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汶川记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将自己食物贡献到班上统一分配,这些食物包括半个面包、一袋饼干、一袋豆腐干、几粒花生……
  2008年5月18日
  陈远涛是淘气到没办法的那种小男生。
  我们的26个孩子挤在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帐篷里睡觉,我找了个椅子坐在帐篷门口打起盹儿。凌晨3点多,被冷醒了(实际上根本没睡着),下雨了。帐篷有好几处漏雨。其他同学都睡得很香。有个小小的身影悄悄爬起来,冒着雨,在黑夜里和我们一起将油布盖在帐篷上。风很大了,一盖上,油纸就被风吹走了。他很机灵,跑到远处去找了几个砖块和木板压在上面,11岁的孩子,就那样在黑夜里来回穿梭。陆续又有几个同学醒了,加入了他的行列。但风太大了,过不了一小时,油布又被吹翻,(大家)又起来搭油布,找砖头,找木板。每次都能看见那个小小的“淘气”的身影。
  5月的夜晚,很冷。但我们在一起……
  

人性的光芒(1)
余露 伍邦琴 付卫东 姚文忠
  四川,因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在多数四川人潜意识里,灾难与天府向来遥不可及。然而,一切都改变了!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地魔发淫威,天府成地狱,钢筋水泥吞噬了无数同胞生命……
  点燃生命之光
  5月12日,汶川县城正午的阳光格外灿烂。窗外,各色鲜花尽情绽放。街上,车水马龙,忙于生计的人们来回奔波……忙碌与和谐构成了这座深居大山、欣欣向荣小县城的主旋律。谁也不会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悄悄地潜入这座和谐美好的县城。威州中学一如既往地敲响上课预备铃,各教学班任课教师也一如既往地向教学楼走去。突然,伴随着核爆炸般的巨响,教学楼上下颠簸,坚实的水泥地面顿时如同一石激起的层层波浪剧烈震动。房前屋后,砖头、玻璃碎片、水泥块大雨滂沱般地砸向惊恐万状的师生。在场的任课老师立即配合值日教师,指挥慌乱中不知所措的学生紧凑而有序地下楼并奔向操场。
  地震持续的几十秒内,大地痉挛,地雷阵阵,粉尘漫天,遮天蔽日,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粉尘侵入鼻腔口腔,混成泥浆,仿佛世界末日降临。半分钟后,浓烟散去,灰白色的雾霭中,仅仅留下一片神秘、恐怖的战场: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住宿楼楼体倾斜,墙体被挤酥,几千名师生头上、脸上、衣服上都凝上了一层厚重的灰色粉尘。
  学校被毁!家园被毁!梦想被毁!汶川县城犹如大力士赫拉克利特复活而奋力搏斗后留下的战场,留下绯红的血色和浓密的悲哀。
  学校的操场内挤满了学生、老师、家属和避难的市民。整个操场乱作一锅稀粥。这时的威州中学立即启动了“威州中学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各中层干部第一时间赶到操场——
  德育处主任张戈斜扣衬衣扣子,通过哨声指挥、安定学生。
  副校长龙绍明戴着一副女式学生近视眼镜,手握半导体话筒,嘶哑着喉咙高呼:“各班同学,按升旗仪式队形站好!”
  工会副主席曾茂蓉反穿着衣服,分不清正反面和前后领口,一直把守在操场出口疏散学生。
  校长周秀华满脸尘土、满口泥沙,脚踩一双破旧棉拖鞋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地震时的他们如此狼狈,但由于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领导班子指挥得当,威州中学创造了全校3000多名师生及家属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因岷江上游被堵,汶川岷江河道断流,威州中学毗邻岷江,洪水随时可能到来。为确保师生安全,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全校教师带领学生向姜维城山开进。等到最后一名学生上山后,龙绍明副校长却没有上山。他拉着爱人刘军老师的手,两夫妇红着双眼、泪流满面,不顾身前身后砸下的砖头,迎着尚未散尽的粉尘向着女儿就读的威州小学一路呼喊飞奔……
  是啊!灾难来临,首先考虑学生。先保护学生后抢救家人的老师又何止他们夫妇?危难时刻,为人父母、子女、妻子、丈夫、老师乃至干部的多重身份,令他们往往难作选择——一头连着亲情,一头肩负着对学生的安全职责,选择哪一头都可能留下一生的愧疚!这就是威州中学的领导!这就是威州中学的老师!
  待到岷江河险情排除后,全校师生撤回学校。午后的骄阳早已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石灰、黄土、烟尘以及地震袭击时所产生的死亡物质混合成的灰色的浓雾,笼罩着汶川这座生命孤岛。地震时核爆炸似的巨响已经消失,脚下的大地时不时地喘息震动,刺激着威中师生脆弱的神经。天地间扯出千万条雨帘,犹如断掉的链条无情地鞭打着惊魂未定的他们。更令人担忧的是:天降暴雨,地震汶川县城通信中断、供电中断,威中紧挨岷江,若洪水袭来,学生能否找到逃生出口?教师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入倾斜的办公综合楼取出发电机,自行发电点亮了出口道路旁的路灯。

人性的光芒(2)
那是整个黑暗的汶川县城内独一无二的路灯光。一片死寂中,这灯光为威中师生照亮了逃生的方向,给了尚在颤栗的学生多少安慰、多少希望!面对如此大的灾难,威州中学的教职工用他们柔弱的双手点燃了照亮希望的生命之光!
  小草也坚韧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记载:烨烨震电,不令不宁;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描绘出了如此壮阔的地震景观。当灾难恣情肆虐时,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然而,面对灾难,威中教职工爆发的抗击灾难的意志力却是坚强的。为了让学生有个栖身之所,有的老师把油布、帐篷让给学生,自己却蜷缩在树下被暴雨、饥饿、寒冷折磨得瑟瑟发抖;为了让学生驱走暂时的饥饿,有的老师冒着余震的危险从家里取出仅有的几块泡菜萝卜;为了将瘟疫拒之门外,学校隔天分别召开行政会、应急小分队会,特别成立了清洁卫生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挖开了威中自留井,严格控制进校人员,密切关注学生饮食起居,随时与县疾控中心联系,修建填埋、再修建再填埋临时厕所……
  最终,威州中学全校3000多名学生都被平安健康地疏送回家。这是威州中学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又一骄人成绩!但又有谁知道,成绩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威中人的泪水与辛酸?
  5月12日那天,威州中学副校长、党总支委员贾代清第一个冲向教学楼,冲向学生宿舍,高声呼喊、组织疏散学生到安全地带。待南校区师生稍微安定,他又驱车到北校区。而此时余震不断,汽车要经过楼房密集的县城。砖头、水泥块随时都可能砸向汽车。此时的贾校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深知北校区还有1000多名师生在等着他。车行至姜射坝,公路已被完全堵死,怎么办?贾校长毅然弃车步行,躲过不断从山上滚下的石头,一路小跑,义无反顾地冲向北校区。
  到了北校区,他来不及休息,马上组织安排自救工作,召集北校区的行政、年级组长开会,商讨北校区抗震救灾措施,成立北校区抗震救灾安全保卫组、秩序组、后勤组、门卫组、清洁卫生组及医疗组。他召开老师会,要求教师们在大灾大难面前一定要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做好学生的思想、心理工作,全力以赴,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随后又召开学生大会,要求同学们要镇定,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北校区的抗震救灾工作自此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救灾物资奇缺的情况下,他冒着酷暑烈日和师生们一起抬钢管、木板,带领老师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入学生寢室抢出一床床棉被、床垫。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1000多名师生都住进了帐篷。
  师生的生活、住宿安顿好了,但几天来贾校长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睡过一宿安稳觉。每天晚上隔一小时他就要巡视一遍校园,早上5点钟就起床安排一天的工作。他的眼睛熬红了,声音沙哑了,嘴唇干裂了,整个人消瘦了!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遭受着怎样的煎熬和痛苦。工作间隙休息时,他轻声与身边的年轻教师聊天:“这次地震,我家里总共埋了14个人……”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世骇俗,贾校长以他朴实的言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的壮丽乐章!
  威州中学初2010级3班班主任曹霞老师的丈夫在地震当天因公殉职。当她在距离县城7公里的板桥地段寻找到丈夫尸体后,她几乎崩溃!但安葬丈夫后的第二天,她就回到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了!她将巨大的悲痛深埋于心,以母亲的胸怀对待她的57个孩子。她害怕这57个孩子也像她一样遭遇不幸!她以一颗正在流血的心温暖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坚强。曹老师在不幸中昂起头,让学生们不仅在她的语文课里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提升了人生境界、完善了人格意义。曹老师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明白,即使不能成长为一棵遮蔽四方的大树,也要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小草。
  曹霞老师在最为脆弱、最为艰难的时候,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曹老师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臂膀为幼小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让人想起布莱西特戏剧中的一句格言:“我最弱的时候,就是我最强的时候。”
  灾难毁灭了威中教职工的家园,带走了他们的亲人,但他们却一直坚守岗位,让3000多名学生平安健康地投入亲人的怀抱。贾校长、曹老师面对人生苦难表现出的勇敢、坚韧、无私、无畏又给人以多少欣慰、钦佩、启迪、希望和信心!愿逝者安息,生者奋发!
  远方的征程
  天崩地裂,裂掉的是房屋,裂不掉的是学生生生不息的精神;地动山摇,摇垮的是校舍,摇不垮的是师生共同抗击灾难的决心;漫天粉尘,遮住的是视线,遮不住的是威中学子对知识的渴求与企盼。
  龟裂的大山,漫天的黄沙,倾覆的房屋,这就是地震后破碎的汶川。为了找到合适的异地办学点,让学生有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周秀华校长踏上了远方的征程。短短一个月,这位女校长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似火的骄阳毫不留情地灼伤了她的肌肤,旅途的劳累、工作的重担折磨得她疲惫不堪。她黑了,瘦了!女性在灾难前本应是弱者,但这位女校长却以她瘦弱的肩膀扛起振兴威中的大梁!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威州中学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体育城异地复课。在今年的汶川县威州中学感谢社会各界暨锦宏校区中秋联欢晚会上和纪念“12·9”运动73周年暨藏羌锅庄比赛中,灾难后的威中学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帮助过他们的各级领导、社会友人献上了一个又一个精彩节目。在龙泉校区,他们心怀感恩之情努力学习,回馈社会,为实现各自的理想扬帆远航。
  时至今日,地震已过半载,震后的我和我的同事也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我们原以为踏上阳光城的宽敞大道就能忘记那时候的饥饿与寒冷、恐惧与绝望,但那段历史总让我们难以释怀。是什么让我们想要忘记苦痛却每每不堪回首?是饥饿中的一片酸菜,是寒冷中的一件衣服,是惊恐中的一个拥抱,是绝望中的一句安慰,是黑暗中的一点灯光,是灾难深渊里的威中人闪烁着的人性光芒——勇敢、团结、坚韧、无私、无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校长周妈妈(1)
董彬
  “5·12”特大地震的尘埃已经渐渐飘散,许多人都会在不经意间抹去这记忆之尘。对于亲身经历这场灾难的人来说,这半年多的时间是否能够抚平刻在他们内心的道道伤痕呢?
  2008年11月15日,“5·12”大地震后6个月零3天,成都市龙泉阳光体育城汶川县威州中学复课点。我们面前是一位面容略显憔悴,说话却铿锵有力的女同志,她就是汶川县威州中学的校长——周秀华同志。
  说到地震,周校长稍作沉思,语气显得有些沉重,她说那些日子是终身难忘的。我们的思绪也渐渐进入到这位女校长深邃的目光之中,和她一同走进了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本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周校长上午参加了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关于威中扩建的会议,中午在家中小憩,满脑子还是那些令人振奋的威州中学未来的蓝图,这时灾难降临了。
  印度板块冲击亚洲板块的巨大能量瞬间在龙门山得到了释放,处在这场能量漩涡中心地带的威州中学建筑物也在这让人惊惧的大自然的力量中扭曲、晃动着。久处在汶川,周校长立即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