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掳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幸掉进了墨水瓶里——在UTA艰苦的学习(1)
“掉进了墨水瓶里”的意思,就是一片黑暗、苦海无边。
在UTA,经历了梦魇般艰苦的学习。这实际上是自找的,开始我的留学带有一点“游学”的意思,但是由于比较贪心,主动争着上套。
我们在UTA的联系老师,有点相当于中国大学里的辅导员,叫CHRISTINA(克瑞斯蒂娜),华裔马来西亚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克娜(简称)说:“你们的学习是可以拿硕士学位的,只要修满了学分”。
拿一个美国的硕士学位,对我们这种有点虚荣心的人来说,该有多大的诱惑力,也就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条件,不顾一切地就顶上了。
其实,后来还有一个可以松松套的机会也放过了。当时,同在UTA的还有个中国国家部委办的班,四十几个中国人一个班,一年时间内,每20多天上一门课,12门课拿下,就功德圆满了。而且在那个班里,外籍老师是弱势,经常争论起问题时,英文不够用了就直接上中文,同学们是明白了,老师糊涂了。
我当时想,如果到了美国,再进个中国人扎堆的班,那还费这个劲大老远地来美国干吗?别人是组织安排,没有办法,我可以选择啊。
没想到“贪心”加“贪新”,结果就掉进了“墨水瓶”里。
虽然后来经历了炼狱般的学习,我仍然庆幸当初的选择。有挑战,就一定会有惊喜。
我上的学科要取得学位,就必须完整地学习12门课,总学分要达到或超过36分。综合考试结果分A、B、C、D 4级,一门达到B(80分及以上),得3分;得到A(90分及以上),算得4分;C算2分,D就算白学了;一门的A可以弥补另一门的C,但也仅限补两门C,也就是说如果12门课中有3个C,其余都得A,也不能算通过。
如果你有能力,申请写一篇有价值的论文,而且能通过答辩的话,可以少上2门课,但我很少听说有人是这么做的,可见论文更难。
到UTA后的第18天,我们开始了SUMMER(夏季)学期。夏季学期的学习2个月上两门课,都是管理学方面的理论课,两门课的教授是一人,BECK先生。BECK讲着很纯正的美式英语,实际上德克萨斯州的地方语言是很重的,有点类似我们南北方言的差别。
BECK是个很绅士的教授,知道我们的差距。但是,一个班中有20~30个学生,没有哪个教授会为了迁就两个水平低的中国人,而把整个授课水平降低、节奏放慢的。
我们完全被拖着走。记得第一次上完课后,我和茂林的感受是一致的——傻了,彻底掉进了“墨水瓶”里,一片黑暗,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教授在讲什么,不知道讲到了哪里,不知道课后作业是什么。
上了一个月,开始进行期中考试。那时电子词典是我们片刻不能离开的拐杖,不然我们可能连考试题都看不懂,因此我们向克娜提出考试时可以用词典,没有想到这事还折腾得挺大。在UTA就是教授治学,教授就是主宰。
克娜做不了主,找到了商学院院长DEAN,DEAN专门给BECK发了个E…mail说明情况,“希望能给予宽容”。
BECK给DEAN回了邮件:有条件地同意,同时“强调并要求DEAN保证:两个中国学生的词典只用于生词的解读,而不会用于其他的方面,以确保对其他同学的公平”。
这一串邮件,克娜转给了我们,至今我依然保留着。这件事至少告诉了我3个方面的信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幸掉进了墨水瓶里——在UTA艰苦的学习(2)
一是,DEAN尽管是院长,但仍不能对院里教授教学上的事情指手划脚,决定权在教授。正如前面所说的“Professor Managed UTA”。
二是,“公平”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从此开了先河,以后的考试我们都可以使用词典了。
期中考试,我的两门课成绩分别是53/100和57/100,都没有达标,我觉得这已是BECK先生网开一面了。
考试后,BECK约谈我们一次。BECK明确表示,我们差距很大,估计他也知道我们一时半会儿的赶不上,于是提出一个办法让我们做决定,就是比别的同学做更多的家庭作业。正常情况下,每门课有3次比较正规的家庭作业(HOMEWORK),BECK要求我们做到5~6次,他说这样是为了:公平。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天天查着词典翻教科书。在国内我的词典一般是1~2年换一次电池,那学期2个月没有过完电池就没有电了。
后来,这2门课我们都过了,尽管知道其中一定是有一些别的因素,但也是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美国人对“公平”的认识和追求。
我们的学习,即便到了最后,上课时也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一是学习特别努力,课后的时间全搭在了读书上。二是阅读能力比较强,听不懂,能看懂;特别是工作经历长、工作经验多,一涉及具体案例,我们总是有独到的地方,没有对与错的区别,而在于见解是否有新意和抓人的地方。
说到刻苦,有一学期总结会上,我竟然意外地获奖了——“最佳参与奖”(Perfect Attendance)。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国内好像没有类似的奖,又不同于“最刻苦奖”,似乎应该叫“最投入奖”。
我理解“最刻苦奖”,一般指那些努力刻苦后卓有成效的人,而我属于那种敢下工夫、舍得下苦力,但成效与付出不成比例的人,比较笨。
人人都需要激励,美国的学校中也有评比和表彰,与国内差不多。
那次学期总结会上,我就是参加一下,想混一顿自助餐而已,省得回宿舍还要自己做饭。宣读表彰名单时,我就没有在意,直到喊了第三次,我才明白是在叫自己。接过奖我就纳闷,怎么会是我得奖?会后见到老师,还一个劲儿地感谢老师,以为是她推荐的,后来知道感谢错了。
那一学期,感到语言差距太大,每天下午下课是4点多钟,正常情况是回公寓休息、吃饭,晚上7点30分再上晚课。我就把吃饭时间泡在了阅览室里读电脑英语,直到快7点30分,买一个点心或水果垫底,接着上课,一个学期天天如此。
在阅览室,我们上公共电脑是要用学生卡(IC卡)进入的,而且电脑会记录整个过程,那一学期,电脑记录我用的时间最长,所以我获得了“最佳参与”奖。
同学们笑我,说这应该是“最笨人才奖”。
德州的夏天,漫长而炎热,有点像深圳,但比深圳干燥一些。那时,每天早晨6点钟我会准时坐在院子里树下读书,像个待考的中学生。那个时间也正是警察巡逻车经过的时间,我准时,警察也准时,日子久了,警察都熟了,每天主动地打个招呼,算是一天学习的开始。
我们有一门课是“商业环境法”,法律课是最难学的。我们的老师据说是德州有名的律师,犹太人,每次上课都是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他上课经常迟到,好像天天忙得不行,一讲起课来就像是在法庭上辩论,两眼看着前上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幸掉进了墨水瓶里——在UTA艰苦的学习(3)
若是有同学提问,他先盯着提问人看一眼,然后昂首向前,引经据典,你想不明白都不行。他上课严格而要求特高,一门课先后有两个同学中途就知难而退了,这在别的课中是不多见的。因为在UTA,无论每一门课、每一个班也就是20余名同学。
英美法系特别讲求案例,课内、课外必须阅读大量案例,每次课后老师都会布置上百页的案例阅读作业,我们基本上是读不完的。一上课,两本法律书(国法、州法)、两部案例书跳着讲,我们翻书都跟不上趟。
这门课的考试分两部分,写一篇案例分析,占60%的成绩,还要进行卷面考试,占40%。案例分析要求至少28页纸,用英文写长篇案例,还要引经据典,套用适合的法律条规进行分析说理,这对我来说差不多难比登天,我便耍了个滑头。
那一段时间,正好赶上中国的联想欲收购美国的IBM,在美国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众所周知,并购最后以流产告终。
这个案例,属于典型的“商业环境”问题,美国政府明显实施了法外干预,连我们的美国法律老师都这么认为。
当时,中国国内学术、法律界认识颇多,议论纷纷,我就上网找了许多观点,主要是抨击美国政府的,东拼西凑地写了25页,观点新颖而犀利,但是中文稿。然后找到老赵,请他帮忙翻译成英文。这事儿可给老赵添了不少麻烦,他整整忙活了一周,翻译成英文要长一点,成了31页,超额完成,而且言之有物。
这篇论文我得了986分,好像是全班最高分。本来这门课我应该可以得A的,因为我已经有两个C了,结果卷面考试不行,仍然是B,郁闷了许久,白辛苦老赵了。
在美国学习的经济负担中,除了学费以外,书本费绝对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课本非常之贵,出乎我们的预料。之所以这样做,据说一是为了尊重版权,二是教科书的销量本身就很少。
一门课一般是1本课本,1~2册作业,课本价格几乎没有低于120美元的,一门课书本费都会超过150美元,若是碰上法律课,课本多,费用就更高。
开始没有经验,都到学校的BOOK STORE(书店)去买书,其实那儿最“黑”。
还有一条路就是买二手书,在学校书店里也有卖,一般是新书的80%。或者看小广告买上届同学的二手书,会便宜些,有时60%就行。还有就是在网上买所谓的国际版的书(INTERNATIONAL EIDET);更便宜,只有正版书的1/3,实际上是走了个法律的边缘。
更有绝的,整本书复印。我们在UTA上学的第1、2学期,凭学生证在图书馆是可以无限量地复印材料的,于是乎,就有同学为了省书本费,整本地复印课本,我看到有印度学生是这样做的。
复印课本是省钱了,但一般是君子不为,一是很麻烦,一本1寸厚的书,复印出来有3寸厚,复印后再装订并不容易。而且,如果上课你要是掏出一本复印书来,没有人认为你是节约,反而会认为你不尊重作者的版权,有投机取巧之嫌,是比较没有面子的。
后来,UTA就有了规定,一个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复印1000张纸的材料,电脑计数,基本上杜绝了这种情况。
二手书买、卖都要及时,美国普通教科书的升版两三年一次,内容好像没有多少改变就升版一次,我都觉得这是美国教授的生财之道,难怪有人说,美国教授凭着一本教科书能吃一辈子。我上过一门课,10年升了8版,你说这不是坑人吗!
我也卖过两本用过的教科书,一本买来时就是二手书,85美元买、60美元卖;一本国际版,45美元买、25美元卖,多少是点收入,聊补“无米之炊”,不然带回来行李还会超重。
后来,我终于拿到了学位证书(附后),并且参加了毕业典礼,这在美国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按惯例,UTA每年分别在5月、12月有两次学位授予仪式,而从完成学业到授予学位是有相当一段时间的,一般是半年,所以我是回国后再次回到UTA接受学位的。进入美国海关时,一向凶神恶煞般的官员,看到UTA发给我的邀请函,也向我诚挚地表达了祝贺的意思。
12门课中,我有两门得了C,不得不撑劲拿了两个A去弥补,一直走在边线上,为此头发又白了N根。
证书藏入了箱底,记忆留在了心底。
遗憾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校方不在证书上贴上本人的大头照,好像证据不足似的。
我的学位证书
翻译: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
兹证明
张松林
已完成规定学习课程并因此授予EMBA学位
以上毕业证书所证明的事实与授予的权利是评议委员会基于所授权大学的推荐
2006年12月16日授予德克萨斯州阿灵顿
下面分别是研究院院长、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体系主任、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校长、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体系评议委员会主席四人的签名。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形形色色,我的同学(1)
其实,前几节已经好几处写到了我的同学。
同学,首先要说的是我的Roommate(室友)——茂林。我们是同一个系统出去的,一同签证、一同出国、一同回国,同住一个Apartment(公寓),同用一台车,同吃一锅饭,大部分课程也是一样的。
学习水平也差不多,开始我俩还能半斤八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