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恰渡瓯ā防习迨妨坎牛沂腔ǚ蚜耸蛞酱右桓龅鹿耸种新蚶吹摹S谑牵笔钡纳虾H司徒涤姓庵致沓档娜顺莆蠛啵恢毖赜玫搅私裉臁
  另外,在《易经》里,也经常出现 “亨” 这个字。如《无妄》卦里,就有“大亨以正”之说。这里的“大亨”,其实是亨通而顺利无阻的意思。
  “大亨”, 其最初意思专指称霸一方的帮会头目或达官巨富,现在通指社会上有权势、有地位的人。
  ■ 导游
  “导游”一词是从“响导”一词演化而来的。
  “响导”这一称谓,在我国古代是军队中的一种专用名词。《孙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响导’者,不能得地利”之语。
  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齐军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道路,不知所措。后来,管仲提出一个办法,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就挑选了一匹老马,解脱了它的缰绳和鞍具,放任它自由自在地往前走。就这样,齐军跟着老马,找到了返回的路。实际上,这匹老马就起到了向导的作用。因此,后来留下一句“老马识途”的成语,流传至今。
  在我国旅游业中,早年一直沿用“响导”这一称谓。后来,将“响”改为“向”,即向导。现在,人们也说向导,但在旅游业中又将“向导”称作“导游”。
  ■ 倒霉
  “倒霉”一词是浙江一带的方言,产生于明代末年。“倒霉”没有在专门的语句中出现过,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科举制度和民间习惯有关。
  在明朝末年,采取的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读书人要想做个一官半职,就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由于科举考试的局限性很大,严重地影响了知识分子才智的发挥,再加上考场上营私舞弊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一般的读书人想要考取功名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考生们一般都会在考试之前在自家门前树立一根旗杆,当时人们称这跟旗杆为“楣”。如果考中了,旗杆就一直竖立着,考不中就要把旗杆撤去,人们便将撤掉旗杆的行为称为“倒楣”。后来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当中,来形容不顺心的事情。
  今天我们把“倒楣”的“楣”写作“霉”或“眉”,反倒不写原来的“倒楣”了,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只是在使用的时候,大家应该记得“倒霉”一词是由“倒楣”演化而来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两字篇 第二章(1)
■ 点卯
  “点卯”来源于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
  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分别用12地支来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早晨5点至7点称为卯时,旧时官署衙门卯时开始办公。官员查点人数时叫“点卯”,吏役按时到官署、衙门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卯册”。若需签到,则称为“画卯”。《水浒传》里说“武松径去县里画了卯”,就是指这种考勤。
  有的人为应付差事,点卯后即走开,故后来用“点卯”来比喻敷衍了事、应付差事。
  ■ 东床
  典出《晋书?王羲之传》: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相传晋朝时,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妙龄待嫁。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也都长得英俊、潇洒,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乐意。有一天,郗太傅就派了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门客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请转告郗太傅,任意挑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王导就赶回了郗府,并回复太傅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真的都不错,各个都很英俊。听说我要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谁知郗太傅闻此言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我就喜欢这样的,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太傅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个青年名为王羲之,才华横溢,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太傅郗鉴果然没有看错,王羲之不仅是个好女婿,而且还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后来人们便用“东床”一词指代女婿。
  ■ 东西
  “东西”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时的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组合关系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我们可以看出,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连在一起,逐渐构成了“东西”一词,用它代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品。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一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说:“去街上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词。朱熹不解,盛温和解释说:“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说的“东西”是指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东西”中“东”和“西”本是两个方位名词,合在一起使用就完全脱离了它们的本义,变成了“物品”的代名词。
  ■ 斗胆
  典出《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维死时见剖,胆大如斗。
  三国时,蜀国统领大军的姜维在剑阁得知后主投降魏国大将邓艾的消息,大吃一惊,众将士也无比气愤,考虑大势已去,无法挽回,难以进行抵抗,但又不愿轻易投降,这时姜维心生一计,决定先投降魏国大将钟会再说,等日后有机会时,再作恢复蜀国的计划。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两字篇 第二章(2)
投降魏国的姜维很快便得到钟会的信任。邓艾与钟会原本就有矛盾,邓艾攻入成都,觉得是立了灭亡蜀国的大功,于是得意专横。加上司马昭想利用钟会的兵力来牵制邓艾,以各个击破,所以两人的矛盾更加尖锐。这时候,姜维乘机从中挑拨,钟会打算以成都为基地进行反叛,让姜维作先锋。当时魏军的将士对钟会重用姜维早就不满,当他们看到钟会要反叛的迹象后,都纷纷反对,并且团结起来杀死了钟会。姜维虽有大智大勇,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被魏军杀死。在姜维死后,魏军很想知道姜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气魄,敢孤身与魏军做对。于是,人们剖开了姜维的腹部,看看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才发现他的胆囊极大,大得简直像斗一般,这让在场的魏国官兵惊讶不已。
  此后,便产生了 “斗胆”一词,本是形容胆大,后来经常用作自谦之词。
  ■ 杜撰
  “杜撰”一词没有专门的文献记载它的出处,据说来源于杜默作诗的故事。
  在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写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乏,不着边际,没有任何的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也从不讲究韵律,于是就有人说他写的东西是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他却常常在自己所作诗的后面署上“杜默撰”三个字,所以经常被人耻笑。一提起诗人,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戏说“杜撰”。
  此后,人们便把不合乎常规的事情统称为“杜撰”,后来,“杜撰”又被引申为不真实地、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今天,人们用“杜撰”一词来表示胡编乱造的写作或者编造。
  ■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生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这里讲的是三国时期关于徐庶的故事。徐庶本是蜀国大将,并做好了与刘备共图霸业的准备,可是谁料曹操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许昌,竟然把徐庶的母亲作为人质。徐庶一向是孝子,为了母亲,他没有办法,必须离开刘备,到曹操那里去救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对刘备说:“我的母亲被曹操骗去了,我的内心已经大乱,不知还能不能与大王共同来打天下了。所以,请求离开。”徐庶后来到了曹营,但并没有救出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自杀而亡。徐庶因此一生未为曹操献一策。
  这里的“方寸”一词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后引申为心烦意乱、没有主见。
  ■ 夫人
  “夫人”一词来源于春秋或更早时期,在当时是国君原配的固定称号。
  从那时的封建皇朝发展到现在,“夫人”一词大概被赋予了四种用法。
  第一种,是指称诸侯之妻为“夫人”。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第二种,是作为帝王嫔妃的名称。如《汉书?外戚传序》:“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汉武帝增加倢伃等号,其后称号益繁。从曹魏开始,夫人为妃嫔称号之一。王后以下,妃嫔分五等,以夫人为最高。魏明帝增为十二等,贵嫔与夫人位次王后。
  第三种,是作为达官配偶的封号所使用。如明朝时,“夫人”被用来册封一品、二品官员的嫡室,如“一品诰命夫人”。

两字篇 第二章(3)
第四种,是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多用于正式场合。
  这四种用法中,只有第四种现沿用至今。
  ■ 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庄子引用这个故事讲述了自己和朋友惠子之间的故事。
  战国时期,博学的庄子有一个好朋友叫惠子,惠子也是一个博学之人,两人在一起时总是互相切磋学问,取长补短,有着很深厚的友谊。可是天妒英才,惠子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庄子非常痛惜。有一次,庄子去惠子的坟前拜祭惠子,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朋友。于是他就给随他一起来的人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楚国有一个人,在粉刷墙壁时,不小心在鼻尖上粘上了一点白粉,可是这点白粉薄如苍蝇的翅膀,他就去找了个工匠帮他去掉。工匠让他站稳以后,拿起斧头照他的鼻尖就是一下,那人非常镇静,动都没有动,只觉得一股清风从脸面滑过,而鼻子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宋元君听说这个故事之后,就让那个工匠来表演这个运斧成风的技能,工匠说:“我确实有这种技能,只可惜和我配合的那个人已经死去很久了。”故事讲完了,庄子叹息说:“惠子死了,我就失去了学业上的挚友,再也没有和我如此默契的人了。”
  据说,从此便有了“斧正”一词,后来,“斧正”多用来表示谦恭,指请别人帮自己修改文章之意。
  ■ 腹稿
  典出《新唐?王勃传》: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字子安,唐朝时期绛州龙门人,“初唐四杰”之一。据说,他从小聪明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几岁就成名了。在他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像别人似的打好草稿,他从来不起草稿,更没有穷思苦想,而是先磨好墨,备好纸笔,有时还喝一点酒,然后便蒙头大睡。等到一觉醒来,马上跳下床,拿起笔,一口气就把文章写成了,他写成的文章甚至不需要改动一个字。王勃所到之处,都有人请他写文章,作为润笔的钱物绸缎也积累了很多。别人说他是用心来编织,用舌来耕种。每当他写碑文或赞颂辞时,也是先磨好数升墨,然后拿被子盖住脸躺着,一旦灵感来了,他突然起来,一挥而就,无需更改。当时人们说他是在腹中打好了草稿。王勃二十六岁时便去世了,一生很短暂,但是他的作品却为后世广为传诵,有名的《滕王阁序》便是其中一篇。
  今天我们用“腹稿”来指在肚子里面把文章写好,以此来比喻善于写文章、非常有文采的人。
  ■ 挂历
  挂历的雏形是一种“讨债本”,源于古罗马时代。
  在古罗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