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刘星棋艺散文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峡刘星棋艺散文卷-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呕负蠲恚松饺撕#貌蝗饶帧

  在掀天的锣鼓声中,在众人的呐喊声里,两条龙船似离弦之箭,向张飞庙飞驰而去。锣鼓声铿锵有力,节奏越来越促,船弦两侧桡片翻滚。有时,江面上湍急的流水会冲走龙舟,旋涡甚至会掀翻龙舟;但是,桡夫子们会爬上进水的龙舟,一边舀水一边划桨,场面壮观,惨烈,英雄。正如一首诗中写到:“这生命之舵刺破惊涛骇浪,蔑视黑洞般吞淹生命的旋涡;让灵魂与肉体双重体验,这风雨同舟勇往直前的生命旋律……”(《生命之舟》)龙舟,江水;锣鼓,山歌;爽朗,耿直;理想,渴望;就这样被赋予在五月之波的激流中,就这样被端午节飞扬的龙舟所表现。

  到云阳,不能不听《龙腾虎啸》,不能不看云阳的龙。有一条龙潜游于三峡平湖,有一条龙嬉戏于磐石城下,更有一条巨龙正在云阳大地崛起。

  
  我的更多文章:

  石头记:那曾经给我以灵性的老城墙(2010…01…08 09:58:20)一颗中国心,中西合璧的文化博客(2009…10…12 13:17:40)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到《下江陵》
——漫谈李白诗歌的几则风波

  (原创首发、文、三峡刘星)

  作为一个敏捷的诗人,一个时刻都要应酬作诗的写手,一个被后人推崇到无人能及的诗仙李白,在中华大地各地都留下他精美的光彩照人的诗篇。而今,这些诗篇更成为地方政府争抢的香饽饽。

  前不久的“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的李白故里之争,至今还留下模棱两可的结论。也就是说作为“李白故里”这个本来唯一的城市商标版权将由江油和安陆共享。这是诗人的名气惹的祸。在诗人的文化内核面前,两地政府为区域经济都寻觅到了这个支点。

  
  故里,作为一个名词,如今成为待价而沽的卖点。李白出生在如今的中亚碎叶城,幼年随父亲李客迁居江油。在江油度过了完整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25岁出川之后再也没有返回江油是个不争的事实。到底故里在那里,想必李白自己也无可奈何,因为他自己的笔记诗稿也是“含糊其辞”。姑且不论其间的“难言”之处,诗人的诗句当然不会成为考古的依据,何况还是天马行空、思想无疆的天才诗人快意诗篇。

  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还有时有还无也。谁会推敲呢?谁在推敲呢?有。

  历史上推敲者、考证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古风,多有严谨的学术争鸣的内涵。而今,文化和经济成为难分彼此的双胞胎,谁敢相信当今的“神侃和戏言”。

  李白问,在《静夜思》里,从山月到明月,从此床非彼床;我要的那个月?我坐的那架床?从《早发白帝城》到《下江陵》题目之真假,请问从白帝到江陵,谁又知道我的痛? 在《早发白帝城》的诗题到《下江陵》邮票题目引发的“地名之争”,背后除开地域情节之外,更多的是经济原动力的作用。名人效应成为时下文化的“新发现”,而最典型的莫过于“名著重谈”之风盛行。李白就这样被“经济化”了。

  这是时代的必然,还是文化的堕落?

  最讽刺意味的是2009年9月就是在奉节白帝城首发的特种邮票《唐诗三百首》,第一枚邮票便是《下江陵》。邮票本身却是“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意境。对此,夔州人(重庆市奉节县)邮政局的高永华撰文《闲话《下江陵》》说;不?

  夔州人终于有人敢说不了!

  到底标题何名,源于当今的区位文化之争。那么,假如诗人李白健在,他会如何说呢?李白两次到夔州之白帝城,第一次25岁,最后一次58岁,其间35年等闲过,梦与圆梦,彼时的李白正是雄姿英发的青年才俊也。他,才华横溢;他,博学敏才;他,有鲲鹏之翅,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很早就被赏识,就在出川的不久前,他在成都府,就婉言谢绝了成都太守的暗送秋波,拒绝他为自己写的推荐信,因为他从心底感到份量不够。

  轻舟万里,何处是归程,李白不会多想,其实自从他离开成都平原,离开江油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人没有回来,可是心却在故乡。他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在李白的眼里、心里故乡在哪?是如今的江油?还是安陆?或者都不是?

  千年过去了,李白的诗成为关注对象,不仅仅是名气,还有许多更为精彩的故事。比如就产生了何谓“床”的典故之争,也产生了“山月”到“明月”的误传,更有学童对是“猿声”还是“猴声”的探讨……

  嘘唏兮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此“床”成为最为神秘的“床”;“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此“山月”还是“明月”成为最神秘的“月”;此“猿声”还是“猴声”成为最刻骨铭心的呜咽……

  请看李白的“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寿衣声。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跪进雕胡饮,月光明素盘。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诗中对明月的爱有目共睹,现在我们看诗人笔下李白模式的“月”:明月、一片月、夜月、日月、月下、醉月、湖月、孤月……这些李白的月,一般都带有修饰的语汇,在《静夜思》中流传的“明月”重复使用,在李白的诗稿里面不多见,何况即使是形容月的。李白一般会带有浪漫诗人典型的情感,用别有用心的语言标示自己的情感,所以“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才是李白的真实写照。

  请看三峡刘星《访谈李白》

  三峡刘星:太白金星,亲切而闪亮,我最先学习并且终生难忘的诗,就是您的《夜思》。现在本人请教一个问题。

  太白:什么问题?

  三峡刘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床”字当何讲?

  太白:【他端一盅美酒,钭钭的月光正照在他轮廊分明的鼻梁上。那闪烁着智慧的双眼透过月光之纱幕,仿佛直到很远很远……】你以为呢?【他呡了一口酒,仿佛若有所思】。

  三峡刘星:床——安眠之乡,床——金并之栏。彻以为从诗的意境和逻辑上分析,此床当水井之栏杆好象贴切。

  太白:哦!井边踏春,护栏疑霜;举头望月,低头思乡。这是一种理解。不过,闰中坐床,俯首是霜:移步窗前,举头望月,岂不更切诗趣。

  三峡刘星:哦,忘了告诉你,这首五言绝句被好事者评为古今天下第一诗。

  太白:第一又如何?其实本诗比之杜子美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抑或“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清商曲词&;#8226;子夜四时&;#8226;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三峡刘星:其实,在您的大作中,那皎洁的月光,那圆圆的月亮,每每入诗入画。似乎,对于明月,你情有独钟啊!

  太白:哦,真的吗?天上只有一轮明月,人生只有一个故乡,因此,明月寄情亦属人之常情。况且,涣涣天宇,唯明月圣洁而无暇,清艳而凄美,夜夜轮回,次次君临。比之人间世态炎凉,又像朋友;比之亲情友情,又似恋人;比之腾达显世,恰恰平凡而伟大,'此时,窗外那轮皎皎之明月正印在中天,那清亮而纯美的光彩铺进书桌,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思,莫名的愁绪,无名的躁动'

  三峡刘星:你死之后,五代的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你醉游采石矶,入水提月而死,虽属无稽之传说,但却是你一生最*的文章了,而这更符合你那富于浪漫主义的神灵。

  太白:高尚之明月啊!皎洁之慧根啊!他沉溺于回忆之中。口中仿佛念念有辞。【月光玲珑他的透明的酒杯,仿佛有一缕青烟升腾而上……】

  三峡刘星:高洁浪漫正是我们后人对你的评价和认同,我为你与明月同辉的灵魄而自豪!【是呀!于太阳同辉,那是神性的光芒;而与明月同辉,那是灵性的光辉。问世上,有谁能与之比肩,帝王将相,虽权倾一时,想不朽却被人们早早遗忘,比若王莽,想永恒,却落得个遗臭万年,此如曹操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此刻,李白就站在船头,夔门洞开,而中流砥柱的滟澦滩正在想诗仙呼喊:朝我来……

  一江春水顺东流,满载憧憬和期待。是同样的轻舟,船头高昂的是青年的李白。

  雄姿英发的奕奕神韵。而如今,大赦天下,苟且余生,居然还如此欣喜若狂,让诗仙从仙便成了人,这才是真实的李白。

  江陵是实指还是虚指,按照川东的民间说话,多半是虚指,而非实际意义上的江陵。不过此诗的白帝城倒是实实在在的地点。在诗歌的现实中以及口语中,目的地多半是虚指、或者是抵达的范围,这已经成为共识。比如“下柳州”“到南洋”……而按照古诗的惯例,没有题目的诗歌一般截取诗稿的开头作为题目。可是,我们问过李白么?从始发地到目的地,此刻的李白,站在船头的心中,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什么?是下江陵的企盼,还是在白帝城获得消息被解脱的兴奋。

  “朝辞白帝彩云间……”祥云笼罩在高耸的白帝城,而解脱的兴奋让他归心似箭……白帝城成为伟大诗人的第二次起点。

  《早发白帝城》恋恋不忘的是白帝城,说“朝辞白帝彩云间”表达的是极端的解脱和轻松,要知道沿江而上水路的艰难和心情的沉重是对李白这个最豪放诗人的双重打击。如今解脱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心情的释放。在逆流的川江上航行,那沿途的风景,那连绵的群山,那凄厉的猿鸣,更能使这个浪漫的诗人反思,痛思,渴望早年成名渴望建功立业的李白,在年迈还如此热衷政治,只能说明李白最在意的还是世俗的光环。

  第一次他25岁,那时他充满了期待,第二次,他58岁,岁月的沧桑、35年的磨砺没有让诗人的豪兴减弱。在脆弱的生命面前,在浪漫的人生面前,他已然年轻、痴狂、自信、豪迈;而永远怀抱一颗单纯而幼稚的的心面对一的一切。所以说,从这个角度就抵达江陵这样积极的意义作为诗歌的题眼也未免不可。有趣的是在“李白乘舟将欲行……”,题目是《赠汪伦》。表诉的对象说明诗稿的落脚之言眼在对象,而地点被李白刻意隐瞒。

  
  由此可见,诗的题目可以人为的编排,而诗人诗句和诗句构架的积极意义和对美好山河的讴歌却是实实在在。有趣的是,还是这首诗歌,一群生活在当代的小学生就“是猿声还是猴声”发出过最天真的疑问。

  “两岸猿声啼不住” 至于当时的李白听见的是猿声,还是猴声?是两岸?还仅仅是北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仙已经听见。我们这些读者已经听见,听见的不仅仅有古人,还有今人,不仅仅有国人,还有其他民族的爱好中国诗歌和文化的各国人民。

  姑且不说是诗人的想象,即使是熟读历史的也明白,唐代的三峡是最接近“原生态”的大自然的山峡,野生植被完整各种动植物报复保护完好。如今也承载着文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乃至蹂躏。在未来面前,我们不希望更多如此“天真”的探讨,不要说那是历史。

  啊,这条窄窄的峡谷,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在河床的两岸诞生过华夏的文明,而这种文明将和我们走向明天

  (原创首发、文、三峡刘星)

  ——————————————————————————————————

  
  附录片段:李白的诗稿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长安一片月,万户寿衣声。——《子夜吴歌》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宣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夜泊牛渚怀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若非君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跪进雕胡饮,月光明素盘。——《宿王杜山下荀娼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