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傍晚,灿烂的火烧云染红西边天际,晚归的渔船正在人港,水天一色的地平线渐渐隐没在薄雾般朦胧升起的暮霭中。吴淞口炮台阵地上传出炮兵开晚饭的叮叮当当的钟声,这阵钟声转移了相距几百米外坐在狮子林江防工事岗楼里没精打采的保安团官兵的注意力,他们翘首以待,似乎已经闻到大米饭猪肉烛粉条的扑鼻香味。〃人家是中央军,当然不一样喽!”一个安徽口音的年轻士兵发牢骚,〃……看咱们这身灰皮,破破烂烂跟土匪似的。〃
〃我看都差不多。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嘛,反正都得送死。〃另一个三十岁出头的下士班长吸着旱烟说。
〃老哥这话也对也不对。〃排长是山东人,一口道地胶东话,〃我原先做小买卖,走过不少地方,生在大平盛世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年头,你不当兵又能干什么?……打死是自己命不好,打不死咱也熬个团长旅长干干!”夜幕降临,南北炮台都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蚊虫小咬好像成群结队的日本轰炸机向着浑身散发汗臭的中国军人进攻,于是军人们斗志涣散,一面点燃艾蒿驱蚊,一面诅咒这顿迟到的晚餐。
虽然淞沪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周,市区里枪炮声几乎彻夜不息,但是上海郊区的村镇却极为平静;渔民照样出海打鱼,农民照样下田收割庄稼,保安团官兵除了站岗放哨,无事可干也替房东和老百姓干干农活儿。几天以来,战场几乎天天捷报频传;工人学生市民到处慰劳部队,扭秧歌,唱大戏,杀猪宰羊,一派军民鱼水情的热闹景象。这就给从未打过仗的江防保安团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大局己定胜利在望。
晚饭终于送来了。 一只晃悠悠够伙食挑子,白面馒头大肥肉,白菜排骨粉丝汤。伙头军神气十足地宣布,明天还有红烧牛肉白米饭,都是
老百姓慰劳的。早已饥肠轱辘的值勤官兵全都拥下岗楼,抓起馒头肥肉只管狼吞虎咽。 吃饭真是个幸福、满足和令人愉快的时刻。
当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或者挥金如土的男女富豪们坐在豪华宴席上味问嚼蜡的时候,他们绝对无法想象浑身臭汗饥肠咕辘的体力劳动者和战壕里的士兵对于白面馒头大肥肉的殷切想往,其实正是这些旺盛的生理需求和实实在在的欲望才给芸芸众生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和魅力。试想一个对吃饭缺少胃口和厌食的人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吗?然而就在这群喉咙里发出咕咙咕咙响声的就餐者短暂地被淹没在大吃大喝的幸福里无暇他顾的时候,一阵从江面上发出的轻微异响随风飘来,那是一种类似蜂群经过长时间飞行后发出的疲倦的嗡嗡声,或者汽车马达在崎岖山路上行驶产生的忽高忽低的震颤。有人注意到江面上这阵异常的响声,他直起腰来往江边望了望。夜幕低垂,黑暗笼罩着吴淞口江面,那是一道宽这几千米的黑夜的城墙,没有人的肉眼能够窥破它的秘密。保安团没有探照灯,因此直起身来的人什么也没有望见,就嘟囔几句蹲下来继续吃晚饭。由于事先没有得到应有的警告,加上晚饭的馒头肥肉过于诱人,士兵吃饭太专注,保安团没有探照灯,等等该有和不该有的原因,于是中国军人就在最不该放松警惕的时候放松了对江面的监视,致使敌人一个可怕的阴谋在黑暗中悄悄得逞。一串耀眼的信号弹突然腾空而起,好像一串美丽的流星划破夜空。一刹那,在夜幕掩护下悄悄驶进长江口的日本舰队万炮齐发,无数大口径炮弹抱着令人心悸的响亮哨音,好像黑暗中一群群扑腾的飞鸟逞直落到狮子林中国守军的工事和阵地上。第一轮炮火就直接粉碎了观察哨所的岗楼和那些正在就餐的中国官兵的好胃口,猛烈的气浪把尚未吃下肚子的猪肉馒头和菜汤炸飞到半空中,很快又化成一片有滋有味的蒙蒙细雨落回地上。炸弹爆裂掀起的巨大震荡还掀翻炮台附近的农舍房屋,将吴淞口至狮子林沿岸的数公里防御地带变成一片燃烧的火海。炮火之后,数百只搭载日本步兵的橡皮冲锋艇开始登陆。晕头转向的中国守军这时才慌慌张张地开火还击,并派人往城里指挥部火速报信。
日本援军先头部队一个旅团提前在狮子林浅滩(今宝山钢铁总厂内)登陆成功,而猝不及防的中国守军兵力只有江防保安团一个连。
日军增援部队提前登陆的消息极大地震动了南京。
蒋介石为此大发雷霆,在国防部最高作战会议上将总参谋部和第三战区长官骂个狗血淋头。但是骂归骂,仗还是要打的,敌人决不会因为中国领袖发了脾气而自动退却。现在委员长已经不得不面临一个困难抉择;要么继续打下去,要么主动退出上海。如果继续打下去,中国军队己经丧失出奇制胜的优势,日本援兵的到达宣告中国统帅部第一阶段作战计划的失败。以十万大军扫荡敌海军陆战队尚不能一举成功,现在日军大举增兵达两个师团计六万人,另有航母、舰艇和飞机若干,中国方面至少需要再调集二十万大军才能继续保持优势。加上原有的兵力,在小小的上海地区投入三十万大军,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看是十分冒险和不利的。
放弃上海虽然可以在战略上保持主动,减少军事损失,以便在广大国土实行逐次抵抗的持久战,但是撤退在政治和外文的棋盘上却会造成极大被动。上海刚刚打响就退却,西方各国将怎样估价中国政府的抗日决心和战斗力?政府对风起云涌的民众抗日热情将怎样交代?那些不怀好意的捣乱分子又将怎样利用政府的失败蛊惑人心大做文章?军事将领中也出现两种对立意见。
冯玉祥认为淞沪之战必须坚持打下去,即使遭受重大牺牲也再所不借。¨……我官兵抗日之气不可泄,民众抗日之气不可泄,日本增兵十万,我增兵一百万,矮寇还敢小觑我堂堂中华么?……退一步说,如果局部战场失利,我尚可以依托国防工事再战,那时我四万万国民抗日仇恨己经如火山爆发,何愁没有兵源再组建一两百个师?!〃冯将军一谈到打仗总是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何应钦则反对投入重兵与敌决战。¨……淤沪弹丸之地,我地面优势兵力难以施展,敌人却可以依仗其海、空炮火和机动优势陷我于重围之中,这岂不是以敌之长,击己之短?……更重要的是,进攻的时机己经丧失,我军可适当投入兵力阻敌深入,伺机转入二线作战。〃何应钦的发言代表了总参谋部对战局的设想。〃……何总长的话言之有理!〃人称〃小诸葛〃的桂系将领,新近上任的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站出来文持何应钦,〃我军一日与敌胶着,恐怕很难撤出,外围部队也难以形成坚固的防线……如果再发生上次沪战日军侧翼登陆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作战会议开了一天没有结果。
蒋介石从来都很看重参谋部的意见,他当然知道在他的国防部参谋部中确有一批头脑敏锐有眼光有见识的战略家军事家,这些人的军事才华往往帮助他形成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但是军人毕竟是军人,他们对时局的见解大多局限在战争本身,而不能跳出战争去理解战争,尤其是像白崇之禧这样优秀的战略家都不能免俗,这不禁使他微微感到有些失望。相反,尽管委员长非常不喜欢吹毛求疵的冯玉祥,但是刚才他这位拜把兄弟的主张却不能不说颇有几分见地;局部受损事小,全局受影响才是大事。何况中国有的是人,不在乎消耗几个师几十个师的兵员。
问题的关键在于:上海战事要打到何种程度才能促使西方列强出面干预?西方列强是日本人的克星,对此蒋介石丝毫不怀疑,只要英美态度强硬日本人一定会屈服。可是英美究竟会不会如中国人预期的那样出兵干预呢?……蒋介石回到官邸仍心事重重举棋不定。晚上,外交部长王宠惠陪同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大来见委员长。
“……友好的苏联政府和人民始终关注正义的中国人民和军队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苏联大便是个高个子,他表情严肃旗帜鲜明地站在受侵略国一方,〃我奉命代表斯大林元帅转告尊敬的委员长阁下:苏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中国人民,我国希望尽快同贵国签定《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实施条约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委员长对来自社会主义苏联的支持表示感谢,当场答应同 苏联签定友好条约。
不料斯大林的使者刚刚离去,德国大使陶德星又登门求见,
〃……我国元首一直很重视德中友好关系,不希望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被人利用。〃陶德曼是个中国通,他担任驻华大使已有六年,谙熟亚洲政治,是德国驻亚洲的首席外交官。〃元首派我转告委员长,德国愿意出面劝说日本停止进攻中国,日中恢复友好以对付共同敌人──俄国共产主义。〃德、日是军事盟友,两国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在柏林签定〃日德防共协定〃,后来德、意、日三国又结为军事轴心国。现在德国主动提出居中调停,委员长当然有理由对这个欧洲大国的介入感到高兴。
〃……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会屈从于武力侵略,但是我们更愿意争取和平,战争对日中两国都没有好处。〃委员长重申外交原则之后仍然不忘记对德国元首表示感谢,〃……请大使先生转告贵国元首,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友好的德国人民的伟大友谊。〃送走德国人,委员长留下外交部长和幕僚研究到半夜。很明显,苏俄和德国人的主动介入都出自他们各自的利益考虑:苏联人支持中国打下去就能在亚洲拖住日本人,解除远东地区的后顾之优,而对东欧虎视眈眈的德国元首却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不管怎么说,大国争相介入是个好兆头,委员长觉得德国人出面之后,英美各国似乎再没有理由不站出来干预。〃……娘希匹!这些帝国主义,反正都拿中国做交易!〃委员长在屋子里走动两圈,暂时拿不准事态发展,只好在心里恨恨地骂道。可是骂归骂,好处还是不肯放弃的,委员长天生是个实用主义者,不在乎信仰观点的区别。八月二十一日,中国外长和苏联大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南宗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苏方同时向中国提供第一笔五千万美元贷款。九月初,中国军事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用苏方贷软购买第一批苏制武器。计有飞机三百五十架,火炮丁百三十余门,坦克八十辆,高射炮若干,等等。
此后,苏联派出以大将朱可夫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到中国帮助提高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另有多批空军志愿队陆续飞抵中国参战。
自此至大平洋战争爆发,苏联共援助中国飞机达八百八十架,坦克一百辆,各种地面装备若干。还有大约二百名苏联飞行员阵亡在中国抗日战场上。
黎明时分,当日军在吴淞口狮子林突然登陆的消息传到第九集团军司令部,备受失眠症和神经衰弱折磨的张治中将军这才大吃一惊。
从地图上看,市区战斗正趋明朗化,经各师部队顽强突击,敌人阵地被分割压缩到汇山码头至公大纱厂一线不到三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并且已经出现难以支撑和后撤的种种迹象。虽然空中方面我军形势相当不妙,蜂拥而至的大批敌机很快夺得制空权并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但是地面中国军队还是以不可阻挡的整体优势向着胜利步步逼进。如果再有一间时间,不,只要三天,市区内格不再有一个敌人的影子,日军在黄浦江两岸将找不到接应和登陆的立足之地。然而敌人援军提前出现了。
据江防司令刘和鼎报告,吴淞口、狮子林及川沙口等处相继有数量不明的日军登陆,我军防守部队却只有一个连。另据江防观察哨报告,敌快艇若干,强行突破我岸炮阻截,连夜载运步兵至汇山码头,增援濒临绝境的市区敌人各据点。市区传来隆隆的枪炮声,几处电话铃同时响起来。虹口、闸北、杨浦前线各师、团指挥官纷纷报告:龟缩在据点里的敌人抵抗明显增强,得到增援的公大纱厂日军已经开始组织反击,试图重新夺回被占领的阵地。这就是说,已经打倒在地的日本人重又顽强地站起来,而原本占有优势的中国军队却不得不分散兵力去对付正在登陆的日本援军。
形势开始发生逆转。
张治中站在地图跟前,苦苦思索对策。作为身负重任的主攻集团军总司令和老资格陆军上将,他感到自己的大脑好像一条单薄的小船在布满惊涛骇浪的五万分之一敌我态势图上艰难穿行。毫无疑问,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一方面他必须抽调部队坚决阻止日军登陆,另一方面他必须尽快解决市区战斗,否则他将犯两面作战的兵家大忌,陷入腹背受敌的严重困境中。可是战争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