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靠美国输血才能维持。在这个背景下,日本人白手起家,重新建立了一个工商业帝国,而切入点就是消费类电子产品,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成为一片废墟。1946年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这就是后来的索尼公司,公司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1960年5月发表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TV8…301 ,1965年8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家用录影机 CV…2000 ,1968年4月 – 发表革命性的特丽(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 ,1968年10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搭载特丽(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彩色电视… KV…1310 ,1975年5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BETAMAX录影机。随着索尼渐入佳境,日本其他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松下、日立、东芝等纷纷创办自己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部门,日本产品开始进入全世界,他们击败了美国的对手,占领了美国市场,并占有全世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绝大多数份额。在这个基础上,日本汽车业也开始发力,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迫使消费者选择耗油量低的日系汽车,日本车顿时行销全世界,一举确立了日系汽车的地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东京证券交易市场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中心,与此同时,深陷在越战泥潭和冷战中的美国逐渐衰落。日本人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投资,从1986年开始,日本在全球大量投资不动产,主要选择了房地产投资,并且把投资重点放在全球经济中心的美国。在美国,日本的投资活动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几大中心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和夏威夷,投资对象主要是房地产。日本人在风景优美的夏威夷大量购买土地,购买或兴建宾馆、高档住宅等休闲娱乐设施,由于日本资金的大量涌入,使夏威夷的地价飞涨。在纽约和洛杉矶,日本人购买土地,收购高档办公大楼,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花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作为美国经济象征的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同时在日本国内也出现大量投资,东京等日本城市房地产暴涨,1986年,土地价格陡然上涨。到了1988年,东京中心地区商业用地的价格变成了1983年的350%,住宅用地价格增长为300%。日本的股票市场也被炒得沸沸扬扬。1985年日经指数为12 000点上下,1986年开始急剧上升,到了1989年底,日经指数已经突破了39 000点,4年之内翻了两倍多。股票总价值从1985年底的万亿日元到1989年底变成了890万亿日元,增加了倍。日本经济看起来一片繁荣,日本人自豪的说,日本没有在二战中击败美国,现在在经济上已经击败了美国。过度投资导致日本1990年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陷入了衰退,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爆发,美国经济重新崛起,新自由主义经济与信息革命配合,创造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的经济增长(日本除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工业革命的扩散(二十七)
上面一篇提到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最主要的贡献是半导体晶体管的发现并迅速形成产业,在日本人红红火火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时候,美国人走了另外一条路:电子计算机。
早在1623年, 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制作了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1937年由克劳德&;#8226;艾尔伍德&;#8226;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他的伟大论文《对继电器和开关电路中的符号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开关来实现逻辑和数*算。此后,他通过研究Vannevar Bush的微分模拟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标志着二进制电子电路设计和逻辑门应用开始的重要时刻,而作为这些关键思想诞生的先驱,应当包括:Almon Strowger,他为一个含有逻辑门电路的设备申请了专利;尼古拉&;#12539;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请含有逻辑门的电路设备;Lee De Forest,于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继电器。但这些都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约翰&;#8226;冯&;#8226;诺依曼 ,美藉匈牙利人,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22岁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在经济学方面,他也有突破性成就,被誉为“博弈论之父”。在物理领域,冯&;#8226;诺依曼在30年代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已经被证明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化学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曾获苏黎世高等技术学院化学系大学学位。冯&;#8226;诺依曼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需要高速计算(比如原子弹、破解敌方无线电密码,弹道计算等),英美国防部门启动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工作,1944年1月10日;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问世,1946年2月14日,美国ENIAC机诞生,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几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1944年,冯&;#8226;诺依曼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该工作涉及到极为困难的计算。在对原子核反应过程的研究中,要对一个反应的传播做出“是”或“否”的回答。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几十亿次的数*算和逻辑指令,尽管最终的数据并不要求十分精确,但所有的中间运算过程均不可缺少,且要尽可能保持准确。他所在的洛&;#8226;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为此聘用了一百多名女计算员,利用台式计算机从早到晚计算,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冯&;#8226;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8226;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诺伊曼以“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为题,起草了长达101页的总结报告。报告广泛而具体地介绍了制造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新思想。这份报告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报告中,诺伊曼对EDVAC中的两大设计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为计算机的设计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设计思想之一是二进制,他根据电子元件双稳工作的特点,建议在电子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报告提到了二进制的优点,并预言,二进制的采用将大简化机器的逻辑线路。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8226;诺依曼提出的。所以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8226;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但最早的计算机都是庞然大物,,ENIAC机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冯&;#8226;诺依曼的计算机也有三间库房那么大。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居于统治地位,体积庞大,只有国防部这样的部门才用得起,到了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将其取而代之。晶体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商品化生产。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展前的几十年,在电子计算机发展之前;它生产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在50年代;IBM成为美国空军的自动防御系统的电脑发展的主要承包商。着手再现高射炮系统,IBM才接触到在麻省理工进行的关键性研究:第一代实时、数码计算机(代数计算机语言、模拟…数码及数码…模拟转化技术、数字数据传输电话线、多处理器、网络化)。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1964年,IBM帮助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联机订票系统,把全美2000个订票终端用电话线连在一起,订票中心的IBM大型机处理订票事务。这样,IBM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进入金融、票务、国防、大学等行业,但这个时候的机器体积仍然庞大,过于昂贵。
1958年:仙童公司与德州仪器公司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 1964年,Intel摩尔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1971年: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1971年: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由Intel公司推出,采用的是MOS工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不久,摩托罗拉推出了它的微处理器6800,Intel公司也推出了8080,1976年,在HP上班的斯蒂夫&;#8226;沃兹与斯蒂夫&;#8226;乔布斯决定自己组装计算机,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制造个人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片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还不出售给未注册公司的人。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要20美元。他们在乔布斯的车库里组装出了一台微型计算机,随后乔布斯和沃兹两人决定成立公司,他们想了好几名字,乔布斯有次旅行回来後向沃兹建议把公司命名为苹果电脑。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8226;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II号样机,它一改过去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