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大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乡间大道-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仁胜先生创作的《乡间大道》,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用家乡的话啦谈家乡的故事,用老乡的感情塑造老乡的形象,生动描绘了可亲可敬可信的梨乡老三哥的神采风貌。正如我们梨乡的广大读者所说:读《乡间大道》这本书,不仅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更要用心去品味。那些鲜活的胶东方言和乡村俚语,被作者用激情串成鞭炮点燃,有火花、有声响、有气味儿,喜盈盈的农家气息跃然纸上。
  《乡间大道》属于传记体裁,作者虽然没有刻意去写党和国家的历史,但主人公宫学斌先生是和时代同兴衰、共命运走过来的,本书从当年的抗日战争、人民公社,一直到今年的日本“毒水饺”事件,都有真实准确的背景式交待。因此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乡间大道》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编年史,但具有很重要的史料和收藏价值。其更深层的价值还在于,他不是由写史的人感受历史,而是通过农村社会底层的寻常百姓去感悟历史,其妙在小,但小中见大,一叶知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我们梨乡莱阳是干事业的舞台、创业者的乐园。90万勤劳智慧的梨乡人民热情欢迎您到莱阳考察访问、投资兴业、观光旅游,漫步《乡间大道》,演绎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梨乡鲁商魂—评《乡间大道》
赵景涛
  今年2月,夏先生把传记文学作品《乡间大道》送我研读,并要求提出意见,我诚惶诚恐,先睹为快。这本书记述的是山东莱阳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学斌以超乎常人的抱负、胆识、智慧和毅力,带领他的农民兄弟艰苦创业的故事。读完之后,掩卷思文,闭目过影,令人回味无穷。
  山东省在2005年曾召开过“企业文化年会”,对鲁商文化进行过探讨,但没有定论,在人们心中还没有真正形成鲁商的概念和有代表性的人物。而浙商、晋商、徽商、豫商等却不然,不论是历史上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都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去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闯关东》,一时间,山东人、山东精神天下传颂。最典型、最真实、最杰出的代表当属朱开山。我一边读《乡间大道》,一边把宫学斌大半生的所遇、所感、所为和朱开山作了对照,除了时代不同、命运不同、结局不同外,在生命的旅途中,在艰辛曲折、荡气回肠的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是非观念、处事风格、聪慧才智、爱国热情、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完全是一个活脱脱的朱开山形象。
  当然,齐鲁大地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像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龙口南山集团董事长宋作文、力诺集团董事长高元坤、山东净雅集团董事长张永舵、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厂长张家岭等都有诸多过人的地方,他们所统领的企业,论规模、论影响力,不少都在龙大和宫学斌之上。但作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的鲁商,宫学斌把齐鲁传统文化演绎得更突出,更有代表性。
  教育学家张天麟有过这样一个说法:“有两个人在支配着山东人的心灵: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英雄”。齐鲁传统文化的主要优点是讲孝道,重情义,敢担当,克勤克俭,吃苦耐劳,诚信为本。但也有缺点,那便是江湖义气,保守思想。宫学斌除秉承了齐鲁传统文化的所有优点之外,还做到了讲义气不过头,致力开拓不保守。正如书中日本朋友形容宫学斌是“一手高举孔孟之道,一手打着中国古老的算盘”。作为山东人和山东商人的宫学斌,以其特有的个性和气质把二者演绎得融会贯通,浑然一体。这便是本书为我们展示的梨乡鲁商代表——宫学斌。
  本书所展现的深厚而浓重的方言土语,像一株美丽的奇葩,折射了胶东地方文化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许会忘掉书中的一些细节。但她所呈现给我们的语言特色,将难以从读者记忆中消逝。正如一位青岛读者所说:“读夏先生的书,不仅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而且要用心去品。那些鲜活的胶东方言和乡间俚语,被他用激情串成鞭炮点燃,有火花,有声响,有气味儿,喜盈盈的农家气息跃然纸上。”
  由于该书是传记体裁,必然要真实地纪录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这就有了编年史的味道。虽然《乡间大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编年史,但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她以农村社会底层寻常百姓通过对国家大事件、大政策、大背景的感受去认识历史,去认识民族的兴衰,妙在渺小,从而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到国家的命运之中,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2008年初夏于烟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乡间大道》专家发言(1)
——中国农村社会改革探索者宫学斌传
  北京新闻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
  时间:2008年10月9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
  张颐武:这本书写的非常有意思,确实是把中国农民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怎么样走向世界,一个中国农民的能量多么大,在全球化里面扮演一个角色,一个山东的农民,能够参与到全球国际的竞争中,这确实是中国三十年发展重要的见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见证,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是在于把这段历史,用一个人的经历,一个人的记忆展现出来,这是非常非常有力量和份量的。
  我学小平文选,第三卷里面提了一个人,傻子,小平南巡讲话有,中国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没有提,就提了这个傻子,说这个傻子觉悟不够高,当时小平同志讲,他赚了100万,有人说要动他,我说不能动,你看到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虽然傻子有很多毛病和缺点,但是小平同志说不能动,什么叫不能动,实际就是保护中国农民创造未来的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积累财富,通过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创造未来的一个梦想,不能动其实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不能动,有了中国发展的进程。所以像宫学斌既在道德上完美,又在经营上有巨大能力的人才能崛起,我们才能大浪淘沙,有来自于中国农民的企业。本来就是能人,但是以前当能人没有用,而现在会发现,这三十年的发展造成了这样后果,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农民也能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本书可以说见证了中国这三十年的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中国农民怎么扮演新角色,带领一个小镇,走向世界,这意义非常大。这既是宫先生自己成长的道路,也是中国三十年的成长道路。
  另一方面中国农民的智慧能量,他的组织能力,山东人的文化性格,在书里都有很好的表现,夏先生参与了很多宫先生的故事,我看扮演了很多角色,在这故事里可以看到,宫先生的经验、经历,克服了这么多困难,这么多考验,怎么样克服农民原有的局限性,农民的困难,同时怎么样克服外部的障碍,比如打入日本,把农产品打入日本。这个过程中会发现,中国农民具有的韧性、能量,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纪是历史文化资源。
  我有个感受,这一拨全球化,虽然中国制造有很多问题、毛病,还有很多缺陷,比如有人说中国制造很难说价廉物美,但是起码可以说便宜,但是实际通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使得全球消费者受益的东西,近十年来,整个世界的繁荣,最近一段时间全球经济面临着大的考验,近十年全球经济的繁荣,中国劳动者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宫先生的经验就是他有了全球视野来实现中国梦,从普通农民,怎么样从办砖窑的乡村能人,你看这样的能人写过很多,但是以前这些能人最多到县里跟县委书记认识一下,而现在走向了整个世界,这一拨全球化给一个中国农民的机会,也是给中国的机会,全球化给中国的机会,中国也给全球整个人类做了贡献。
  这书看起来讲了农民的故事,内部故事比较琐碎,还可以提炼,但是整个叙述已经把中国农民在当代中国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三十年中国发展和重大意义写了出来,其实很好地展现了中国梦。一个农民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梦成长三十年的经验。同时这是用世界观来观察这个中国梦,普通农民的梦是他有了全球的视野,他有野心,到了南非,扩展到南非可能还有点问题,但是扩展到日本还是可以,不管怎么说,他的努力、尝试说明是世界观、全球视野的中国农民。
  最后想说一点,在今天讨论这个,一方面纪念我们以前走过的成功道路,最近你可以看到,大家很感慨,全球经济面临着重大考验,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当然也出现了挑战和问题,央行又降息,我们也有问题,但是总比美国好,我们可以安慰,这比美国强,虽然问题也很多。但是可以发现,在这一拨全球化面临重大考验,全球化的发展面对着新的变局时刻,我们讨论这本书有很大的意义,三十年中国走过的道路其实是珍贵的道路,这道路对于未来我们怎么出发、起步,在新的发展道路上如何有新的视野和眼光,中国现在要扮演新的角色,美国最近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大危机,不是一两年或者几年能够轻易解决的,这个挑战非常大,对全球经济的拖累也非常大。我们自己内部当然有很多问题,面对这个大背景,怎么样再出发,这就是所谓,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怎么样在现在新的历史考验面前再出发、再发展。我觉得宫学斌的成长经验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就是中国农民有意识,就是发展是硬道理,怎么样让农民和自己的团队在全球化扮演一个角色,现在中国扮演什么角色,这书提供了我们很多重新思考的空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乡间大道》专家发言(2)
纽约时报有两个评论员,一个是弗里德曼,他发了感慨,写了文章,叫七年,讲七年的变化太大了,说七年中国在建机场、体育馆、建地铁铁,给中国人生产东西,美国干什么呢?忙着反恐、打仗,造武器,我们回到纽约机场,那机场破破烂烂,到北京首都机场,到浦东机场,那不得了,说这样下去不行了,他提出的思想和小平同志不谋而合,也是发展是硬道理,不管谁上台,我们今后要搞建设,美国也要发展是硬道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怎么样为世界做出了大贡献,新在的全球变局面前,我们怎做出更多的事,中国要提出新的答案。这书一方面总结了我们走过的三十年的路,宫先生的路就是中国三十年走的路的缩影。他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气势,是走向世界的气势,中国农民怎么样在未来更艰难、更多层次挑战面前拼命发展,这个课题这本书也提出来了。
  夏先生最后写道宫先生在《乡间大道》还要继续向前走,这是中国和世界都在面临新的考验面前怎么样向前走,三十年我们创造了这么大的辉煌,未来怎么发展,提出了可以思考的空间。这书一方面是宫学斌先生的传记,又是中国三十年宝贵历史记忆珍贵的部分,用这个东西见证了历史,同时给我们一个思考未来巨大空间的书。夏先生可能做的工作还有不足和缺点,但是给未来提供了展现未来的空间。在今天看来意义特别大,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召开了,这意义更大,人类的发展,全球化发展面临着考验时,这书出版恰逢其时。谢谢!
  欧阳进:各位领导啊,各位前辈,各位老师,朋友们,下午好!我向大家汇报读《乡间大道》的几点体会,题目是如何再造合格的村民,有三点。
  第一,《乡间大道》这书写的非常好,几千年前老子提出大道无形。今天我们看到的《乡间大道》可以说是村里人的自然之道,也是无所不包,永恒不变,长久存在的道路,它可以说浓缩了近百年中国农村面貌,中国农民发展演进的缩影,整个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像百年的编年史一样。
  第二,《乡间大道》是可以是合格村里人的正道。中国是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的国家,每个中国人都切身感受到村里人与城里人巨大鸿沟的痛苦,也处在不知道怎么样使天堑变通途的迷茫。过去说中国农民是最质朴的,也有说中国农民很智慧,但是今天来说智慧中国农民的形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注水猪肉、苏丹红、农药、毒牛奶等都不让人相信的,这是跟过去下毒药等对反动派的招数,现在都用到城里人的身上。忠孝礼义廉在大多数农民字典里好象找不到,好像在城里人的字典里也找不到了,好在读了《乡间大道》这本书感受到,真正的村里人并没有消失,真正的村里人应该像书里主人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