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不平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庸不平庸-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控制好情绪(1)
  发而皆中节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等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在处理各类事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产生反映,发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并且在表情、行动、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来。如果表现出来的情绪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足,而且还符合当事人的身份、不违背情理、适时适度、切合场合,这样就达到了“和”的境界。
  可见,“喜怒哀乐未发”的“中”讲的是本体,是人的处世方式中最本质和核心的部分。假如人的情绪都不因为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人与人之间也就不会发生纠纷和误会,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可是,那仅仅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理想状态,是《中庸》的作者为了说明“中”的道理而假想出来的情况,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努力追求的不是那种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没有情感和欲望的境界,而是“和”。“和”是和谐,是“中”的表现和发散,是“中”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中庸之道所要求人们修养的目标。
  关于“中”和“和”的意义,《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则是实际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准则,是人人必须遵循的道理。“中”,是“和”的本来面目;“和”,是“中”的具体表现和必然结果。“中”和“和”,是一而二,二而一,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庸》接下来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中”推广到“和”,就可以使天地各处于它们合适的位置,世间的事物也都能够正常的生长、发展了。
  我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天地的灵魂,人的喜怒哀乐都得到恰当的控制,天地万物的秩序也会因此而得到保证。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说法多少有点玄远高妙,可是中庸思想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则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其实,《中庸》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是讲怎样把“中”的原则贯彻到为人处世上去,怎样按照“中”的要求修养人格,陶冶性情,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过上一种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亦即达到和谐的境界。
  中庸是包藏天下的大道理,可是它在阐述和谐这个重要主题的时候,所着眼的只是喜怒哀乐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实际上,控制好情绪,绝不仅仅是修养的问题,就某种程度上说,它既决定着一个人的气质和生活品质,也关乎为人处世的成败得失。
    从容淡定成就大业
  宋代苏洵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作为一名将领,首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心”,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或者麋鹿突然从旁边跃出,仍然保持从容镇定,这样才能谈得上控制战场局面,取得最后的胜利。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东晋的军队数量远远比不上前秦,东晋首都建康一片震恐。丞相谢安认为,敌我兵力虽然悬殊,可是敌军孤军深入,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并不太强,东晋以少胜多是完全可能的。他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分负责军事,并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
  谢玄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他只回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谢玄心中还是没底,又让张玄去打听。谢安仍然闭口不谈军事,却拖着他下围棋。张玄的棋艺本来远在谢安之上,但此时兵临晋境,张玄沉不住气,谢安则神气安然,结果张玄输在谢安的手里。
  果然,东晋军队利用前秦军心不稳的弱点,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当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小儿辈大破贼。”(因为谢玄等是谢安的子侄辈)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进屋的时候,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也没发觉。
  

控制好情绪(2)
谢安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不害怕、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放纵自己的情绪无济于事,只有保持冷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谢安的高明之处是把情绪控制在了合适的范围,所以才取得了成功,在乱世之中既保全了自己,又保护了国家。
  不但战场如此,人在所有的场合都应当从容行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阵脚不能乱。有句成语叫“方寸已乱”,“方寸”指的就是心,保持“方寸”不乱就是苏洵说的“治心”。
  从容淡定,除了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更重要的还在于体现人的境界、胸怀,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能做到。明代的吕坤说:“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又说:“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从容既是处世之道,又是养生之道。
    控制不是压抑
  《左传》中有一个“君子之怒”的故事:
  鲁文公二年,秦国和晋国发生战争,莱驹是为晋襄公驾御战车的车右。作战的第二天,晋襄公捆绑了秦国的俘虏,派莱驹用戈去杀他们,俘虏突然大声喊叫,莱驹吓得手足无措,居然把戈都掉在了地上,旁边的勇士狼瞫拿起戈砍了俘虏的头,抓起莱驹追上了晋襄公的战车,晋襄公就提拔狼瞫作为车右。
  不久,狼瞫被将军先轸撤职,换了另外一个人作晋君的车右,狼瞫大大地发怒。他的朋友说:“为什么不去死?”狼瞫说:“我现在没有找到死的地方。” 他的朋友说:“我跟你一起发难杀死先轸吧。”狼瞫说:“死而不合于道义,这不是勇敢,为国家所用才叫做勇敢。您姑且等着吧!” 过了几天,秦晋双方在彭衙大战,摆开阵势以后,狼瞫率领部下冲进秦军的队伍,死在阵地上。晋军跟着上去,把秦军打得大败。《左传》的作者评论说:“像狼瞫这样可以算得君子了。发怒不去作乱,反而上去打仗,可以说是君子了。”
  狼瞫因为没有受到重用而生气,他发怒之后却不去犯上作乱,而凭借着一股怒气杀敌报国,最好地说明了“发而皆中节”的道理。
  控制情绪,很容易被片面地理解为压抑情绪,有的人不管遇见什么样的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力图做到心如止水,面无表情,其实这样做是很有害的。一味地压抑情绪,不仅违背自然的规律,给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还有可能给别人留下虚伪或者城府很深的感觉,不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形像。
  “发而皆中节”,首先要“发”,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美国著名职业心理培训专家弗兰克说,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像一颗天然的正在发芽的种子一样,释放是没有任何限制和界限的。但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很多教训。于是,慢慢地,当痛苦给我们带来郁闷和压力时,我们学会了将这些情绪进行压抑,并且越来越多地和它们进行对抗,甚至把它们埋葬。结果,释放自己的情绪变成了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往往在表达完情绪、特别是表达了“负面”的情绪之后,随之而来是持久的自责和后悔。
  于是,我们遇到某个问题时,便会在选择哪种情绪和跟随哪种情绪中苦苦挣扎。比如,有时候内心非常痛苦想哭,但是却又怕这种方式被人耻笑,这样就创造了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并由此导致自卑的产生。一味地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使自己长期处于沉沦的压抑状态,这种状态经过长期的积淀,会有一个总的爆发,经常会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异常行为甚至是犯罪,给我们身边的人和自己的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于情绪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压抑,不是无视它的存在,而是控制和调节,是使它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就像谢安的不动声色和狼瞫的君子之怒,虽然表现各不相同,却都属于中庸之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庸的夫妇之道(1)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很多,其中一条罪状,是说中国古代只重君臣之义、父子之恩,不讲男女之爱、夫妇之情。其实,这都是想当然的说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各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最重视夫妇关系,最讲究男女相处之道。
  东汉的才女班昭曾作《女诫》,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阴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夫妇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阴阳关系,所以夫妇之道不但是人伦之始,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中庸》说:“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三纲五常,夫妇乃是五常之首,一切的社会关系由此中产生,因此夫妇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因子。
  《诗经》的第一篇,是讲男女情爱的《关雎》,一向被认为是儒家重视夫妇之道的证明。所以《中庸》还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一切的大道理,要从夫妇之间开始。如果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不能维持一个和睦稳定的家庭,经常“后院起火”,还谈什么大道,做什么事业呢!
  拿破仑可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横扫欧洲,使整个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黑格尔甚至称他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不可谓不伟大。可是他的仆人却说:“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因为他与伟人离得太近,拿破仑所有的生活细节、小小的毛病和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他赫赫的功业、巨大的光环并不能在仆人的面前掩盖个性的缺陷。夫妇之间更是这样。无论你在外面如何光鲜、如何成功,在面对自己伴侣的时候,总会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在对待同事、对待邻里、对待朋友,甚至对待父母的时候,人都可能戴上各式各样的面具,但唯有在对待配偶的时候,是任何面具都起不了作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处理夫妇关系,是检验一个人品质和德行的最好试金石。
  因此,真正的君子,会从夫妇之间做起,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做起。《孟子》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如果自己不遵循道的要求,那么妻子也不会按道而行;如果不合道义随意地驱使妻子,妻子即使被迫去做,也不是心甘情愿,早晚会激起反抗。由于时代的限制,这里说仅是丈夫对妻子的单向关系,其实夫妇双方之间,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夫妇一方不检点自己的行为,或者对对方不知爱惜,任意驱使,肯定会破坏夫妻感情,影响家庭和谐。
    男尊女卑和女尊男卑
  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是“男尊女卑”,这是毋庸讳言的,不需要曲为辩解,硬把孔子说成妇女解放的先锋。但是,仅仅“男尊女卑”四个字,不足以说明儒家的全部婚姻观。
  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云:“盖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 男尊女卑,就像天尊地卑一样,是本来的位置使然,而夫处处让妻子为先,则是一种德行。混淆了本来的位置,会造成家庭的混乱,但如果不讲德行,一味地强调男尊女卑,也同样不符合夫妇和合的要求。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理解唐甄的这句话,就是说,夫妻二人,结婚之前的经济社会地位可能不尽相同,结婚后的生活分工也可能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应该强调夫妻间的这种差别,更不能以这种差别为借口,要求比对方更多的权利,强迫对方做更多的事情。
  比方说,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住的房子是女方家里给买的,开的车是女方家里给买的,女主人的工作比男主人的好,挣的钱又比男主人多上好几倍。按照唐甄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妻子的地位高于丈夫就是“位”,应该坦然面对并承认现实,但是即使这样,仍然应该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通过双方协商处理家庭事务,这就是“德”。
  

中庸的夫妇之道(2)
假如妻子因为家庭在经济上依赖自己,就对老公颐指气使,动不动拿钱说事,一定会刺伤男人的自尊心,给婚姻埋下隐患。可要是对婚姻和爱情抱一种理想主义的态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