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兴六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官兵人民,反抗者皆被屠杀。接着,后金军进攻遵化东面的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等潜逃,总兵朱国彦把逃跑将领的姓名在大街上张榜公布,然后偕妻张氏上吊自尽。初七日,后金军破三屯营。明朝丧失了将后金军堵在遵化的机会。

  遵化失陷,驰报明廷,人心大震,朝野惊恐。时“畿东州县,风鹤相惊,人无固志”(《崇祯长编》卷二八)。皇太极命留兵八百守遵化,亲统后金军接着南下,向北京进发,逼近蓟州。这时,袁崇焕亲自带领九千兵马,急转南进,实施其第二步想法:就是把后金的军队阻截在蓟州。

  第二,蓟州阻截。袁崇焕于十一月初五日,督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等率领骑兵,亲自疾驰入关,保卫北京。至此,袁崇焕在关外的三员大将——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全部带到关内,可见袁崇焕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誓死保卫京师。初十日,袁军驰入蓟州。蓟州是横在遵化与通州之间的屏障,距离北京东郊通州约140里。袁军在蓟州阻截,“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崇祯长编》卷二八)。皇太极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袁崇焕在蓟州阻截他。有句俗话,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皇太极曾两次败在袁崇焕手下,这次就没有同袁崇焕军队硬碰,而是从东北方向通过顺义往通州进发。这样袁崇焕在蓟州拦截皇太极军队的计划又落空了。





  第三,通州阻截。通州离北京只有40里,袁崇焕紧急率领军队往通州进发,力图把皇太极军队拦截在通州。十二月初一日,袁崇焕的军队到达河西务。河西务在天津和北京之间,大约离北京120里。这时候皇太极军队已接近通州,他揣测到了袁崇焕的军事意图,不打算在通州跟袁崇焕决战,而是取道顺义、三河绕过通州,直奔北京。这样,袁崇焕在通州拦截的军事意图又落空了。

  从以上部署可以看出:袁崇焕这时的战略目标是将后金挡在京师以外,并部署军队依托城池来防守抵御。因为袁崇焕与后金征战多年,深知后金骑兵野战的优势,明军唯有依城作战,才能取胜。赵率教的四千骑兵在平原野战,全军覆没,就是明证。

  虽然袁崇焕决意要“背捍神京,面拒敌众”,堵塞八旗军入京师之路。但是,袁崇焕设计的三个阻截都没有成功,这样战线就推到了北京。

  那么,北京的情况怎么样呢?三、仓促布防

  北京城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己巳年,到崇祯二年(1629年),还是己巳年,中间经过了三个甲子,180年整,没有经过战争,一片和平景象。这种情况下,后金军队突然攻打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惊恐,紧急布防。在此主要讲三点,分别看看崇祯皇帝、孙承宗、袁崇焕是怎样布防的。

  崇祯帝:乱了方寸。一个19岁的年轻皇帝,没有经过战争,突然遇到皇太极的军队攻打北京,他该怎么部署?我概括为四个字:乱了方寸。

  首先,启用年届七旬、已经退休在籍的孙承宗做统帅,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务。但是,遭到前任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反对。前面已经讲过,王同孙因是否兴筑宁远城而有旧怨。京城危机,众臣力荐,崇祯帝还是决定启用孙承宗。孙承宗从老家高阳(今河北高阳)赶到北京,崇祯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督理军务,派他前往通州督理兵马钱粮。

  北京外城城墙

  怎么说崇祯帝乱了方寸呢?他在一日一夜之间,谕令三改:先让孙承宗负责通州地区的防卫,因为皇太极从通州打来;旋即命他总督京城防守并参预帷幄;孙承宗刚巡视完京师防务,崇祯又改了命令,再命他前往通州,视师保卫京师。孙承宗赶紧到了通州,但城门紧闭不许进。堂堂大学士,兵部尚书,负责这一次战争的统帅,居然进不了城。孙承宗只带了27个人,中途少了3个,只有24个人到通州。这时,皇太极的军队已经到了北京的近郊。经过周旋,孙承宗才入了通州城。

  其次,崇祯帝谕袁崇焕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这时共有四个镇的明军前来勤王。除袁崇焕驻蓟州外,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

  再次,加强北京城防。崇祯帝下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同时,还让太监来守城。这些人哪会打仗啊。有个叫金生的翰林院官员,向崇祯皇帝推荐了一个叫申福的游僧,也就是和尚,说这个人有本事,会制造战车。崇祯帝很高兴,赏他副总兵官衔,让他制造战车。北京城已经被敌兵包围了,现造战车怎么来得及啊?更有意思的是,申福还招了很多乞丐、群氓,组成一支叫花子部队来保卫京城。结果可想而知,同皇太极的八旗军队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孙承宗:彻夜巡城。孙承宗在平台受召见后,深夜出宫,“周阅都城,五鼓而毕。复出阅重城”(《明史?孙承宗传》)。孙承宗年近七旬,接到命令已经是夜里,就登上了北京的内城巡视,到天亮,接着再巡视外城,研究部署京城的防守。孙承宗做了一些部署和布防下面还要讲到。

  袁崇焕:三截未成。袁崇焕部署的蓟(州)三(河)密(云)防线,并没有挡住后金铁骑的前进。皇太极率后金骑兵避开袁崇焕所在的蓟州,接连攻破三河、香河、顺义等地,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北京东郊四十里的通州。袁崇焕把后金军挡在遵化的军事意图落空了;把后金军挡在蓟镇并加以拦截的军事意图又落空了;把后金军挡在通州的预想也落空了。在袁崇焕与皇太极的较量中,袁崇焕连失三步棋。京师形势,更加严峻。怎么办?
  同一天,袁崇焕在河西务举行军事会议,议商进取。会上,副总兵周文郁提出:“大兵宜趋敌,不宜入都。且敌在通州,我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务,敌易则战,敌坚则乘,此全策也。”(《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就是说,未奉明旨,不宜入京!袁崇焕说:“周君言是。弟恐逆奴狡诈异常,又如蓟州,显持阴遁,不与我战。倘径通都城,则从未遇敌之人心,一旦动摇,其关系又不忍言”。“君父有急,何遑(闲暇)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一)

  从军事上看,周文郁的建议并不可取,因为后金军队已经到了通州,勤王军却在观望,等待谕旨,无异于纵虎下山。但是从政治上看,周文郁的建议不无道理。按照明制,入京勤王,必有皇帝谕旨,否则要治重罪。而这时,袁崇焕并没有接到进京的谕旨。

  但是,袁崇焕心肠颇热,赤胆忠心,他没有采纳周文郁的建议,根本不考虑个人的安危,他担心后金军不日即可兵临京师城下,所以只有一个心思,就是率军进京,保卫京师,保卫社稷。

  河西务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行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于十九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其实,袁崇焕统兵入蓟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故崇祯帝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而他竟然毫无察觉。现在他又擅自率部进京。所以,从他抵达京师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实际上已经身陷腹背受敌的局面,只是他还不很清楚,或者根本顾不得关注自己。

  同时,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也来到北京城德胜门外扎营。

  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军兵临北京城下。明朝北京保卫战即将开始。





  第三十二讲

  保卫京师

  袁崇焕率领关宁九千骑兵,于十一月十九日,赶在皇太极之前驰抵京师城下。第二天,保卫京师的战斗就打响了。一、京门初战

  京师保卫战的几仗都是在北京城门前打的,这里首先需要把北京的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内城共有九门,其南中为正阳门(前门)、东为崇文门、西为宣武门,东城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城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城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外城七门,其南面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北京德胜门箭楼

  北京东便门外护城河与石桥

  东面为广渠门(沙窝门)、东便门,西面为广宁门(清朝道光皇帝叫旻宁,为避皇帝的名讳,改广宁门为广安门)、西便门。己巳之役即北京之战,主要在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和永定门四门进行。

  当时,外镇赶来的勤王重兵,袁崇焕的军队是从东面过来的,屯驻在广渠门外;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是从西北方向来的,驻扎在德胜门外。八旗兵从北面进抵京师后,皇太极驻幄在城北土城关以东,其两翼兵分别安营在德胜门外至安定门外一带。

  那么,战前明朝北京城防是怎样的呢?

  第一个举措:京城守备,加强防御。

  崇祯帝任命多位官员,协理京营戎政,练兵筹饷,料理守御。北京城作为明朝的都城,按理自然应当防守严密,固若金汤。但北京已有180年没有经历过战争(见上一讲),这导致城防疏薄单弱,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崇祯长编》二年(1629年)十一月戊戌(十七日)记载兵科给事中陶崇道检查京城火器防备的报告,称:“昨工部尚书张凤翔亲至城头,与臣等同阅火器。见城楼所积者,有其具而不知其名,有其名而不知其用。询之将领,皆各茫然;问之士卒,百无一识。有其器而不能用,与无器同;无其器以乘城,与无城同。臣等能不为之心寒乎?”(《崇祯长编》卷二八)明军守城,所长在火器,所倚也在火器。而守城的将领、军士,连火器的名称都不知道,火器的发射都不会。

  第三十二讲保卫京师|第二个举措:设官募兵,备械筹粮。





  于官兵:“各直省在京官员愿自捐资置器带领家人在官军外分堵”,“勋戚重臣等守皇城,以卫宸居”(《崇祯长编》卷二八)。

  于募兵:翰林院庶吉士金声推荐游僧申甫为副总兵,声称能自造战车,招募“城市乞丐”为兵(《崇祯实录》册一),后一败涂地,自己也战死。

  就是说派在京官员的家人携带器械守内城和外城,派公侯伯子男和外戚等各率领壮丁守卫皇城,甚至于派无赖、和尚凑一帮乞丐群氓应景。这两点在上讲提到过。

  于武器:武器不够,怎么办?有人在朝廷会议上提出:凡进京城九门者,每人带一块石头,丢在城门里,方许进城,然后运到城上备用。

  于粮饷:史书记载称“太仓无宿储,民间无盖藏”(《崇祯长编》卷二八),就是说朝廷的粮库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老百姓那里也颗粒无多。

  京门初战首先在德胜门外打响,城外明军,主要是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部队,另外参加战斗的还有城上的卫戍部队。

  德胜门之战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和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统领满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满桂和侯世禄的部队发起猛攻。后金军先发炮轰击。发炮毕,蒙古兵及正红旗护军从西面突击,正黄旗护军从旁冲杀。后金两军冲入,边杀边进,拚搏厮斗,追至城下。城上明军,奋勇弯弓,又发火炮,轰击敌军。不久,侯世禄兵溃,满桂率军独前搏战。城上明兵,发炮配合,但误伤满桂官兵,死伤惨重。满桂身上多处负伤,带败兵一百多人在城外关帝庙中休整。第二天,守军打开德胜门的瓮城,供满桂的残兵休养。就在德胜门之战的同一天,广渠门也发生激战。

  广渠门之战当天,蓟辽督师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率骑兵在广渠门外,迎击后金军的进犯。皇太极派大贝勒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带领满洲八旗左翼兵和恩格德尔、莽古尔泰等率领左翼蒙古骑兵数万人,向广渠门袁崇焕军扑来。袁督师仅有九千骑兵,令祖大寿在南,王承胤在西北,自率兵在西,结成“品”字形阵,兵含枚,马勒口,隘处设伏,严阵待敌。

  北京广渠门旧影

  后金满洲、蒙古骑兵,分为六队,涌向袁军。后金军的前锋护军,先向南直扑祖大寿阵。祖大寿率兵奋死抵御,后金军前锋受挫。后金军接着又向北直冲王承胤阵,也失利。后金军左、右两次冲锋,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再集中三路骑兵,向西闯袁崇焕军阵。袁崇焕率领将士,英勇抵御,奋力鏖战。后金阿济格贝勒所乘马受创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