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到了贾母房中;与贾母细说缘故;又说道:”今儿我已经送了东西过去了;只是明儿还得给她好生做一回生日罢。她心思又比别的姐妹重些。这些日子;她管家又极辛苦;理应多疼她些儿。”
可巧凤姐也在呢;听了也叹道:”林妹妹这样一说;倒叫我无地自容了。总不及她想得周到。我还是正经的嫂子呢。”
贾母把我搂在怀中笑道:”你们还只怨我疼她!我倒是想少疼她些呢?也给我个缘故不是?我有时心中烦闷;也只得她给我开开心罢了。”细细端祥了我一会儿;又道:”好孩子;你有这样的心地;我极喜欢的。就是这样罢;明儿就好生给探丫头作一回生日。她也是极爱的一个呢。”
我依偎在贾母的怀中;觉得她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如同风雨中最安全的巢穴。让我可以不再畏惧未知的风雨和艰难。贾母的银发苍苍;衬着我的红颜如花;如果就可以这样依靠着;那么;将来的生活一定可以应付罢!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咏絮
'更新时间:2007…12…20 18:46:01 本章字数:3189'
第六十四章咏絮
第二日一大早;宫中元春已经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来给探春作寿礼。此时众人方知今儿是探春的生日;少不得又都送了寿仪。探春略换了一件新鲜衣裳;更衬得人比花娇。含羞带笑;与众人吃了一回酒。我笑道:”我这社起得不巧;偏儿又遇上她的生日。少不得诗社再推几日罢。”
宝钗笑道:”她若吃了酒也能作诗;就是今日也使得。”
独湘云道:”李太白为酒中诗仙;如何吃了酒不能作诗?要我说;吃了酒;兴许作得更好呢。”
探春笑道:”你吃了酒自然有好诗的;我却不能。”
我笑道:”云妹妹光是吃酒也不能的;还是在芍药花丛里睡上一回才能得好诗的。只是不知现如今芍药花儿开了不曾?”
说的众人大笑起来;湘云红了脸道:”不知你要打趣我几回才罢?我总不说话了成不成?”
探春笑道:”不说话可以;不吃酒却不能。”不由分说;灌了湘云一杯。
李纨笑道:”你们叫她少吃一杯罢;才丫头子们来说;芍药花还没开呢;她若吃醉了;又让她歇到哪里去?’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湘云早跑到贾母那里;把头埋到贾母怀中再不抬头;口中只道:”老祖宗;她们都欺负我呢;你不打她们;我不依。”
眼见盛宴风光正好;我心中看着这些笑颜心中着实感叹。原来世事无常就是这个样子啊?眼见如今繁华绮丽;又有谁会想到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别家院?这里的人;命运未卜?
如今终于知道作为先知的痛苦和无奈了。如今的热闹不能真心投入;又忐忑将来的命运是否能够改变?
正在说笑闹得不堪;贾政的书信到了;宝玉忙拆了念给贾母听;上面除了请安的话以外;说六月中就可以回京述职了。贾母听了喜之不尽。众人听了也都欢喜。唯有宝玉听了;闷闷不乐。只管耷拉了头;再不言声。众姐妹看在眼中;无不相视而笑。
到了晚间;吃了晚饭;我拿出一卷纸;对紫鹃道:”你拿了去送给宝玉。”紫鹃笑道:”这卷纸;姑娘写了好久了;原来竟是为宝二爷写的?”
我笑道:”二舅舅快回来了;你看他这些时日又何曾念过书;写过字?真的认真补起来;却也难。舅舅回来还有个不生气的?我平日里替他写了一些;也让舅舅少生些气罢。大家清静。”
一时紫鹃回来了;身后却跟着宝玉;我不禁笑道:”你又何必来跑这一趟;有这个空儿;倒不如写一回字罢。”
宝玉先向我深深一揖;然后笑道:”如果不亲来;实实过意不去的。最难得是;仿得极象。和我的字迹差不多。”
我抿嘴笑道:”不比字帖更难些。而且我也知道;姐妹们也必有功课交给你的。可是?”
宝玉不好意思低了头笑道:”不过是云妹妹和琴妹妹替我写了几篇儿罢了。”
我笑道:”你宝姐姐写了没有?”
宝玉笑道:”她这个人最是正经不过的人;如何能帮我作这个?不来教训我;我已经很高兴了;还指望着她帮我写不成?”
我叹道:”她的主意原都是不错。只是太过中规中矩;反而没了意趣。”
宝玉叹道:”她般也是个鲜花般的女子;却满身的算计规矩。她一般儿也能诗作词;又偏好经济学问的。虽然可敬;却不可爱。”
这是我穿到这个时代来第一次听宝玉对宝钗的评价。我看到宝玉评论宝钗的时候;眼睛里满是惋惜;我心中一宽。知道;宝玉的心中永远不可能有宝钗的位置了。
宝钗;宝钗!你尽自有倾城之容;空有诗书满腹。可是;你永远不懂;太过精明的经营;远不如两个人心灵默契的一触即发。爱;如果可以经营如果可以算计;那么;爱情;就不会成为一种最美好的愿望和传说了。
接连几日;宝玉忙着补功课;姐妹们因为怕耽误了他;也不来搭讪他。不拘哪个人有空;都有写几篇字给他凑数儿。独宝钗守着她的原则不肯写。宝琴笑道:”我姐姐若是生为一个男子;当官怕不是好的?真正是严正无私的。”
好容易到了三月下旬;宝玉已经有了三四百篇字;虽不很够;也说得过去了。宝玉又开始理书。刚理了几日。贾政忽又来信说;他要奉旨去赈灾;到冬底方能回来。宝玉放了心;又把书本放到一边;依旧游荡起来。
春天已经到了深处;杨柳依依;繁花点点;一池春水也如碧;更喜燕儿舞。杨花与柳絮飘飞;沾满了棂栊;园子里的小丫头子们嬉闹着追逐着柳花;处处银铃儿似的笑语声。
这一日;正在窗下临贴;忽见宝玉与湘云来了。宝玉笑道:”快来瞧;绝妙好词。”我忙接过来瞧时;原来正是湘云的那首。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我看了笑道:”好;也新鲜别致。我却不能的。云妹妹的咏絮之才果然了得。”
湘云笑道:”咱们几社总没有填词;如今倒也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宝玉笑道:”不如今日就开一社;如何?”
我见他们二人极兴头;也不肯扰了他们的兴;忙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我又吩咐紫鹃略一些果子;湘云忙道:”果子不必;倒是你们自己做的五香大头菜来上一碟子罢;还有你们的桂花酒也倒一些来。”
我笑道:”若过一会子;你的词里闻不见酒香;你再给我还回来。”
湘云笑道:”今儿的诗我已经作完了;我是专门饮酒品诗的。”
一时宝钗等人来到;不免以”柳絮”为题;作了一回。一时众人作完;宝玉却一句也无。众人不由笑道:”原是你约了这一社;果真作起来了;你又没有了。”
宝玉笑道:”凭你们罚罢。”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众人启窗瞧时;藕官笑嘻嘻拿了一个大蝴蝶风筝来笑道:”好一个齐整的风筝;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线;落到我们这里来了。”
宝玉笑道:”我认得这个风筝;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呢。”
紫鹃笑道:”管它是谁的;我瞧它好看;先收起来是正经。”
探春笑道:”紫鹃也学小气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的;也不怕忌讳。”
我笑道:”可不是;不知是谁放晦气的;快丢了出去罢。把咱们的也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雪雁她们早听得这一声;七手八脚都忙着拿风筝出来;宝玉宝钗探春她们也都叫人回去拿了风筝来;;在园中寻一个宽敞之地;等着放起来。
探春的风筝是一个凤凰;宝玉的是一个美人;其余的有螃蟹;有蜈蚣;有金鱼;做工极为精致;如果拿到现在;也是上品。我笑道:”我们大可办一个风筝节了。”宝玉在旁听见;问道:”风筝节是什么?风筝也过节吗?”我瞅他一眼;笑道:”快放起来罢;我不过是随口一说;你也当真听!”
一阵东风吹起;花随风落;而各人的风筝已经摇摇而起;初时尚可看见;一时只有鸡蛋大小了;远远的在高空中如同一个小小的标签。各人忍不住从丫头子们手中接过线;自己放了起来。我才接过紫鹃递过来的线;一阵风紧;那风筝竟挣断线飘摇去了。
我眼望越来越远的断线的筝;突然想起;这大观园中众人的前途命运;一时间竟想得呆住了。在这个时代;女子的命运不能自主;不过是如这一只风筝;命运如风;送到哪里就是哪里;哪怕是会掉入泥沼中沾污了青春年华;也是无可奈何。而牵系着风筝的那一点游丝;竟是婚姻!
我长声一叹。林若兮啊林若兮;你生在现代时;不知珍惜婚姻的自由;真的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却又挣扎于婚姻与命运的安排。时也?运也?命也?
见我郁郁不乐;紫鹃只道是我心疼去了的风筝;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哪一年不放它几个;这会子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从雪雁手中接过一只小剪子来;又剪断一根线;又一只风筝摇遥去了。众人皆仰面笑道:”有趣有趣。’宝玉道:”它自己去了;怕也寂寞;我把我这个放了;叫它们一处做伴去罢。”我听他些话甚呆;却也心中一暖。
这句话;可是我来到此处的真正缘故?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彻谈
'更新时间:2007…12…20 18:46:34 本章字数:2835'
第六十五章彻谈
韶华易逝;果然如此。不知不觉;园中的岁月已经进了冬天。可是再厚的棉衣也遮不住我更袅娜的身姿。青春的荷尔蒙让我的美丽淋漓尽致。让我在对镜时也每每失神。林妹妹的美更在神韵;她的美是清灵灵的;如同清晨第一滴晶莹的晨露。她忧伤时;象一朵临池的弱菊。她启齿一笑时;如同绽开的芙蓉。她托腮凝思时;如同一首凝固的诗;她徜徉在林间回眸一笑;那桃花;也落了。
我的精魂进入了这样美丽的一个躯体;我惶惑;我怕我辜负了这份美丽。更怕让这份美丽凋零。就是这一丝惶惑染上眉梢;更叫宝玉在凝视我的时候;眼底增添了如海的温柔。
与宝玉相处;不再象以前一样;只是说笑;我们往往相对而坐;半日无语;可是总有一种莫名的东西萦绕在两人的眼神中;不说自明。
宝玉的身材开始变得挺拔俊逸;他清秀的脸庞越来越让园中的少女们失神。他的温柔依旧;可是举止却成熟了很多。宝钗常常与他在一起的时候偶尔失神。我看在眼底;叹在心中。
这样的青春这样美丽的园子;更容易滋生一切美好的情愫罢。可是;如今王夫的进宫日益频繁;她越来越显现出的胸有成竹让我心生疑虑。我更加盼望贾政的回归。每隔几天就要去贾母处问问有无消息。贾母叹道:”林丫头;你别怕;一切有我呢。”可她哪里知道;大厦将倾时;又有谁可以逃得过呢?
好在;冬至刚过;贾政回来了。交割了差事后;奉旨在家歇息了一个月。而贾政离家多时;在外几年;如今得得一家团聚;极少出去应酬;不过是在家或与清客下棋吃酒;或是与家人共叙天伦之乐。
在贾政回来的第二天;我们就有了一次彻谈。是在贾母的内室谈的;我记得当时;贾政细细端相了我好久;长然一叹道:”玉儿;你长得越来似你母了。”我也不禁心下恻然。我轻声问道:”舅舅在外;一向可好?’
贾政道:”本来与傅国舅办了学差;因为尽力辅作;傅国舅又上了一个折子;又保荐我去赈济;如今回来皇上称许我办差尽力。我的心也放下了。你的眼光果然不差!这傅国舅年纪虽轻;做事却极有分寸。聪明得自于天。荣宠日盛一日。又听说皇上已经命他上书房行走。这样倚重;朝庭之中;再无第二人。”
我笑道:”此人文治武功都是极好的。又极知人情冷暖;进退有度。再加上他的亲姐姐是当今的皇后。前程自然无量。舅舅如今与他一同办差办得极好;日后也必会得他的照应。这是极好的一件事。”
贾政疑惑道:”你小小年纪;又是一个闺阁弱女;哪里知道的这样详尽?依我看来;这样的见识;就是为官几十年的人;也未必看得如你般透彻。”
我笑道:”多谢舅舅夸奖。我哪里有这样的本事?不过是从小听父亲讲些事情;就记在了心中。为官之道;不过中庸二字罢了。再加上运气二字;或者就可以解释一切了。又因为;我自小儿经历了父母之痛;人情冷暖看得或者比别人更透些。不过如此罢了。再说;这也不过是我的一点小见识;哪里都说得上对呢?不过是舅舅偏爱外甥女罢了。”
贾政叹道:”宝玉若有你半点见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