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外祖母。辰玉知道了。”说着他就又向贾母施了一礼,然后又从怀中拿出礼单道:“外祖母,这是家母为您准备的礼单,请您过目。”
贾母此时心中还是忐忑不安,看着辰玉拿出的礼单向身边的鸳鸯点了点头,鸳鸯会意,走上前拿了礼单,双手托着递与了贾母,贾母打开礼单一看,那礼单上有百年的人参五支,蜀锦、宋锦、云锦各十匹,苏州各种特色的干货、以及金陵的雨花茶,还有一些精美的玉器摆件一一在列,看得出备礼的人很用心,想来是自己的女儿所为,贾母看了心中却是无比的高兴,因为它不仅显示出了自己没有白疼贾敏,更是说明了林如海没有计较那件事,她不由的就松了一口气,脸色也变的好了,她将礼单递给鸳鸯让她收了起来,然后才对辰玉说道:“真是辛苦你母亲了,你父亲大病初愈,她那么忙累,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婆子。”
贾母说完后朝着辰玉挥了挥手道:“既然是你父亲的交代,外祖母也就不强留你了,你回去要好好的读书,光耀你林家的门楣,莫要让你母亲和我失望,好了你去吧,外祖母人老了,坐这么一会子的也累了,你回吧!”
“那辰玉就告辞了。”辰玉看着贾母下了逐客令,起身向贾母施了一礼,转身走出了贾母的房间。
林安正在贾母房外等着辰玉,见他出来,林安很高兴,他几步的就窜到辰玉的面前高兴的大声喊道:“大爷你可终于出来了!”说完他就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又偷偷的看了看两边,没人,这才小小声的对辰玉说道:“大爷,林安等你等的好辛苦啊!”然后孩子气的撅撅嘴道:“大爷,你都不知道,这贾府的下人个个的都好无礼,看着林安人小还是你带来的,都不和林安玩,还说咱们府的坏话,少爷咱们以后再也不来这了,林安讨厌这里,咱们赶紧回自己家吧!”
辰玉看着林安,很是无奈的笑了笑,他又怎么会喜欢来这里呢,跟贾府人说话比自己乡试时考了一场试还累啊!他摸了摸林安的头然后笑骂道:“好了好了,咱们这不是就回去了吗?你若是不喜欢,我下次不带你就是了,走吧!”
“不,大爷,主母交代了要林安好好的看着大爷,林安才不要大爷一个人来这里受欺负呢!”两人说着话渐行渐远的走出了荣国府。
☆、初科举四人皇宫议事,苦读书辰玉考场入试
皇宫;御书房
“魏爱卿、云爱卿、古侍郎;此次是朕登位以来第一次登科取士;朕希望你们给朕的仕子都是有才有能之士,你们不会让朕失望吧?”水臻端坐在上首;目光如炬的看着下边的三人;自古以来科举舞弊者众多;水臻可不希望自己第一次开科就发生什么丑闻,所以对这几个人的敲打那是必须的。
“臣甚为惶恐;还请皇上放心,臣受皇上厚爱;得以主持今年会试,又岂敢辜负万岁圣恩;此次会试取士我等定然不敢有丝毫懈怠。”说话的是大熙朝的一品大学士云梦洁,他是四川乐山人,字成宣,少既有才名,与柳愈一般也是名惯大熙朝的学者,且他侍奉父母至孝,十八岁正逢大考曾云:“父母在不远游,吾家父母高堂俱在,不忍远离,顾不愿求取功名。”因而直至中年,父母相互亡故,守完孝之后,才出山应试,而他在乡向父母尽孝之时也不忘勤读向学,阅书多至三十万卷,真真的可谓是学富五车,腹中锦绣,堪为世间读书人之表率。
云成宣旁边坐的两位,一位就是吏部尚书魏尚书,而另一个则是刑部的侍郎古玉田。吏部尚书不用介绍了,在大熙朝它就相当于宰相,掌管着所有大熙朝三品以下官吏的升职任免。
至于古玉田是这三人之中权利最小,官位最低的一人,但是他的分量却是极重的,因为此人在外就代表着水臻,古玉田也是考中的进士但是成绩只算是中上等,与其同科的学子们相比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但是人家不妨碍人家的运气好呀,这古玉田一考中了进士就投靠了还是皇子的水臻,那时水臻手中却是无人无兵,这个人是第一个投向他的,古田玉这个人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胜在他为人忠厚,且善于刑名,最是熟悉大熙朝的律法,靠着此能却是为水臻铲除了不少的贪官污吏,水臻也甚是爱他的忠厚,因为这样的人你是最不需要去提防。
只见古玉田扑通一下的就跪在了地上大声的叫道:“皇上臣一定会用心监督每位科考臣工,定不会让皇上烦心。”这人说话就是直,开场直接的就说他要防备,监督所有有关此次科考的官员,却是忘了自己身边这两位也是这次科考的主考官兼主席的阅卷官,难道他也要派人监督着?真真的得罪了人而不知啊!
“臣一定尽力为皇上取得贤才栋梁。”在看看老魏尚书,他是在官场上呆的惯了的,而且也主持过几次科考,怎会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呢,成功了很好可以获得举子门的尊敬还有许多的门生,失败了那就等着被那些书生给骂吧,这不仅仅是名誉要被毁,甚至那仕途也等于做到头了,向他这般年龄说不得明年就得致仕了,门生他早就够多了,又何苦要担如此重任呢!不过在其位,谋其政吧。
水臻看着下方几人的表情,就知道这几人想着什么,登基三年要说水臻做的最多的就是研究自己朝堂上臣工的个性、心思,因为你只有掌握了他们的心思,对于他一言一行都熟悉无比,这才能让他们好好的为自己所用,更不要说朝堂上还有一部分忠顺的党羽,和忠于自己父皇的老臣,这两股势力加起来绝对的可以震撼朝堂,要不是有魏老尚书,自己潜邸的人根本就不够用。
要说为君者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当然是知人善任了,而这次水臻对于这次科考重视无比,而以这三人的身份和名望也足以压制那些蠢蠢欲动之人,因为动了魏老尚书那么他的门生故吏是绝对不会饶了他,而动了云成宣那么更好,天下的读书人会用唾沫星子淹死你的,至于三人之中的古田玉他是最放心的,因为古田玉行事最最的谨慎小心,熟读大熙朝刑法的他,是最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的,想来今年的科考定是不会生出什么岔子的。
想了想水臻心中大定,放下一颗石头的他难得的笑道:“如此甚好。”说着又看了看外边的天色申时已至,该是用晚膳的时间遂就留了这三人在宫中用膳。
皇宫中水臻与大臣商议好了科举事宜,再说说辰玉这边,林辰玉回到家中就开始关门苦读,时间也过的飞快,眨眼间就到了春闱。
林辰玉带着林安,穿着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将准备好的笔墨用具,一应的物什放上了车后乘车来到考场,考场上那些个举子正排着队一一的被搜检,辰玉看了看前面人真的是好多。
他排队排了好大一会终于的快要轮到他进场,低头看了看帮自己提东西的林安嘱咐道:“林安待会我进去之后你就回吧。”
林安听了高声的应喝道:“是,大爷,林安一定会好好的听你的话的,大爷你一定要考的好好的啊。”
林辰玉摸了摸林安的头,后接过林安手中的物什道:“你啊,顾着自己别给大爷我惹祸,大爷就能考好了。”说的林安直往后缩。
科举就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此次恩科又是水臻继位以来的第一场科举,因而他不仅是告诫了主考官,更是派了跟多的禁军,搜查的更为严格,且那些被搜出有夹带的人受到的处罚也更是严厉——夺其功名且终身不得再入考场,所以这次的春闱要比往年更加的严格,辰玉好容易找到了自己所在的号舍,考试一共分为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第二场考的是策论,第三场考的则是史论。
会试与乡试相同都是九天,而这号房里白日还好说三月春光正好,可是到了夜里就开始冷了起来,辰玉还算好的他带了毡毯,可就是如此等辰玉考完出来后,人也是混混沌沌的,疲累非常,好在林安一早就守在贡院的门口等着接他,见了他出来就立马的跑了过来,扶着他将他扶到马车之上,辰玉也没多说直接的躺倒车上就睡。
等到辰玉醒后就已经是第二日午时了,他醒来时林安不在,估计这小孩又跑出去玩了,他自己屋子里也是一个人也没有,想来是那些丫头怕惊醒了他吧。
辰玉踢啦着鞋缓步走到桌旁缓缓的倒了杯茶,这茶还是温热的,想来是刚换没有多久,辰玉心中感觉暖暖的,这些小丫头真真的是心细,自己昨日考完试倒头睡了这么久,刚刚醒来口中确实干渴,而且腹中也是空空的,辰玉端起茶,不急不缓的优雅的喝着,虽说他现在是极渴的,但是他在林府多年林如海对他的教养早已深入骨髓形成了习惯。
喝过茶辰玉就叫来了小丫头,穿衣梳洗、用过膳之后就去了自己的书房看书,此次会试比起往年要难上几分,但是辰玉自三岁起就用功读书,且又是成年人的思维记忆、思考都不是同龄人可比,而且他还有当时大儒柳愈柳子越这个名师的指导,因而和这些古代的士子比起来却是分毫不差,甚至更强些,所以此次会试他却是不担心自己会落地的,因而就开始用功读书,为下一个月的殿试开始做准备了。
☆、临放榜忠顺夜施毒计,示才能九王爷暗入考场
会试结束后一共有着十天的阅卷时间;然而加上弥封、誊录等阅卷的时间更是少上许多。 内帘里一片忙碌;只见所有的阅卷人员包括主考官全都在埋头阅卷。
魏老尚书一手拿笔;一手拿起自己案上最后的一份卷子,放在了桌案的右方;那卷上赫赫然的写着两个大字:“不中”。
魏尚书右边的卷子已经堆得很高;右边堪堪是左边的两倍之高;看着大约有两百多份。再看看另外两位主考官案上得“中”的卷子同样的不多,尤其是古玉田因他他为人忠厚;生性严谨,因而最是看不过那些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的文章;所以能得他青睐的卷子更是少中之少,看他案上左方所放卷子;那厚薄的层度大概还没有一百。
大熙朝一共有十八个省,每省来京赶考的举子平均下来都有两百多个,当然如云南、贵州等地因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且文人较少,因而乡试定额只是刚过一百甚至更少,而如辰玉所在的苏州省,文人名士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文采高者甚重,且经济繁茂然,民生安定,因此乡试定额却是有两三百之多。
科举每三年一行,每次科举最终考中的人却是只有那了了的几百之人,说以说每年落地的举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因而新晋的举人在加上落地的举子齐集京都,一同参加会试,这人数不可谓不多,所以真真的是累坏了所有的阅卷人员。
然而这科举也是大浪淘沙,在百份卷子中能到同考官手中的荐卷大约只有五六十份,而真正的到主考官面前的卷子就更少了,大概只有三十多份而已。
阅卷已经接近尾声,今日是阅卷的最后一日,现在只剩下了了的几个同考官还在阅卷。魏老尚书又接过几分卷子一一认真批完,之后就将其分放两边,又等了一会见所有的阅卷官都已停笔。
“魏尚书,这是我手中通过的卷子,一共有一百三十二份,绩优者五人。”说话的是云成宣。
另一边站着的古玉田见云成宣将卷子交予了魏尚书也赶忙道:“这是我的卷子,一共九十七份,绩优者两份。”三位主考官中魏老尚书资历最深,朝堂威望也最大,因此三人之中以魏尚书为主。
魏老尚书将手中试卷收拢好后,开始进行排名,此次考得贡士者一共有三百八十人,
这三百多的人成为大熙朝的官员那绝对是铁板钉丁的事,但是其将来如何却还是要看他们的名次。
几人好容易将考生名次排好,魏老尚书将这三百多份的卷子整理好后,又将那些落地的卷子一一整理。
所有事物整理完毕之后魏尚书站在他的案前道:“众位这几日都辛苦了,如今我等终是不负圣恩,将卷子批阅完毕,就请列位先回自己房中歇息,等明日揭过榜,我一定为尔等请功。”这些阅卷的副考官大多都是有实缺的京官,自然是知道阅卷规矩的——不到最终揭榜不可离开贡院,而且会试结束没有发生任何舞弊之事已经是万幸,所以这些人也个个的如释重负,高兴的像魏老尚书三人辞行。
副考官走完后,魏老尚书就和古玉田、云成宣三人将试卷一一的放入柜中,然后落锁,所有的事物都整理完毕了,这三人这才走出内帘,此时天色也已经全黑。
“魏大人、云大人、古大人。”内帘的帘外有十几个禁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