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立刻对伯嚭微微躬身行礼,伯嚭连忙说道:“别太客气了”
卫兵依旧行礼,一名低级将官迎上来,板着脸问道:“不知道大夫有什么事情呢?”
伯嚭笑吟吟的说道:“刚才宫门的事情,我想大王一定很感兴趣”
伯嚭说话间,手从袖袍中仿佛不经意的拿出一个钱袋,手一松,钱袋就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金属碰击声。所有人包括那名低级将官都不由自主被吸引过去,从将官的视觉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袋口中折射出来金灿灿的光芒。
将官脸上的立刻露出几分笑意,开口说道:“嗯,大夫所言甚是”
伯嚭笑眯眯的点点头,没有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卫兵将宫门前的情况不经意的说了给夫差听,夫差听了后什么也没有说,反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不过不是高兴的笑,而是冷冰冰的笑,眼睛深处闪过一抹杀机。伍子胥并不知道他今日这一番话,既然让夫差对他动了杀机。
经过了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孔子和他的一千三百余弟子终于来到了浙江北岸。但因为船只不多的缘故,孔子只和他手下杰出的弟子先行一步,大部分弟子则是留在北岸,恐怕要耗费两三天的时间才可以完全渡过江来。而在对岸,谁也不知道贵为一国之君的杨子璐却在静静的等待。
直到孔子听到鸥辟疆行礼,毕恭毕敬的说道:“臣鸥辟疆,见过主上”
这个时候孔子才知道杨子璐居然亲自来到边境上,静待他他的到来,即使是孔子此等见惯世面的大贤,也不由有些受宠若惊。孔子慌忙对杨子璐行礼道:“鲁国孔丘见过君上”
(注:孔子真正的姓名叫孔丘,孔子是尊称,仲尼是字。)
“先生客气了”孔子还没有躬身下来,杨子璐已经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孔子,同时也忍不住打量起孔子来。
孔子不像杨子璐在二十一世纪学校门口树立着的孔子铜像,那个孔子铜像上的孔子相貌仙风道骨,身材瘦削,双手背负,浑身充满一种傲立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而现在杨子璐见到的孔子可就和铜像的大大的不同,虽然现在的孔子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了,但身材依旧非常高大,杨子璐目测估计有一米九左右。骨架宽大,体态壮实,肤色发黑,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名武士,而非一名大贤。
但孔子的相貌却是颇有几分慈眉善目的样子,给人的感觉颇为怪异。那就好像明明是一头老虎,但结果发现好像小猫那么温纯,让人颇为别扭。
不过杨子璐的城府也炼了出来,心中虽然嘀咕这家伙不会是假孔子吧?但脸上的神色不改。但在闲聊几句后,杨子璐就不再怀疑了,孔子此人说话虽然不敢说完全是对的,但大部分都是对的,而且话里面透着的道理,让人不由为之深思。
杨子璐虽然心中还有对儒家学术主张上的不满,但对于孔子已经多了不少好感。对孔子说道:“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请先生和寡人同车进城”
孔子欣然答应道:“君上客气了”
说是同车,但实际上也就孔子和杨子璐两人,杨子璐亲自为孔子驾车。一路上众人都为之哇然。文种多次上来,表示让他驾车。不过杨子璐都断然拒绝了,就连孔子也禁不住有些诚惶诚恐的劝说杨子璐。
杨子璐是什么人这个收买人心的时候,那么可能被人劝住的?感动得孔子一塌糊涂。
孔子下车后,对杨子璐感叹道:“君上之礼贤下士,实在是让仲尼受之有愧啊”
杨子璐闻言,诚恳的说道:“先生大贤,汉国国小民寡,既不能够像卫君那般供上六万石粟,又不能够如楚君般让先生位高权重寡人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诚恳的对待先生,希望可以让先生在汉国多逗留哪怕一刻的时间”
孔子闻言,忍不住感叹道:“仲尼离开鲁国至今已经六年了去过曹国、卫国、宋国、郑国、宋国、陈国、吴国、楚国。他们虽然对我毕恭毕敬,但却如同对待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尊敬他的同时,不亲近他。)”
杨子璐闻言有喜有忧,孔子这话岂不是暗示自己,有意落户汉国吗?
对于儒家的愚民政策,杨子璐非常的反感,对于孔子重礼,杨子璐也不喜欢。杨子璐唯有岔开话题,邀请孔子入杨子璐落脚的府邸洗尘。
一同赴宴的除了杨子璐和孔子外,还有孔子的八名弟子和汉国大夫级的官员,所以人数并不多,加起来也就十来人,分两席坐,左侧为汉国大夫,右侧为孔子弟子。
为了拉拢孔子,杨子璐让孔子和自己坐在主位上,孔子再三推搪,但在杨子璐的热情下,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但为了表示对杨子璐的尊敬,孔子坐在右侧,并且位置非常靠近桌角,以示自己的谦卑。
刚刚开宴,杨子璐和孔子闲聊一会儿,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对孔子说道:“先生不介绍一下弟子?”
孔子闻言笑道:“不过是顽劣小徒罢了,既然君上好奇,仲尼就说上一说。”
孔子说完,指着坐右侧第一位的中年人说道:“颜回字子渊在仲尼众多弟子中,子渊为人忠厚,才思敏捷,闻一以知十”
孔子的评价虽然短,但看向颜回的眼神,却掩饰不住赞赏之色。杨子璐一看就知道此人恐怕就是孔子心目中的衣钵传人了。
杨子璐虽然不太知道这个颜回多么厉害,但既然孔子喜欢他,杨子璐自然多夸奖。杨子璐说道:“子渊先生他日当为世之大贤也”
孔子闻言,立刻高兴的笑眯眯捋着胡子说道:“君上客气了第二位便是端木赐,字子贡”
杨子璐不认识颜回,但可并不代表他并不知道子贡那可是铁齿铜牙一般的人物,去年吴国恃强凌弱,要鲁国给吴国进贡一批不菲的贡品。子贡出马,将伯嚭说得哑口无言,不得不将吴国的无理要求收回。
杨子璐立刻脸色一肃,发自内心的赞叹道:“可是去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罢吴军的子贡先生啊”
“正是不过君上太过夸奖了,子贡不过是说道理罢了”孔子颇为不以为意的说道,不过脸上闪过的一抹得色还是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
杨子璐不以为然的一笑,对身边的侍女打了个眼色,道:“去给寡人拿一新的酒樽来”
“是主上”侍女娇声应道。
趁着这段空隙,杨子璐对孔子问道:“先生,寡人听闻子贡似乎在鲁国,为何如今却在先生身边呢?”
孔子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痛恨说道:“三桓误国,仲尼虽然无能,不能够除贼,但麾下弟子却不能够助纣为虐”
杨子璐一听就明白过来了,子贡在鲁国是为三桓之首的季氏效力,孔子自然是不喜欢了,估计后来一封书信过去。子贡就被吓得屁颠屁颠的跑到卫国,向孔子求饶。孔子为防止子贡这家伙没有了自己的‘管教’又跑去助纣为虐,所以就带了在自己身边。
杨子璐闻言,不由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当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在数万吴军面前,依旧不屈的说得伯嚭收回无理要求的子贡,在孔子面前却仿佛遇到了小猫的老鼠一般。远在几近千里之外的卫国的孔子,不过是一封书信就收拾了子贡。
在杨子璐和孔子说话时间里,侍女已经拿来一个三足青铜酒樽,杨子璐拿起酒壶,亲自斟酒,对子贡举杯道:“此酒当敬不屈国士”
侍女闻言,立刻接过酒樽,双手奉送到子贡身前的矮桌上。
PS:因为时间太赶了,并没有完全检查过,有错别字希望各位谅解,这是第一章,晚上还有第二章
第二章后,看情况,也许会通宵码字,更出第三更
另外木木在这里祝贺各位新春快乐身体健康
第246章 曾子
第246章曾子
子贡见状,不由呆了一呆,孔子和杨子璐的谈话他也听到不少,毕竟两人都是这场宴会的主角,怎么可能不关注他们呢?但想不到杨子璐居然如此赏识他,称他为国士不说,还亲自为他斟酒。wwW、在春秋时代,这可是莫大的荣耀。特别杨子璐还不是一名被卿大夫架空了的有名无实的国君。
子贡虽然见惯大人物,但此刻也禁不住有些诚惶诚恐,不过子贡到底是子贡。他很快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容道:“多谢君上”
说完,子贡便以袖袍遮脸,一口将酒樽中的美酒喝紧。对杨子璐感谢道:“多谢君上的美酒了”
杨子璐微微一笑,侧头看着孔子。孔子知道杨子璐的意思,接着给杨子璐解释第三个带来的弟子:“宓(fu,音浮)不齐,字子贱,其孝悌可比郑国之颖考叔当真君子”
颖考叔是春秋初期郑国人,春秋小霸主郑庄公时期的大夫,以孝悌和勇敢闻名,其中以孝悌为最。因为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他的时候难产,武姜便不喜欢郑庄公,而是喜欢顺产的次子太叔段。郑庄公父亲郑武公在世的时候就经常给郑武公吹枕头风,希望让太叔段取代郑庄公。不过郑武公最后还是没有取纳武姜的意见,郑庄公最后还是接替了父亲郑武公的位置。
但武姜并没有因此而去了念头,而是内外压迫,迫得郑庄公将比国都还要繁华的大邑‘京’封给太叔段。太叔段到了‘京’后立刻招兵买马,和母亲武姜互通书信,准备来一个里应外合。最后郑庄公行骄兵之计,纵容太叔段,在太叔段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派兵攻打太叔段,逼得太叔段自刎。
而郑庄公也因为母亲武姜偏爱弟弟,图谋自己的君位和性命,对武姜非常的怨恨,将武姜迁移到颖地安置,并发下毒誓:“不及黄泉,不再相见。”姜夫人因事情败露,也无颜与儿子见面,就立刻搬到了颖地居住。郑庄公回到国都后,多日见不到母亲,不觉思念起来,叹道:“我因为不得已而杀了弟弟,怎么能再抛弃母亲呢?”但因已立下毒誓,因此也不好反悔。
颍谷有个地方官叫颍考叔,为人非常正直,见到郑庄公把母亲驱到颍地,说道:“母亲虽然不像母亲,但儿子能够不像儿子吗?”于是就捉了几只猫头鹰拿来献给庄公。
庄公见了之后问道:“这是什么鸟?”
颍考叔说:“这种鸟叫鸮,小的时候,它妈妈一口一口把它养大,大了之后,就吃掉它妈妈,是一种不孝之鸟,因此我捉了它把它吃掉。”
庄公似乎心有所动,默然无语。
这时正好厨师又把烤羊肉送了上来,庄公就命令赐一条前腿给颍考叔。颍考叔就专拣好肉割下包好,藏在袖内,庄公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
颍考叔说:“我家有老母,因为家贫,每天只能吃野味,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现在您赐给我这么好的食物,我自己在这享受,老母亲却尝不上一口,一想我就心酸,所以我要带一些回去给老母亲吃。”
郑庄公听后凄然长叹,颍考叔问庄公叹什么气,庄公说:“你有老母亲奉养,能尽人子之心,我虽贵为国君,却无法享受天伦之乐。”
颍考叔假装不知,奇怪地问:“姜夫人身体不是一直很好吗?您怎么却说没有母亲呢?”
于是庄公就把姜夫人与段密谋以及把姜夫人迁到颖地的事情跟颍考叔说了,并叹道:“已经立下黄泉相见的毒誓,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颍考叔听后说:“段已经死了,姜夫人就您这么一个儿子了,您要是再不孝顺,那与鸮有何异呢?我有一计可以不违背誓言又让您母子和好。”
庄公忙问是何计。
颍叔考说:“挖一条邃道,一直通到黄泉,在里面建一间屋子,先把姜夫人迎到屋子里居住,然后母子再在屋中相见,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了吗?”
郑庄公听后非常高兴,马上安排五百人挖了一条几十丈深的邃道,一直到泉水涌出为止,然后在泉边建了一间舒适的地室。地室建好后,庄公让颍考叔去向夫人说明详情。姜夫人听后泪流满面,就跟随颖叔考来到了地室中。
将母亲安顿在地室中后,郑庄公就下到邃道,一边走一边喊着:“能在邃道里见到母亲真是太高兴了。”姜夫人也迎出地室说:“邃道外面同样也让人高兴。”于是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和好如初。
颖考叔的孝悌和机智也因此闻名于天下,虽然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人了,但至今还没有谁可以以孝悌和颖考叔比肩。
杨子璐闻言,心中多少有些不相信,但并没有说什么,孝悌这东西不比武艺、文章,可以即场考验。
接下来孔子又介绍了三个弟子,他们不是德行上有建树,就是文章不错。
介绍到第七人,杨子璐闻言不由呆了一呆,此人名曾参,字子舆。如果这样说,也许有人不认识,但杨子璐知道他在历史上尊称为曾子,被尊称为宗圣,儒家五圣之一。他也是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