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
1月28日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
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
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
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克。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2月将总部迁到纽约第五号大街。
6月为巴黎世界博览会提供一具重27吨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发电设备,爱迪生被推为荣誉团的长官之一。
1882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
1月将巨型发电机从法国运往英国。
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12月底美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3纽约音乐厅尼布洛公园举办“大型模拟芭蕾舞剧”,庆祝爱迪生征服黑暗的胜利。作出其初次唯一的科学发现,即:“爱迪生效应”。
1884—1885爱迪生夫人玛丽去世。爱迪生离开门罗公园。发明利用电的感应作用可用电线通讯法。
18848月9日妻子玛丽去世。爱迪生离开门罗公园。
1885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62月24日与米娜·米勒结婚。
1887研究所迁往新泽西州的西奥兰治。
1887—1890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8月3日偕夫人和女儿到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受空前欢迎。
8月19日在庆祝达盖尔公布摄影术50周年纪念会上,会见法国摄影家马雷博士。
1890—1899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
1891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权。
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4月14日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4月23日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898采矿事业失败,转而经营水泥制造。
1899—1909开矿事业结果因不敌同业竞争遭重大损失,为补偿计,进行两方面发展。爱迪生以十年时间完成蓄电池。当时建筑业发达,又设计长型炼水泥炉,大量制造水泥。另外又改进留声机圆筒,完成新式授语机。
1900进行蓄电池的研究。
1902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4新型电池进入市场。
19088月提出水泥房屋专利。
1909费时十年,蓄电池的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1914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发明“圆盘唱片”。爱迪生水泥公司居全国第5位。
1912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2月9日西奥兰治研究所被大火焚毁,损失达400万美元。
1914—1915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建议新教学法。西奥兰治实验室起火焚毁,一月内重建完成。设立化学厂,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
1915访问伯班克在圣巴巴拉的苗圃,与福特讨论美国的橡胶供应问题。
10月7日担任美国海军顾问委员会的委员长。
10月21日“爱迪生日”(即庆祝白炽灯发明36周年),宴会上所有的食品都是用电制熟的。
19165月13日出席纽约国民备战大示威游行。
19171月辞去行政工作,专门研究海军防务达两年之久。
19181月24日爱迪生的几位同事创建了“爱迪生先驱会”。
1922被选为美国当代十二大伟大之第一人。
1924最后一次旅行。
1927完成长时间唱片。成立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80岁诞辰的那一天,在美国开盛大的欢迎会,爱迪生收到庆祝信件有数十万封之多。
1928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9月参加福特的历史博物馆动工仪式。
1929电灯诞生50周年,全国及世界各地举行盛大庆祝。患肺炎,坚持用散步的办法治疗。
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之际,门罗公园废迹由福特收集,重行建筑于狄尔朋。人们为爱迪生举行盛大的庆祝会,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体弱病发。
1930病况转剧。
19316月向大西洋城举行的电灯会议发送最后一份电报。
9月初病情进入危险期。
10月18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后记
经济的现代化,最后解决问题要靠科技和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抓科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迄至今天,我们在这方面尚未能真正形成深刻的共识,缺乏应有的得力措施。因此,我写这本传记,其意义不仅限于肯定与纪念爱迪生个人的勋绩,而且还借以唤起人们更加重视科技的意识,以实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这本《爱迪生传》是我结合自己研究美国现代化的收获,吸取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写成的。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武汉大学王余光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高明振教授的帮助,得到湖北辞书出版社的关怀和支持,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和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同志对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题目涉及不少理工科知识,而自己学识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错误、遗漏之处一定很多,恳请学术界的师友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李其荣
1996年元旦于武昌桂子山
更多,请到 //。txdzs。 下载
。txdzs。免费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