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天之下-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军迂回突袭,即便如此,凡我河曲良马被商贾返至宋境,也是一马难求,价值百贯。昔日,嵬名氏与宋人交恶,宋人虽关榷场,然对于我良马却是多多益善。”程亮道,“如今从事畜牧的大多是蕃人,彼游牧于北方草原,其风俗与我士々、工、商皆不同,性喜自由,桀骜不驯,而朝廷今虽对其宽厚无比,却不派官吏按户编册,亦很少征税,有令其骄纵之嫌,以为朝廷软弱。此并非长久之道也。”“程状元有些杞人忧天了,狼山至贺兰山一带的蕃人至今已经丁不成户,今年来朝廷又迁不少从河东逃难来的汉人从事放牧,不出十年,必有大改观。”赵诚轻笑道,“不过,程状元能想到这一点,也是极难得。”
    程亮方才所言也是道听途说,并未实际调查过,连年的战争已经令北方的人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又道:“臣来自凤翔府,陇右多山林,蕃人自唐末以来就盘踞山林,以狩猎、畜牧为生。今蕃人虽口丁不盛。然各踞山林,不服王化,亦与汉民有交恶。虽有陇右军威慑,然不可不防也。臣初游历陇右以至河湟,山林虽险峻,但河谷山下却有许多闲田可供开垦。臣以为朝廷不如派遣得力官吏,唆使蕃人转事农事,教其得法,只要耳濡目染,其风方可大为改观。”
    “此法甚好,只是以往朝廷缺少良吏深入蕃人当中,故无多大成效。但户部将设农学,以改良农事为要务,培养劝农良臣。工部将设工学。其中亦会研究改良织机之法,并推而广之。蕃人们亦将会从中受益,他们在山中捕获地皮毛。牧养的牛羊,使用织机或加工之法,制成汉地所需的皮靴、腰带、冬衣,则更为有利可图,近年来商旅渐盛,陇右也不例外,听说亦有不少蕃人改牧为商,做起买卖来。长此以往,蕃汉则无差别也。”赵诚道。
    赵诚却未提到有许多蕃人已经进入到军队当中。并依军功,成为官员中一部分。比如冠军侯叶三郎及他的族人。
    “国主圣明。”程亮却未料到朝廷早就有定计,有些惭愧。赵诚却对此人印象倒是颇佳,很显然程状元不是个读死书的人,心思宽泛。
    “程状元试策时,曾云要在朝廷增设闻登鼓院,令百姓有何冤屈皆可报官,直达中枢。又说要向地方增派御史监察,这也是常法。自古吏治不清。非无御史也,皆是官官相护,欺上瞒下,有了御史与闻登鼓院,卿就敢保证天下百姓的冤屈皆可得解?”赵诚翻了翻程亮地答卷,又道。
    “臣以为朝中大臣们坐居京师,仅凭地方官吏奏报,就得出子丑寅卯来,怕是难服众心。臣子若是不深入民间采风。体察民情。终会被地方官吏所蒙蔽。”程亮道。
    殿中发生了一阵骚动,程亮也感到有些后悔。因为他这话若是从恶处想,则是将所有的大臣都得罪了。
    赵诚却很高兴见到了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故意说道:“若是各种监察御史们俱是贪、昏、庸、骄之辈呢?孤举个实例,譬如宋国王安石变法之旧事,地方官都说新法好,朝蜕出地提举官也说新法好,所以神宗皇帝真的以为新法好,以今日观之,王氏之新法怕是有些苛刻了些吧?程状元有何高见?”
    赵诚有意无意地望了望御史中丞耶律楚材一眼,那耶律楚材低眉顺眼,装作没有听到。
    “这个”程亮被赵诚的质疑给难住了,他只是一脚踏入*,虽然涉猎不少,但论断终究显得有些空洞。
    “孤准备设馆阁之职,有昭文馆》馆、集贤院与秘阁,延召天下英才,使之直秘廷,览群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用之备。尔等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虽有高下之分,然亦都于国有大用。”赵诚道,“夏国已亡,孤想趁今太平之年修夏国史,否则日久必致缺憾,史馆将修夏国史兼修本国史。又因国家壮大,拓地益广,旧有律法不堪使用,亦是到了重修新朝律法地时候,集贤院将负责此重任。至于秘阁,将汇聚有奇才特长之人,校勘书册,编译外国文字,亦有整理朝廷敕令公文之责。”
    “臣敢问国主,这昭文馆担负何责?”中书令王敬诚问道。
    馆阁之职虽然听上去不错,一经入选皆成名流,但按照赵诚的做法,终究属于闲官,非有过人之能,恐难有出头之日。一边是科举要开,另一边是进士们也需安排,赵诚又不认为进士们都是大贤,但大秦国的文化事业需要有人去做,交给这些人也是人尽其材,现在还谈不上冗员之弊,有许多人只能老于文字。
    “昭文馆,孤将以一相臣兼领昭文大学士,以新科进士之才充之,负责采访民风、关怀民生、清议朝政、针砭时弊、揭发奸佞。”赵诚道。
    “这不都成了御史兼谏议大夫?”耶律楚材奇道。
    “对,昭文馆之选应人人都是御史与谏议大夫。”赵诚道,“昭文馆并不需上报奏折,只需每旬办报纸一次,刊发天下有识之士文章,以供朝廷参考。报纸类比邸报,却可对外售卖,仅收取刊行所费,一可令士农工商及地方官吏皆知朝廷律法”政、举措,二可供朝廷体察民意、民生与实际,三可揭发官吏不法之事,检讨朝艇政之处,还可刊登经义~赋、逸事等等。此神仙之职也!”
    神仙之职?赵诚自言自语,果然令殿中诸人神住。负担此职的人地位将十分超然,有国王的支持,怕是上自中书令,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这个新职位的关照之下。赵诚也只是先提出来,尔后才会逐步完善,使其不成为大臣们相互攻击地地盘。
    只是这职事与耶律楚材地主持的御史台有交集,但方才赵诚也说了,若是御史们也是贪、昏、庸、骄之辈,则御史再多也无益处。耶律楚材没有理由反对赵诚这一别出心裁之举,否则会让所有人怀疑他真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密。耶律楚材是宁可头断,也不愿让名声受损,况且整顿吏治,令政治清明百业大治,也是耶律楚材所希望地。
    “果然是神仙之职!”于是,耶律楚材主动站出来表示赞成,“臣赞成!”
    赵诚不想让耶律楚材有别的想法,遂道:“监察百官本就是御史之责,晋卿就领这昭文大学士之职!”
    “遵旨!”饶是耶律楚材,心中也是欣喜。这是大秦国的第一位大学士。
    “恭喜耶律大人!”王敬诚等人祝贺道。
    “多谢国主厚爱!”耶律楚材冲着赵诚躬身致谢,又对余人连连表示,“多谢诸位同僚谦让,在下还需诸位多多关照一
    程亮见众人似乎将自己忘了,又听赵诚提到办报纸这一创见,心中也是猎奇。又得知赵诚提到要挑选新进士入昭文馆,他觊觎这一新职位。
    “程状元有无意愿进昭文馆,为朝桶遗补缺?”果然,赵诚问道。他见程亮对时事关心,又心思宽泛,就有了让这个状元郎入昭文馆地打算。
    “臣愿意!”程亮连忙答应。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小说,欣赏最新文学章节请访问:wap。qixinge 



第八十一章 会盟㈥

           大宋国使者苟梦玉正在与秦国礼部交涉,他虽然口锋极紧,却也暴露了他急于达成协议的心理。七星阁手机站: wap。qixinge
    秦王赵诚命令礼部继续恩威并用,向宋使施加压力。他正忙着将新科进士们安排妥当。他钦点贺兰书院的程亮程子明为状元,为了搞平衡,这一甲第二、第三名就分别授了河东许敬和陕西楚明,在如何安排这一班进士们,赵诚颇费了一番心思。
    朝廷新置度支使司,与盐铁、市舶两司并列,度支之下设八案:赏给案、钱帛案、粮料案、常平案、发运案、骑案、斛斗案、百官案,掌管全国财赋之数,分盐铁、市舶及户部的部分职责,即掌握财政收支总数。擢户部尚书刘中为度支使司,那些对数字敏感的进士们被分派到新的职司,却只有“里行”的头衔,实际是见习之意。有了新鲜血夜,六部也就有条件选派有经验的低级官员出京,纷纷加官一等,充实地方,补了一直空缺的地方职位,加强地方治理。
    在科考中对律法有过研究的进士,一部分被分派到刑部,另一部分被纳入集贤院,负责研究修纂新法典。这是对于刚踏入官场的进士们来说,则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任务。
    其他有特长的人,比如对书画、音律、金石等有才能的人,甚至是不知如何安排的人,统统被安排进入秘阁,负责古今经籍图书访书、购书、抄书、藏书、借书以及对图书的编目、校勘、修撰等各项职能,还负责古字画、器物的收集、鉴别与收藏。这则是真正比较轻闲的职事,如斡三半这样的人物在这里如鱼得水。
    史馆则负责修撰夏国史,史馆学士承旨许敬对蕃字一无所知,他和众进士们只好从头学起,一夜回到十多年前,再次学认字。又要负责起居注,并掌天文日历,又要记载国史实录、与朝廷时政,与“神仙之职”丝毫无关。
    最不讨新科进士们喜欢的则是新设的工学与农学。不幸分派到这两个职司的进士们茫然不知所措。这些人倒是提前授了正式的官职,免了见习的身份,算作是朝廷对他们地安慰。
    昭文馆成了众进士们眼红的职司,因为自从它设立那一天起,就被秦王召见了不下五次。在未设翰林学士院的情况下,昭文馆成了最能接近国王的职司。
    状元郎程亮被任命为昭文馆学士承旨、判馆事。即为领班,虽极为清要,却不比宋人同样的官职需有资历较高者才得以任职,不过是从七品。余馆又有修撰、同修撰、校理、修国史、同修国史、编修、检讨、校勘、检阅、校正、编校等等种种名目的小官,但均可称“学士”,另还有孔目官、司库官等小吏。七星阁手机站: wap。qixinge
    新官上任三把火,程亮在赵诚地耳提面命之下,忙了半个月匆匆带着大秦国首份报纸的样稿求见。
    “这是臣与众同僚商议的样稿,耶律大人亲自过问多次。方才有此成果,分为时政、吏治、民生、民风、逸事与文学六类,每旬为一期。针砭时弊、求真务实、雅俗共赏是本报的办报宗旨!”程亮眼中透着兴奋。“奉国主之命,臣请中书令王大人手书报名曰:大秦新闻。臣师刘山长亦亲赠稿件,只是刘师不愿收笔墨费,说是办报不易,盈亏尚未可知,以后臣若是能做到不亏空朝廷办报银钱,他才会考虑收笔墨费,以为表率。”
    “刘明远做地对。他不迂腐。也不差那点润笔费。但将来若是有寒门之人投稿。一旦被采用。收点润笔费倒也可助己求学为文。将来也好报效朝廷。何乐而不为?”赵诚点点头。又笑道。“状元郎有没有亲作一篇?”
    “臣身为主编。不敢专美于前。”程亮眼中透着兴奋。“自臣主事报纸以来。应者云集。不仅有朝中大臣们。也有四馆同仁。更有臣同窗故友。俱云要为朝廷充当耳目与喉舌。人人都是御史与谏议大夫。”
    耳目与喉舌?赵诚心中也很得意。这差事对这位新科状元来说是个美差。却全在赵诚地掌握之中。顺着自己地意愿存在下去。这班新进士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个热情无比。首份报纸地稿子直指中书六部。指摘其中失误之处。中书令王敬诚虽然有所耳闻。但因昭文馆是耶律楚材任大学士地地方。又是赵诚亲自过问地事情。只好避嫌。只能等着出版后再做计较。
    赵诚从桌案上捡起一份稿件。直接递到程亮地面前。用不容质疑地口吻命令道:“将这份文稿刊行。但不要放在头版!”
    程亮毕恭毕敬地接过来。通篇稿件不过五百来字。题目却吓人:论讨伐宋国之理由!署名却是:无名氏!
    文章大意是说。有宋国人出仙人关。窜入我秦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士可忍孰不可忍。朝廷应重整大军。杀入蜀境为死难地百姓报仇。说地是理直气壮。
    程亮以为自己看错了,无论如何他也不相信这文章写的是事实,因为自己就是凤翔府人氏,那里与宋境相距并不远,家中来信也从未提到此等骇人听闻之事。
    “状元郎可知宋使已抵达我中兴府?”赵诚问道。㈦ 星 阁首 发 w…w…w。q…i…XIN…g…ge。c…o…m。
    “回国主,臣有所耳闻,听说是为了秦宋两国约盟之事。”程亮恭敬地应道。
    “那你可知,孤将以察合台的人头换宋人三百万两银子之事?”
    程亮目瞪口呆,心中却说那察合台的人头实在太金贵了。
    “孤亲撰此文,并不是让我秦国人看的,虽会引起国人的担忧,但却只是为了让宋使能看到。将军决战只在战场,孤与宋帝的争斗却绝非只有沙场兵戎相见。”赵诚道,“你可明白孤的用意?”
    程亮心中震惊,他这才知道自己这份还未正式刊印地报纸还有如此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