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一曲东林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悲歌一曲东林党-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南星微微一笑,说:“非也 ! 如今巡抚大人遭税监王虎辖制,已无暇过问灾情。我们那里是税使说了算,他才不管百姓的死活 ?无奈之下,赵某受百姓委托,只得进京来为民请命了!”

  沈一贯沉吟了片刻,说:“看在往日同朝为官的面上,赵先生,我替你禀报圣上就是了。”

  站在一旁观望的钱梦皋,此时眼珠转了转,他打算回敬一下这位盛气凌人的削职官员,他用半是讥笑的口气说:“赵先生,昔之山人,山中之人;今之山人,山外之人,先生做个山中隐士多好,何必操心山外黎民的苦乐 ?”

  赵南星拿眼睛扫了一下钱梦皋,他回想起自己在朝为官时,曾耳闻过这位给事中钱大人的一些逸事,譬如他曾一心想巴结司礼太监陈矩,却屡遭冷拒,如今钱某死心塌地投靠了沈一贯。……赵南星浅浅一笑,用半是戏谑的口气说:“昔之给事,给黄门(太监)事;今之给事,给相国事,钱先生,何前躬而后谄?”

  钱梦皋被揭破了短处,十分难堪,沈一贯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多说话,然后沈换了一个话题,问赵南星:“梦白先生,本官听说你在园中盖了个‘思党亭’,亭中石碑上刻有不少下野官员的名字,《尚书》中说‘无偏无党’,孔子说‘群而不党’,党乃是小人害国亡国的工具,赵先生为何还要‘思党’呢?”

  赵南星不慌不忙,回答说:“这正是我要请教沈相国的地方!”沈一贯一怔,满脸疑惑地瞅着赵南星,他不知赵的话从何说起?赵南星接着讲道:“沈相国不也是以浙党党首自居吗 ?身边聚集着一大帮浙江官员,就连宫中的郑皇贵妃一家,不也与浙党关系密切吗?”沈一贯这时才发现自己失策了,真不该问这样的问题……

  赵南星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说道:“孔子不也说过‘吾党小子’吗?依我看,结党者并非都存心不良,朋党若对国家无害,大可不比剿灭之。至于说到浙党,是造福社稷,还是贻误国家,后人会自有定论的。”

  赵南星谈锋甚健,且滴水不漏,沈一贯有些招架不住了,他忙改换话题,扯到了自己擅长的写诗填词上。他清楚赵南星酷爱元人小曲,写作时往往独辟蹊径,便换上一副笑脸,说:“赵先生近来可有些什么大作 ?先生写的散曲,嬉笑风趣,本官很是欣赏的!”

  赵南星记起前几天新写的那首《南双调  锁南枝带过罗江怨》,是写洪水给家乡父老带来的灾害,何不抄录下来,给沈一贯来个触目惊心 ?想到这里,他走到案前,提笔写道:“将天问,要怎么 ?旱时节盼雨闸定法,没情雨破着功夫下。溜街忽流忽剌,涮房屋扑提扑塌,湿漉漉逃命何可遄 ?阎王殿挤坏了功曹,古佛堂推到了那吒。神灵说‘我也淋的怕。’哭啼啼哀告天爷,肯将人尽坐鱼吓 !够了够了饶了罢!”

  四

  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曾经令矿税大阉闻风丧胆的漕抚李三才,突然向皇上递交了辞表,起因仅仅是清口一带漕运中断。

  清口属山东东平县,流经县内的一段运河,由于淤沙堆积,已日渐干涸,致使粮船无法通过,造成整个漕运阻断。李三才多次向户部提出,请求拨款二十万两疏浚河道,并建议分段建闸节水。至于二十万两修河款的出处,李三才曾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如果朝廷资金一时周转不开,可暂时不征收这一带的漕粮,而是让纳粮户以钱代粮,以便作为开渠的费用。而户部主管仓储的侍郎赵世卿,一向嫉妒李三才,对李提出的以钱换粮的办法持反对意见,,可赵又无处筹措这二十万两浚河钱,于是事情一拖再拖。李三才等候多时,始终得不到户部的回音,他明白有人在从中阻挠,便直接上疏皇帝朱翊钧,请求因病辞职。

  皇上看到了李三才的辞表,却迟迟不任命新的漕运总督,来接替李三才,这样一来,李三才便陷入了一种十分为难尴尬的境地,长达数月间代理总督职务却无主名,而那些近年来被他###的税矿大阉,此刻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原本经过他六七年的治理,辖区内的大珰小监,已多有收敛不敢大动,那专征芦税的税使邢隆已被撤回,滥采矿山的现象已被制止,江淮百姓好不容易才获得喘息机会,尤其是商民,最为感恩戴德。可如今税矿大员又开始死灰复燃,重新对商户与百姓进行勒索骚扰,李三才耳闻了辖区种种复辟的行径,不由得心急如焚。

  这一天,他正在庭院散步,忽听见总督府大门外群情激愤,家人跑来报告说,有数百商户跪在府前,乞请总督大人给他们做主。李三才没有犹豫,快步走出大门,当他瞅见商户们那一双双渴望求助的眼睛,便情不自禁做出一个搀扶的动作,等大家都站立起来后,李三才眼睛有些湿润,他慷慨讲道:“请父老放心,本官一天在此,便是朝廷的一日之臣,百姓便是我一日之民。我绝不会坐视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而不顾,从今日起,本官正式升堂办案。”

  李三才雷厉风行,当天就召集府吏,严查税监罪行,并实施搜捕;另一方面他又给各税署下达了公告,警告大小税差不得兴风作浪,不然的话,“我便请来尚方宝剑,来戳辱你等,拿你等示众。”此言一出,那些跃跃欲试的沿江税使,顿时又偃旗息鼓了。

  李三才出重拳击退税使反扑的消息,传进了京城,次辅沈鲤会心地笑了,他连夜给李写了一封信,信中称赞李是“东南的长城” ,并描画了税阉的狼狈之相,“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税监)如鲸鲵息波,魑魅匿影。”信中,沈鲤这位七十五岁的耿介老臣,还向李三才透漏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原来,户部侍郎赵世卿阻挠开渠,实是沈一贯指使,朝廷也并非拿不出那二十万两修河费,四明(沈一贯)不过借机刁难罢了 !追根溯源还得从数年前沈一贯写信给李三才,企图阻止沈鲤入阁却遭到李拒绝说起,从那时起沈一贯就恨上了李三才,认为李与沈鲤是一党,必欲除之为快。……在信的末尾,沈鲤用惋惜的口气写道,李大人的辞职有些过于草率,这正是沈一贯求之不得的!为国计民生着想,李大人还是应留在漕运总督、凤阳巡抚的岗位上。不过,现在好啦,皇上自听说李大人以国事为重,升堂理事安抚一方,顿生好感,正准备下谕留用李大人呢!

  李三才读了老友沈鲤的来信后,思虑良久,看来必须掀起一场“驱沈”(沈一贯)的行动了,不然后患无穷。他联想起侍郎郭正域遭沈###,几近家破人亡;次辅沈鲤在内阁中,被沈视为眼中钉,屡遭猜疑;不久前的京察,也被沈搅得面目全非,形成小人得势正人落难……,照这样下去,贤臣良将何时才抬得起头 ?看来还是东林先生顾宪成有先见之明,他不是早就说过:“沈一贯之仇恨东林,愈发不可理喻。”不过,眼下急需的是一个时机?……

  不久,机会真的来了。年底,太子朱常洛的选侍王氏产下一子,皇帝有了长孙,宫中上下一片欢腾,皇上朱翊钧于是降下恩诏,主要有四项:一是废除矿税,二是释放囚犯,三是启用削职官员,四是补充言官。此诏令一出,举朝欢呼,那旷日已久的众多遗留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然而事与愿违,皇上的这些新政并没有得到落实,主要阻力来自首辅沈一贯。就拿第三项启用被罢官员来说,沈心中的抵触情绪就非常大。经前首辅王锡爵和沈一贯自己之手罢黜的官员,就不下几十个,他们若都卷土重来,还能有自己的安生日子过吗 ?于是,沈一贯采取了消极拖延的态度,并以患病为由,不去内阁办公,同时他派人行贿皇上身边的人,让他们想法子进行劝阻……

  当沈鲤把沈一贯的种种伎俩,写信告知了李三才后,李认为机不可失,便迅速写了一份奏疏,题为《极陈国家治乱大关疏》,力攻沈一贯。他在疏中分析了新政遇阻的两个原因,一是沈一贯心怀鬼胎,担心复职官员会报复他,所以阻挠它实施。二是恩诏既已颁发,很快又中途搁置,言官们认为圣上只不过是一时高兴说说而已……。皇上在乾清宫听太监读到第二个原因时, 拂然不悦,他认为李三才是借言官之口来攻击自己,是大不敬,便下诏给与李三才罚俸处分,而心中对沈一贯的阳奉阴违,不积极落实圣谕也大有不满。

  此时,沈一贯虽装病在家,但朝中大事件件皆知,他自有耳报神钱梦皋日日跑来密告。当他听说皇上生气并责罚了李三才,心中一阵暗喜,连忙给皇上写了一封密信,信中提议逮问李三才沈鲤郭正域三人,按结党乱国治罪。

  皇上读了沈的密信,大感惊诧,他对掌印太监陈矩说:“沈一贯果真病了!简直是匪夷所思。朕怎能因他的一篇奏言,就随随便便逮捕一同官(指阁臣沈鲤)、一督臣(指李三才)、一侍郎(指郭正域)?”说完,皇上抓起笔,在沈的密信上批道:“卿既然患病,稍后听朕的安排就是了。”显然,皇上是有意让七十二岁的沈一贯离职还乡了。

  李三才从掌印陈矩那里得知了皇上的态度,又火速写了一篇奏疏,疏中强调由于沈一贯心胸狭隘,造成首辅与次辅沈鲤不合,致使政令不畅;并首次披露了沈一贯贪赃,收取税差程守训贿银三万的罪行。与此同时,顾宪成也写信给在京的东林官员,如吏科给事中陈良训御史孙居相等,请他们助李三才一臂之力,并断言“四明(沈一贯)大势难久!”于是陈孙二人上疏参劾沈一贯“结党”“奸贪”,沈在朝中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了。

  不久,沈一贯在内外的压力下,终于告退回原籍浙江了。临行前他顾虑到沈鲤留在内阁,会对浙党官员不利,便派人收买皇上身边的内侍,授意他们可在圣上面前,多说沈鲤的不是,使沈鲤不能安其位。……皇上本来就有些嫌沈鲤过于鲠直,不好打交道,再加上沈鲤自己又主动提出辞职,毕竟他已是七十六岁的人了,便同意了沈鲤的请求。沈一贯既已把沈鲤扯之同去,又开始担心李三才日后飞黄腾达,会升任总宪(都察院左督御史),那时东林就会取代浙党把持朝政,于是沈便预先叮嘱了自己的姻亲、御史邵辅忠,命他伺机将李三才参劾回乡。

  五

  五月,皇上任命了于慎行、李廷机、叶向高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这样内阁中加上原先的朱赓,就有了四位阁臣。然而皇上并没有任命首辅,他虚出此席,是在等待一个称心如意的人选。四位阁臣中,原南京礼部右侍郎叶向高,被文武官员普遍看好。叶向高四十八岁,福建福情人,长髯飘胸,人称“美髯公” 。叶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喜好扶植善类,为清流所依赖。他曾多次上疏反对旷税,批评皇上一意孤行,“群言不能争,群怨不能动。”后妖书案起,沈一贯有意谋兴大狱,陷害郭正域,叶曾致信沈一贯,劝他平心和气,化荆棘为大道,平息风波变为静水,沈一贯不悦,致使叶向高十二年得不到升迁,长期滞留南京。

  叶向高刚上任,就接到了远在无锡的顾宪成一封信,顾指出内阁中的李廷机,乃是沈一贯的门人,处事模棱两可,贤否难说,希望叶警惕。叶向高一向主张求同存异,以国家大局为重,经过观察,他发现李廷机为人还算廉洁,只是偏愎不识大体,便没有更多地把顾的话放在心上。

  不久,发生了陕西咸宁知县满朝荐反税使梁永一案。梁永原是宫中的御马丞,任陕西税监后,私自蓄养了五百匹马,并招收亡命之徒,组建了一支卫队。梁率领卫队巡行各地,任意挖掘历代陵墓,所获珍宝十分之七据为己有,只把那剩余的交到宫中。梁有一部下叫王大义,在咸宁县无恶不作,民愤极大,咸宁县令满朝荐奉上司命令,逮捕了王大义。

  梁永听说后,立即派参随带兵赶赴咸宁县衙去抢人,因满县令早有防备,来人没能得逞。不久,又发生了咸宁县秀才邹某半路遇劫一事,实是梁永部下一名参随所为。满县令疾恶如仇,亲自带上十名衙役,将案犯捉回。梁永得知后又气又恨,便上疏皇上,诬蔑满朝荐劫走税银,并且私设公堂拷问税差。皇上迅速下旨,把满朝荐降一级使用,陕西巡抚余懋衡上疏为满辨冤,皇上这才恢复了满的原职,但仍停发满县令的一年俸禄。

  巡抚余懋衡看到梁永在陕作恶多端,特地上疏揭露梁永假公济私,把搜刮来的巨额财宝,偷偷运回京城家中一事。梁永得知丑闻被揭穿,心存报复,指使爪牙乐纲两次在余巡抚饭中下毒,余巡抚发现后吃了解药,才免于一死。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