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成长:一个女人的成长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爱中成长:一个女人的成长2-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0 主妇塑像
  德国一个小镇上,有一座极特殊又极普通的塑像立在街头。塑的是一个头戴帽子,身穿家常服装,挽着菜篮似乎正要上街买菜的家庭主妇。所以她是极特殊的——因为从来没有人为主妇塑像,而她又是极普通的——因为主妇自古以来扮演的就是个普通角色。
  我不知道德国这个小镇上为什么树立一座主妇的塑像,但无论如何这个雕塑家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他肯定了主妇的价值。那是今天很多人都漠视的价值。非主妇轻视这个角色,而主妇自己也深觉自卑,但谁都能想象得出这世界若没有主妇,会是一种何等糟糕的情况!而往往越是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的社会,越需要能把家务处理好的“家务卿”(丹扉语),有安定美好的家庭,才有安定美好的社会,这是不变的真理。
  为什么主妇这么不受尊重,我想没有头衔、没有升迁、没有收入、没有成就感等等,大约都是理由。也许有人会说过去的女人为什么死心塌地在家当主妇,现在女人为什么不能?那没办法,时代是不能倒退的,所以我们只能用现代人的方法,来改善现代人的问题。当然要给主妇一个头衔不容易,“家务卿”也不错啦。升迁更不可能,难道要升成“大太太”吗?而收入这一项我认为该是可行的,虽然有些家庭主妇掌握了经济大权,但据我所知,不少握经济权的主妇仍然不能像职业妇女那样“心安理得”地花钱,总觉得钱不是自己赚的。如果能每个月固定地领个薪水袋,那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至于成就感,我想主要来自家人的感激和欣赏,若社会上能对主妇的价值给予肯定和赞誉,譬如说最近选十大杰出女青年,就比每年选模范母亲或模范媳妇要光荣多了,为什么?因为主办的单位态度慎重,评审员更有分量,颁奖方式更光彩。
  一座家庭主妇的塑像,也许只能鼓舞那小镇或附近的主妇们,而所有的主妇在这功利现实的社会中都需要鼓舞和尊重,那就不是靠塑座像能办得到的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节(1)
11 “纯主妇”价值高
  我不否认职业能给妇女很多好处,但我从来更不否认“纯家庭主妇”的价值。最近有位邻居从很好(高薪)的工作上退下来,她已没有很小的孩子缠身,或许有人会认为她傻,而我却真心地羡慕她,根据我自己当了五六年纯家庭主妇的经验,我觉得如果会“过”,那真是好日子,自由自主。
  读友木雪女士来信跟我讨论“社会对纯家庭主妇评价”的问题,她当初为了孩子打算辞职,很多人就劝她,说是带孩子比上班还累,家事永远做不完,单调琐碎,既无薪水,又无升迁,在家盼丈夫盼儿女苦闷得很,同时精神散漫。上班可以打扮整齐,不会有孩子弄脏。最重要的是有工作会被人瞧得起,没工作会被认为是“吃丈夫”的,会被认为没知识。
  木雪女士在家是重要人物,但她同时认为社会该鼓励这些女性。她体验过了别人说的那种情况,现在已经挣扎过来可以自得其乐了,然而更多的纯主妇需要鼓励才不致产生“无价值”的自卑感和矛盾苦恼。
  我不知道那些观念是怎样演绎而来的?我实在很不能接受某些年轻妈妈,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才抱一次孩子的作风。如果衣服上没有婴儿撒过尿,如果没有亲手抓过婴儿的大便,如果没有每晚亲吻过孩子,那算是什么妈妈?至于用工作来增加“身价”,那跟毫无自信心、安全感的女人靠钻戒来增加身价是一样幼稚可笑的。至于说没工作就是“吃丈夫”的就更加荒唐。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本来是很平等的观念,显示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但流传下来硬是变了质。有主妇在家抚养孩子,料理家务,男人才能去主外,否则他们休想。如果男人以为妻子没职业是“吃”他的,这是“大男人主义猪”。如果女人以为自己没职业是“吃丈夫”的,这是自贬身价。每个纯家庭主妇都绝对可以昂首挺胸,丝毫不必自卑地接过丈夫的薪水袋,计划全家人的生活。事实上很多丈夫在交薪水袋时,是存着感谢妻子的心的,这都是成熟而明理的男人。
  不必等着社会鼓励,社会有时是很有偏见的,主妇们最好自己建立自信、自尊心,才能活得好。
  12 突破?创新
  前几天在《民生报》上读到一篇报道,介绍一位祖母潜水员黄碧秀,我觉得这是女性突破休闲活动形态的一个好例子。
  黄女士不过才四十五岁,就做了三个外孙的外祖母。她从小喜欢玩水,运动也在行,当年还曾经在台中省运会上得过两枚金牌。一年多以前她加入三重四季游泳会,天天游泳。后来又把打乒乓球的时间挪出来参加潜水训练,现在已经毕业,同时爱上了潜水。
  也许由于她一直喜爱运动,所以有足够的“本钱”在做了祖母以后才学潜水,但她不断突破,发展新的兴趣,却是很值得学习的。我曾听一位妇女团体的领导人说,她们为会员举办了很多项休闲活动,但是总有些人对什么都没兴趣。有些人这种学几天,不喜欢,那种再学几天,又不喜欢,最后索性什么都不学了。
  的确,如果从小没有培养一种或多种喜好,到成长以后就比较不容易再让“喜好”生根发芽。尤其年龄大了以后,学习的能力也相对减低,老是学不会或学不好,自然增加了“挫败感”,甚至失去信心,觉得与其出来学得这么辛苦,不如待在家里“纳福”。何况有时候学习要带一点强迫性,学习动机才强,才能学得好,妈妈或祖母都是有“权”不被家人强迫的人,于是更打不起学习的兴趣了。其实只要开始时稍稍勉强自己,等冲破阻力后,一定会渐入佳境,自然就有兴趣了。

第二节(2)
另外,我觉得大多数妇女的休闲活动项目,还不脱窠臼,不外是烹饪、插花、做花、语言、唱歌等等,不妨多辟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像潜水就是一种,另外绘画、雕塑、摄影、研读名著、陶土制作、射箭、骑马等也未尝不可。多设计一些有挑战性、有创造性的活动,不要再局限于传统女性消遣的项目,也许可以带动更多人的兴趣。
  突破与发展不但可用在休闲活动上,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上,一定会让家庭生活更生动有趣,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妻子和母亲。
  13 插好“生活”这盆花
  我曾经以插花的方式,来决定要不要跟一个不太熟的朋友继续交往下去。结果我们成了好朋友,因为她像我一样,只把一捧花略加选择和修剪就插在瓶子里了。
  坦白说,我非常反对这流那流的插花,尤其不喜欢把那些有生命的花草,剥皮抽筋,或加上炮烙,或用铁丝缠身等等“酷刑”,我好心疼。不过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反对,只是个人的态度和喜好,并不否定那是一门学问。
  前些时偶然的一次机会,去看了一场插花展,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流,但有几盆却引起了我的好感。因为那保持了花草大部分的原始形态,使得生命呈现了原有的鲜活。更有些随手取了厨房里的菜蔬水果作搭配,增加了不少谐趣。还有的连花器也突破了传统的瓶或盆,取用了抽象的雕塑,跟花草成了整体的一件艺术品,跟我以往看过的什么什么流大异其趣。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是有创意的艺术。
  现在为妇女们开办的各类中心或什么班的,大都有插花这门课程。对于有空闲、而且想充实自己的妇女,的确有好处,最起码可以认识很多花名,知道很多花草的特性,这就是知识的一部分。不过我总觉得在学会了一些基本技巧后,必须要能创造,才会更有乐趣。
  我听过一些主妇抱怨,什么东西都去学过一点,但是都没兴趣。我想这一方面可能是从小没培养过嗜好,一方面也是没有激起创造的意念,没有创造就没有兴趣,也不能持久。学插花如此,学任何东西也一样。哪怕只是学语言,如果没有想创造更广更深的知识领域的意念,同样会感到索然无味的。
  多在生活中激发创造意念,不但看事事有趣,物物有情,而且还能保持心灵和脑力的青春、灵活。日子好过得很,哪有那么多空闲去烦去愁呢!提到这,我又想到喜爱的“芸娘”了,《浮生六记》里的灵魂人物。她证明了物质生活的匮乏(甚至还包括了人际关系的压力),绝不影响生活情趣的,全看我们怎样把生活这盆花插得又美、又活了。
  14 美女和野兽
  “美女和野兽”是一个著名的希腊故事,故事的结局是没人知道那门里出来的是美女还是野兽,野兽是要人命的,美女则是供男人享受的。这两种结局对男人来说是截然不同,而女人在这里则已失去“*”,和兽同一等级了。人类没有完全开化以前,这现象倒也可以解释,而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居然又有了类似的故事出现,实在让人忍不住发牢骚。
  二十日揭幕的自由杯篮球队锦标赛中,六福村队队员的球衣上,前胸和后背上都缝贴着一个穿着香艳红肚兜的美女。据说去年该队球衣上的标志是野生动物,今年改用美女,希望能对球员有更大的鼓舞作用。而他们的啦啦队也是一色穿着艳红肚兜的大姑娘。 。。

第二节(3)
自古美人对英雄是有鼓舞的力量,但用这种形象,这种方式出现,我不知道还有几分尊重的意义?
  尽管今天男女在很多方面已经平等,但是把女人跟物归为一类的现象却让人痛心,卖房子的,卖男表的,卖音响的,卖汽车的,都有美女陪衬。前两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松山机场外贸会展出新车时,现场有穿泳装的模特儿坐在车上。据说她们曲线玲珑的身材,配上优美的流线型的汽车,使得会场特别生色。
  我也不否认女性美好的身体是美的艺术,画家、摄影家若用虔敬尊重的心情来描绘表现,绝不是侮辱女性。但是跟商品摆在一起,又有几分尊重的意识?
  最近连着几天,见有的丈夫疑神疑鬼把辛劳养家的妻子砍了,有的把因去看病来不及回家煮饭的妻子砍了,还有毒打老婆,中外都有,这虽然也是一些特殊的个案,但若对女性能尊重,又怎会发生这些事?
  平等的观念应该奠基于尊重。见警方取缔*艳舞,可怜那些年轻舞娘都上了报,任人讥责,而那些真正操纵的幕后人呢?当然这种行业是不正当的,但她们难道没有该尊重的*?
  美女是人类,动物是兽类,货品是“物”类,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分清?
  15 两性角色对调活动
  青商会连着举办两场很有意义的活动,昨天是男士烹饪比赛,今天是厨房外的座谈会。报名参加比赛的男士出乎意料地活跃,而且持刀操勺身手不凡的大有人在,男士们在这方面的潜力真是相当可观的。今天的厨房外座谈会,主办单位邀约的都是在兼顾家庭以外还有自己工作的主妇,谈的是她们在厨房外工作的感想和心得。
  这种传统两性角色大对调的活动,可能会引起某些人几种误会。首先也许误会这是女人要把男人赶进厨房的“征兆”——你们既然也会炒菜做饭,那以后你们就去做吧。其次也许误会这是暗示女人都得走出厨房,才算是现代的新女性,新女性必须远庖厨。
  其实这是过分敏感的看法,这两种活动不过表示当一个家庭里有事实的需要时,譬如妻子也是职业妇女,而且工作繁重,丈夫就不必固守他传统角色的“任务”,坐在客厅看报等着下班回来累得头顶冒烟的妻子做饭吃。“机动性”地调配家事,会更有助于现代夫妻的情感、维持现代婚姻的完美。
  参加厨房外座谈会的讲员,据我知道也没有人因为厨房外的工作而不进厨房的。这不过表示一个女人不会被厨房埋没她真正的能力,她可以在丈夫的协助和谅解下,除了下厨以外,再做一些对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的工作。从这两种活动看来,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并不是绝对不能对调和协调的。有了这样的认识,男人可以做更体贴的丈夫,女人可以做更好的妻子。
  16 女人能,男人为什么不能?
  女性若在什么不是传统女性的行业里,能出人头地,有所成就时,大家就叫她们“女强人”。这“强”字一加上去就那么雄赳赳、气昂昂地把女性的妩媚全都杀尽了。有些男性还会表情暧昧地说他们怕怕,不敢跟“女强人”打交道。
  其实若是这“强”字是自强,而非强要占男性的上风,或强出头,我认为也没什么不好。女性的自强缘于能自立,能自立也才有自信,这些也都是做个健全的人基本的条件。并不是每个女人的性向都适合于编花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