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兴六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铁失守


  前文讲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到七月,后金向明朝主动进攻,明朝一失抚顺、再失清河。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在萨尔浒大战中,明军四路丧师,后金军大获全胜。这场明朝与后金在辽东的政治与军事博弈,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双方对策各是什么?其结局又是怎样?


  一、双方对策


  后金获得萨尔浒大捷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衙门里搭起凉棚,召集八旗贝勒、大臣分坐八处,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投降的朝鲜都元帅姜弘立、副元帅金景瑞六人坐在凳子上,举行大宴会。缴获的甲胄、兵仗、衣物、枪炮、粮食等,像小山似的堆积八处,按八旗、论军功进行分配。庆功之后,努尔哈赤立即召集最高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作战方略。


  在这个会上,大家共提出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先打叶赫;第二种意见是先攻沈阳;第三种意见是先占辽阳;李永芳则提出第四种意见:先打开原、铁岭。李永芳这个人我们上文已经介绍过,他是铁岭人、原明朝抚顺游击。努尔哈赤攻陷抚顺后,他投降了后金,得到努尔哈赤器重,招为额驸。在萨尔浒大战前,据说就是李永芳提出“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被努尔哈赤采纳。这次他又与众不同,提出高明意见,也被努尔哈赤采纳。努尔哈赤决定:先取开原、铁岭,再北攻叶赫,西抚蒙古,等待机会,进攻沈阳和辽阳。


  这个方案有什么好处?我归纳了四点:


  第一,于明朝。大家可以看地图,开原和铁岭在沈阳的北边,沈阳的东面是后金,西北是叶赫,西面是蒙古。开原和铁岭正好成为沈阳和辽阳北部的一个屏障。后金夺占开原、铁岭,就控制了辽东北部,阻断明朝与蒙古、叶赫的联系。同时,明朝辽东中心沈阳和辽阳也会失去北部的屏障。


  第二,于叶赫。叶赫和建州之间就横着开原和铁岭,扈伦四部的哈达、辉发、乌拉全被努尔哈赤吞并,只剩下了叶赫。努尔哈赤要灭叶赫必须经过开原和铁岭,开原和铁岭成为吞并叶赫的一个障碍。打下开原和铁岭,努尔哈赤就打通了进攻和吞并叶赫的通道。


  第三,于蒙古。后金将建州与蒙古之间的阻隔——叶赫、开原、铁岭夺取,就打通了后金同蒙古的通道,可进行直接联系,以加强对蒙古各部的联络与征抚。


  第四,于自己。后金此时发生灾荒,很多人流落讨饭。而打下开原和铁岭,可以通过抢掠当地的粮食和衣物缓解后金的社会危机。


  在努尔哈赤决策下一步棋如何走时,明朝方面又在做什么?可以说,这个时候明朝朝廷上下有三个特点:


  第一,万历不理朝政。大学士、首辅方从哲以萨尔浒兵败、形势危急给皇帝上应急奏章,并召集举朝大小臣工,于文华门一起叩吁万历帝“大奋乾断,立赐批行”。疏上,不报。他又疏请皇上为辽事、为京师、也为社稷,“重临轩之遣,下罪己之诏,发内帑之积”。就是请万历皇帝慎重拣择负责辽东防御的将领,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发内帑以充实前方的粮饷,言辞恳切,忧虑深重。疏再上,又不报。方从哲先后五疏,一概不报。


  庙堂已然休克,政府已经瘫痪。大学士、首辅方从哲疏称:今日六部九卿,只有户部、通政司为正官掌印;刑部和工部由别的衙门官署掌印;都察院、大理寺既无正官,也无掌印官;吏部赵焕病故后大印高悬;礼部何宗彦出城,印也高悬;兵部黄嘉善杜门不出而大印尘封。朝廷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或没有正堂,或大印高悬,户部不能正常筹措粮饷,工部不能正常制造枪械,吏部不能正常荐任官员,兵部不能正常调募军队,非常之时,非常之地,辽东怎能堵御后金进攻?京师怎能进行有效防守?所以,大学士方从哲沉重地疏奏:“此皆何等衙门,所司者何等事务,其在今日是何等时节,而皇上可漫然不加之意耶!”六部是何等重要部门,他们管的是何等重要事情,又面临着何等紧要时刻,皇上您难道可以漫然不管这些事情吗?话说到家了,结果还是:不报。


  第二,辽东经略调整。原来的辽东经略杨镐,在萨尔浒惨败之后,遭到举朝痛骂,斥责之声一片。明朝只得起用原任御史熊廷弼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寻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取代杨镐,经略辽东。简单地说,让熊廷弼出任辽东最高军政长官,希望他扭转辽东败局。但是,熊廷弼还未及赴辽,开原、铁岭之战就打响了。


  第三,纨绔败将镇守。朝廷派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丧师的统帅杨镐,统领败军之将马林守开原、纨绔之将李如桢守铁岭。时辽东经略杨镐因萨尔浒大败,正遭朝臣弹劾,待罪管事,心中忐忑,惶恐不安。总兵官马林在萨尔浒之战中以数骑逃遁,所率北路大军2万余人损失殆尽,被谪为事官,御守开原。李成梁之子李如桢被派为辽东总兵官,是一个纨绔将军。李如桢抵辽后,杨镐派他驻守铁岭,实际上他并未守在铁岭,而是屯驻在沈阳。这样的纨绔总兵怎能带兵守城呢!


  明朝在朝廷不行、经略不行、总兵不行这三个“不行”的情况下,开原路城、铁岭卫城遭到后金军队的进攻。






  二、开原失陷


  开原是明辽东防御体系北路的路城,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面遏制蒙古,北面控制海西,东面牵制建州,南面屏藩沈阳和辽阳。所以,开原是辽东北部最重要的一座路城。谁控制开原,谁就控制了辽东北部。开原又是一座古城。康熙《开原县志》记载:“开原本元开元路地,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三万卫,二十五年(1392年)设辽海卫。因旧土城之东修筑砖砌。周围二十三里二十步。门四:东曰阳和,西曰庆云,南曰迎恩,北曰安远。角楼四,鼓楼在中街。”我去实地考察过,虽然当时城墙已经没有了,但是城址还可以看出来,城垣厚实,濠池宽深,又濒临着清河,这个地方是易守难攻。而此时,开原城的防守却十分疏懈:


  一是,主官不在,推官腐败。明开原道韩原善当时不在开原,而在山海关内,以推事官郑之范摄理道事,主持日常工作。郑之范是个极为腐败的官员,史书上说他“赃私巨万,天日为昏”。


  二是,主将待罪,官兵缺饷。开原城中,有总兵马林、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等率兵戍守。马林当时同蒙古部介赛、煖兔订有盟约,二人答应一旦后金进攻开原时,他们将出兵援助。马林依恃盟约,而不精心设防(下面还要讲到)。同时,他又是待罪之身,因为在萨尔浒之战中逃跑,朝廷要处罚,正在调查过程中,他惶惶不安,根本没有心思守城。底下那些官兵则几个月见不到粮饷,“把总朱梦祥到开原领钱粮,一月不给。各军衣物尽变,马倒人逃”。官无斗志,兵无粮饷,马无粮料,民心动摇,如此状况,谈何据守!


  三是,马短草料,兵缺器械。马没有草料,有的士兵没有饭吃就杀马充饥。有时要到城外很远的地方去放马,让它吃野草。士兵手里武器奇缺,有的拿着一根木头棍子。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如何,可以想见。


  第四,内藏奸细,暗通后金。下面还要讲。


  开原的上述薄弱防守,恰被努尔哈赤利用。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六月初十日,就是萨尔浒大战后的三个月,天命汗探知开原守军到城外远处牧马,决定乘虚突袭开原。八旗军4万人行军三日,天降大雨,河水暴涨,道路泥泞。努尔哈赤先派哨探侦察开原一带雨量及道路状况,得到的回报是:“开原无雨,道路不泞。”于是,天命汗将兵分为奇正两路:以小股部队直奔沈阳为疑兵,沿途杀30余人、俘20人以虚张声势;主力部队则进靖安堡,直扑开原。


  八旗军驰抵开原城下,马林先期全无侦探,来不及布防,慌忙登城守御,并在四门增兵。八旗军一面在南、西、北三门攻城,布战车,竖云梯,鱼贯而上,沿城冲杀,杀得城上守兵溃散;一面布重兵于东门,进行夺门血战。自卯至巳(6~10时),两个时辰,攻冲三阵,争战激烈。由于后金派进的谍工“开门内应”,八旗兵得以夺门进城。摄道事郑之范临阵仓惶,身受箭伤,下城乘马,带领家丁,从北门逃遁。后郑之范被逮,死于狱中。


  开原城失陷,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等、招兵游击任国忠等皆死,马林被斩。


  马林,父马芳。《明史?马芳传》称:马芳“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所以,马芳“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马林由父荫为参将,进副总兵,升辽东总兵官。在萨尔浒之战中,马林率北路开原军出三岔口,于吉林崖兵败,仅以数骑逃命。为此,谪为事官,御守开原。马林雅好文学,能作诗、工书法,交游多名士,自诩亦甚高。《明史?马芳传附马林传》评论道:“林虽更历边镇,然未经强敌,无大将才。当事以虚名用之,故败。”他图虚名,书生气重,自诩甚高,并无将才,纸上谈兵,终至败死。


  但是,开原城的明朝军民,表现出可贵的节义。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开原城中最多节义之人,兵才及城,人争缢死,屋无虚梁,木无空枝,至有一家全节,五六岁儿亦有缢死者。”


  后金军因进攻开原遭到顽强抵抗,故得胜后杀戮甚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述较详:“我兵遂布战车、云梯进攻。欲先破东面,塞门掩杀。正夺门时,攻城者云梯未竖,遂逾城而入。城上四面兵皆溃。其城外三面兵,见城破大惊,冲突而走,被抵门之兵,尽截杀于濠内。郑之范预遁,马林、于化龙、高贞、于守志、何懋官等并城中士卒,尽被杀。收人畜、财物,三日犹未尽。论功行赏毕,毁其城郭,焚公廨并民间房屋。”


  朝鲜李民寏《栅中日录》记载:“十六日,奴酋陷开原,屠害人民,亡虑六七万口,子女、财帛之抢来者,连络五六日。”


  时明铁岭卫守军得知后金军进攻开原的哨报,派兵三千增援,后金诸贝勒急带兵迎击。明军见开原已经失陷,后金兵马前来接战,便调拨马头,撤退回军,但被斩40余人。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就是明朝失败的第四个原因:内藏奸细,暗通后金。努尔哈赤攻城拔寨,非常重视里应外合,在开原也是这样。后来,曾任明兵部尚书、辽东经略的王在晋在《三朝辽事实录》中说:“开原未破而奸细先潜伏于城中,无亡矢遗镞之费,而成摧城陷阵之功。奴盖斗智而非徒斗力也。”这对天命汗以智谋取胜,是一例很好的说明。


  开原与铁岭,犄角相峙,互为声援。开原失,铁岭危。明朝失陷开原后,接着失陷铁岭。






  三、铁岭陷落


  “开原破不移时,辽左危不终日。”这是辽东巡抚周永春概括明朝失陷开原后危难态势时说的一句话。辽左首先“危不终日”的就是铁岭。


  铁岭是卫城,在开原以南,沈阳以北。天命汗夺取开原一个月之后,七月二十五日,又率领贝勒大臣统兵五六万,出三岔儿堡,围攻铁岭城。天命汗坐在铁岭城东南的小山上,指挥八旗军的步骑攻城。后金八个旗正好四面,大体上两黄旗在北面,两白旗在东面,两黄旗在西面,两蓝旗在南面,分四面攻城。城上游击喻成名、吴贡卿、史凤鸣、李克泰等率军坚守,放火炮,发矢石,八旗兵死伤很多。铁岭兵民,“一城皆忠义”,拼死守城。天命汗派兵竖起云梯,登城毁陴;同时,被收买的明“参将丁碧开门迎敌”。参将,用我们今天话说,相当于少将。丁碧打开城门,后金军就蜂拥而入。所以努尔哈赤打铁岭时虽然经过激战,但因为有内应,没有重大伤亡。明游击喻成名等因外无援兵,内有叛徒,城陷之后,力战阵亡。


  铁岭失陷后,城中士卒遭到残酷的屠杀。后金屯兵三日,将所获人畜,论功分赏给三军。


  天命汗努尔哈赤通过明军中的叛徒,从内部攻破堡垒,又智取了铁岭。铁岭附近的小堡,则被后金军横扫。


  当时奉命守铁岭的为总兵官李如桢。


  李如桢为李成梁第三子,由父荫为指挥使,官至右都督,并在锦衣卫,曾掌南、北镇抚司。“如桢虽将家子,然未历行阵,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