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刘星棋艺散文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峡刘星棋艺散文卷-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一目一目的扣。势与地,犹如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问世间棋为何物
问世间棋为何物

  三峡刘星编辑导语: 问世间,棋为何物?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诗人张乔如此说;棋罢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大词人欧阳修如此调侃;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黄庭坚说得更是玄妙;还是叶顒直来直去:坐阅几输赢,厉观迭兴衰……

  在《问世间棋为何物?》中,新浪博主红眸说:“读三峡刘星《棋子的故事》,看到博主博采众人,触类旁通的灵性。将我等感受逐一梳理,并生发出“棋生”与人生的感慨,先生真乃集大成者。叹服。”于是我突发奇想,杜撰了一首《围棋歌、叹世间棋为何物》。此歌可唱,谁来唱呢?

  
  在外网中有著名的南柯梦、青未了清风的优秀解读,现在加上红眸和三峡刘星的两首诗词作品,让大家一起发问思考棋迷眼中的离骚,问世间,棋为何物。

  叹世间,棋为何物 (围棋歌)

  文/三峡刘星

  
  第一次纹枰相逢,

  手谈闲敲巧做珍笼;

  第二次网络相逢,

  鼠标点击海阔天空。

  从此后暗复吴图,

  生也悠悠死也悠悠;

  从此后星河灿烂 ,

  成也匆匆败也匆匆。

  
  想当初何必相逢,

  河图演绎变化无穷;

  细思量宁愿相逢,

  人生百年手谈于共。

  问世间棋为何物 ,

  魂也相从梦也相从 ;

  叹世间棋为何物 ,

  生也相从死也相从 。

  
  《问世间棋为何物?》

  文/(新浪 红眸)

  读三峡刘星《棋子的故事》,看到博主博采众人,触类旁通的灵性。将我等感受逐一梳理,并生发出“棋生”与人生的感慨,先生真乃集大成者。叹服。我的上篇博文,从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谈起围棋。抒发些棋痴的狂想,有博友给我留言: 将围棋之道运用在人生当中,才谓棋迷之巅。毕竟生为人,只是人生这个大棋盘中的一子,而非手中那粒石子。如若只顾眼前小棋盘,而忽视了身旁的大棋盘,怕就本末倒置了。深然之,故反省“围棋化入生活可取,生活化入围棋可怕”。毕竟我们从围棋中感悟人生,试图让我们短暂渺小的生命迸发出一星异彩。若生之为棋,沉迷过甚,恐真就本末倒置,也作茧自缚了。 日前,武宫苏醒,引来一片对昔日纵横天下“宇宙流”的遐想。武宫的魅力,我以为恰恰是“非棋”。他不仅棋才横溢,还在歌、舞、高尔夫等等领域皆有过人之能。作为棋手,世人叹其不务正业,若专心棋艺,定会斩获更多头衔冠军。但作为棋人,难道不是这些业余之好提升了他对棋的认识吗?否则也不会产生前无古人的宏大棋路了。戏曲老艺人讲究“功夫在戏外”,棋莫不如此,世事皆莫不如此。聂卫平似乎也是。兴致广博,生性放旷正是棋之为棋,人之为人的写照。说小了是个性,说大了就是他追求的“道”。从这一点上,似乎他们更接近棋之精髓也为可知。

  我等作为棋迷,棋力微薄,但求道之心并无二致。问世间棋为何物?谁又能参透?但就是在参悟天机的路上,我们走过了充实的一生。

  附录:三峡刘星在红眸在《问世间棋为何物?》的留言

  呵呵,三峡刘星来也;阅读佳作感悟有三:妙、妙、妙……

  举凡天下迷,非迷彼也,乃寄情于彼耶,此其一也;围棋化入生活可取,生活化入围棋可怕;玄妙的感悟,有豁然开朗的境界,此其二也;俗话说,工夫在诗外,先生现身说法也,其实博弈之博,本来就有博采众长之说,而棋道同天道、近人道,我们棋迷也许比职业棋手更接近围棋的本质。(特别是竞技围棋)。

  另外,聂卫平之为聂卫平,吴清源之为吴清源,他们之博给我们展示了当代围棋人博弈之宽度广度;既然时代要求棋文化必须创造一个媲美体育围棋的标高,我们当努力也。

  
  问世间棋为何物 

  文/(南柯梦)

  这是一副众所周知的器具,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这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这是一项三足鼎立的竞技。“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纹枰坐对,从容谈兵,棋虽小道,品德最尊”;“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精其理者,大裨圣教”。不同视角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理念有不同的诠释,不同作品有不同的寄寓,不同心境有不同的感悟。纵横十九随意拆解,三百六十任意翻新,两帜捭阖天旋地转,一灯明暗物是人非。围棋,此前有些什么解读?黑白,今后又将如何演绎?

  天地间的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品围棋”。

  何谓“棋”?《新华字典》说是“文娱用品名”。《新华字典》肯定是对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想,我们可以“细说”或“戏说”一下。

  “名”是名称,这个很好理解,不用多说。“文”是文化。棋是不是文化?废话。不是文化,哪来的棋文化一说?不是文化,又怎么能进入学校课堂?只不过,此文化、该课堂已被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少数、资深的棋类大腕所垄断,芸芸众棋以及新新棋类很难分一杯羹了,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娱”是娱乐,说得通俗或庸俗一点就是“玩”。但凡被称做棋的,无一例外难逃被玩(把玩、玩弄)的命运,这是棋类与生俱来、命里注定、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悲哀。不过,话说回来,那些资深的大腕如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已经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国界,玩进了赛场,更有甚者,大摇大摆地玩进了道场和课堂——亦即所谓的“大雅之堂”,理所应当刮目相看,敛容相称,驻足远观或者袖手旁观,“不可亵玩”了,因此,在大雅的场合(比如字典里),嬉皮笑脸的“玩”就变成了肃然起敬的“娱”,这又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用品”就是有用之物品,具体来说就是棋盘、棋子、棋罐、棋钟、棋桌、棋几等等看得见、摸得着也用得着的“东东”。这些“东东”虽然名目繁多,叫法不一,但最终都归拢于一个统一的后缀——具,器具的具、用具的具或者说具体的具。这些“具”在现实生活中很具体,很实在,也很经久耐用,但考虑到它们不是普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所必需具备的一类“东东”,因此我不说家具的具。在我不远的记忆里,棋之器具如棋盘、棋子,除了玩,几乎百无一用,称之为“具”已经很对得起它们了,再加之我这个人没多少文化,所以,在我目前比较寒碜的字典里,棋的解释只有三个字——玩具名。当然,我得先声明一下,这个解释是表面的,粗浅的,暂时的,没有文化的,不负责任的戏说,并不代表我真正的围棋观。我真正的、科学的围棋观要到若干天甚至若干月以后的某个章节中,并且,不耐心或者不细心恐怕还很难发现,而我现在在这里耍个花枪只不过是想留住大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脚印”罢了,一笑。

  刚才只是从字典里品到了一点棋(奇)味,玩世不恭的味道,不纯,不正,不足以飨同道。因为某某斑竹说了,“棋以外,世界很大”,咱寻思,字典以外,世界也很大。下面,咱就向字典以外的大世界寻找一点“棋”味吧。

  “这里有棋”,“出棋了”,在听高手讲棋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惊呼。有棋、出棋的棋,我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用解释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并且,现实当中也没有谁会傻到去“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可是,要是碰上一个很傻很天真并且很倔很较真的“初学者”呢?难道要他去查字典吗?难道,查字典还管用吗?再说了,作为一位“讲棋者”,讲解道德和讲解水平怎么可以这样差啊!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前不久说过的“举棋不定”这个成语。我在《品“弈”》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举棋不定,这是个成语,一般的《成语词典》里都有,也不用解释”,现在想来,是不对的。且不说没有尽到一位“讲棋者”应尽的义务,更没有具备一位“弈者”最起码的素质(穷其变化),因此,我想在这里亡羊补牢。

  众所周之,关于围棋的最早的最确切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的《左传》,时在公元前548年。《左传》里的记载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了,因此不再重复,只想提醒一点——《左转》里记载的“棋”与《新华字典》里说的“棋”不一样,大大的不一样。《新华字典》里的“棋”是概念,是泛指,什么棋都指,什么器具都指,很笼统,也很丰富,而《左传》里的“棋”是事物,是特指,很单一,也很具体,单一到某一棋种,具体到这一棋种的某一部分。我这么一提醒可能大家都猜着了,这“某一棋种”除了围棋,不是别的,这“某一部分”,除了围棋子,也不是别的,太明显了(请根据“举棋不定”的“举”进行逻辑推理)。对,说得很对,太明显了,那我为什么要在这一“明显”的问题上浪费口舌呢?说句心里话,无非是想帮助某些人弄清楚这样一个深藏着的并有可能困扰一生的终极问题——棋(围棋)到底是什么?

  (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一脸茫然状)。催人泪下,凄美至极!能发出这种感慨的,不是情圣,就是情种!那么,“问世间棋为何物?直教人……”(故作深沉状)如何呢?对不起,不是棋盲,就是棋疯!若是棋盲,情有可原;若是棋疯,无药可救(简直是无病呻吟,大限已到)。情,虚无飘渺,看不见也摸不着,说不清也道不明,怎么讲都不为过;棋,客观实在,信手拈来,想看就看,想摸就摸,再发那样的感慨岂非有病以致脱裤子放屁?(对不起,脏话出口,情非得已)《左传》已经有先见之明地告诉我们,“棋为何物”(其实就是围棋子,实在得不能再实在了),那为什么还有人假装不懂以致近乎疯狂呢?我想,除了那些人自我感觉良好的“菜鸟也疯狂”以外,棋的悠久历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棋(围棋)的历史如按《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可追溯到“公元前2356年”,很傻很天真地算来,四千三百六十又四年矣。2356这个数字并非如某些学者说的凭“想象力”得来,而是根据某种说法“精确计算”的结果。当然了,说句不太友好的忠言,无论如何,围棋的历史只要精确到个位数总未免太神通广大、太不可思议、太难以置信、太哗众取宠,必然招来许多钩钩套套、绳绳索索,“马失前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美国百科全书》不敢重蹈覆辙,稍微放轻了脚步——公元前2300年左右。

  《大英百科全书》的依据就是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尧造围棋”说。关于“尧造围棋”的说法有许多版本,但最有代表性的不外乎三个——1,《世本》;2《博物志》;3,《路史后记》。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说。

  问世间棋为何物

  文/(青未了清风)

  依然是那条静静的小河,依然是那条漫漫黄沙的土路。小张一个人来到这里,默默地看着这流水、斜阳,欢声笑语,犹在耳边,情景依旧,爱也依旧,人呢?

  小张有时想,自己的一生现在连他自己也搞不明白,这二十多年来,到底在干什么,至於追求的是什么,想也想不明白。

  小张从小就喜欢下棋了。从王嘉良到胡荣华,从柳大华到李来群,这些大师的事迹、棋

  艺,小张能说的周围的人听得目瞪口呆,棋谱也买了不少,自认为也是这个小县城的一把好

  手。什么五七炮、五九炮,反宫马、单提马,小张也都小有研究和心得,外县市来的高手与他切磋,小张也毫不逊色。

  但小张又是一个*不羁的人,生活随意,无规律。喜欢喝酒、打架。社会上的恶习从逃学时,就沾染了不少。但心中总有一定之规,那就是对哥们够意义,太恶太狠的事也不大干。过早踏上社会后,小张就在一个单位当司机,恶习少了些,却总在棋室、茶馆里消磨时光。耽误工作的事是常有的,但他人聪明、机灵,处事圆通,到也相安无事。

  小张常下棋,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家人着急,他自己到无所谓,用他自己的话说,“婚

  可以不结,但棋可不能不下。”“棋啊,那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