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年,以“风闻赖重对寡人放逐家父信虎不满”为名,晴信*妹婿诹访赖重,同时许以“攻陷诹访后,请赖继公接任神社大祝”为诱饵,挑动诹访下社的诹访氏同族高远赖继叛变。六月廿四,武田大军二万二千人入侵诹访氏领地。汹涌如潮的武田军和高远军突破了仗突峠。七月初一清晨,诹访军骑兵三百五十人,足轻七八百人从上原城出阵,在矢崎原的犬射马场和武田军交战。初二日,高远军到达安国寺,诹访军腹背受敌。经过军议,赖重于夜晚放火烧毁上原城城下町,向桑原城败退,武田军乘势夺得上原城。翌日清晨,武田军逼至桑原城外,赖重退无可退,遂出城最后一战。诹访军以逸待劳,在其奋战下,疲于奔波的武田军抵挡不住,向上原城方向退却。就在此时,高远军从大熊方面攻入,战局顿时扭转,诹访军败退回城。桑原城已是孤城一座,赖重之弟赖高带领二十多名家臣请求赖重向武田氏投降,以图保全性命,东山再起,赖重无奈之下签订了城下之盟。初四日,诹访全军降服,桑原落城,赖重等被押往甲斐。廿一日,在甲斐的坂垣东光寺留下辞世句后,赖重兄弟被迫切腹自尽,年方二十七岁,东山再起的想法也随之化为泡影。

  控制着诹访、伊那一部分的诹访氏已经灭亡,然而晴信之妹、赖重之妻却产下一子名曰寅王丸,晴信恐其日后继承家业,于武田不利,但又怕被冠以杀害外甥的恶名。正在他左右为难之时,臣班中走出一人,此人瘸腿独眼,相貌甚是难看。那人开口道:“臣有一计,可解主公之急。”晴信举目观瞧,不由得心中大喜,连忙说道:“有何良计,快快献来。”原来,说话者并非旁人,乃军师山本勘助,他献策:“主公可娶赖重之女诹访御料人(御料人:又称御寮人,对有地位人家儿女的尊称。诹访御料人,诹访赖重之女,在很多影视剧中被称为由布姬)公主为侧室,公主所生之子,日后可继承诹访家业。”晴信闻之大喜,从其言。

  在诹访遗领的分配上,晴信坚持宫川以东属武田氏,以西划分给高远氏。九月,高远赖继因不满遗领划分及未得神社大祝一职,率军攻入诹访上社。晴信大怒,以诹访氏遗子、外甥、时年两岁的寅王丸为总领,打着诹访氏正统的旗号,出兵诹访。九月廿五,武田军于安国寺大破高远军,赖继残军越过仗突峠,逃回上伊那,整个诹访郡全部被武田氏控制。上原城由于扼住高远、伊那、盐*、佐久、甲斐等郡要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而成为武田氏攻略信浓的重要基地,由宿将坂垣信方驻守。晴信乘胜奇袭长洼城,活捉大井贞隆,逼降箕轮城城主藤泽赖亲,扫平诹访西方众。至此,晴信已控制了大半个信浓。

  此后,武田、高远两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天文十三年(1544)十月,武田军侵入上伊那,但很快撤兵。经过两年的休养,高远军恢复了实力,上伊那武士更以武勇而著称。实力充足的赖继于同年冬季出兵,再次越过仗突峠,很快攻到上原城下。信方笼城固守,守城武田军多达四千人,而且准备充分,仅有三千人的高远军无法攻克。次年四月,晴信才率六千大军来援,欲一战歼灭赖继麾下的上伊那武士。此时,高远军的士气和精力都极度低落,根本无法对抗人数、士气都远远胜出的武田军,便败退回高远城。晴信乘胜追击,至六月为止,武田军三次攻入伊那。在信繁的统率下,武田军攻克高远城,赖继逃至 福与城。六月十一,武田军攻落福与城,降而反复的藤泽赖亲和赖继一起投降。最后,妄图争夺家督之位的赖继在甲府自尽,惨淡地结束了一生。

第十二回  小豆坂织田扭乾坤 河越城氏康施夜袭
室町时代,“下克上”的事情时有发生,尾张守护斯波氏暗弱无能,而守护代织田氏却逐渐强大。慢慢地,织田氏分裂为岩仓织田氏伊势守家和清洲织田氏大和守家两个支流。原先把持斯波氏的清洲织田氏也开始分裂,进入三奉行(奉行:武家的职务名称,负责政务)专政的局面,织田信秀不过是三奉行之一、斯波氏的陪臣(陪臣:家臣的家臣)。然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信秀,却驱逐主家清州织田氏大和守家,雄霸尾张的下四郡。

  三河位于尾张、骏河两国之间,统治三河的西条吉良氏和东条吉良氏相互厮杀,两败俱伤。面对三河如此状况,尾张织田氏和骏河今川氏都跃跃欲试,想一口吞之而后快。然而,就在此时,一颗新星在三河诞生了。三河的松平氏,居城是西三河的安祥城,靠近尾张,自松平长亲以来不断扩展势力。长亲之孙松平清康在大永六年(1526)将居城迁到安祥城东部的冈崎城(今冈崎市)),随即展开了风风火火的三河统一战。享禄二年(1529),清康攻陷了今川氏历经数代、苦心经营的东三河桥头堡吉田城。东三河五十余家豪强见此情景,纷纷背离今川,转而投靠松平氏,由此奠定了松平氏在三河的霸主地位,清康也被家臣们赞美为“三十岁便可夺取天下”的奇才。

  三河的崛起犹如一个神话,令今川、织田两家始料不及。此时的清康雄心万丈,豪迈千里,在积极统一三河的同时,他于天文四年(1535),将战火烧到尾张境内的守山城。不幸的是,清康犹如一颗流星,灿烂的光芒虽划破天空,照耀四方,但一闪既过。守山城之战中,清康不幸被家臣 阿部弥七郎正丰 误杀,时年未满三十岁。松平军顿时陷入混乱,并从守山城撤围。信秀立刻起兵,追杀至冈崎城下,围城战进行了七个昼夜。失去了清康的松平氏如空壳一般,三河的大小豪强本来就是见风使舵,纷纷坐山观虎斗。经此一战,松平一门四散逃窜,清康霸业昙花一现,就此告终。

  松平氏家臣扶保着幼主松平广忠,面对信秀的强大攻势,一筹莫展。天文九年(1540),信秀攻下了松平氏的西三河重镇安祥城,以此作为进出西三河的前哨。事到如今,能救松平氏的只有骏河的义元了。无奈之下,松平氏老臣们只得向今川氏求救。虽然今川氏被清康从东三河赶走,但也不愿看到三河这块肥肉被织田氏吞并,况且又有拯救三河的大意名分,何乐而不为?于是,作为松平氏的援军,打着扶助三河幼主的旗号,今川军挺兵再次进入三河。

  天文十一年(1542)八月初十,以广忠为先阵,今川大军直指安祥城,今川、松平联军于生田原(位于今冈崎市)布阵。信秀则以其弟织田信康为先阵,自古渡城(今名古屋市)出发,进入安祥城增援。气势正盛的织田军并不打算死守城池,而是自安祥城出发,渡矢引川,向马头原方向东进。今川、松平联军则从生田原向西运动,两军相遇于小豆坂。长时间的攻防战,使得长驱而来的织田军气力逐渐不支,且战且退,向盗木方向转移。织田军早已体力耗尽,难以摆脱紧追不放的联军。织田后队慢慢被追上,眼看就要崩溃。就在这时,织田氏七名年轻武士:信秀之弟织田信光、侧近织田信房、下方贞清、中野一安、冈田重善,以及佐佐胜通、佐佐政次兄弟,挺枪跃出,担当殿后,力战今川军先阵。今川军见七将忽然返身杀回,且骁勇异常,便纷纷败退,士气为之一挫;织田军见敌兵胆寒,军心为之一振,纷纷停止奔逃,反攻追兵。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织田军一举击败追兵,迫使敌人全军崩溃。小豆坂合战,织田军凭借七武士之骁勇,扭转乾坤,反败为胜,重挫了今川军妄图吞并三河、西进尾张的意图,也重创了希望凭借今川氏势力企图恢复基业的松平氏。七武士被后人合称为“小豆坂七本枪”,从此留名后世。西三河各豪强又纷纷投靠织田氏,只剩下冈崎城孤悬于织田氏势力包围之中。信秀在小豆坂反败为胜,可谓世间罕有。无独有偶,三年后,另一场同样反败为胜的合战也将在关东的武藏野大平原上拉开序幕。

  河越城是关东管领上杉氏在该地区的主要据点,更是连接越后与镰仓的咽喉要地,位于整个武藏的中心地带、武藏野大平原的北部,西面和南面的平原一直向远方延伸,与东边荒川沿岸的低地相连。河越城有三层楼台,其十二道城门都直接与本丸相连,城外有护城河,西南背面的两片平地与横山城相连。从上杉持朝担任扇谷上杉氏家督以后,河越城的地位比上杉氏的本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永年间,对关东地区早已垂涎的北条氏纲向武藏野大平原进攻,攻至江户城。守将上杉朝兴败逃到河越城中,天文六年(1537)四月战死,临死前嘱咐儿子上杉朝定为其报仇,夺回江户城。朝定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与叔父上杉朝成两次率军攻打江户城未果。同年七月,他再与北条军会战于三木原,上杉军战败,朝成被俘。随后,双方在河越城再次交锋,朝定不敌,放弃河越,逃往松山城。氏纲攻占了河越后,领兵退回小田原城。

  北条氏的入侵打乱了关东地区的原有秩序,各豪强不愿看到关东被食客出身的北条一族霸占。原本互有仇怨的关东各大名、豪族纷纷结成同盟,对抗入侵者北条氏。该同盟的首领自然是关东管领:山内上杉氏的上杉宪政,参与同盟的还包括:扇谷上杉氏的上杉朝定、与北条氏有夙仇的今川义元,一直与上杉氏争夺关东霸权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也被拉入联盟,形成了“北条包围网”。尽管晴氏是氏纲的女婿,但因为害怕北条氏的扩张会影响古河公方的发展,而联盟力量又如此强大,晴氏还是加入了敌对北条氏的联盟。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北条氏该如何应对呢?更不幸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氏纲突然逝世,其子北条氏康继任家督,这无疑给反北条联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义元为了夺回被北条氏夺取的骏河东部才加入联盟,为了加强力量,他还向妻弟、甲斐的武田晴信要来援军,从骏河的下方庄进兵,与氏康对阵于骏河的今井郡狐桥。北方,在常陆(今茨城县的大部分,西南部除外,又称常州,境内有日本第二大湖霞浦)的鹿岛社进行祈祷后,上杉氏和古河公方联军八万余骑趁机攻入武藏,包围了氏康的妹婿北条纲成驻守的河越城,北条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

  北条纲成,原本是远江的土方城城主福岛正成之子,父亲在受义元所差攻打甲斐时被武田氏家臣、“鬼美浓”原虎胤讨杀,纲成在家臣保护下逃到小田原城,后出仕北条家。纲成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氏纲收其为养子,并将女儿许配于他,允许其使用北条姓氏。纲成的军旗是黄绢大旗,上书斗大的“八幡”二字,名曰“地黄八幡”,胜利后全军还要高喊八幡神的名字,以感谢神灵保佑。面对乌云般的八万大军,虽然手中仅有三千士兵,但纲成镇定自若,坚守笼城。河越城附近的河肥地区曾被久间川的大水淹没过,所以土地肥沃,作物繁茂,收获丰厚,因此城内军粮充足,相比远道而来的联军,粮食供给优越得多。天文十四年(1545)十月直至翌年四月,全城将士斗志昂扬,联军久攻不下。

  氏康正陷入今川军的纠缠之中,无法回兵救援。这个时候,诹访地方的武田军与北信浓豪强村上义清陷入苦战。晴信为了调回对战北条的人马,对北条和今川两家进行调停。进退维谷的氏康正好借此机会与义元议和,晴信致书氏康道:“放弃骏河而解河越之围,得之甚多,可使今川退兵也。”氏康见到有人出面斡旋,心底暗自高兴。看到北条与武田和睦,而一心上洛的义元在得到北条氏归还的富士川以东的骏河领地后,便撤兵归国。为防止义元不守信用、反戈相击,氏康不得不仍然在骏河中部的长洼驻兵,待今川军果然撤退后,才亲率仅有的八千士兵赶往北部救援河越城。

  此时的河越城已被围得水泄不通,足利军围困城东,太田资正攻打城北,城西、城南则由两家上杉氏主力配合。见北条援军迟迟不到,联军便不再攻城,而企图等待河越城兵粮断绝,于是招*、商人前来军营,一方面解除士兵疲劳,同时又可打击城中守军士气。如此一来,联军营中如同集市一般热闹,兵士军帐则更像窑子、教坊,搂着两三个*进进出出的士兵不在少数。八千北条援军仅是敌军的十分之一,既无法直接救援河越城,又无法与联军硬拼。氏康首先派使者向妹夫晴氏提出议和请求,同时以“河越开城投降,但不得杀戮守城将士”为条件向上杉宪政请和。见到氏康主动示弱,宪政和晴氏哈哈大笑:“氏康小儿与寡人为敌,岂非以卵击石乎?”不费一兵一卒,便可重新夺回河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