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戏说-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独舞者
良园是中年人晨练的舞厅,本没有多少故事可说。那天,来了个独舞者,情况就变了。是个中年男人。他没有舞伴,然而煞有介事,一个人空架着膀子蹁蹁起舞。舞厅里全部成双成对,独舞者的怪异行为显得十分滑稽,十分可笑。侯老先生的《跳舞迷》是抱过椅子练舞的,但那必竟是练,不是上场跳。独舞者连椅子也扔了,神经病似的抱着个空人起舞,也实在太出奇出格了。最初我是拿定他找不到舞伴的。我的想法是:舞厅里男多女少比例失调,男舞者请不到女伴也是常有的事。惨是惨了点,但可以缩在边上啊,何苦还要跳将出来丢人现眼呢?独舞者很自然地成了全部舞者嘲弄的对象。每见他跳梁小丑的样子,没有人能忍住不投以鄙夷的目光,也有吹口哨或哈哈笑之的。我与妻配对。虽经努力克制,但还是忍不住称他为“单干户”。我说“单干户怎么还不来”,或说“单干户来了”,妻便会心一笑。独舞者,成为优雅舞曲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 

  然而,独舞者似乎没有看到、没在听到这一切。他旁若无人、日复一日的独舞着,根本不把我们和我们的嘲弄放在眼里。嘴角的蔑视轻微而真切。头微微地仰着,目光在拥挤的头顶之上射向高远。他的执着和自信,反倒使我对他的可笑性产生了怀疑,他坚持的越久,我的怀疑就越深。我开始反思,开始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独舞者真的可怜到请不到舞伴吗?不象。独舞者高佻英俊,舞技娴熟,在舞厅中,当属白马王子系列,该是抢手货才对,怎么会坐冷板凳呢?而且,我又发现常有女士主动请他,但不可思议的是,似乎都惨遭婉拒。我的自信终于崩溃了。我对独舞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他的印象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是的,独舞者,他至少是个勇者吧? 

  三步四步是要男女合伙的,这是规距,可他就是不守这个规距。他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独往独来,不媚俗,不跟风,不顺大溜,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跳自己的舞,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执着的人格魅力。他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或者不说什么,不在乎别人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以自己的喜好为喜好,扎扎实实,活在自己的生命里。他是那么不可更改,坚守自己的舞蹈理念,勇往直前,一任嘲弄的火烧,平静如止水,沉稳如石雕。他面对攻讦和非理,不计较,不争辩,恪守沉默是金,胸襟宽阔如大海,容纳百川。与他的离经叛道的胆识相比,我显得怎样的卑微呵!我有独舞者的勇气吗?我敢在一片嘲笑声中架着膀子独舞吗?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跳舞时总东张西望,研究有没有人笑话自己。从不跳自己不十分精熟的舞步,怕出丑。畏首畏尾,甚至不敢第一个上场。我的心理那么脆弱,一点点异样目光对我都是致命的打击。我循规蹈矩,舞厅内外,均习惯于按部就班,在程式的后面亦步亦趋。我痛恨平庸,又没有勇气突破平庸。结果是:沸腾的热血总在胸中沸腾,创造的热望总在脑海创造;追求和理想,大志和雄心,被紧紧地反锁着,聊以*的,只剩下那日日扒在窗口张望到的未来了。独舞者的高大勇猛有如鸿鹄,压迫我成为渺小的燕雀。 

  独舞者,他是一个真正的舞者么? 

  身材匀称白杨般挺拔,舞动起来柔美而有弹性仿佛一身软骨,是个受过专门训练的跳舞的坯子。他的气质儒雅、高贵,眼神虽有几分忧伤,也仿佛走出宫庭的王子。他虽然独舞,但看得出舞技出神入化。交谊舞起源于贵族宫庭,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丰富优美的姿体艺术语言,但在落入民间成为灰姑娘的时候,尤其是落入中国民间成为中国灰姑娘的时候,已经被大大简化、俗化了,跳舞几乎演变成了走路:慢三慢四相当于饭后散步,中三中四与步行上下班差不多,而快三快四,那实际上就是慢跑。交谊舞的简化、俗化与其功能的异化有关,如良园,舞友来的首要目的是晨练而不是别的,步伐与动作自然努力紧扣这一主题。但独舞者不,在缓缓旋转的的人群中间,他一枝独秀,超凡脱俗如驴群中的一匹枣红大马。也许,百年前的宫庭舞会刚刚结束,他仅仅换了一身褂裤就来到良园了。或者,他是直接从宫庭舞会一路舞进良园的,不然,他的舞姿和节拍为什么和逝去的宫庭舞会那么连贯、那么一脉相承呢?使华尔兹沉稳起伏如有大波大浪的舞技至少在良园已经失传,但独舞者却奇迹般地演示着,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那虚无女伴落地长裙飞旋起来的风力。舞者可分上、中、下三品,下品会走基本舞步,每曲一步到底、一式到底。中品知道手、眼、身、步并用,会玩各种花样了,但始终在艺术的门槛之外徘徊。良园中绝大部分舞者属于这下、中两品之列。上品者,集舞之大成也,在掌握了华尔兹、狐步、探戈、伦巴、恰恰等各舞种的绝技之后,融会贯通,揉合升华,汇总成一团精魂。独舞者,是唯一达到这上品境界的舞王么?曲高和寡,良园虽舞者如云,却没有人能配合他的高深造诣。也许,他曾经多次尝试,与许多看起来技艺尚好的女士配合,希望能在舞艺塔尖上找到和者,可是他失败了,她们不是踩他的脚就是带起来十分拐扭、沉重,与她们跳舞他感到太累甚至痛苦。他甚至找不到一个悟性强的来传帮带么?他不得不放弃努力了,不得不选择独舞了,在很高的境界上,孤独地享受他那不可言说的巨大欢娱。 

  独舞者,他在追寻曾经有过的梦么? 

  他是有过伴的,他们是那么珠连璧合,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已经达到惊人的默契。当这种默契无以复加之后,他们就在精神和肉体上成为一个整体了。只要他们一站到一起,只要音乐响起,他们立即进入陶醉状态,时间消失了,空间消失了,体态和份量也没有了,只有两个灵魂,象符头和符干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音符,在舞厅里飘飘而行。作为舞伴,他们已经刻骨铭心,不可或缺,不可取代。不幸的是,他们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行拆开了。他成了一只孤雁。他曾走遍天涯海角么?一万次的追寻她,一万次地呼唤她,可是她,她在那儿呢?他绝望了,不再寻找。他回到良园,回到他们共舞的地方,在这里,至少,他还能看到她的影子,感到她残留的芳香的气息。对于他,这里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温暖。每天,别人牵着真人起舞,他则与一个影子配对。他仍然感受到默契,感受到陶醉,但这种默契和陶醉已经融入深深的伤感之中。他也试图离开影子,重新配对,但是他做不到,不管和谁配对,他都找不到感觉,他都三心二意,不是踩别人,就是被人踩,享受不到一点点的快乐。他知道,他与那个影子已经分不开了,他也就任命地固守她。春去冬来,风雨无阻。如果不来晨练,他将一天手足无措。即使病了,跳不起来了,他也知足地坐在边上,与他的影子相依,捏一捏她那虚无的手,听一听她那无声的甜蜜的耳语。 

  我离开良园已经几年了,舞厅的一切都慢慢从视野中消失,空空荡荡中,唯有独舞者,在孤独地飞旋,飞旋。。。

三块钱的历程
星期六,女儿从学校回家。晚饭后一家三口去看望父母。我住城南,父母住城北,相距七华里的样子。本想散步去的,昏暗的路灯下,不急不慢说说笑笑相挽而去,最是天伦之乐了。可我走了没几步,便有倦意,--整天疲于奔命,这很正常。 

  见我疲倦,妻和女儿便招来一轮人力三轮。是个年轻人,浑身脏兮兮的,必定是乡下来的穷人。告诉他去的地方,问价。他答“三块”。这是个实价。近年来,下岗工人多,乡下进城的多,街上的三轮更多。你不拉他拉,价钱越压越低。三块钱,七里地,这价格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低,我们便不好意思再还价,虽然我们有还价的习惯。 

  三轮车精腿细瓜,而我们一家三口均微胖,我与妻坐上去车箱便满了,快赶上我高的女儿便只好坐我们俩的腿上。三轮车明显是不堪重负,走起来咯吱咯吱地响,似乎随时有断裂的危险。那蹬车人的瘦俏的背影也十分吃力,屁股不沾坐子,立着身子踩车,把全身的重量全部集中到脚踏上,勉强把车子起动,并缓缓向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他的背影扭动着,十分艰难。 

  他踩着沉重的负担,以全部的力量,与来自路面的巨大的阻力作不屈的抗争。 

  我想,他该有妻了,也许和我一样,也有儿女了。他所以那么执着,他所以踩不动了还要踩下去,那一定与来自远方的那些牵挂有关吧?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动物只为自己活着,人更可能为别人活着! 

  路边是一些点着白炽灯的小摊子,卖馒头烧饼的,卖卤菜的,卖各种小吃的,买的人虽已稀落,但他们眼巴巴地,还在等待那一星半点的希望。飘来一些肉的香味,面食的香味,但不知道拉我们的这年轻的车夫是否用了晚餐。我推想是没有的。这就是说,空肚子在拉胞肚子了。 

  电杆们用细长的臂把路灯提在路中,点亮一团一团昏黄的光明,电杆与电杆之间则渐趋暗黑。车夫拉着我们,在暗黑与昏黄中穿行,缓慢而艰难。走到路灯下时,我们看他的灰衫被越来越多地汗湿,越来越多地往背上贴,露出一块一块的黑。又传来他大口喘息的声音。我于是开始内疚:他的一背的汗就值三块钱么?他大口的喘息就值三块钱么?远方的那些对他的祁盼就值三块钱么?我,我们一家,是不是残忍地,在剥削一个弱小无助的劳动者呢?我每天翘着二郎腿便可获取正当收入百元,这公平吗? 

  路上有一座桥,要上坡。我们要求下来走,叫他空车骑到桥中等。他同意了。他在桥中等我们,却并不看我们,只顾拿衣襟揩脸上的汗。我们赶上来时,再也没有坐车的欲望。“爸爸,已经不远了,我们不要他拉了,我们走过去吧?!”女儿提议。“不坐到底,我怎么好收钱呢?”他平平静静地回答,仍没有回头。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只好瘪声瘪气地往他的车上爬。 

  从我们家到父母家,走的是“Z”行线路,车到“Z”字的第二个弯口时,我们坚决不走了。妻说:“到了到了,请停车吧!”他问:“真的到了么?”妻说:“真的到了,拐过弯就到了。”他便不再坚持,停车,让我们下。一手揩汗,一手从妻的手中接过三枚一元的硬币。 

  让他少拉了一截路,我们心里略略好受些。为这三块钱的历程,我们一连说了几声谢谢,尽极歉恭。他却没有任何反映,上了车,头也不回骑走了,转眼便消失在两盏路灯间的暗黑中……。 最好的txt下载网

将视线握在手中
折叠椅坏了,弃之为垃圾。椅架的铁管子被盲者拣了,被盲者握在手中,新生为硬朗的视线:哒、哒、哒,盲者用铁管子点探路面,前进的方向便准确无误! 

  初到小城,那晚满嘴酒气走出饭店,走出那远离贝多芬远离《命运》的流行音乐。街上行人稀落。嘈杂中,听到一男中音有几分苍劲地响起,吐字不是很清,又是土话,便不清楚话的内容。循声望去,是路边上的盲者。盲者眼睛废了,但绝不是没有视力。 

  盲者把细铁管子紧握在自己的手中,把视线紧握在自己的手中! 

  五十岁了吧?也许更大。中等偏高的个子,阔额宽肩。着白衫蓝裤,白衫并没有系在裤腰中。胸前挂半导体喇叭。身子一侧跨着破旧的大帆布包。 

  他边走边重复着叫唤。终于听清楚了,是“买《扬子晚报》喽——”、“买《扬子晚报》喽——”!这个年老的瞎子,这个把视线握在手中的人,原来在卖报!他怎么会卖报呢?在我的头脑中,卖报从来是孩子们的职业,他们手眼为活,泥鳅一样在人裆中钻来钻去,唱着“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盲者,他已经迈不出轻灵的职业步履了,他已经唱不出诱惑的职业歌曲了,他已经不具备这个也许是人世间最简单职业的基本的任职条件,但他不睬。也许有人供养,也许无人供养。即使无人供养,他也可以选择乞讨啊,他有这个权力,谁会拒绝分一勺饭给一个瞎子,而且是个年老的瞎子呢?!与卖报相比,乞讨太容易、太实惠了,他为什么不去选择呢?他是喜欢这种把握视线、扫描未来的感觉么? 

  “买《扬子晚报》喽——”!“买《扬子晚报》喽——”!他继续叫唤。叫累了,就打开胸前的半导体喇叭,放他录好的叫卖声。两种叫卖声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