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链条终结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资本链条终结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钊死肂,赚到了比更多的钱,所以,贷款人必须把获得的钱,进行利润分配,银行分得的利润就是,而我这个存款人,相当于间接把A贷款给了这个企业,按照利润分配的原则,贷款人针对我A的存款进行利润分配时,按照比例,我总共获得的利润应该为,扣除银行的这个中间人服务的各项收费,所以,最终我就应该获得,这样就说得通了。不过这个贷款人到底是怎么获得这的货币的呢?如果这说不通的话,这个看似合理的说明也就报废了。

  我们先不管那些还不上贷款的贷款人,看看这些能还上贷款的人到底是怎么样把这个货币数量变大的!贷款人在拿到B这么多钱的时候,他要做的就是用来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进行生产,在规定的还款时间里,必须在生产中剥削到比更多的剩余价值,他进行的贷款才能给他带来好处——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这的价值量是从职工身上来的,那么职工身上又是如何多出的?难道是因为他们在贷款人这里进行生产时,所有职工获得的工资总额多了,然后被贷款人当成剩余价值装到了自己的包里?不对啊!贷款人自己是不可能制造出这些货币来,他就是想装也没法装啊!

  对了,是从买商品的消费者手中得到这些货币的!这样也不太对劲儿啦!——这是不是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者手中的货币,在贷款人生产的商品开始销售到还款期这段时间内,多了的数量?消费者自己不可能生产出这些货币,也就是说,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根本就不可能扩大(否则,就变成我前面的那些论证了),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是不够买这突然多出来的价值量的,那么消费者只好少购买价值量为的其他商品。

  可是这样的话,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的销售收入总额就会少,他们的生存就受到了威胁——银行不可能把储户存在银行里的钱全部放着不动,在符合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银行里的钱肯定有很多都是用来发放贷款的,这个数量在现今这个社会肯定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些生存受到威胁的企业、组织或者个人中可不可能有得到银行贷款的?肯定是有的,贷款因此还不上,银行是要受损失的,就现今非常发达的整个银行业来讲,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损失的贷款的货币数量与收回来的贷款本息的货币数量相等。

  或者把所有的贷款都收回来了,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却少了一个数量:“获得的贷款利息…存款支付的利息”,空缺出来的货币不能再覆盖的交易,很可能就退回到以物换物,持续下去,货币最终消亡——加快货币流动可以暂时解决掉这个现象,不过这已经涉及到下面的问题,这里不进行详细说明,只一句话:如果那么容易就能改变货币流速,这个世界就不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货币发行量啦。

  在保持市场上流动货币总量的基础上,银行增加发放贷款的数量,以更大的贷款让贷款人还贷款,可这样整个社会背负的银行债务将会越来越大,还不起贷款的人会就会越来越多,雪球滚到最后,要么损失更大,最终破产,让存款人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变得更少(不过,这就是利息是骗人把戏的最好证明),要么就不得不接收所有还不上贷款的贷款人资产,以股东的身份控制贷款人,持续下去,银行最终会变成经济*者。

  以上的这些结果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银行最好的方法就是迫使消费者手里自己多出这些货币来,迫使发行货币的组织增加货币发行量。

  增加货币发行量的组织在一个国家应该就那么一个,消费者要从这个组织里面获得这的货币,会怎么办?难道只需要跑到这个组织去要钱,就行啦?可是这个组织为了保证货币的书面价值量跟实际价值量相等,是不会白给消费者钱的,货币发行组织的最终会选择某些银行,把这些新发行的货币以贷款的形式发放给银行!消费者只好在这个组织的关系银行,或者其他什么放贷人手中去贷款,把这新增加的的货币以贷款的形式拿出来。可是这个增加发行出来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又从何而来?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那肯定不是从这个发行组织上来,那应该是从消费者在贷款时,所抵押的物质资本、信誉等等东西上来——可是如果以贷款的形式发行货币的话,那么消费者又从什么地方,找那因为贷款利息而多出来的货币呢?那不是又落入到前面,那些推论出来的不好境况去了吗?

  看来只有一种办法可以用来处理增加发行的货币,银行用来当银行存款准备金。可是用来当准备金,这些货币所表示的价值量还是没有来处。

  这么看来,增加货币发行量也就不行啦!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也只能是骗人的把戏——银行就把这些增加发行的货币以利息的形式送到存款人手中,对于银行来讲,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量的投入,导致我所存储价值量的货币表示,一年之后就由A变成了,如果我不存钱的话,一年之后,我就被银行剥削去了当时所代表的价值量,这就迫使无数的人把货币存储到银行保值,银行却可以在拥有大量的货币之后放贷给贷款人,获得含有价值量的利息,这样一来,价值量就会慢慢地向银行集中。

  存贷款的企业、组织因为有剥削的对象可能还会发展。存贷款的个人,特别是依靠卖劳动力为生的个人,情况恶化的速度会相当吓人,他们存钱也只能保值,不存钱,用来生产更多的劳动力,却会让企业、组织在其身上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贩卖自己的劳动力,这种商品根本就不能为自己赚取到剩余价值!如果个人还向银行贷款了,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自己从自己的血汗里往外挤(也就是自己剥削自己),让别人从自己身上得到更加更加多的剩余价值的同时,自己从自己身上剥削出贷款利息,用来偿还贷款。偿还完贷款之后,个人手中掌握的价值量不但不会增多,反而更少,那么个人只能走上一条价值量归于零的死路。 。。

1。1。1。3  商品买卖中的货币
以上的分析,怎么看,都是把货币推向了一个剥削工具的地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的分析有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一个是我已经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真相。

  我写出了这些东西,我当然还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所以我就先排除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回过头看上好几遍,都觉得前后联系过于松弛,不能给人一个总体的感观,所以,我想从货币伤害商品买卖的过程再进行一次论述,也就是利用时间这条主线进行一次贯穿,再次确认一下第二个原因到底正不正确。

  任何交易进行前,买方必须得有货币,卖方必须得有商品。为了便于论述,我先把整个人类世界进行简化,世界上就只有两个人,一个买方,一个卖方——或者可以这么说,我用计时器,在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时,突然暂停计时器,时间凝固在某一刻,这个时候,我相信,一个人一个人挨着去调查,结果肯定可以得出,无论这个人在哪里,做着什么,把自己与自己进行的买卖也算进去,每个人肯定都有资本的流出与流入,我就在这个时候,把所有的卖方、买方的人格进行同类合并,最后,人类世界就只剩下两个人,一个只卖,一个只买。我用“甲”来称呼这个卖方,用“乙”来称呼这个买方。

  在交易进行前,我还得假设,甲手中有一碗价值量为A+B的杂酱面,乙手中有价值量为A+B的货币。

1。1。1。3。1  一个人的买卖
买卖双方彻底分开的话,是不是觉得有些极端,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把甲乙两个人综合一下,变成都可以买卖,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现在的情况是,甲乙二人都能在脱离对方的情况下进行自己跟自己的买卖,而且不会导致各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出现任何异常状况。

  例如只有甲一个人的买卖过程。甲自己吃掉价值量为A+B的杂酱面,生产出价值量为A+B的劳动力,再用劳动力生产出价值量为A+B的杂酱面……这样的话,甲一直处于自我资本循环中,没有任何的效益,没有任何的亏损,可以无限地延续下去——在甲的这个循环买卖中,要保证一切健康的话,必须得涉及到其他商品的生产与买卖,不过我们却可以这样认为,在商品种类齐全的买卖中,只是把A+B拆分开来,投入到其他商品生产中去,然后又从其他商品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中拆分出A+B来生产杂酱面,中间这个过程一简化,就成这个形式了。

  这里就存在问题了,交易,没有利润的交易,在经济社会中谁会干?那我们还得加入利润进去。为了不麻烦,我就直接把B拿出来当这个利润——也就是剩余价值。甲现在有一碗价值量为A+B的杂酱面,无论甲手中有没有货币,交易都非常简单,不过在这里,没有货币是不行的!我们假设有货币A的存在——甲在生产这一碗杂酱面的时候,获得的工资是A,被自己剥削走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为B,两个资本合在一起,就可以买下这碗杂酱面,可是这样对于甲来说还是没有利润,甲只能使用自己的工资A去买杂酱面,可又不够?怎么办,他就跑到自己的钱库里贷款,还款时间不限制,利息为!好了,现在甲有了A+B的货币,买下这碗杂酱面,生产出来的“劳动力”的价格至少应该是A+才不会亏本,我们再算上这个商品的利润B,卖的价格至少该是A+。甲在买“劳动力”作为生产杂酱面的原料的时候,就算把前面所有的获利合在一起,也只有A+B(卖杂酱面获得A+B)的货币,又缺少货币了,怎么办?又只好去自己的钱库贷款,本息共,新生产出来的杂酱面,再加上利润B,售卖价格至少该为A+,把前面所获得的货币合在一起为A+……如下表:

  交易次数 商品 交易前(交易利润B,归入下一次交易的货币存量) 交易后(贷款利率为)

  商品价格 货币存量 贷款本息 投入资本 支付货币 货币存量 贷款金额 投入

  1 杂酱面 A+B A 0 A A+B 0 B A+

  2 劳动力 A+ A+B A+ A+ 0 A+

  3 杂酱面 A+ A+ A+ A+ 0 A+

  4 劳动力 A+ A+ A+ A+ 0 A+

  当甲第n次买卖进行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应该为:

  A+'n/(1…^n)/'B

  当这个n趋近与无限大的时候,两种商品的价格也就趋近于无限大,可是实际上,生产杂酱面和“劳动力”这两种商品,所花费的价值量一直都是A+B,所增加的货币全都是为了保证利润而进行的贷款造成的,就算没有贷款利率,可这个货币泡沫还是在变大,只有在没有贷款利率、商品买卖利润的情况下,货币在这里才会使交易变得更加明朗。

  本来应该简化买卖过程的货币,却把买卖过程弄得更为复杂化,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利润和利率都是不能排开的,而且进行了这么多年,存在就应该有所道理,那是不是说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就像买卖的商品再多几种?

  商品多了几种,每种商品都要有利润,而甲手中根本就不可能找到支付这些利润的货币,所以只好自己在自己这里贷款,贷款也得有利润,所以就得有利息……一推下去,就甲一个人,自己跟自己进行买卖,到最后,什么买卖也进行不下去了,因为他不但会陷入一大堆非常复杂的计算之中,如果再给他加上什么社保、股市、期货、分期付款……再加上各种法律法规的话,本来就非常复杂的买卖过程,一下就变成了刀山火海——到最后,那巨大的,超过他所有资产的贷款,无论他站在银行这一方,还是站在贷款人这一方,都有一个经济欺诈的罪名,什么关联交易等等的罪名,要偿还的话,就只能能靠急剧地剥削自己,可这又会违反劳动者保护法,就算没有这些法律,一旦甲的身体有什么意见,来个什么*,他建立起来的所有利润阶梯就会全部崩塌,判自己一个没有利润的无期徒刑——无论这个许多人合并出来的甲,每天所具有的劳动时间有多长,但是这个长度永远都不可能背离人数的基础、不可能背离人类身体的基础,所以,甲每天能创造的价值量肯定有个最大值,一旦需要创造的价值量超过这个最大值,就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一伤害身体,这个最大值就会下降,一下降……身体崩溃!经济崩溃!

  商品种类多了不行,还有什么方法?自己给自己增加货币发行量?没有价值量来兑换,有跟没有一个样!那就想办法使甲每天创造的最大价值量这个数字,以比货币需求量增速更快的速度增加——发展生产力?倒退生产力,都没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