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万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谐万岁-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界的水都垄断吗?吃别人嚼过的馍不仅没有味道,而且很恶心,弄不好还会传染疾病。商人一般都是十分精明的,而精明的商人是不会去东施效颦的。广场石的创意凝聚着我的忠诚、心血、汗水和智慧,正因如此,才赋予这块石头以生命,使她活生生地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仿造者可以用黄金珠宝把她打扮、包装得精美百倍,但因为缺乏灵魂,充其量造出的产品也不过是一具美丽的女尸。而制造垃圾的人最终会自食其果的!我真诚地希望这个创意对商界和企业界的朋友会有所启示,那就是:不要仿制,而要创新!
  那段时间,众多的媒体记者前来采访,上百家报纸、刊物登载了相关信息,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记者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天安门广场拆除旧砖换上新石,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共和国50周年华诞,这是家喻户晓的事,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创意,偏偏让你想到了?
  我回答,偶然寓于必然之中。细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我爱天安门,我爱天安门广场!我年轻时最爱唱的一首歌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后来,我把它教会了我的儿子,再后来,我又把它教会了我的孙女。没有这个挚爱之情是难能产生这个创意的。比如,记者同志,你一定是爱你母亲的,那么,你母亲穿旧了扔掉的一件衣服,对于别人来说当然是不以为然的,只有儿子也许会想到,要把它洗净、补好留在箱底,做个珍贵的纪念。
  他们继续问:爱国之情人皆有之,爱国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啊?
  我说,所以这是第一个原因,但它却是基础、是核心。其次,我是一个史学工作者,原来是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后来又从事国史研究。什么叫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秦砖汉瓦,当年也是一些建筑垃圾,岁月的流逝使它成为现在的文物。那么,站在未来看今天,新中国成立之初铺下的天安门广场砖,必然会成为文物,而且据我猜测,这个“未来”并不太久远。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就自觉补位,在社会上向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爱国”并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泛的。我们的祖国山有情、水有情、草草木木皆有情,那么,当然天安门广场的石头就尤其有情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用“有情”的眼睛去看她。
  他们还要刨根问底,我便和盘托出:我还是当代吃垃圾公司的董事长,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辞海》里将“垃圾”解释为“被倾倒的废弃物”是不对的。生活垃圾实实在在是被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应有“废物”,通过人的劳动和智慧是可以变废为宝的。那么天安门广场砖被拆除了,她光荣退役了、下岗了,完全可以被请到千家万户,作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去激励我们为天安门添彩、为共和国争光!
  记者终于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是爱国主义者、历史科学工作者和环保产业的经营者三个角色齐集于一身,在特殊的情况下碰撞思想的火花,产生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产品,假若继续开发下去,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文化创意产业”。
  很多人夸赞这个创意是“点石成金”,听说还有一些营销专家作为例证当作讲课的教材。我更期望能把这个故事不厌其烦地讲给企业家们听听,看看自己生产的许多产品,有没有可能也让它活起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和气生财(1)
“和谐”不一定愿意跟在钱财的后面亦步亦趋。而“金钱”、“荣誉”、“平安”却总是跟在“和谐”后边寸步不离,如影相随。
  我担任江苏江阴苏派服装集团的顾问已经几年了。日前,该厂总经理俞建新、副总经理俞建龙专程来京邀请我参加他们新厂房落成的盛大庆典。我因有事难能出席,深觉惴惴不安。于是,与建龙、建新两兄弟在酒酣之际神聊之中,推荐了四位德高望重、神通广大之人,不仅能为这次庆典增色,而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是极其有用的。
  俞建新本就求贤若渴,听到有这等好事,岂能放过时机?立即决定:“全部请来!”
  我莞尔一笑,告诉他,四人之中只能有一人出席。这四个人,一名叫“金钱”,一名叫“荣誉”,一名叫“平安”,一名叫“和谐”。请公司领导决定,究竟该请哪位?
  从天而降这样的贵人,欣喜若狂的董事长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于是马上返程召集临时董事会,研究决定邀请对象。
  一名董事提议邀请“金钱”: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商人不爱钱还算什么商人,当然“金钱”应该是我们的座上宾。
  另一名董事提议邀请“荣誉”:在当今社会里,企业的知名度就是企业的效益。有了“荣誉”给我们企业掌舵,可以获得名利双收之效,这比赤裸裸的金钱要强一倍!
  第三名坚决反对前两人的意见:不能太功利了,纵观商场的风云变幻,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所以“平安”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连普通人都知道“平安是福”的道理,何况我们的决策者!
  第四名主张邀请“和谐”: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当然也要构建自己的和谐企业……
  争论激烈,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容不得董事们再争论下去,董事长俞建新权衡利弊,毅然拍板:“不要再争论了,我们就邀请‘和谐’吧!”
  董事长亲自驾车前往机场去接和谐老人参会。不曾想接到的却是四人。
  董事长一时手足无措,不明就里:“不是说只来一人吗,怎么……四个?”
  四人哈哈大笑,一番讲解让董事长茅塞顿开:假若你邀请的是“金钱”,当然只是一个人前往,因为金钱的身后不一定有荣誉、平安、和谐跟班;邀请“荣誉”和“平安”,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你,偏偏邀请了“和谐”,不仅仅因为“和谐”是我们四人共同推举的组长,更是因为,在和谐的身后,怎么可能没有金钱、荣誉和平安如影相随呢?
  大奔驰入庆典会场的时候,受到了苏派全体员工的夹道欢迎。没有再开董事会,董事长便在隆重的开业庆典上向人们宣布:兹聘请四位可敬的老人为我公司战略发展顾问,当然首席顾问是——“和谐”!
  朋友们,这段四位老人的故事还有点意思吧?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故事并不是我编造的,而是佛教高僧星云大师在一次演讲之中,谈到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人带来了福气时,讲的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没有觉得好笑,只觉得心有所动,脑有所悟,于是添油加醋,加以改编,再去“点化”苏派集团的我的两位老总朋友。
  故事中的四位老人,是以“和谐”为尊的,这不是人们的凭空编造,而是中华民族世代流传的“以和为贵”理念的自然延伸。
  中国人最崇尚一个“和”字:做人要平和,做事要和顺,对人要和气,家庭要和美,单位要和睦,社会要和谐,世界要和平。就是造反,也要组成一个“义和团”。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和气生财(2)
如同人人都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一样,所有的企业家也深知“和气生财”的道理。
  “和”,是由一个“禾”和一个“口”组合而成的,人人都有饭吃才能构成一个“和”。而在企业之中,就是要协调好全体员工的经济利益。
  “谐”,是由一个“言”和一个“皆”组合而成,人人都能说话才能达到“谐”的要求。而在企业之中,就是要确立每个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而“和气生财”的“和气”二字,绝不仅仅理解为“一团和气”,要知道,这个“气”就成了我们上节所说的精神,它是企业文化之中的主轴,“气”就会演化为魂,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周游于企业的全身,立于心者则为志气;立于形体者,则为血气!
  “和气”,狭义的理解是对别人心平气和;广义的解释,就是我们提倡的“和谐”了。
  把“和谐”请回自己的企业之中,决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企业形象代言人”使用。把那些贴在面上、挂在嘴上、展在会上、趴在纸上,吹喇叭、抬轿子的事交给这位可敬老人去做,未免亵渎了“神灵”。
  首先,企业老板要把“和谐”当作知己,当作老师,当作保护神,让“和谐”在自己的心中永驻;也就是保持企业家心理的和谐。
  诚然,企业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但现在,特别是在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之中,一名有德、有识、有权、有钱的老板,不仅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而且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能够不骄不躁,永远保持着心理的和谐,才能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价值取向来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腾飞。
  老板水平的高度,制约着企业腾飞的高度;老板理解的深度,决定企业内涵的深度;老板眼界的宽度,影响企业拓展的宽度;老板行为的密度,限定企业行为密度。老板的心理和谐,企业就欣欣向荣地正常发展;老板的心理时而失衡,企业的前进就会磕磕绊绊;老板忘乎所以,丧失理智,企业随之跌入万丈深渊。“上苍让他灭亡,首先让他疯狂”,一人疯狂,企业消亡,这样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们看得还少吗?
  石家庄三农集团的老总刘书彦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求我一幅书法,什么词的条幅都不要,唯独要“吃亏是福”的内容的,于是我提笔写下了“与书彦老弟共勉”的诗句:
  张开大嘴吃亏——福到
  放开肚皮受气——运来
  是的,即使吃了大亏,上了大当,遭到大灾,遇到大难的时候,有“和谐”在侧,也能处惊不变,绕过险滩走上坦途的。
  其次,给“和谐”颁发特别通行证,鼓励它在企业之中“上蹿下跳”、“左右逢源”,扫荡那些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恶习,促成企业全体职工人际关系的和谐。
  我在山东威海与正华建工集团的董事长郑福玉谈一个合作项目。见面伊始,便把正题抛在一边,谈起了人生,谈起了创新,谈起了企业文化。互视对方为知己,只恨相见太晚。
  正华的企业文化太直白了,也太深刻了:“一家人,一条心;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它的魂就是一个“家”字,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家人不做两家事,一家人只有一条心,上上下下,老老少少,谁也离不开谁,其乐融融,说干就干,“打架还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

和气生财(3)
正华的工作节奏是快的,制定的标准是高的,领导的要求是严的。同时,相互的关系是亲的,干活的劲头是大的,取得的效益是好的。
  郑福玉是正华的董事长,高瞻远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纵论古今,把握着企业的全局和走势;郑福玉又仍然是当年的那个大队书记,把“社员”的冷暖挂在心头,按劳取酬,按“工分”分红,不让老实人吃亏;60多岁的郑福玉又俨然是位慈祥的家长,关爱着每一个员工,“手心手背都是肉”,瘦弱的孩子多吃奶,一名员工家中失火变得一无所有,痛不欲生,郑福玉大包大揽,帮他重新建立起幸福家庭。每到节假之时,这位老汉便聊发少年狂,为下属发个红包,送朵鲜花,说段山东快书,扮上《沙家浜》里刁德一的形象,吼一嗓子:“这个女人不寻常”,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一家人”的企业文化,看起来那么直白,说起来那么简单,细细想想,老板把所有的职工当作一家人,容易吗?而郑福玉做到了;职工把老板当成一家人容易吗?是否又是一个“以厂为家,厂里有啥家有啥”的嘲讽?不,正华的职工做到了!这一切皆归功于“和谐”老人用一根红线把他们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和谐”在正华集团扎根,正华便由十几年前的几个人组成的小装饰公司,发展到现在年产值6亿元人民币,集房地产、建筑、装饰、医药、农林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眼下,他们正上下一心,抓住时机,急速地发展自己。
  再次,委任“和谐”为特命全权大使,处理企业对外部社会的全部事务。
  我的一些企业家朋友,常常感叹:做企业之所以累,主要不是累在经营管理和生产上面,而是累在处理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协调外部的社会关系之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久经考验的企业家都被培养成了“酒精考验”干部的重要原因。
  我认为,不要过于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