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刘星棋艺散文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峡刘星棋艺散文卷-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式不同的又一名利场而已!  没必要说得那么高雅那么玄而又玄的!

  phouyldong:环顾宇宙,豪气干云

  不爱刀鱼爱河豚 :才子刘星;不得不佩服!其博客的九十多篇文章每篇都精彩;此文应该是刘兄其中的代表作。

  zorro0076: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品围棋——最诗意的游戏
品围棋——最诗意的游戏

  文/三峡刘星

  围棋手谈,是游戏,也是精神的追求。围棋手谈,对棋迷来说,品的就是过程。

  大凡对垒的游戏,必然要发区分出个子丑寅卯来的。非要给棋手划个等级出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情况自从进入隋唐封建九品中正制后,对棋手的认可依附这样的政治制度的模式,即按照九品中正制开始对棋手水平的认定。美其名曰:一到九品。其棋力按一到九逐级升高;而封建官僚体制里的一到九品。论顺序恰好相反,以九品为最低,一品为最高。宋皇佑大学士张靖仿隋唐九品中正制,第一次为围棋水平进行了品棋。他在《棋经十三篇》中定出棋手九品:“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一般以为入神为最优,守拙为最次。品棋之乐,还乐在这个高低顺序也可以颠倒过来。

  有趣的是,这倒过来来品评围棋水平,居然也可以自圆其说。即最高为守拙,最低为入神。这里的入神,则是说棋迷刚刚进入围棋活动时的痴迷的状态,试想,刚刚入门,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棋盘之上,思考局限于斗尺之间,雷打不动,仿佛着魔一般。似乎也可以如此说。那么守拙,则可以理解围棋的至高境界:既可以随心而所欲,仿佛入定的禅师,修炼到了完全没有锋芒;好像得道的高僧,平常无奇中却道行最高。

  当到达一定阶段之后,用简单的数字来对围棋的解读是机械化的产物。意境之说,虽然模糊,可是别有一番味道。国人最喜欢用意境来品评。读书,治学,事业无不用意境来解读,这巧合围棋对弈的模糊思维论。尽管意境这东西是纯国粹,而且往往只可以意会,难以传达表述。关于这一点刚好是中国诗歌的特性。而古典诗人精通诗意,同样爱好弈秋的诗人也是比比皆是。

  诗意的品读是棋迷最感兴趣的事情,恰好有三首诗歌分别描绘了这诗意般的围棋境界。

  第一首诗歌是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棋迷朋友的境界。

  闲暇无事,邀请三五棋友,快哉几盘。契友众生,要求不高,胜负之外,手谈交心。是时,茶如水,解饥渴;棋不精,乐即可;子如命,皆存活。乐陶陶的棋迷最关心的是每个棋子的生命,至于在局中的价值到是其次。就像诗里说的“粒粒皆辛苦”呀,有棋迷还自圆其说的标榜道:“见死不救非丈夫。”

  是呀!每一枚棋子都是那么的重要,粒粒皆辛苦,捂在手心是温暖的,放在坪上是鲜活的。每一枚棋子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希望的种子。即使这颗种子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棋迷都不希望这种子干枯乃至死亡。爱惜棋子的生命,比重视自己的整块棋子的死活还要重要。尽管你可以说他拈了芝麻,丢了西瓜,可是这不妨碍他对围棋的热爱。

  这是只看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芸芸大众的棋迷的最自然的写照。每一颗棋子都是自己的孩子,都那么的重要。对应于棋迷,这是入门级别的棋迷级的最诗意的解读。

  学棋入门当然兴趣高,热情高涨,进步神速。只是懂得粒粒皆辛苦,眼前只有局部的得失,没有全局的认识。“活棋”和“吃子”就是快乐。这是最基本的围棋游戏,还谈不上任何的技巧。倘若在游戏里得到一点点的收获,也是一整天的快乐和高兴。相当于围棋入门级。妙手和臭手同样让我们津津乐道、记忆犹新。这就是棋迷之乐。

  “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当年白居易就是如此围棋游戏。他终于赢了一回,为了标榜自己的围棋棋瘾之大,棋力之强,夸张的说胜过他写诗之乐了。“雪压围棋石,风吹饮酒楼。”这是贾岛式的围棋,棋盘被大雪覆盖,十三年的交情就只是剩下围棋对弈的一个场景。我们不知道是回忆围棋呢?还是难忘朋友之谊!

  第二首诗歌是《南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隆,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业余枭雄的境界,也是最心旷神怡的地方。

  多年过后,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心开始膨胀,像钱塘江的大潮,涨得迅速,跌落得也更快。此时,极目天下眼界更加的宽广了。其实,这天地还是个极其狭小的天地,小到仅仅只有针孔这么小。可是我们不知道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强中自有强中手。

  自豪的时候,他们说 : 棋盘虽小,天地更宽。跳出蜗角,告别深井,就不再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他们想:在棋盘上,我们再也不是菜鸟了,天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他们像飞翔的鸟,正飞向最自由的最向往的地方。殊不知江湖之大,处境自限,可是有颗执著的心在牵引,在围棋魔力的牵引下,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境地:放牧天下,空旷无边,上天下地,就是高棋安身立命的好地方。而绝佳的风景就在远方。远方,有海市唇楼的幻境,也有一马平川的草场,更远方,有黄沙漫漫,也有雪峰皑皑。只有风吹草动之后,他们才可以触摸到希望的羊群。

  围棋的内涵和意境就在过程中慢慢的品味中产生了。竞争激励,强中自然强中手。仿佛长跑中的途中跑。拼搏的是意志、毅力。讲究的是耐性、韧劲。倘若没有风吹草动,想发现雪白的羊群,同样是十分困难的。

  也只有入门之后,你才发现天地之大,世界之阔。而众多棋手里想鹤立鸡群,这是个艰苦的寻觅的过程。这不是走过一座山这么简单,也不是春去秋来这么短暂。也许,窗外树木已经成林,你还像黄鹂鸟儿在树林里牙牙学语;或在,天外星移斗转、物是人非,你还在原地踏步不齐。

  “云来棋局暗,云去分黑白” 这是诗人陈继儒的诗句。这不仅仅是图画内容的描述,更是闲看落叶静听花的恬淡境界的写照。黑白颜色这最普通的色彩,却被赋予了超然色彩之外的特殊的涵义。黑与白是对立的统一。这种统一在围棋棋局中,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得完美无瑕。黑中有白,白中显黑;同理,无中生有,有中含无,成败得失,荣辱升降,在围棋活动中自然是表现无遗。游戏,是生活的反映,游戏更是对生活生活的直接模仿,游戏更是人类童年的本能快乐活动。而围棋,被中国文人化之后,更是神秘玄妙。在围棋这个游戏的活动中,体力运动,智慧训练,人生感悟得到了无穷的*。

  第三首诗歌是刘易锡《大林寺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有段高棋的境界。

  巧合的是写这首诗歌的刘郎还是典型的棋迷。他在诗歌《观棋歌送儇师西游》里详细的描写围棋的战斗场面:“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

  情有独钟,心有所属。这浓茶一杯,直至解相思之苦,人生归梦了。寂寞时形,耐得寂寞,方成正果,这是学围棋的必然之路。下棋到了这个份上,你会孤独,相思,寂寞。这个时候,你不是在下棋,而是围棋在使唤你的思想,指引你的行为。

  这个时候,孤独的心渴望对手,可是真正的对手到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有。尽管孤独很真,可是指是最漫长的求索的思想的旷野。在围棋中,没有真正的孤独,你需要方向感,风向标,指南针。你更需要心灵和自我交战。

  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走来,形单影只,这仅仅是表象,也许,你越过沙丘,越过高岗,趟过溪流,你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大。要想登堂入室,必须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战胜自己。寂寞是内心没有对手的痛苦,就像把自己囚禁在牢房一样的,尽管你身处在闹市还是同样的寂寞的无趣无聊。黄泉路上,你独行。

  只有坚定了围棋的方向,才能执着于围棋的棋道。不是为了围棋而手谈,而是围棋棋子在不断的催促着你,围棋棋盘,这纵横的无垠的世界在召唤着你。

  你会饮食不想、饭菜不思、夜夜入梦,仿佛王安石说的木野狐在调戏你。因此,围棋不应该成为职业,围棋更不应该成为谋生的工具;围棋,应当成为生活,或者精神述求的一种精神状态。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这就是黄庭坚的品读,他正在从劳神苦思里纠缠,他渴望升华飞跃。“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这是诗圣杜甫的的名句,只是超越棋枰之外的最高层次的围棋艺术。后来诗坛领袖钱谦益也是如此的认识:“疏帘清簟楚江秋,剥啄丛残局未收”。

  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治学的境界总结是最集大成者,对围棋意境同样适合,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然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当代中国棋手高攀最高境界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围棋对弈之外,逍遥的聂文平早已经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人们感激他不是他在杏林里躬耕的身影,不是他曾经扬名天下的“聂旋风”擂台奇迹,而是因为他如今正在为新世纪中国围棋培养了大批少年杀手,这批少年假以时日,必当领袖群伦,扬威天下。飘逸的马晓春“失之东篱,收之桑榆”。其灵动的棋风涤荡着魅力无边的棋枰,最伟大的成绩却是毛遂自荐执教于中国国家围棋队。在他的调教下国家围棋队取得了累累硕果,手下的古力、王檄等刚刚展露凤毛麟角。吴清源的“至中和”的围棋理念神秘高深,总是让棋迷“蓦然回首”之际,发现还是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围棋,这诗意盎然的游戏。

  (此文2007年曾经在新浪围棋论坛发布过)

兰草其根,草香依旧(书评)
三峡刘星题记:

  其实、最美好的花朵是从泥土中诞生绽放

  其实、最漂亮翅膀是从蚕茧包裹的洁白空间开始扇动

  其实、我们并不浅薄;而理想。其实也并不遥远

  我们从根底出发、从泥土出发

  而每一篇新绿的叶子都有我们闪亮的目光……

  新浪有一个著名的博客圈叫“草根名博”,有趣的是还有个圈子叫“其根名博”,更有趣的是三峡刘星居然同时是这两个圈子的管理员之一。

  管理模式和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尽管如此,本人还是不敢偏重。“草根名博”自不赘言。在其根名博博客圈,有个圈内博友集交流、分享、收藏的博客杂志,题目就是《其根名博》。

  (参考链接《其根名博》——中国目前唯一的博客杂志&;#8195;)

  网上得来终觉浅,还是笔墨书香浓。

  如今《其根名博》收藏版总第二期就摆在我的面前,久违的书香、熟悉的名字(网络名:其根、一箪、慧子、小鱼、雨忆兰萍、冰雕女神、波尔姬特子夫……)、更有熟悉的曾经点击过的一篇篇博谈、一首首诗行、一幅幅精美的图片……

  这本圈内纸质杂志终于收到了,是其根博主(赫谟多洛 )从上海邮寄来的,收到这本杂志,最初印象只有两个字“惊叹”。纸质的杂志也见识过不少,装帧精美的《其根名博》大开本,尽管只有区区的38页,可是封面、封底、卷内的插图绝对是顶级书画作品。看着博客圈友的作品被制作得如此华丽,诧异之后,心却坦然,

  是啊,既然美其名曰“其根名博”,这个来源于心灵深处的圈群组合,我们应该把来自于心灵底处的美展示出来。尽管圈内的优秀作品不少,小小的杂志全是圈主“呕心又沥血”(博友梅榛、安安编辑,圈子其根自费出版)的结晶。本人作品舔列其中甚是庆幸。

  包装固然重要,美,不仅仅是表象。既然是圈内收藏版本,篇篇入选博文皆有可圈可点的理由。兰草其根,草香依旧,妙读精品,自得其乐。才华横溢的诗篇、灵性张扬的兰草,直指人心的点评就是我对博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