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纪晓岚全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坊里找。面坊里的人说,他们没有借。可是今天,油坊掌柜到面坊来闲坐,看到面坊掌柜手中拿着的簸箩,正是自己家的那只,便欲拿回。

结果,都说是自己的,话不投机,各不相让,两个人便争吵起来。

乡亲们围了很多,但谁也不清楚当中的细节,说不清簸箩到底是哪家的,只好看着着急,也想不出劝解的话来。

这时,纪晓岚心生一计,竟然忘了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象个大人似地上前劝解,说道:〃两位为了一只簸箩,吵闹的不可开交,实在太不应该,其不有损两家的和气?快别吵啦,快别吵啦!〃油房掌柜看着赶上来说话的小孩,是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就对他说:〃少爷闪远一些,这事儿不是你能管的。后站些!后站些!

以免伤着少爷。〃

谁知纪晓岚听了这话,不但不后站,反而两手叉在腰间,扯直嗓子高喊起来:〃岂有此理!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我看你俩的话,都不足为凭。还是叫簸箩自己说话,说说谁是它的主人。〃众人听了,哗然大笑起来。人群中有人认识这是崔尔庄纪府里的五公子,便乱哄哄地议论起来。谁也不肯上前阻拦他,觉得有好戏看啦。这两位掌柜听着众人的议论,也知道了这个小公子是谁,也对他奈何不得,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了。

纪晓岚把书放下,从人群中的一个人手里要过一把铁锹。

人们不清楚他要干什么,便都瞪大了眼不说话,看这小公子怎么做。

纪晓岚把簸箩往地上一扣,用锹把在簸箩底上敲打一阵,然后放下铁锹,又把簸箩轻轻挪开,弯腰在地上看来看去,接着伸两个指头在地上捡了几下,好象他捡到了什么细小的东西。

然后,纪晓岚直起腰来向众人一笑,开口说道:〃这只簸箩说了话,油坊掌柜是它的主人!〃面坊掌柜一听,恼怒起来,脸膛憋得像猪肝一样,指着纪晓岚嚷道:〃公子你不可信口乱说,小可才是真正的主人。〃纪晓岚张开一只小手,另一手指着说道:〃你不要再争了,这些芝麻粒就是证据。〃说着走到面坊掌柜面前,伸着手让他看手中的芝麻粒,〃你说簸箩是你的,那么你就经常用来盛面和五谷杂粮,可是刚才敲打几下,却掉下这么多芝麻粒,这只簸箩究竟是谁的,这不是不言自明了吗?!〃面坊掌柜的不好再说什么,脸上作红作白地,扭转身挤出人群走了。油坊掌柜连声称谢,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

一场难解难分的争吵,就这样偃旗息鼓了。纪公子才十来岁就会审案的事,也马上不翼而飞,在四乡八里传说开来。

纪晓岚生活的年代,正是鬼神之说盛行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地相信,在这大千世界上,还到处游荡着一种人类以外又非动物的精灵。

据传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纪晓岚在塾馆中读书到深夜,一个人打着灯笼去茅房。茅房早有一个人蹲在那里。在幽暗的灯光下,纪晓岚看不清那个人是谁,就问了一声:〃谁呀?〃“我是鬼。〃蹲着的人低头说话。

纪晓岚听了一楞,看那〃鬼〃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便笑着说了一声;〃鬼也会屙屎,没听说过。〃那〃鬼〃低头不语。

纪晓岚的灯笼没有地方放,看那〃鬼”的大头顶平平的。

于是,他就把灯笼往它头上一放,说道:〃你是个善鬼,这次你干点儿好事,给我顶会儿灯笼吧!〃那〃鬼〃等纪晓岚解完手,把灯笼交还给他说道:〃纪爷纪爷你好大胆!〃纪晓岚笑哈哈地摸摸〃鬼〃的头,说道:〃小鬼小鬼你好大头!〃然后他又狡猾地笑道:〃小鬼儿,你为我顶灯笼,我也没什么可赏你的东西,就赏你块煎饼吃吧。〃说着这话,他把一直捏在手中的那张刚才用过的手纸,塞进〃鬼〃的嘴里。

〃鬼〃闻到一股臭味,明白塞进嘴里的是手纸时,〃嗥〃地大叫一声,跑出茅房不见了。

纪晓岚也不追赶,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同窗的学童听到叫声赶来时,纪晓岚一走三晃地笑着,大家莫名其妙,回到屋中询问,都听得大笑起来。但直到后来,也没搞清那天究竟是人是〃鬼”。

纪晓岚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已经是满腹文章。言谈举止,要比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成熟得多,成为这帮小伙伴的〃小军师〃。由于他活泼好动,又嘎里嘎气的,比那些大点儿的孩子更淘气。

为了这些,他的祖父纪天申、祖母张太夫人、母亲张夫人、四叔纪容端和婶母李氏等盼望他早日成才的人,不得不对他严加管教,无奈这孩子聪明灵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塾馆,都能变着法地玩个痛快。

那年元宵节,纪晓岚和弟弟妹妹们去景城逛元宵灯会,由老仆人施祥陪着。纪晓岚看市上好玩的东西很多,便和弟弟妹妹去买。纪昣等几个孩子每人买了几件心爱的玩具,拿在手中高兴异常。纪晓岚却只买不玩,等着拿回家中再玩,本来这也无可非议。可是让施祥琢磨不透的是,这位小少爷见什么买什么,买得实在拿不了,还要去挑选,不得已,施祥这才在一旁说了话:〃五少爷,少买几件吧。一下子买这么多,哪里玩得过来?

人家都说玩物丧志,你可不要耽误了功课呀!〃纪晓岚听了,摇头一笑说:〃我是买了供玩一年的,要是只买三五件,坏了就没有玩的了,不是还要来买?这下一次买够了,反倒省事些。〃施祥见劝也不听,只好由着他。回到家中,大人们见孩子玩得痛快,自然也很高兴,惟独施祥却像有什么心事似的,闷闷不乐。

施祥小名举儿,与纪容舒同岁,早在8岁时就来到纪府,为纪容舒当书童。几十年来,忠心耿耿,很受纪府上下的尊重,都习惯称他〃老举哥〃,是纪府里地位较高的仆人。

施祥见到纪晓岚的母亲张氏,对夫人说道:〃五少爷买的玩具太多了,夫人该管他一管。〃张夫人正在高兴头上,一时没有在意施祥说的话,随口说道:〃昀儿高兴,就让他去玩弄吧!〃施祥忠实正直,向来把纪家的事,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听了夫人的话,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心里很不舒服,就去找太夫人。

施祥对太夫人说道:

〃太夫人,我想跟您说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张太夫人笑笑道:〃有什么事儿,你就直说吧!〃施祥说道:〃五少爷去观灯火的时候,买了很多玩的东西。

钱花多少倒不值得吝惜,只是明天先生就回来开馆了,少爷要到馆中读书。买那么多玩的东西,您说他是顾着玩哪,还是顾着读书哪?老夫人应当管教他一下才好!〃张太夫人听了点点头:〃你说的很对。我也看他拿着许多玩具,只是没有往这方面想,多亏你提醒。〃第二天,太夫人让纪晓岚把那些玩具拿出来,只给他留一两件,其它的给锁到一个匣子里。只有节假日不读书时,才给他拿出来玩。玩过之后,太夫人便再给他锁好。

纪晓岚听说是施祥的主意,当时很生气,有几天一见施祥,就把嘴撅得高高的,骂施祥是〃举大舌头〃。可是到他懂事的时候,心中却一直很感谢施祥,终生不忘这件事。到他75岁写《滦阳续录》时,还特意写上这件事,感慨地说道:〃此虽细事,实言人难所言也,今眼中遂无此人,徘徊四顾,远想慨然。〃沧州离崔尔庄不远,交通方便,风景秀丽。纪家便在沧州城购买了一处庄院,位于运河边的上河涯,院中盖了一栋五楹楼房,取名叫水明楼。水明楼矗立在运河岸,一面依翠,三面环水,风帆沙岛,渔歌处处。庭园中,老树苍郁,浓荫密布,花开如锦,幽香袭人。每逢夏天到来,老太爷纪天申和张太夫人,便到这里避暑。直到秋禾尽熟、天气凉爽的时候,才回到崔尔庄家中,忙着征收佃户们的租子。

沧州每年四月十八举办社会,热闹非常,周围几方里的人们,都到这里赶会。纪晓岚这年11岁了,倒是来过几次水明楼,可是还没有见过沧州赶会的热闹景象,所以刚到四月初,他便吵吵着,要妈妈到时候带他去沧州住些天,赶完社会再回家读书。张夫人为了让他一心读书,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晓岚见母亲不答应,就跑去缠着他四叔,非要四叔赶会时带他去不可。纪容端一向很喜欢这个侄子,代他向嫂子求了情,把晓岚高兴得直跳。四月中旬的一天,他便跟着叔叔来到沧州水明楼。

四月十八日这天大清早,沧州城内已是热闹非常,大街小巷被挤得水泄不通,叫卖声、说笑声、吵嚷声混成一片。纪晓岚真是大开眼界,每天都由四叔带着东遛西逛,看这看那,玩得开心极了。

这天,四叔没有带他去,让他在家中陪陪太夫人。一上午他都闷闷不乐,四叔回来时,喜出望外地带来了一个小丫头,年龄和纪晓岚差不多,是沦州的一户贫寒人家的女儿,四叔给她取名叫文鸾。

文鸾虽然家中贫穷,但长得十分水灵,两只大眼又黑又亮,给她换过衣服,打扮一下,更是让人喜爱,粉红的脸蛋像朵绽开的海棠。

纪晓岚先是在文鸾身上看个没够,后来又问这问那,往常这只圈不住的鸟儿,今天反倒安安稳稳地扎在屋里不肯出去玩耍了。

四婶李氏看在眼里,觉得这孩子很可笑,莫非他小小的年纪,便已经产生了对女孩的好感?她看看侄儿,又看看文鸾,都是出奇的俊美,站在一块,相映生辉,像两朵并蒂莲,分开了反倒不好,便也不去管他们,由他俩在一起随便玩耍。

这两个孩子一见如故,不长工夫便说笑得熟人一般,叽叽嘎嘎地笑个没完。这下好啦,晓岚赶会的兴致全没了,以后的几天里,不再跟四叔到街上去,总是找借口到四婶屋里,与文鸾在一块玩个没够。有时,大人们都出去赶会,纪晓岚更是无拘无束,拉着文鸾的手,在院里东奔西窜,笑声咯咯咯地响个不断。文鸾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采,似乎忘却了身世的悲苦。

又过了几日,纪容端的事情全部料理妥当,准备回到崔尔庄。行前的那天晚上,一家人聚到太夫人的房里叙话。太夫人讲起发生在沧州城上河涯的一件事。纪晓岚一向爱听奶奶讲故事,这天因为沉浸在与文鸾在一起嬉戏的欢乐中,开始并未留意,奶奶讲得绘声绘色,曲折生动,他听了后半截后,又让奶奶补进了前面的经过。后来,纪晓岚将这个故事写在他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里。故事是这样的:沧州上河涯某甲的女儿,许配给了某乙的儿子。两家都是小康之家,婚娶定在了一二年内。

这一天,有一位星士来到甲家,碰巧下起雨来,天色又已经晚了,星士就在甲家住下了。

闲来无事,某甲便叫星士为女儿推算一下,看女儿的命运如何。那星士问过生辰八字之后,沉思良久,然后抬起头来说道:〃实在抱歉,我今天到此,只是为了访友,身上没有带着算书,令嫒的命运如何,此刻不能推算啊!〃某甲见星士有意推脱,顿时生疑。心想与星士早就相熟,他为别人观相算命时,并不曾听说常将算书带在身上,这其中定有缘故,就缠着不放,寻根究底地再三询问起来。星士见推脱不过,只好为难地说:〃既然老兄非问不可,那就恕我直言相告吧:据令嫒的生辰八字推来,命中注定她是要作侧室的。刚才听你说,已择定夫婿,且嫁期已定,干支又不相克,断不会有再嫁他家之理,所以我思来想去,唯恐判断不准,徒使老兄忧虑。还望你姑妄听之,切莫当真!〃某甲听了星士的话,心中更是疑惑不解,与乡邻闲谈时,将星士的话说了出来,要大家解释其中的因由。有一个常在此做生意的商人,非常狡黠,听过某甲的话,立刻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就对某甲说道:〃你家的日子虽然还能应付,但论起家产,你才有多少?

并且女儿出嫁,你不得不置办嫁妆,这笔费用就会用尽你的全部积蓄。女儿嫁过去以后,你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啦。我劝老兄试想,你的女儿既然命中注定要做侧室,不如先说她病了,然后报个死讯,到市上买口空棺材速速埋葬,免去赖婚的罪名,再带女儿到北京城里,改名换姓,挑选个富贵殷实人家作个小,一来得宠,她自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也可以求得女儿的身价,过一辈子的富裕生活。〃某甲听了商人的话,思虑良久,觉得句句在理,便依计而行,将女儿偷偷地带到了北京。正巧有一户官宦人家的女儿将要出嫁,缺少一名聪明漂亮的婢女。某甲就将女儿卖给了这个官宦家里,取回了二百两银子,抵了女儿的身价。

一个月后,那家北京官宦用船送女儿到南方去完婚,行船到运河天妃闸时,突然风浪大作,桅折船翻,全家人葬身水底,唯独某甲的女儿命大,遇救得以生存。但这里的人家谁也不愿收养这个姑娘,就将她送到了官府。官府向她询问来历,她只知道主人的姓氏,说不出主人的名字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