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听了,又用眼看了一下,只见赵茹傧同赵茹倩一样俊美、颖惠、聪智,大悦,道:
“真乃俊才女校书,可与唐之薛涛、汉之文姬相比了。可嘉可贺可喜。”
乾隆说毕,复又补充道:
“二位女较书,不知在协理修书中遇到何样事情,也可讲之一二,以为朕之所思作些参阅。”
听了这话,帅承瀛灵机一动,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前不久,他的二兄帅承瀚由寻阳家中来书说,其妻曹彩凤之祖父曹寅,曾有存书3287种,现仍存原籍寻阳。但是,根据乾隆帝关于编纂《四库全书》所下的诏书规定:依书籍的主人所在地为限,由其省巡抚呈报上文,再由所分发之纂修官整理编纂,然后一并入选。然而,曹寅自从于康熙年出任江宁织造以来,其后裔多离开寻阳,居住江南,而后又居北京等处。据此规定,这部分书籍则应由上述这些地方呈送,而不能由鄂东选送,且不一定落于帅承瀛手中。若由他地选送,或不能落于帅承瀛所在三通馆,很可能有流失散落之危险。帅承瀚代替曹彩凤在信中叮咛,万望为保全好先祖的这部分典籍而广加思索。
他们的所虑不是无有道理的。
编篆《四库全书》,是件好事,也是场浩劫。
乾隆开始下诏征书时,全国各地藏书家由于惊恐清代所搞的文字狱,而迟迟不敢进献典籍。
扬州马裕家,据悉“藏书颇富”。但是,当两淮盐政李质颖奉旨前去取书时,马氏只呈报195种。乾隆得知此情后,谕军机大臣:“马裕家,夙称善于收藏,何所存仅止于此,必系地方官员采办不妥,其家未免心存畏惧,遂惮将善远匿,故所开书目不精不备。著抚盐政,善为询觅,务祈多多益善。”后来,马裕见隐匿不得,又感皇上之情切,呈报进献书达五六百种,遂一炮打响。浙江饱士恭、范懋柱、江启淑等藏书家,均遵旨奉书,“愿以家藏旧书,上充秘府”。据此,乾隆帝又施行一种奖励办法。首先,以献书较多的马裕、饱士恭、范懋柱、江启淑四家为例,各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继而,给献书百种以上的周原育、蒋曾蓉、吴玉墀、纪昀、汪加藻等,各赏《佩文韵府》一部。乾隆听说献书最多的浙江宁波范懋柱家的藏书楼称“天一阁”,其建筑全用砖瓦石灰,因而无畏火烛。于是,便以关怀为名,派官员寅著去天一阁考究,以效仿其建筑方法,以利藏书。
乾隆还在诏书中曰:“所进呈之书,缮抄或录副后,即发还原书。”
其实,这些都是在说谎。
当时,浙江巡抚三宝,从范懋柱家提去不少世间孤本藏书,据四库提要及浙江采办官员统计,共有638种。但是,《四库全书》告竣后,并未有发还原书。范氏的“天一阁”藏书楼,只不过是多了一部御赐毛装《古今图书集成》。其效果,只是起到一些装璜门面罢了,还得日日焚香供奉,着实添了许多麻烦。
其原书,有许多被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