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鲁迅传-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氲秸薄⒅液竦挠讶耍驯缓岜┑暮诎邓堂唬呒恕S谑牵崞鸨世矗聪铝恕栋Х毒隆罚骸     》缬昶∪眨∮嗷撤栋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在寂寞中挣扎的岁月(4)
……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黑,炎天凛夜长。
  独沈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这是真正的悲剧呵!这位朋友是在他所憧憬和追求的革命到来之后被现实的黑暗所吞没的,鲁迅怎能不感到格外的悲愤!
  然而有什么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足以扫除这苦难土地上的寒云与长夜呢?这种力量隐藏在什么地方呢?鲁迅不知道。他感到迷惘,感到寂寞,感到无以救国的悲哀。他陷入了更深沉的忧郁、更浓重的苦闷之中。
  为了排遣这种忧郁和沉闷,不使生命虚度,他把工余的全部时间都用来辑录和校勘古书。每天夜晚,在藤花馆里,他伴着昏黄的灯光,不停地抄写着,校勘着,身外的一切:星光,树木,闹市,人群,青翠的草,飘香的花,彷佛根本不存在。就这样,在北京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先后辑录了《谢承后汉书》八卷,虞世南《史论》,《虞世南诗》等,还从《沈下贤集》中抄录了《湘中怨辞》、《秦梦记》等传奇故事,并继续纂辑了《唐宋传奇集》,校录了《嵇康集》,辑录了虞预的《晋书》,补写了《石屏集》。
  鲁迅是想用辑录和校勘古籍来给自己建造一座高墙,把自己同这个令人失望和厌恶的社会隔离开来,以换得内心的安宁。然而,他毕竟不是潜居于深山中的隐士,他同社会依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依然越过他手造的墙壁,钻入他的耳中:1913年,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进步党第一届内阁产生;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江西督军李烈钧宣布独立,起义*袁世凯;袁世凯颁布《通令尊孔圣文》,袁军击败李烈钧、黄兴,攻陷南京,野心家袁世凯正式爬上大总统宝座,举行庆典,紧接着又解散国会,连*的招牌也不要了;1914年,章士钊在东京创办《甲寅》月刊;袁世凯通令全国“以夏时春秋两丁为祀孔之日”,开始了复辟帝制的准备。
  面对越来越浓重的黑暗,越来越露骨的闹剧,鲁迅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只好沉郁地、自我麻醉地继续加厚着那道精神的围墙。他在校勘古籍之外,又开始钻研佛经和抄写古碑。从1914年4月中旬起,鲁迅一本接一本地阅读佛学书籍,一年中,他读了《三教乎心论》、《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华严经决疑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金刚经心经略疏》、《大乘起信论梁津》、《瑜珈师地论》、《阅藏知津》、《唐高僧传》、《阿育王经》等佛教经典,并校录了《法显传》、《出三藏记集》等。他不但自己阅读,还常常与住在绍兴的周作人互相交流这类书籍。
  为庆祝母亲六十寿辰,他在这年9月,还捐资银元六十元刻印《百喻经》上下卷四十部,并于1915年1月,由金陵刻经处印成。《百喻经》是印度僧人伽斯那所撰,南朝萧齐时印度来华僧人求那毗地译成古汉语。原出自印度大乘佛教,实际上是九十八则佛经中的譬喻故事。1926年王品青对此书加以标点铅字印行时,用它梵文的原名,叫做《痴华鬘》。鲁迅还为他写了一篇题记。鲁迅觉得《百喻经》与《伊索寓言》相近,译笔又好,可供翻译外国文学时借鉴。此外,佛家因明学中含有逻辑的思想方法,某些部分确实能启发人们思考。因此鲁迅读了这些佛教书籍之后,兴奋地对许寿裳说:“释伽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了,真是大哲!”这时他对于尘世的一切厌烦到了极点,尽管从这些书中感到一种哲理上的慰藉,但他并非从根本上去信仰这种虚幻的宗教。随着岁月的推移,随着他逐步从故纸堆中解脱出来而去迎接时代,他就展开了对佛教的批判。他后来曾对许寿裳说:“佛教和孔教一样,都已经死亡,永远不会复活了”。五四运动时期,他指出儒、道、释“三教同源”,金人玉佛与孔家店一样,都是科学之敌,也都属于应当踏倒的欺人的偶像。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寂寞中挣扎的岁月(5)
1915年至1916年,鲁迅除了继续披阅佛经之外,还进一步开拓了阅读的领域,造像、画像、拓本、墓志、壁画、金石、瓦当文字无不阅读研究,仅在1915年,他就搜集了《射阳门画像拓本》、《武氏祠堂画像并题记拓本》等数十种。
  因为绍兴会馆的藤花馆过于嘈杂,1916年6月,他搬进了同馆的补树书屋。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袁世凯演出的复辟帝制丑剧,已经破产,张勋的复辟丑剧正在酝酿之中,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他决定继续沉默,是在沉默中死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他未曾考虑,他只是感到必须沉默,在沉默中让生命像小河一样静静地流逝。如今,他找到僻静的古屋了,而这院子又有一株古槐树,相传过去槐树上曾缢死过一个女人,因此这屋子很久没有人住。他觉得这阴冷的环境和自己的心境是相宜的,因此搬了进去。在这里他又潜心地抄写、校勘、整理了大量的古碑以及其他有关美术的宝贵资料,其中有《吴谷朗碑拓本》、《唐邕写经碑》、《栖岩寺舍利塔碑》等二百数十种碑帖,《汉画象》、《杂造象》、《六朝造象》等五十多种石刻拓本。不管会馆外的世界是如何纷扰,每天他从办公室一回到补树书屋,就一头钻进这些从来无人问津的古老碑帖丛中去研究、欣赏和抄录,并在这种缓缓的开拓中,赢得了一种只有他能领略的精神上的淡淡的慰安。
  唯在夏天的夜里,因为蚊子太多,屋里又实在闷热,鲁迅才不得不摇着蒲扇坐在高大的古槐下乘一会凉,然而他也不愿意更深地想些什么,只是孤单地从古槐的密叶缝里看那星星点点的破碎的青天。常常在这时,晚出的槐蚕会突然冷冰冰地落在他的脖子上。
  在鲁迅经历着他一生中最寂寞的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大地上一种新的东西正在萌动。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了;1916年9月1日它改名为《新青年》,杂志社也由上海移往北京。10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的《与陈独秀书》,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即“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烂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这之后不久,陈独秀在次年2月号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这篇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提出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对于中国土地上这些新的足音,鲁迅倾听着,静观着,而且是带着怀疑的眼光静观着。他按期阅读《新青年》,并在1917年3月,给周作人寄去了十期。他在想,过去自己曾经呼喊过变革之声,但是没有用;现在别人又在呼喊了,会不会有用呢?他决心要看一看。他继续过着他那独特方式的生活,陪伴他的依然是孤独和寂寞。他在这一年除夕的日记上写着:“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
  然而他那颗伟大的心灵无时不在燃烧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这一年3月,他在*审查中华书局送审的书刊时,看到了周瘦鹃翻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心里十分喜悦。他感到在黑暗里的中国,这种介绍被压迫民族和欧美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是难得的。他欣喜地给这本书写下了“空谷足音”的评语,并呈请*适予奖励。这是鲁迅流露出来的真正的心声:与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所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共鸣。
  从这一年的夏初开始,鲁迅购买碑帖画册的数量减少了,《露国思想及文学》、《波兰说苑》、《陀氏小说》、《高木氏童话》、《古普林小说选》、《德文学精神》等外国书籍大量地出现在他的案头。他对鼓动自由与反抗的外国文学的兴趣复活了。
  这一年7月,鲁迅第一次以明确的行动对反动的政治公开表示了抗议。当张勋宣布复辟,辫子又要重新回到人们的头上时,他再也不能忍受了。他愤然地向*提出辞职。半月后,张勋复辟的闹剧结束之后,他才重新回到*。
  这一切都在表明,这颗伟大的心灵将要在沉默中爆发了!
  ……
  (选自《鲁迅传》林非 刘再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爱情(1)
广州已经黑暗得看不见可走的路了,鲁迅和许广平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工作可做,于是,他们决定9月27日离开广州。为了防止意外,他们没有通知友人,临行时只有一个人来送行。这一天下午,南海上空正聚集着乌云,仿佛暴风雨即将降临。别了,风云变色的广州!
  鲁迅同许广平乘着太古公司的“山东”轮向东驶去,第二天就到了香港。这是鲁迅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这个异样的岛屿。
  抵达香港的第二天午后,英国殖民当局雇佣的*检查员因为没有得到贿赂,将他携带的几口书箱又撕又扯,翻搅得凌乱不堪。当鲁迅要求他们不再翻看旁的箱子时,一个检查员低声跟鲁迅说,要给十块钱才肯罢手。鲁迅没有理睬他,于是他又开始了恶作剧式的检查,照样把另外的几口书箱和提包弄得一塌糊涂。他们的检查,吸引了不少观众,四面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在继续检查的时候,一个检查员又提出了给他十块钱的要求,鲁迅只好抓起手巾包里的散角子交给他,他悻悻地拒绝了,又开始检查起来。这时候,另一个检查员简直是存心毁坏,撕碎了鱼肝油瓶的纸盒,钻透了茶叶瓶的盖子,当他瞧见桌上一把削水果的小刀时,立即拿了起来,指着鲁迅说:“这是凶器,你犯罪的。”
  鲁迅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用沉默表示了抗议。
  检查员不再纠缠这把小刀了,让鲁迅打开一只装着照片、钞本、文稿和研究资料的箱子。这箱东西如果被搅乱或毁坏的话,损失可就太大了。他在这时又看了一眼沉甸甸的手巾包,使鲁迅顿时恍然大悟起来,把手巾包里十元整封的角子递给了他。他向门外张望了一下,在那只箱子上画了个查点的记号,赶紧伸出手接过钱去,塞在鲁迅床上的枕头底下。他向另外的检查员打了个暗号,走出去了。留下的检查员却还用铁签乱刺着装饼的坛子,又将一块木板做的盖子掸在地上,拿起一块饼捏了捏,又掷进坛子里,这才扬长而去。
  一个胖胖的白人走到门口,看着舱里乱七八糟地扔了一地,停下来笑嘻嘻地问道:“查过了?”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嘲弄。临末,那个检查员才又露面了,从枕头底下取出自己藏的钱,走了出去,一场殖民地的小小的闹剧才算收场了。这幕滥用权力和营私舞弊的闹剧,活画出中国许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影子:中间簇拥着几个洋主子,手下是一批为虎作伥的奴才和歌功颂德的“高等华人”。现在的中国已经是这样了,将来的中国还会是这样的吗?这不能不引起鲁迅的沉思。鲁迅愈想愈难平静,他的心像南海的波涛,翻腾不息。在这海上的暗夜里,他是难以入睡的,祖国是这样可怜,而革命又被抛入血泊,他拿起笔,记录下今天船上所见到的这一切,很快地,他感到了笔头的沉重,放下笔,透着船窗向外眺望,窗外的大海是一片无边的黑暗。
  鲁迅和许广平经过了几天海上的航行,观赏了几回海上的日出和日落之后,于10月3日抵达上海。几天之后,他们迁入了闸北区*里的寓所。他们已经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再也不能分离了。以往的日子,只要常常在一起,他们就觉得幸福;而不在一起时,心就像是悬在半空里。他们是应该在一起生活了,从这时起,他们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 想看书来

爱情(2)
一个有着爱情的家,对于鲁迅是重要的。在他身边,与他朝夕相处,和他一起度着辛苦奋斗的日日夜夜的,不仅是一个情深意重的真挚的伴侣,而且是一个与他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坚贞的战友。许广平敬仰他,体贴他,衷心地热爱他,并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学来帮助他。许广平是一个有抱负有见识的女性,她知道鲁迅不仅是属于她的,而且是属于这个苦难的民族的。因此,她尽了自己的所能,支持和保护鲁迅。而鲁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