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的崔琦,10岁时,在母亲的坚持下离开家乡,随亲戚远赴香港求学。母亲安慰他,麦子熟的时候就可以回家。谁知,这次离别竟成了母子的永诀。当问道崔琦如何评价母亲当年的决定,主持人以为他会说一些感谢母亲、教育很重要之类的话时,崔琦却说,他宁愿自己没有离开家乡,这样至少他的父母不会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而在大饥荒中活活饿死。

    是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做想做的事、快乐地生活,但是生活并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面对以上的种种,定力很难对现实生活状况产生丝毫有效的改善;然而,它却时刻融化人们内心的坚冰,让麻木变得生动,让冷漠变得温暖。之后,我们才可能开始重新思考,脸上会渐渐释放出笑容,尽管这生活有那么多的艰难和不易,但有什么能阻挡了活着的幸福呢?

    这就是定力,当我们被淹没在大片大片的痛苦中难以自拔时,它是一种解脱的力量,不执著于痛苦,方能不败给苦难。现代人内心定力的缺失,是我们无法应对社会压力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将压力分为外在和内在,定力的作用就是缓解我们的内在压力。无论如何,人要先学会承受,当我们在死亡的边缘站稳了脚步,才有可能一步步攀向更美好的生活。正如,天阴就应该让心放晴朗,天黑就更要把眼睛擦亮,定力不是“阿Q精神法”式的自我安慰,而是一个不放弃的信念。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3)
    诚然,人们常说适度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已经不再适度、不再平衡。就如同占社会财富极小比例的工薪阶层以其微薄工资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税收的近百分之九十程度一般,这一大部分群体也承担着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压力。沉重的物质、精神压力让他们难以喘气,幸福、梦想这些明媚的色彩都离他们太遥远。与此同时,就有一小撮人群,因为承受了较少的压力而可以恣肆妄为,甚至是肆无忌惮。

    当我们因为住房压力而疲劳奔波、不知所措时,是不是该想想以炒房谋取暴利的房地产大亨们是怎样毫无压力地坐拥山川?当我们在这天南地北的生命旅程中为人身安全而倍感压力之时,难道没有权力去质问一下那些飙车、酒驾甚至不可一世的铁路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压力跑去哪里了么?很显然,人类社会永远摆脱不了阶层,身处最底层的广大群众迫于生活的压力,而自身又缺少基本的定力,常常就在应对生活压力的过程中忘记了反省与检讨,忘记去思考与申诉。因为缺少定力,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似的被动的自我防卫。而处于社会上层的某些人士,本来就不知压力为何滋味,加之内心定力不足,就会给他人、甚至是整个社会,带来重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困扰。: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透彻地说,现代人怪圈无非是等级差距悬殊的外在表现,究其原因,每个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是不平衡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定力,来对自身的压力进行掌控。压力太大,定力将教会你巧妙地化解并承受压力,给过度的压力以流淌的出口;缺少压力,定力将引导你进行适度的自我增压,并为压力的定位划下一个合理的底线。

    生活,是不可能离开压力的,能感知到压力,这本身也是证明活着的一种方式。在压力中挣扎是一种苦难;湮没于压力则是一种毁灭;对于那些凌驾于压力之上、无法感觉到压力的人来说,活着,多少就有一点行尸走肉般的程序化的意味了。所以,我们需要深厚的定力将生活中的压力调到一个适当的范围——我们需要不间断的适度的压力来刺激千万根或脆弱或麻木的神经,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突围中,演绎着生命的强大与敏锐。
精神世界的“贫血症”(1)
    精神世界的“贫血症”

    这是一个多书的年代。每一次走进书店,你总能看见分门别类的书籍被整整齐齐地摆在半丈高的书架上,说是浩如烟海也毫不为过。北京图书大厦里,来来往往的人群有时候会让书店看起来比购物中心更热闹,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们热爱知识比喜爱漂亮的衣服更多一些了呢?

    “我喜欢的书,看时特别小心,外面另外用纸包着,以免污损封面,不喜欢的就不包”,这可以算作是女作家张爱玲的一个优雅的习惯。我想,大凡是对书有如此感觉的人才能算是爱书,即使这样,也并不能证明其爱好看的书胜过于漂亮的衣服。所以,在这个多书的时代里,精神世界的空虚寂寞实在是不足为奇的;书城里络绎不绝的景象,更说明了在精神孤独的时代里,人们企图自救的强烈渴望。#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但是,面对大多数惺惺作态的阅读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读书方式,还是会让我们觉得好笑。不得不承认,带有功利性、目的性地读书,恐怕只会让价格不菲的书籍变得一文不值。

    这就是为何在这个多书的时代里,整个人类还是患上了精神世界的“贫血症”。有些人显然要质疑——虽然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但不吃饭不会贫血,这跟书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书只是一个方面,附庸风雅地读书正暴露出来大多数人“贫血”的本性——不真实。

    自私、冷漠、贪婪、麻木……这些描述现代人精神状况的词语,刺眼醒目,却不胜枚举。无论生活贫苦富贵,每个人都不可逃脱的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来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叩问。这个世界远没有你儿时想象的那般美好,越成长、越成熟,越要深深陷入人性的种种矛盾症结中,无法自拔。

    你可曾亲眼见证家族集团内部的虚情假意,可曾亲身体会职场风云中的尔虞我诈……当这些让人难以置信的电视剧里的剧情,赤裸裸地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人性的自私、冷漠,甚至是肮脏的一面,就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孤独、寂寞气势汹汹地奔涌而来,正所谓,孤独是因为独自一人,寂寞是因为漠不关心。在人情冷漠的时代里,读书的人怎么能读懂书?精神的血管里怎么会不缺少温暖而鲜活的血液?
精神世界的“贫血症”(2)
    而当你倍感落寞之时,是奋力挣扎,继续追求阳光的炽热;还是会选择败给命运,成为另一个制造麻木冰冷的机器?随波逐流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真理却常常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于是,当有一天我们能把别人的语言讲得清楚流利,却操着一口生硬羞涩的母语解释不清楚五千文化中的些许断壁残垣时,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根,但在移植的沃土上,我们也许永远不会感到羞愧——这,也是精神世界的“贫血”。

    如果非要给“贫血”下一个定义,那就该是一种缺失。倒不是缺失友爱、关怀…,从根源处说起,是缺少了稳定生长根基的因子——定力。诚然,科学家们将物质性作为存在的基础,但人类这种特殊的存在,显然是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当我们太注重物质,太现实,反而会看不清自己的本质,变得不真实。k米k花k在k线k书k库k ;book。mihua。net

    缺失了定力,扎根于贫瘠土壤的人们会放大自己的苦难,他们以物质享受为顶礼膜拜的对象,此时,精神的血液自然要流失;而对于“含玉而降”的幸运儿们来说,没有定力,就会因为环境的优越而过分放大自己的优势,殊不知仗势欺人的前提往往是狗仗人势。

    孤独寂寞,只是精神“贫血症”的初期体会;麻木不仁,也不过是稍严重些的轻微贫血;而病入膏肓的“精神贫血”,莫过于“缺德”。当高铁、校车事件频发,当小三、二奶频频出镜,当食品问题的炸弹四处开花——我们不得不怀疑,人类这位贫血症患者的病情是不是已经进入了晚期?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我们便开始陷入了“等待戈多”的尴尬困局中。精神世界的荒芜,似乎是任何人都无法挽回的整个军队的阵亡,但若真有定力,我们何不再造一个神呢?若真正拥有定力,在追求自由幸福的道路上,我们断然不该抛弃心中的信仰。只因土地的贫瘠,便背弃了家园和故乡——我们需要知道,离开就再也无法回来了。背井离乡的树,任凭枝叶如何繁茂,根系永远不会粗壮。

    所以,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且给自己打造几分定力,守住一方心灵沃土。如此,才能不迷失于世俗的阡陌,终有一天,重返精神故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