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狂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孤独的狂欢-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引人注目,可能是哪方的家长着意布置的。大家都没说什么,但新郎怪不好意思的,在我们翻完他们的结婚照册子以后,衣架已经空了。
  ()
  低级趣味
  ∷∷ 韩东
  
  
  
  每到12月,街上的书摊就会挂出许多挂历,没看见谁去买,但每人都能收到几本。
  如今的挂历内容丰富,有NBA球星,有足球明星,有风景照片,有名车靓女,比起几年前,要健康好多。
  几年前,街上的挂历大都是三点泳装女郎,挂在冬日的寒风中,颇为招摇。我的朋友老贾当年就最喜欢此类挂历。
  他那时一进12月就打电话给各位朋友:有美女挂历,一定要送给我。那时,我们到他家作客,但见客厅里、卧室里、厨房里都有美女挂历,搔首弄姿,充满了低级趣味。
  有一年,我们想了个招根治老贾的低级趣味。那年,街上的泳装女郎挂历极为丰富,害得模特儿都不好找——不少挂历的女郎,身材极为可疑,姿态极不自然,一看就是所谓的“野模”。估计这种挂历太好销,产品质量就下降了——美女好销,不美的女子也要凑热闹。
  我们搜罗了十数本泳装女郎挂历,都给老贾送了去,而且帮他布置:不仅客厅卧室厨房厕所里有,他家里的每扇门上都给钉上了两本,门前一本,门后一本,家中可谓肉色横飞。
  老贾起初颇为得意,但端详过挂历中的女子后,不禁有些不满。我们就劝他,不要太挑剔。生活在父系社会,应该知足,否则,生活在母系社会,挂历里都是男人,再把你这样儿的挂上去,岂不更糟。

No。2 完美主义者(12)
那以后,我们再去老贾家,每次都发现他将一两本挂历摘了下来,终于有一天他的墙壁空空荡荡了。老贾宣布:从今以后,不要美女挂历了,他要用油画布置自己的家,而且绝不要那种西洋油画的复制品,上面是肉腾腾的裸女,要就要那种宗教画。
  如今,街上的挂历严肃多了,据说是有文件规定,不许随便弄泳装女郎、特别是三点泳装女郎上挂历。这规定很好。但其实老贾根治他的低级趣味,是靠我们的一番治疗,他本人也许并不真的喜欢低级趣味的东西。
  ()
  完美主义者
  ∷∷ 赵小帅
  
  
  
  我的朋友小邹最近搞到了一部摩托罗拉8200手机。众所周知,这是一种型号太老的东西;但既然是白来的,也不妨用一用,于是小邹入了网,买了电池。电池一买回来,烦恼就开始了,小邹一夜未眠,竟是为了看那种旧式电池的充电结果,他的道理是,手机是老的,电池也该是老的,凑合着用。
  可惜,完美主义者的本性很快就暴露了出来,小邹开始盘算买一块新型的锂电池,继而又琢磨着还是买一款诺基亚6110的新型手机吧。于是,旧手机得来的便宜竟成了一项新的投资行动的开始。
  我的朋友老董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好静,难以容忍任何噪声。有一天,他发现家里的马桶漏水,嘀嘀哒哒的声音着实烦人;于是他请人来修。众所周知,如今的修理工能力极差,头一年兴许还在田间菜畦便溺,这一年就进城修理抽水马桶;所以,马桶并没有修好。
  老董索性决定更换马桶,他请来一位很专业的装修工,看他能否将他家的卫生间来个改天换地。专业的装修工人一来,便指点他家的诸多角落——厨房的天然气管道应该改一改,阳台的钢窗应该换作铝合金的,还该安上个窗帘盒,是否该考虑铺木地板,完美主义者老董自然无法忍受别人对其居住环境如此之多的批评,因此决定彻底装修一把。
  但因预算不甚周密,老董未能将原来的马桶换作“美标”或“TOTO”,只是拿一个价值400元的国产货顶替,此乃老董装修过程的一大隐痛——本来是为马桶漏水而装修,最后却依旧要为马桶漏水而担忧。
  要做一个彻底的完美主义者并不是件容易事,但在物质上力求完美还相对容易一些。我的朋友阿麻则是一个精神上的完美主义者,他时常更换女朋友,难以忍受别人哪怕是小小的缺点,这样做的结果是他工作不顺,爱情不如意,但是,完美主义的禀性不会更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有洁癖的家伙,此种洁癖表现在精神上。
  如今,在物质上做一个完美主义者不太难,“精神洁癖”患者则举步维艰。
  ()
  我是小资
  ∷∷ 许多
  
  
  
  一天晚上在咖啡馆里和一个女孩聊天,她装得有点玩世的样子,和我大谈最新的电影音乐还有畅销书,然后在话语里时不时加一两个英文单词。最神的是她常常自我嘲解道:我就是一个“雅皮”。我对“雅皮”这个词还不是太适应,因为,我习惯听“嬉皮”这种说法,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规范的人。她看我有点迟疑,就忙说,就是特别小资的那种人。我明白了,我开始感慨这世界变化快。我记得以前高中学课文的时候讲某某是个小资产阶级,就是讲他的思想觉悟不高,没有达到无产阶级的彻底的高度。分析课文的时候,我一听到哪个作者是小资产阶级作家,我就对他心存芥蒂,觉得他不够先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No。2 完美主义者(13)
后来我就经常听到自我标榜有品位的青年男女对我说:我是个特别小资情调的人。满脸的洋洋得意,那自豪感就如60年代说自己是贫农、80年代说自己是个体户。他们说的小资情调就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要关注文化,对,一定要显得有文化。比如,他们可以经常谈一谈最新的话剧或者画展,还有偶尔可以冒出一句特别后现代的诗,说这些话的同时一定还要在语调里掺杂一种嘲弄的意味,弄得自己特有文化鉴赏能力的样子。还有浪漫,小资的人最最喜欢标榜自己的浪漫,是那种都市化和形式化的浪漫,比如说“一起慢慢变老啊”,“隐居山林啊”,“出海漂泊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这样,所以就可以特别随便地说出来,说的时候满脸陶醉状??这时候最好还配有一点音乐,比如小资们最喜欢的肯·尼基的萨克斯风,然后他就可以说,这是他(或她)最喜欢的音乐了,因为特别有味道。
  我发现面对小资的生活,我已经产生了无法抑制的亲和力,我想我肯定是马上就抛弃了高中课文的观念,我觉得像我第二段里描写的生活方式真的很不错,但是小资的名字多少有点和我的传统习惯不同,所以一直也就没标榜自己活得小资。
  有一天,我把高中的语文课本翻出来,猛地发现我喜欢的作家几乎都被定义为小资产阶级作家,而且我最景仰的卢梭竟然也是这号人物。我一下子就心理平衡了,小资原来是有文化有思想的表示,而且罗曼·罗兰说卢梭是个多情,好色,软弱,敏感,脆弱之类的角色,好像特别符合小资的要求,似乎和我性格有诸多相同之处。我终于心安理得地称自己是小资了。
  ()
  25岁以后的情趣
  ∷∷ 唐波
  
  
  
  十七八岁吧——我年轻的时候(每次这么说总会招来嘘声一片,含意不详),高中毕业在一家旅游学校念书。或许是刚开放的缘故,特别喜欢奇装异服:红色的套头衫配紫色的条绒裤(裤子要特别宽大,迎风一吹活像战旗),脚蹬棕色高帮的圆头靴,原配的鞋带不要,找来粗细适中的麻绳把脚绑个结实。还有各式各样的藏饰(那时还没有仿制品,都是托人从拉萨八角街购回),琳琅满目地挂了一身,脚踝也不放过,系了一圈小铃铛,走路时叮当作响,我妈说还以为是哪家的狗回来了呢。
  衣服都是自然面料的,全棉、全麻,有的连纽扣都没有,用些像是刚从牛身上割下来的细皮条、粗麻绳十字交叉地缝起来。走在街上回头率挺高,人家觉得古怪吧,我却很得意,处在一个希望引人注目的年纪。
  那时没有扮Cool的说法,那时叫找感觉。
  这感觉什么时候找不着了我没有确切的记忆,反正25岁那年,我发现好像在一夜之间柜子里全是套装、长大衣和高跟鞋。年轻时穿的衣服有的送人了,有的捐助灾区了,但大部分不翼而飞了。
  如今是些什么衣服啊!化纤,尼龙,聚酯纤维,我已经“堕落”到离自然要多远有多远的地步。一条Espirit的裙子花了898块人民币(瞧这价格定得玄的,900就900,还要玩个两块钱花招),小商标上赫然标着“黏液纤维”。什么叫黏液纤维?我妈一脸坏笑,说黏液嘛,大概就是鼻涕,把鼻涕拉长纺成布再做成衣服估计工程也够大的,难怪要这么贵啊。
  现在就更加从俗如流,我成了名牌的追随者。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人背着L&V的包,我立刻奋不顾身凑过去猛看质地、工艺,特别是边角的缝线,然后直起身,满脸不屑地从鼻子里“呲”出一声:假的!

No。2 完美主义者(14)
我穿着2000块钱以下的Ports,执著追求L&V的真品,心里念念要买BMW,坐在男友的Santana2000里敲打他赶快挣钱。和年轻时代的自己相比,现在的我没有主见,没有创意,没有想象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口口声声地嚷着后现代的用语,有条不紊地阐述POWER的意义和历史的可颠覆性,内心却狂热拥戴权威,一副企图融入主流物质社会的奴颜媚骨。
  ()
  省钱
  ∷∷ 布丁
  
  
  
  有一年春节,我忽然感到有必要给自己买套西服穿,我带着长辈给的压岁钱和单位发的年终奖金,准备去买一套观奇洋服。
  去商场之前,我鬼使神差地去了趟王府饭店,结果见识了一下“范思哲”,那儿有一件西装上衣,极漂亮,导购小姐跟我说,喜欢可以试穿一下,我知道那东西贵得吓人,试也白试不如免了。掉回头再去商场看我的观奇洋服,却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好看,索性不买了,把钱存入银行了事。
  我之所以认识观奇洋服这个牌子,是因为我看香港电视剧看多了,香港人似乎酷爱穿西装,电视剧里什么人都衣冠楚楚油头粉面,电视剧结尾时总要打一串字幕,说哪几位演员的衣服是由观奇洋服提供。我想,买件这样的西服就行了,还算体面。除了看香港电视剧,我还有一个爱好是翻外国画报。尤其留意其中的照片和广告,这是因为外国字我认不全,所以对图像更敏感。从中我认识了一种瑞士手表,名叫“Tag Heuer”,一见钟情这个词儿不只是说男女之事,我跟Tag Heuer手表就是一见钟情,老想把它搞到手。这种手表在北京城也有卖的,17000块钱左右,我买不起,但买不起也有好处,因为我不会退而求其次去买别的便宜的手表,这也省了钱。
  后来我总结,看了范思哲就不买观奇洋服,看了Tag Heuer就不买天梭飞亚达精工卡西欧之类,是个省钱的好办法。比如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买辆车,我就说,美国军用吉普Hammer不错,比什么切诺基或北京吉普212强,要买就买Hammer,所以不能随便买辆车。
  这么说自然透着一股对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劲儿,实际上却是从根本上泄了气。咱们怎么折腾都过不上梦想中奢华的日子,索性破罐破摔,穿条板儿绿裤子瞎混吧。我岁数不小才明白这么个道理,说起来真他妈害臊。
  ()
  幸福的生活
  ∷∷ 布丁
  
  
  
  多年以前,邻居二狗家买了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他家每晚便高朋满座。后来,电视台播放香港电视剧《霍元甲》,来看电视的人太多,二狗他爹就把电视摆到院子里,观众达数十人,后面的根本看不清电视里的人在干嘛。
  忽有一日,那台黑白电视前面立起了一块放大镜,据说影像是以前的倍,站在后面的观众都说,这可好了,能看清霍元甲长什么样子了。
  那时我年纪小,总挤在最前面看电视,前面固然是前面,但未必是正面,因此总免不了从侧面看。放大镜中的影像与电视屏幕固有的影像交替进入或汇合进入我的视野,因此霍元甲的“迷踪拳”总给我极为奇特的视觉享受,那效果极富迷幻感。
  如今的电视不是什么稀罕物了,21英寸彩色电视只需1400元左右,这样看,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照这个道理,我们以前总穿蓝布上衣,如今有三粒扣西服,太幸福了。我们以前总是吃熬白菜,如今能吃炖牛肉,太幸福了。以前我们不知道电话是什么,现在居然能上因特网,太幸福了。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可我回忆起当年的黑白电视及放大镜,悟出的是另一个道理,即12英寸黑白电视加上放大镜绝不等于21英寸的电视。

No。2 完美主义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