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属哪座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属哪座城?-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空巢时代的不老传奇(1)
“当想要找个地方居住时,”《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10月这样写道,“现在退休的人们总想找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虽然天气情况和空闲时间仍然是很重要的因素,退休者还是觉得“不管是小城镇还是大城市中可以步行的街区,只要能很快结交到朋友,认识不同的人就好”。不论是多功能的开发区,还是小城镇,抑或是城市中心,只要能够延续往日工作的热情,有份第二职业,或者有一个新培养的运动或爱好,离子孙们近一些,他们就愿意住下来。空巢者和退休者现在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没有全职工作和全职家长的束缚,他们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选择居住地。
  在长期抚养孩子照看家室之后,这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开始卖掉大房子,向往城市地区熙熙攘攘的生活。“我们不想再做房屋的奴隶了”。这是我以前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邻居告诉我的。很多空巢者也开始喜欢年轻职业人和同性恋聚集的地方。原因很简单:没有孩子。而且他们都喜欢彼此之间的亲切感和城市的便利设施。
  很大一部分空巢者重新过上了单身生活,他们能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结识朋友和其他独身群体,从而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中年城市部落。
  根据《华盛顿邮报》2007年5月的报道,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罗斯尼—鲍尔斯顿走廊(RosslynBallston Corridor),已经吸引了上千名中年人前去。雷?特南霍兹(Ray Tenenholtz)与妻子分开35年后搬到了阿灵顿,在这里碰到了和他一样63岁的新同伴金?斯莱德(Kim Slade)。“像我们这样的人,离婚或者寡居,孩子也都长大了,我们也需要社交生活,需要交朋友”。特南霍兹告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
  单身年轻人和空巢者住在一起也会发生冲突,《华尔街日报》2007年5月就刊登了一则这样的特别报道,恰当地起名为《当空巢遭遇兽穴》(Animal House meets Empty Nest)。报道跟踪记录了全国分户出售的公寓的增长趋势,最初由二三十岁的人提出,吸引的是年龄较大的买主。
  这个报道也描写了两个群体直接的紧张关系。朱莉?拉米尔(Julie Lammel)是一位50岁出头的语言病理学家,她向记者描述了她在纳什维尔“兽穴”一样的住所以及惨不忍睹的景象。“有一次我上去一看,20多岁的那些人把整个屋子都霸占了,”她告诉《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想,好吧,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这只是紧张关系的一个方面:年轻的“原住民”对这群老年人的笨拙和农民般的作息时间愤愤不已,而老年人对地产价格的影响又打击着这帮年轻的地主们。
  大学城也是空巢者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能提供优质的健康护理,完备的生活设施,而且多样化又充满知识刺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空巢时代的不老传奇(2)
当然,不是所有空巢者都喜欢四处走动。很多人也喜欢不那么复杂的、田园诗一般的生活。结束了30年的传媒生涯之后,唐娜(Donna)和丈夫吉恩(Gene)从卡拉马祖(Kalamazoo)搬到了密歇根西南部的乡下。为了寻找自然而且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他们买了30亩地,自己种有机蔬菜,自己养鸡。吉恩是个业余铁匠,这可是他打造自己农场的好机会。而对唐娜来说,可以有机会用自己种的植物造纸,创作艺术品,开办自己的工作室——白橡树工作室(White Oak Studio & Gallery)。搬到这里还让夫妇俩有机会接近蓝色海岸艺术家(Blue Cost Artists)——一些工匠和手艺人联合起来,集中优势资源,向夏季旅游者、度假者以及二房东们销售他们的作品。
  对大多数空巢者和退休者来说,他们选择居住地的关键在于离儿孙们近一些,他们所做的很多事情也都与此相关。当孩子们离校回家的时候,或者父母生病时,越来越多的父母,会竭尽全力跟着自己的孩子。很多情况下,父母会在经济等各方面资助年轻的家庭。有时候,“婴儿潮”一代的父母也会愿意在活力四射的大城市,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喜悦和激动,虽然这可能会让他们的孩子觉得很矛盾!
  或者考虑一下一起搬家如何?汤姆?胡格(Tom Hoog)及其家人就是这么做的。当胡格从纽约的希尔诺顿(Hill & Knowlton)公司CEO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他和妻子就在考虑要搬到什么地方去。他们与三个孩子开了个家庭会议,讨论这件事情。一个儿子住在科罗拉多——这个家最初形成的地方;另一个儿子住在弗吉尼亚;唯一的女儿住在得克萨斯。
  讨论时,胡格说,显而易见“很有必要把这个家庭在一个地方重新结合起来”。他们最终选择的地方在丹佛州外的落基山脉(Rocky Mountains)附近,离他们以前住的地方不太远。于是他们在离老房子6个街区的地方组建了一个新家。儿子迈克尔(Michael)在那儿建了新家;女儿米歇尔(Michele)及其家人从得克萨斯搬了过去;另一个儿子马克(Mark)也紧随其后。孙子们都年纪相仿,胡格补充道:“他们都在一个小团队里玩儿,女孩子们也去同一个舞蹈中心,彼此关系非常好。”
  不管“婴儿潮”一代人做什么,社会都会侧耳倾听并紧跟潮流。不管他们走到哪儿,都会出现新的社区,房价都会飞涨。这一代人经历的两次大迁移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这迅速哄抬了房地产价格。当这一代人聚集在一起,讨价还价的市场不复存在,社区内的小商贩被来自亚洲的连锁餐厅所取代,五金商店让位于高端商业中心。那些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觉得被外来文化侵袭,即使有些人卖掉房子赚了一大笔钱。
  诚然,“婴儿潮”一代人倡导的“回归城市”运动改变了城市的生气和活力,使后代们几乎不可能在城市里买房,把他们赶到了城市的边缘甚至郊区。有时候,如果我刚好问到这儿,我的学生和研究团队里的年轻人就会告诉我,他们对“婴儿潮”一代的所作所为非常怨恨,不仅仅是强加在他们头上的“音乐”(their music),还有占据整个城市哄抬房价的行径。
  我们真的是在城市里种下了世代纷争的种子吗?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