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别集结于丰台、廊房、天津附近。
日本关东军在参谋本部批准其参加华北会战、进攻察绥的要求后,于8月14日组成了〃察哈尔派遣兵团〃(后改称〃蒙疆兵团〃),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为指挥官。在日本驻屯军等待与中国军队进行华北决战之际,关东军已经奉命开始进攻内蒙境内、长城以南地区,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也决定,先对北平西北方的南口一带战略腹背,发动反击。一方面固然是先解决受到夹击的威协,其实一方面也是要阻止关东军扩大战区的抢功行动。因此,日本第11混成旅团首先在8月11日,奉命进攻在居庸关与南口的汤恩伯部,这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中日双方的一场规模最大的硬仗。关东军方面,更是迫不及待地由参谋长东条英机组成了察哈尔派遣兵团,在8月20日由内蒙的多伦,入侵平绥铁路沿线,一方面准备截断汤部的补给线,一方面则是准备控制整个内蒙,因此华北战线的中日之战,首先就在平绥铁路一带展开了。
日本军方认为,卢沟桥所引起的华北事变,主要战场将不脱华北地区,只要日军在华北的决战取得重大胜利,击溃华北中国军队的野战军主力,中国势将屈服。因此,从日本国内调来的增援部队,全都在平津一带进行集结,准备迎战,一场中日的大兵团作战,眼看即将在河北中、北部展开。而平绥铁路沿线之战,将是这场决战开始之前的序战。
但是中国方面却开始明显地抽调主力东调,并且对与华北的日军,采取守势作战,因此日本所准备与预期的华北决战并未发生。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于是被迫决定,由日军主动出击,捕捉中国军队的主力。9月4日,由日本第1军沿平汉铁路南下发动主攻,第2军则沿津浦路南下,然后向西攻击,形成左翼的助攻,而方面军的直属部队第5师团,则由山西迂回,进行右翼的围攻,日军的作战目标是兵分三路,企图在河北保定附近进行合围,以歼灭中国军队主力。因为日本的华北方面军,既然无法在河北的作战行动之中照原计划,围歼中国的主力部队,于是关东军蒙疆兵团(原先的察哈尔派遣兵团改名)在山西北方的右翼,全力抢攻山西北部平绥线的重镇大同,以进逼山西内长城防线。8月下旬,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从怀来向尉县进犯,主攻方向直指晋北的天镇、阳高。
//
…
板垣的山西〃情结〃(1)
…
板垣征四郎
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1885年出生在日本岩手县,从进入日本军界起,即开始从事侵华活动,而且一贯主张以武力征服中国。在他担任日军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驻中国边防军参谋以及云南、汉口、沈阳等地日本特务机关长和公使馆武官期间,就已获得了〃中国通〃的称号。他的前任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就是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阴谋炸死了家喻户晓的军阀张作霖的策划者。板垣同河本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上任不久,就同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中佐合谋策划参与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紧接着,他同颇负盛名的土肥原贤二大佐联手炮制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也就是说,板垣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接连创造了两个〃惊世之举〃。后来,他的官阶不断上升,先是关东军副参谋长,然后是参谋长,日军大举侵华的前夜,他被调任陆军本部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第5师团的师团长。第5师团是在明治21年编成的精锐部队,是日军建军历史最长的师团之一,曾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曾入侵中国山东,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建立了殊功。
板垣征四郎(1885~1948年)日本陆军上将,甲级战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出生在岩手县岩手町沼宫内。其祖父直作是藩主的讲师,神道教徒;其父亲政德受日本儒学影响较深,是个虔诚的神道教徒。板垣深受其祖父的影响,从小立下了〃长大以后当大将〃的志向。他先后进入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和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4年参加日俄战争,任排长。1913年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16年毕业。1917~1919年,任参谋本部部员,驻在中国昆明、汉口,负责收集中国的情报。1922年到参谋本部中国科任职,频频到中国从事阴谋活动。1929年任关东军某团长,驻中国沈阳。当年调任关东军高级参谋。1931年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狼狈为奸,策划〃九。一八〃事变,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是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主犯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前,他就不止一次地鼓吹侵略中国东北,把东北看成是日本〃国防的第一线〃,并参与了事变的阴谋策划活动。后来,他实际充当了这次侵略行动的主角和前线的实际指挥者。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后,充任执政顾问和军政部最高顾问。1933年,他任奉天(沈阳)特务机关长,却跑到天津策动国民党政府的内变工作,以配合日军大举进攻热河、华北。1934年升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兼驻伪满洲国武官,又染指内蒙,妄图把内蒙从中国分裂出去,并在内蒙和华北制造伪政权。1936年升任关东军参谋长,又在内蒙挑起了绥远事件。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担任驻本土广岛第5师师长的板垣征四郎,又被派往中国直接参加侵略华北和华中的战争。同年率军进攻山西时,在平型关战斗中遭到中国八路军的痛击。1938年9月至1941年7月,担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继续参与侵华战争的指挥事宜,并对日本侵略军在中国解放区的暴行负有责任。1941年晋升上将,调任日本朝鲜军司令。1943年任最高军事参议官。1945年4月,出任总部设在新加坡的第7方面军司令,指挥日军在荷属东印度和马来亚等地同盟军作战。9月日本宣布投降后,率第7方面军在新加坡向英军投降。板垣征四郎作为日本法西斯军事头目之一,积极参与策划和实施了对中、美、苏等国的侵略战争。他在侵华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日本投降后,驻日盟军总部于1945年12月下令将甲级战犯板垣征四郎逮捕。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判板垣征四郎,检查官指控他犯有侵略中国等10项战争罪行。1948年11月12日,法庭最后判决板垣征四郎绞刑。同年12月23日,板垣被押上东京巢鸭监狱行刑室的绞刑架,12分钟后气绝命亡。
〃七。七'事变后,第5师团作为日本国内第一批动员侵华的师团,率先进入华北的心脏平津地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本打算将强大的第5师团投入平汉铁路正面,作为战略进攻中的主要突击力量。南口战役展开后,由于第11旅团进攻受挫,第5师团才奉令加入平绥线方面的战斗。这正中板垣的下怀。他早就对山西有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战争展开以后,进攻华北的日军应该集中主力,首先向山西挺进,而以西进绥远、南下河北、作为进攻山西的两翼。同时,华北方面军应前出绥远、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一线,在这有一亿人口的范围内,建立日军控制下的政权组织,以便获得支援战争的物质资源。为此,他向6年前同他一起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密友、现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的石原莞尔少将力陈他的观点。
根据当时日本参谋本部的方案,第5师团进入察南蔚县后,准备两面作战,一面寻找机会占领山西,一面担任平汉路方面的右翼掩护部队,随时准备投入保定会战。虽然板垣的心愿是占领山西,但是当时只有服从命令,参加保定会。
有资料表明,9月4日刚刚上任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上任伊始,就把板垣召到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天津听取板垣关于华北作战的意见。他们的交谈,主要围绕山西进行。他们谈到了山西的名胜,山西的地理位置的重要,谈到了阎锡山以及蒋、阎的矛盾。寺内的观点比较保守,他认为将战争扩大到山西十分危险,关东军也没有力量进攻山西。而板垣的意见恰恰相反,他对山西的兴趣并不是寺内所能说服的。
//
…
板垣的山西〃情结〃(2)
…
寺内认为,基于对华战争全盘考虑,方面军感到应首先击溃平汉铁路正面的中国军队,也就是实施华北平原会战计划,第5师团进入平汉路以西的山地后,主要应作为华北日军主力的右翼掩护兵团,必要时迅速向保定地区转进,参加该方面的作战。
板垣认为,及时拿下山西至关重要,不必对阎锡山和他的晋绥军过于担心。以阎在日本留学时的教官身分,30多年来,板垣和阎的往来一直未曾间断,深知他的为人:狡猾、保守、个人利益至上。有趣的是,阎锡山对日本充满了幻想。以第5师团和东条英机的察哈尔派遣兵团,从阎锡山的手中夺取山西,是有此把握的。
占领山西,控制华北,是一种战略上的考虑。
由于日军统帅部缺乏战略远见,起初并未打算在山西进行大规模作战。
40年后,蒋纬国先生主编的《抗日御侮》一书中,也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第5师团主力,由怀来攻取蔚县此时,第5师团基于华北方面军命令,正准备以其主力由蔚县向保定平地转用,唯该师团接获在晋察省境之中国军,有采取攻势之情报,乃决定击破该方面中国军后,再向保定平地转移
由此可见,日军山西作战的始作俑者是板垣征四郎。
//
…
中国军队在华北的部署
…
中国空军驰援晋北长城一线
平、津失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判断日军必将向中国内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为适应全面抗战的形势,迅速组建了新的统帅机构,划分战区,调整部署。当时判断日军进攻的重点(也即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在华北方面。而〃主战场之正面在第1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2战区〃。规定第1战区的作战任务是:〃近迫该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2、第3战区之作战,得从容展布。但如敌军企图以真面目与我决战时,则应毅然尽全力以防制之。〃第2战区的作战任务是:〃打破敌军惯用包围行动之企图,使其对我第一战区不敢放胆施行正面之攻击,同时牵制热河以东之敌军,使其对青岛、淞沪之作战不能转用兵力。〃
中国统帅部对平绥铁路线十分重视,认为〃平绥路为第2战区之生命线,亦中苏联络之生命线,更为中国军队旋回作战之能实施与否之中枢线,应以南口附近为旋回之轴,以万全、张北、康保等地方为外翼。要固守南口、万全(张家口),国军作战方有生机;要攻略张北、赤城、沽源,国军方能展布。如南口、赤城、沽源之线始终为国军保有,则平、津方面之敌,决不敢冒险南下,故本战区之作战任务为:
第一步,以该战区现有之兵力,最低限度必须固守南口、万全之线,以俟第一战区转移兵力之到达。
第二步,第一战区转移兵力到达后,向赤城、沽源之线转移攻势。
第三步,依战况之推移,对于山西东北方面,厚积兵力,以期永久固守。〃为加强华北的防御力量,统帅部从8月上旬开始急向华北调集兵力,调整部署。
至8月中旬,各部队的部署已基本上就绪。第1战区方面,以津浦路北段为右地区,由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部防御,部署于静海、马厂、固安、霸县、雄县地区;以平汉路北段为左地区,由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部防御,一部位于琉璃河、高碑店地区,主力位于房山、保定、徐水地区;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部为第1机动兵团,位于北平以西地区,准备策应平绥路上昌平、南口的作战。第2战区方面,以第35军、第13军等部组成第7集团军,由傅作义任总司令,汤恩伯任总指挥,部署于察哈尔地区,阻击沿平绥路东段前进的日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部,位于晋北地区,防御平绥路西段;阎锡山自兼总预备军总司令,位于太原地区。另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8路军(于9月12日改为第18集团军,划归第2战区)总指挥朱德部为第2机动兵团,部署于蔚县、涞源一带,准备策应平绥路上宣化及万全方面的作战并负责袭击日军的后方。
阎锡山部署重兵于娘子关沿太行山经雁门关至偏关一线的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和蒋介石手下陈诚等的意见不一致。陈诚于7月23日曾向军政部阐明自己的意见,不同意阎锡山的部署,主张在察绥方面配置强大机动兵力,在开战前恢复察北,占领南口、独石口、张北之线。8月20日,大本营颁发作战指导方针,规定第2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