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日,这些足以让千万穷人裹身御寒的罗锦就被扔得一干二净。据说李煜的一个妃子,入宋后看见灯光就闭眼,说是烟气过浓,换成蜡烛后,她又闭眼,说烟气更甚,有人问南唐宫中用什么度日,她说以宝珠照明。可见,李煜是一个十分懂得享受的帝王。
  据传女子缠足,并称小脚为“金莲”,就是由李煜和他的后宫嫔妃窅娘(亦称媚娘)开始,并传到民间来的。
  南唐后宫虽非粉黛三千,却也是嫔妃成群,她们之中勾心斗角,争宠邀幸者大有人在,窅娘为了讨得李煜的欢心,就用绢帛缠足,把一双天足缠成了纤小弯曲如新月般的模样。她忍着钻心的疼痛,经过日夜苦练,走起路来如风摆杨柳,跳起舞来自是婀娜多姿,显得格外妩媚,终于赢得了李煜的青睐和宠爱。后来李煜下令专门铸造了一朵纯金的大莲花,周围还镶满了珠宝翠玉,专供窅娘站立莲花中间盘旋起舞,寻欢作乐。因此之故,女人缠过的小脚就被称作“金莲”,更因为窅娘的小脚不足三寸,才又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词中皇帝”——李煜(2)
爱  情  圣  手李煜是个情种,凭借自己的多才多艺,他在情场上挥洒自如,简直可以称作是“爱情圣手”。后周显德元年(954年),18岁的李煜同南唐重臣周宗之女娥皇(即大周后)结为伉俪。娥皇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特别擅弹琵琶,并凭借残谱复原了已经失传两百多年的《霓裳羽衣曲》。李煜与娥皇结合后,不仅找到了生活中的知己,也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在月明之夜,两人常常相拥相伴,浅唱低吟,或在悦耳动听的江南丝竹声中翩然起舞。李煜填词,娥皇点评,犹如琴瑟和谐:“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愁,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其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李煜的初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把迷恋周后的情感,和深宫香艳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描写了多情的周后。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和谐美满地共同生活了整整十年,并有了两个天资聪慧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不幸的事降临到了这对最欢乐的人身边。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娥皇突患重病,终日昏睡,形容槁枯。李煜对娥皇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希望她的病情能有所好转,但娥皇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重。后主依然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经常衣不解带地晚上陪伴她,就像侍奉父母一样。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后主悲痛的情形如丧考妣,甚至他要投井殉情,被旁人拉住了。后来他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其中有一篇署名“鳏夫煜”的《昭惠周后诔》,长约两千言,命石工镌刻在娥皇陵园的碑上。通篇追述了娥皇的端庄娇美和出众的才华,文中连续用了14次“呜呼哀哉”的感叹词,寄托了他对娥皇“茫茫独逝,舍我何乡”的哀思。
  就在娥皇生病时,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闯进了李煜的生活,她就是小周后。小周后生得玉貌花容,慧质兰心,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小周后不但相貌生得美丽,并且知书识字,素擅音律,较之大周后尤为精妙。在她的身上,李煜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娥皇的神采。于是他施展浑身解数,狂热地发起爱情攻势,情窦初开的小周氏也开始喜欢上了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英俊帝王。通过频繁的鱼雁传书和多次的谋面交谈,李煜和小周后的感情越来越炽烈。在李煜看来,她们姐妹二人就如同古时一同嫁给舜帝的娥皇和女英两姐妹,心中的喜爱之情真是无法形容。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词中皇帝”——李煜(3)
然而,当时大周后还卧病在床,他们不敢公开在一起,只能暗地里约会相见。于是,在一个树影婆娑的夜晚,李煜与小周后偷偷在移风殿幽会。小周后为了放轻脚步,避免发出声音,一只手还提着她那双刚刚脱下缀着银铃的金缕绣鞋。第二天,李煜写了一首赞美小周后大胆追求爱情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后来小周后嫁给了李煜,他俩终日耳鬓厮磨,李煜亲执檀板,小周氏宛转歌喉,明月风清,良辰美景对佳人,便是天上神仙,也不过如此。李煜与小周后寸步不离,视六宫粉黛如尘土。他们一起日夕研究,将茶乳做片,制出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芬扑鼻。小周后好焚香,她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的芬芳。小周后坐于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寝时,帐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所以用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香气散发出来,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热气,其香方始发出来,现在用鹅梨蒸过,置于帐中,沾着人的汗气,所生之香,便变成一股甜香。小周后取了一个名,叫“帐中香”。
  李煜将茶油花子制成花饼,大小形状各异,令宫嫔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花饼施于额上,名为“北苑妆”。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化上“北苑妆”,飘飘然有出尘之气质,妃嫔宫人便都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自李煜创了“北苑妆”以后,一个个去了浓装艳饰,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衣袂飘扬,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别具风韵。
  词  学  宗  师李煜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在中华帝王史上,李煜不过是一片过眼烟云,但在中华诗词的辽阔天空,李煜却永远是一颗明亮的星星。
  词初为艳科,难登大雅之堂。正当词在徘徊时,由南唐走来了杰出的词人——李煜,他开始一变词的内容,由风格柔靡转向意境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李煜在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词中皇帝”——李煜(4)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心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是一个文学才子却不幸误作人主,这既是国家的不幸,也是他个人的悲哀。登基之时就面临严重的政治形势,由于政治才能平庸,他不敢面对国难,只是纵情声色歌舞之中。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说明南唐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如果李煜能励精图治,南唐抵抗的时间一定不止一年。但李煜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借酒浇愁,写下《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当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封了他一个违命侯。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失去了自由,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写下了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词成就了李煜,也将他送上了黄泉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赵光义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42岁。
  李煜的词,留传下来的虽仅仅三十余首,但首首脍炙人口,皆为文学创作的珍品。他的词以风情旖旎,妩媚溢芳;抚心凝神,细微有致;深哀结郁,真率、真切、自然隽永见长。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以感知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其功劳可谓极大。
  (魏宏伟)
  

“风流词人”——柳永(1)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之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排行第七,故人称“柳七”。生卒年不详(一说987—1055),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在今福建)。
  柳永的祖父柳崇,以儒学闻名。父亲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南唐灭于北宋后,柳宜身为降臣入宋,由于南唐曾经抵抗过北宋,所以南唐的一帮君臣都过得胆战心惊。对新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小心翼翼,惧怕万分。柳宜也由此更加对旧主李煜念念不忘,特别是李煜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颇负才情的气质更是为之钦佩不已。
  受父亲影响,柳永的性格多显其柔弱的一面。当然在这种环境中也逐渐地增加了柳永对于词的兴趣。还在柳永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见父亲一个人站在自家小院里,凝神默诵着什么,眼里还含满了泪光。就禁不住轻声细语地问道:“父亲,您念的这有长有短、似诗非诗、平仄无律、比诗顺口的究竟是什么?”
  父亲给懂事而又细心的儿子讲了什么是词,以及他当年和先主李煜一起填词歌咏的美好时光。第一次接触词的柳永因为父亲的眼泪、真情与忧郁,将词记在心里,这一记就是一生。
  少时的柳永春风得意,无忧无虑。才子风度,少年情怀,终日有佳人美酒相伴,听曲冶游,乐在其中。
  熟读经史子集的柳永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在那个时代,走上科举仕途之路成了他唯一的选择,而且这一切在柳永看来也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也许是应了“文章憎命达”的伤情规律,老天偏偏要和这位傲然无物的才子开玩笑。柳永的一生太过于不顺了,心比天高的他在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时赴京城赶考,自以为金榜题名似探囊取物,然而,这次却名落孙山,年少轻狂的他毫不在乎,淡然一笑,只在词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人生不短,有时可待。谁知等了五年,再开科又是榜上无名。愁肠压不住满腹的牢骚,他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